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在线旅游助推博物馆热:这10个馆最火爆

博物馆旅游火了吗?

火了。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今年在线预订博物馆门票的游客已经超过了500万,同比增长超过18%。

最近10年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一直在增长,比2010年已经翻了一番,其中2018年博物馆接待观众1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数的85.3%。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

首屈一指的就是故宫。

故宫新新新玩法:可以被模仿,无需被超越

故宫在文创上的成功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神奇的是它的生命力一直持续至今并且与日俱增。

10月中旬故宫推出的神兽冰淇淋再次刷爆微博,#故宫出雪糕了#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了4.9亿,最高的单条微博点赞量超过13万。

故宫神兽雪糕

这只是故宫文创产业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故宫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文化大IP,根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2017年透露的数据,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收入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在线出行平台携程上线了多种故宫文创产品,例如:明信片、国旗笔、冰箱贴、磁性书签、大折扇、国旗等,人均消费55元。

成功也许不能复制,但是一定是可以模仿的。

故宫雪糕火了以后,就陆续有网友发现了圆明园的荷花雪糕,郑州二七纪念塔雪糕,灵山大佛佛掌雪糕等等诸多雪糕品种,尽管有照猫画虎之嫌,不过也代表各地文化景点紧追故宫步伐,在文旅产品上推陈出新。

灵山大佛佛掌雪糕

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对博物馆模仿故宫表示担忧,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曾对媒体表示:“博物馆做文创最怕的是跟风,不顾自身资源禀赋、不分青红皂白的简单模仿复制,会造成文创产品的同质化。”

但是对故宫模式的借鉴,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复制,更不在超越,而是让“老气”的博物馆换发新的生机。这些更接地气的玩法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博物馆不再是戴着老花镜的中老年和戴着近视近的青少年们的“集散地”了。

80后挤进博物馆,这10个馆最受欢迎

从人群看,正值当打之年的80后同时也成为了博物馆的主力军。

携程数据显示,在500多万在线预订博物馆的人群中,30~39岁的80后占比达到了42%,其次是30岁以下和40~49岁两个年龄段,占比25%。

同时,男性预定比例高于女性,占比65%。

国内人气最高的博物馆是北京故宫,超100万人流量,其次,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海军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是国内最受欢迎十大博物馆。

数据来自:携程平台

海外博物馆也炙手可热。

携程全球玩乐平台的门票数据显示,卢浮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吴哥国家博物馆、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藤子·F·不二雄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加州科学博物馆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博物馆。

在线旅游助力文旅产业 提升体验加速转型

在线旅游平台自然不会放过博物馆这个准风口,除了线路、攻略的推广和活动,还提供了更便捷的参观体验,如当天可订随买随用、扫码入场,无需取票,快速入园等。

此外,很多在线旅游APP提供了博物馆语音讲解,给熟悉移动互联网的80后、90后人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携程APP故宫博物院语音导览

另一方面,通过对用户反馈的大数据分析,在线旅游平台可以反向带动博物馆提升游览体验,加速自身转型。

携程数据显示,2019年游客对博物馆的评价满分好评最居多,涨知识、刷身份证可以直接进,交通便利、有历史意义、值得参观是游客给予好评最多的信息点,从点评大数据来看,请一个生动有趣的导游讲解,是游客对博物馆的诉求。

文化和旅游两部门合并后,在住建部和发改委、财政部的共同推动下,文化旅游已经成为重要建设方向,2018年国庆假期,在全国接待国内游客和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9.43%和9.04%的大背景下,文化类景区订票同比增长超过36%。超过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的游客高达40%以上。

2020年,以博物馆为代表的的文化旅游将持续升温,一方面文化旅游在彰显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必将伴随着旅游市场从自然风光到精神消费的倾斜,博物馆仍是其中重要一环。

对于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来说,怎么抓住这次机会,通过运营、数据和技术上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命题。

本文源自蓝鲸TMT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上一篇新闻

中国游客出境游大数据报告:人均消费约800美元

下一篇新闻

旅游日恰逢周末 国内历史、民俗类博物馆受青睐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