• 11月02日 星期六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在今年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之下,经历了从2020年1月24日到3月12日总共49天的闭馆后,上海博物馆成为国内最早重新迎来参观者的大型博物馆,并一直有序开放,一个个大展、特展在其后也有条不紊地展开,受到观众的欢迎,何以如此?何以至此?

近日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讲的《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第十六讲中,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发表了题为“疫情下博物馆如何彰显力量——2020年博物馆人的行动与思索”的主题讲座。澎湃新闻获悉,杨志刚在讲座中首次透露了在疫情的巨大影响下,上博备受关注的国际交流展项“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等展览在布展、撤展过程中展品点交、运输和艰难回运的细节故事。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展览现场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以上海博物馆工作实践为重点,兼及国内外其他博物馆,从“ 制订防疫规章”、“ 整合数字资源”、“复工复产复业” 、“策展与布撤展”、“守望相助为尚”五个方面讲述博物馆人在疫情下的行动与思索。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展出现场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给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导致全球范围内博物馆纷纷临时关闭。在经历了从1月24日到3月12日总共49天的闭馆后,上海博物馆成为最早重新迎来参观者的博物馆之一。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闭馆期间,上博班子、部分中层干部和员工坚守岗位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2020年1月25日清晨,受疫情影响,上海博物馆将“闭馆”牌子调整到更显目位置

杨志刚馆长在讲座中提及,展览展陈是博物馆给社会奉献公共产品里面最核心的产品。观众在疫情来临后还要来博物馆看展览,并且希望能看上新的展览。上博在闭馆49天重启后,馆内一个特展延期展出,5个新展开幕,常设展里的绘画馆2次换新,书法馆1次换新。一个展览送往大连,展事安排得非常饱满。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上海博物馆历代书法馆常设展9月1日起更新的唐代褚遂良《楷书房梁公碑册》(局部)

其中,延期的临展是由上海博物馆与日本合作举办的“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该展开幕仅一个多月即被迫关闭,相较原来的展览天数大幅缩减。疫情初期,曾引起广泛共鸣的日本支援武汉物资上显目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诗句,就与“唐招提寺鉴真文物特展”中在展文物相关,因此展览在闭馆期间受到格外关注,很多观众都期待博物馆重新开放后能够再临该展。为了弥补临时闭馆带来的种种影响,上海博物馆通过和日本方面沟通后,将展览延期。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曾引起广泛共鸣的日本支援武汉物资上显目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诗句,与“唐招提寺鉴真文物特展”中在展文物相关。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展出现场

除了延期的展览,9月份之前上博又推出了5个新展览,分别为“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2020年4月29日——6月28日);“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2020年5月26日——8月23日);“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2020年5月 21日——7月19日);“菏浦珠还——倪汉克新进文物捐赠展”(2020年8月7 日——10月18日);“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2020年9 月15日——2021年1月10)。另外还将一个完整的展览“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 送到大连博物馆展出。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展出的吴湖帆《宋坑小方壶石图轴》

疫情为博物馆内原本常规的布展、撤展和文物回运工作也带来了新的难度。杨志刚馆长在讲座中透露,疫情发生的时,上博馆内正好有两个从国外借展的展览在举办,分别是唐招提寺“沧海之虹”和巴黎高美“美术的诞生”。展览结束后,2个馆内临展借展的展品分别要运回日本、法国;还有多个国内外向上博商借的展品运回馆内,这两项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涉及文物的安全。

“美术的诞生”特展文物回运巴黎时,受国内和法国两地疫情的影响,回运方案反复变更。最后选择分两步走。3月10日,受巴黎高美委托,法方修复师Guillaume终于成行,于7点抵达上海机场, 得到绿码后,8点出机场,10点到馆即开始工作。86件展品,有序地点交、打包、存放,17日晚结束, 返程。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法方修复师Guillaume在“美术的诞生”特展文物点交现场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3月17日晚上,法方修复师Guillaume从上海机场返回法国时,偌大的空荡荡的大厅只有他一位乘客。

“17日晚上展览部的一位年轻同事送修复师到机场,他为偌大的空荡荡的大厅所‘震撼’——因为这一刻,眼前只有这位法国朋友一位乘客。 ”杨志刚馆长说,保管在上博的这批美术珍品,则于7月2日(左右)分三批经空运返回巴黎 。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美术的诞生”特展文物运输现场

“沧海之虹”的展品先后分两次回运日本。5月份,东山魁夷隔扇画搭载“新鉴真”轮,先于唐招提寺鉴真文物离开上海,安全返回日本。唐昭提寺鉴真文物由于文物等级高,日本文化厅对其运输有着严格规定,故而一直滞留上博馆内,等待空运的可能性。

经过数月等待,空运条件仍不具备,而唐招提寺西山明彦长老因法事活动需要,迫切希望这批文物回归。于是经日本文化厅首肯,唐招提寺文物首次由原定的空运改为海运,由中日轮渡公司协助运回。经上海多部门通力合作,两次展品回运顺利成行,唐招提寺文物搭载“新鉴真”轮于10月10日中午驶离上海码头,于北京时间12日清晨安全靠泊日本神户港。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唐招提寺珍藏的文物“金龟舍利塔”运输现场

为了完成文物的顺利点交,野尻忠先生作为日方唯一一位到场专家,于9月下旬抵达上海,完成14天隔离期之后,在十一假期与上博展览部的工作人员完成文物的点交、包装工作。之后他将返回日本,再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奈良国立博物馆研究员野尻忠先生与上博员工进行唐招提寺文物点交现场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疫情发生后,上海博物馆也有文物滞留在外,如“海上佛影——上海博物馆藏佛教艺术展”赴中国台湾地区展出,等到文物从台湾地区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回运上海时,是上博青铜部的中国台湾籍专家韦心滢博士赴台点交,经历了前后2个14天的隔离。 整个过程也是线下线上协同点交、装箱。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上博青铜部的中国台湾籍专家韦心滢博士赴中国台湾点交文物

9月份刚开幕的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则由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两位专家依托7日的“快捷通道”,“闭环管理机制”完成文物押运、布展。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文物点交现场

杨志刚馆长提到,整个疫情期间,国内和国际博物馆界之间也是守望相助、互通声气。疫情之初,在获悉武汉物资紧缺时,上海博物馆从紧急筹集的6000个N95口罩中,划出4000 个,以班子成员个人捐赠的形式支援湖北,成为湖北省博物馆获得的“第一份爱心鼓励”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150周年馆庆之际竟然迎来了一场大的变故,但是其实面对疫情,博物馆人并没有被压倒,大都会博物馆在闭馆之际还挂出巨幅标语:TOGETHER。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闭馆之际还挂出巨幅标语:TOGETHER

其间,上海博物馆还发起“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物馆人云上对话” ,来自中国内地、美国、英国、加拿大、阿联酋、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十八家博物馆 ,及文化机构的馆长、亚洲艺术部主任及策展人,受上海博物馆之邀齐聚云端,借助网络及多媒体平台,对博物馆的现状和未来展开了一场对话……

讲述|疫情下的上海博物馆,何以最早开放与持续有序办展

“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物馆人云上对话”现场

杨志刚馆长在讲座最后提到,博物馆接下去要做好三个层面的考量,第一是工作策略层面的,包括应急能力,以前博物馆的应急主要是防火,防盗、防水,没有防疫情,这种应急能力是今年逼出来的;弹性机制,因为疫情不稳定,制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弹性的考虑;内向挖掘,因为疫情,跨地域、跨国界的合作变得很困难,所以要多向自己的藏品基础去加强研究,挖掘自己的藏品来做展览。第二是功能拓展层面的,通过这9个月可以看到,博物馆在困难的时候开放,它对社会、对民众可以提供一种提振人心,凝聚人心和抚慰人心的作用。第三,使命担当层面,疫情造成社会疏离,但人类共同的遗产是建立在同情同理,还有共同的专业性规则的基础上,将使博物馆人进一步携起手来,博物馆文化极大的促进“人心相通”,从而影响全球化进程。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丁晓

上一篇新闻

五大洲16家顶级博物馆云端亮宝,明晚8时国博开讲

下一篇新闻

国际“朋友圈”助力福建战“疫”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