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杨姓溯源,有没有这里的宗亲!
1、溯源
杨出自姬姓。据《姓篡》记载西周幽王时,周王室夺得晋国杨邑,并将该地封给周武王之子 周成王三弟唐叔虞建杨国(今山西洪洞东南),以国为姓。唐叔虞进行了精心治理,开拓疆 土,把杨国建成了强盛的诸侯国。
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游牧于泾渭河流域的犬戎部族与申侯联合攻杀幽王迫使周王 室东迁,在犬戎之难中,杨侯失国,其地复归晋,失去封邑的杨国公族为纪念故国而以杨为 姓。并成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杨国败后,叔虞长子燮文再收复而继位 改国号为晋"称晋候"成为晋的开国君主,杨姓人的血统才正式从西周的皇族中分出,叔虞 的子孙开始向晋国发展繁衍,又传十代后即诡诸和伯侨继位为晋献公。伯侨生子文、文生突 、受封于羊舌邑,为羊舌大夫,羊舌邑包括三县,铜鹲、杨氏、平阳,羊舌突的子羊舌职鹲 为晋中尉,职有五子,羊舌五兄弟中有四人在朝中居要职人称羊舌四族,其中羊舌赤任铜鹲 大夫中军尉,羊舌鹲字叔向为晋大夫故以羊舌再次受姓杨氏历经十八代,此段繁衍茂盛 ,有迁徙陕西、山西汾水中游的霍县及河南境内。据湖南《城步杨氏族谱》广东《梅州杨氏 族谱》海南《杨氏宗谱》,贵州《安顺杨氏族谱》记载,唐叔虞的次子;晋候燮文的小弟, 在周康王六年受封为杨候,仍始以杨为姓,从此世代姓杨,世泽连绵,受姓时间虽然不一, 仍是一脉相通。
据《通志氏族略》等书记载,公元前552年,晋六卿之乱发生后,杨其子孙溃散,四处奔逃 ,其中一支碾转华山仙谷,居住弘农华阴一带,繁衍生息,宗支腾达,因做官或其他原因逐 向东西方向迁徙,形成以华阴为中心;西至长安,东至潼关,灵宝洛阳。据《新唐书宰相世 系表》记载,杨苞任韩国襄王的将领守卫修成(今获嘉境)后裔定居该地,杨郎西仕于秦, 封为临晋君(今陕西大荔),杨款官至上卿,子杨硕,秦汉随刘邦征伐,西汉初官居太史, 杨硕有子8人,其6子为汉高祖郎中骑将,以功封赤泉候(今陕西周至县一带),三传至杨敞 官至丞相,杨氏历秦、越、汉、至杨宝公居於弘农有阴德感怀之瑞而生震,震公字伯起,博 览经书,学问渊搏,课徙为业,被誉为关西夫子,书堂授课,忽有一只冠乌飞入嘴中衔着三 条鳝鱼放於讲坛上就飞走,学生觉得奇怪,有个较有学问的人说:这是让先生出来当官的象 征,鳝鱼比作朝中公卿,三条代表三公,后来果然做了三公之职,任荆州刺史转任东汉太尉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任荆州刺史,曾向朝庭举荐,名士王密,因朝庭起用,担 任昌邑县令,王密为报恩,一天晚上怀揣着10斤黄金到杨震府中,以此酬谢、杨震一见极不 高兴,王见拒收,劝解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没人知道,请放心收下,杨震一听更不高兴 地说:这件事即然已经发生,不但你知,我知还有天知,地知,王密见他坚决不肯,只好把 黄金收起带回。杨震拒绝行贿,道出四知的人生哲理,清白自守。后来皇帝得知此事,深受 感动,特封杨震四知。子孙把四知称为堂号,这种清廉,至今仍有政治价值,广为社会传颂 。世人有赞震曰:平心正直本无私,声著关西天下知,辞金一语从哀出,至今犹、觉有 余 思。杨震三子秉,博通书传,先居教授后辟为司空,拜侍御史,任豫、荆,徐、兖、四州 刺史 ,以廉著称,除朝庭奉禄外,余财不入私门,桓帝时官至太尉,他自定三不惑,作为 座佑铭即"酒、、色、财",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汉的弘农杨氏形成了高门望族。东 西汉时即赐有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北),天水郡(今甘肃通渭西北),河内郡(今河南武步 县西南),杨氏堂号,除四知为最出名。还有河东堂,楼霞堂、泰和堂、鸿仪堂、安阳堂、 鸿山堂、新杨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赐书堂、这些堂号有表示地域关系,有反映嗣 继关系,有些是祖宗功勋和业绩的代名词,杨姓在南北魏时官满朝庭,地位十分显赫,在隋 朝,据《隋书记》杨坚创建隋朝建立第一个全国性政权,结束了魏、晋、长达300多年的分 裂大动荡,造就全国统一的新局面。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唐朝杨氏宰相11人, 唐代不仅是宰相满门,还有多人在朝庭内外任要职,在历史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宋朝杨家将 的英勇战斗,抵卸外来侵略,他的硗勇善战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称得了杨家雄风,获 得了人们的高度赞扬。为杨姓的迅速繁衍夯定了雄实的基础。
由于战乱居官赴任,移徙繁衍等因素,杨姓在汉代广泛分布我国北部,入川也在此时,春秋 战国又南迁江汉地区(今天湖北、潜江),后因楚国势力强大,再向江南迁至江西。又有山 西迁江苏、、安微分布长江中下游、晋唐是杨氏南北方繁衍重要时期,西晋未年,永嘉之乱 和唐的安史之乱引发杨氏南迁,至宋代广泛分布江西、福建等,在隋、唐前还有以甘肃天水 为一线、湖南江西为一线逐向广东、山东、内蒙、安徽、浙江、贵州、云南、广西等地。遍 布全国,据全国综合资料统计现人口数居我国第6大姓,相当于意、法、英等国的人口。
2、入闽
杨氏入闽,自周至唐宋,陆续入闽,主流有三支。
其远祖陕西华阴,杨翟缨,遂家于华阴,开皇十五年(公元前595年)后裔由华阴入闽居福 州南台,唐时分居永泰。杨宣仁、皆弟三人智、义、信、徙居建瓯,宣义择居莆田、宣仁由 涵江而入仙游,其后又分居长泰。 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为最多,其祖属杨震派下,弘农郡,堂号"四知堂"。
1、杨海公,唐文德六年(公元888年),受朝廷委派从河南弘农郡迁部入闽,任长泰县前身 --武胜场大使,是长泰县后庵杨氏宗族的开基始祖,也是长泰的建县功勋。杨海公生活简 朴,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得百姓爱戴,故民称"武胜公"。海公第十三世孙杨垓(字复 一)乐善好施,周济乡里,三次赈饥。其子杨釜贵,封浙江道监察御史如子官。传九子,孙 三十六,曾孙八十一。复一公热心祖业,捐资解襄改建始祖故居,扩大规模,建成"瞻衣堂 ",(即杨海公纪念堂,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今长泰有十八村乡,以及南洋印尼、马 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台湾、上海、温州、漳、泉、南安、安溪及华安的丰山、碧溪、王 兰坂等地都分布有杨海公后裔计数万人。
2、杨安公,弘农郡,光启元年(886年),适朝廷召兵入闽。杨安公系河南汝宁府(别号弘 农)固始县傅庆乡海下里人,祖妣赵氏,生有二子。长子杨逸、次子杨肃。其长子杨逸生 有一子,名叫杨明珠。明珠自幼聪明,好读经史,博学诗书,于唐末懿宗已丑科进士,入朝 为官,初为刑科给事,后来晋升为史部左侍郎(相当人事部长),当时正处于唐朝末年,国 力衰败,地方诸侯纷纷割据,当时任江苏省一带的节度使杨行密要反叛朝廷,僭称"吴国 公",始祖安公一家人恐抄及九族,惹祸及身,适朝廷召兵入闽,于是安公一家父子祖孙三 代举家于公元八八六年随王番知一起入闽。杨在军中任军医初居仙游赵德山麓,卒后葬该地 。长子杨逸入泉,迁居晋江后洋,次子杨肃(即现在供奉的杨府太乙真人),居南安朴里( 又名高美村)肃以医为职,医术高超,德高望重,曾被封太乙真人,除繁衍于南安水头、官 桥外,还有一支分徙同安县,杨明珠任安溪县令,居安溪三洋,后来杨逸由晋江迁安溪。杨 秀初封越王,徒封蜀王进位上柱国,西南尚书,兼左领大将军,逐居浦城子孙分布崇安、建 阳、建瓯、松溪、政和、泉州、南安。杨君胄,光州固始,居江苏镇江,祖父杨伯岳,唐开 国元勋,袭父职,率军入闽,进屯云宵,子孙分居长泰、龙溪、南靖、平和。杨细秀唐高宗 三年,以府兵较尉开屯漳水,子孙逐居漳浦,海澄。杨衡唐宪宗元和九年,由固始入闽居福 州,子孙散居莆田、仙游。杨楹唐昭宗景福元年,由固始入闽居福州、子孙分布福清、南平 、将乐、连江。杨荣登进士,官任司户入闽居将乐县。
另有从相邻省入闽的:杨安信江西卢陵县鲁虞部侍郎,兄弟5人均居长汀、上杭、漳州。杨 亮节,浙江会稽,南宋未年由杭州隋宋幼主入闽居漳州,后逐居海澄,南安溪美,仙游郊尾 。
3、肇南
杨姓族人入南安基本分为三支,其祖属由陕西华阴弘农郡迁徙河南光州府固始县。堂号为" 四知堂"。
(一)杨海公后裔杨釜贵(浙江道监察御史),后裔敦素公为逃避战乱,于大明正德十三年 (公元1519年),由长泰后奄徙迁南安云头、山格。后再分居洽水头、溪美井脚街。 (二)杨安公率长子杨逸、次子杨肃,孙子杨明珠入闽,其后裔分别迁居泉州、晋江、南安 、安溪、同安等地。
1、杨逸公,明珠公派下
(1)金淘后坑:于宋未元初哲公由晋江后洋迁移南安丰州,历传五代至训公(拱台公)的 后裔迁居后坑开拓。
(2)金淘院口:十九世允祥公于明未由晋江后洋迁居南安梅山洋厝店,后再迁院口。
(3)榕桥杏田桥内、下厅:明珠公后裔居安溪三洋繁衍,据《桥内族谱》记载,明朝中期 ,一十三世邦政公从三洋迁徙,南安榕桥三十都杏田桥内为肇基始祖。同一期间,继荣、继 传公由安溪三洋迁居榕桥三十都上都村下厅,丁号、字行与桥内同。
(4)金枝(沟边):十七世建业公在明朝由泉州桐城驿内乡迁居南安二十二都金枝(沟边 )居住繁衍。
(5)洪濑街杨氏:渊源于泉州后城街牛仔营,在明朝年间源祖兄弟三人,分居于泉州后城 街,南安洪濑、金淘后坑。
(6)石井华美:始祖在宋末元初由晋江后洋(晋邑大白山),三房福冲公迁徙南安华美肇 基即玉峰支派。同时有一支居于水头山前繁衍。
(7)梅山竞丰:在明朝年间由泉州桐城移居南安竞丰。
(8)梅山董山尾杨厝店:于明未由晋江后洋迁至南安十六都浮墙董山尾杨厝店。
2、杨肃公派下
(1)肃公自唐入闽后居于南安水头朴里(高美村),其后裔繁衍分居社庄、新圩、塘上、 布厝、西林、下庄、迎头洋、尾宅。
(2)榕桥西福杨氏:肃公后裔十一世赐保公移居同安美市,后裔君生公在明朝年间从同安 霞路崎仔下迁居榕桥三十都西福为肇基始祖,传六柱。
(三)李西油园杨氏:冲怀公在唐末宋初由漳州迁居南安李西油园近10代。
4、蕃衍
杨姓入南安后,分布在各个角落,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环境较差,随着时代的变迁,经世代 人的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积极开垦良田、营造山林、修桥造路、开发码头、经商办厂,发展 经济。尤其1978年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杨氏家族更加繁荣昌盛,事业兴 旺发达、仕农工商安居乐业。
1、杨海公派下
杨海公后裔敦素公于明德十三年由长泰后庵迁徙东田山格,后迁至洽水头,历经300多年, 人丁繁衍数千人。
(1)东田山格
敦素公把敦素妈留居东田山格后,又独自迁居洽水头。东田山格自然条件差,穷山恶水,宗 亲团结一致,修建宗祠,兴修水利,营造良田,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经十几代人的努力,建 成一个山区的村落,生活基本有保障,至今繁衍650多人。
(2)李西洽水头
敦素公定居洽水头后,带领宗亲修建词堂,改造环境,共建家园,利用发达的水陆交通,务 农、经商、发展经济,经十几代人的努力开拓,由一个贫穷的村落,发展成一个环境优美、 楼房林立,生活比较富足的自然村落,人丁繁衍3800多人。
(3)溪美井脚街
敦素公派下五世尾四公赘居眉山乡南湖村,生子进业,于明未清初进业公由眉山南湖村迁至 溪美井脚街定居,繁衍十几代至今传五大房柱共贰仟多人,进业公尊为井脚街一世祖。井脚 街在南安市中心,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交通发达,地灵人杰,族人世代以船工、码头工、 开店铺、务农为生,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转以经商办厂,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文化水平 提高较快,大专、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年年增多,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大有改善,精神 面貌焕然一新。人才辈出,现有处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10人。近年来在宗亲理事长杨昌仕 的带伶下团结一致,大办公益事业,先后创建理事会会址,修建溪美顶溪寺,创建井脚街四 知堂,还热心的扶老济贫,资助求学,为宗亲排忧解难,做了不少的实事好事,大树新风, 启望后昆。
2、杨逸公、明珠公派下
(1)金淘后坑:自明洪武(公元1443年)由拱台公率长子引郎公徙居南安十四都下后坑开 拓,后福郎公妣率长子元清由安溪移居顶后坑,聚族而居,二家相依为命,共建顶后坑祖厝 而居住,二支房派和睦,业绩昭著,经数十代繁衍,现发展人口3500多人,而散居外地及旅 外侨亲共约一万多人,后坑杨氏祖先以勤劳为本,不辞劳苦,跨洋过海及向外谋生,目前形 成侨区,杨氏族人爱国爱家,在宣统元年(1908年)旅居海外宗亲捐资创办道南学校成为南 安最早的侨办学校,九十多年来英才辈出,地灵人杰、繁衍旺盛、热心公益,2000年退休干 部杨硕雄捐建道南学校教学楼。2001年旅菲侨亲捐建宿舍楼一座;2002年旅港杨子卿及宗亲 ,乡贤捐资添置电脑室,多媒体、语音室、校路、操场等,后坑村中道路条条筑上水泥路, 高楼林立,人文会翠,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繁荣昌盛。
(2)金淘院口:院口旧称员峤,地处金淘东端,龟鱼锁口,三面环山,贯穿村中的九曲溪 源于南面笔架山脚,注入淘溪汇合于晋江东溪,全村占地约2平方公里,院口处于菩提古院 门口前方故称院口,它有一传奇说法,村西北面淘溪边上有一龟湖山是载员峤的大龟化成的 ,而成院口杨氏祖地,先祖认为这地龙脉旺盛,与其他地方不同。院口杨氏靠白手起家,又 是多族姓居住地方,从孤身一人发展到至今1500多人,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当今有师长杨 映雪,付师长杨奕和(医学专家空军第三医院院长),杨奕炉夫妇均任化工部处长,其子任 航天部高级工程师,还有团级、营级多人。经过艰辛努力,现经济腾飞,面貌焕然一新。
(3)杏田桥内杨氏:明朝中期,安溪三洋邦政公徙迁杏田桥内(称锦桥)为肇基始祖,锦 桥地处四面环山,中有一条溪穿过,远祖利用溪的双侧边岸裁种龙眼树高数丈,树围复盖溪 中,即有经济效益,又不碍农田耕作,锦桥地灵人杰,以能工巧砸为突出,艰辛创业,繁衍 至今400多年,传六房,人口1200多人,原破烂平屋都改建楼房,旧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
(4)金枝(沟边)杨氏:杨氏在明朝年间,由建业公迁入金枝,地处三面环山,面前东溪 水流经,先祖勤劳耕云以农为主。近代经商,加工业、厂房如雨后春笋进入金枝,可见一派 生机。始祖建业公赐进士第;官拜奉议大夫,祠堂一座,年久失修,繁衍至今人口3100多人 。
(5)洪濑街杨氏:由真轩公在明朝年间迁居洪濑街和三林下尾,繁衍至今十八世,现散居 集镇的东、西、南、北街和霞美村,杨姓团结和睦,精神奋发,敬老爱幼,邻里互助。洪濑 街出了几位百岁寿星,其中杨氏占了1名,十二世杨公勇德配王氏慈恭亨年百岁。46年杨母 举行寿典,福建省各界头面人物纷纷前来祝寿、送扁、题词、题诗敬贺,繁衍至今400多人 。
(6)石井华美杨氏:华美杨氏三房福冲公在宋未元初,由晋江徙迁南安华美四房福惠芙蓉 建祠崇祀始祖,即玉峰支派后历兵氛,世代沧桑,宗支失述,迢吾杨子山公读书清水岩,登 玺进士后归华美尊为鼻祖,郡县之志昭彰,历金兵南侵元,明金战人民荡析离居本原眇茫, 迢吾祖雍齐公沐皇恩受,宣德、钦命奉玺书从王三保出使西南夷晚年与房公祖仲礼公复归华 ,故土仍尊为始祖。十二世孙壬申科进士有祠堂,石井前埔、山后、水头山前,石井九里辽 都是同根祖繁衍至今有人口1830多人。
(7)梅山竞丰:先祖由泉州迁入南安历经几百年,繁衍90几人。
(8)梅山董山尾杨厝店:二杨姓分别从晋江芙蓉、晋江后洋、迁居南安肇基,繁衍十几代 至今100多人。
3、杨肃公派下:
(1)官桥五宝杨氏:
杨肃公随父入闽,初居福州后迁居南安水头朴里乡高美村,其祖居属"秧苗穴"宝地,子孙 繁衍远播,分布晋、南、惠、同安、莆、仙、长乐、浙江、广东、台湾等地。肃公第四世祖 熊飞公徒居南安官桥社庄为始祖,九世祖万桂公生三子,长子泽公守社庄,次子俊公复迁仙 游,与公分支塘上,泽公生四子,真保公守土社庄进保公分支晋江莲潭,福保公分支晋江甘 棠,赐保公分支同安美市。现今五宝地带交通发达,地理条件优越,族亲务农、经商、办厂 为主,侨属多,经济繁荣,人丁兴旺,至今已繁衍10000多人。
(2)榕桥西福杨氏:
杨肃公后裔十一世赐保公移居同安美市繁衍,后君生公从同安霞路分崎仔下迁移榕桥三十都 西福为肇基始祖传六柱,现有人口1000多人。五柱芳照,绍远在150年前分居台湾,现人口 发展有1万左右。西福地理条件优美,前面小溪绕过后靠石船山,觉海山、满山都是岩石, 有百丈砰之称,传说古代半仙罗远赶石要去填入东海,赶到此地,其中一块拌伤了罗远的脚 ,故被骂为死石,结果石头就不动了,即形成了今天的石头山,百仗砰。早时西福的觉海山 还盛产觉海茶,能治病畅销东南亚而出名。
4、李西油园杨氏:
油园杨氏族人由漳州来后坑山旗,再从山旗迁来油园十载约200多年,冲怀公开基始祖,繁 衍至今人口1400多人。
5、露江杨氏:
于清朝中晚期间由东田南坑蔡边迁入露江,至今繁衍424人。
5、昭穆
杨氏字行各地不异,入南肇基始祖所修订的族谱,衍派各地新旧续编昭穆行第谨录如下:
1、洽水头、溪美井脚街、杨氏:
敦朴崇春、节时鸿正、方士文远、万世永昌
儒道浩太、千派犹兴、自兹以进、可立为行
2、东田山格杨氏:
子兴道德永世承,宣寿茂显荣克绍,
富贵油昌,水湖木本,战其希香。
3、金淘后坑杨氏、梅山董山尾杨厝店:
道圣天清光世德、孝悌忠信发祯祥
仁义礼智根源固、富贵荣华福泽长
4、金淘院口杨氏:
椿应维廷,启元文凤,高翔宇翼,式安敦功 ,炳焕清,德永存。
5、院口桥头杨氏:
永丰捷尊政,义沈渊源,诗斯礼乐。
6、榕桥杏田桥内,下厅杨氏:
世士垂统、道德文章、必达佳升。(旧字行)
忠良慈心献,诗书振朝廷,恢复国昌泰,华运亨大荣。(新字行)
7、金枝(沟边)、梅山竞丰杨氏:
守本兆成,君仕学道景
文元允启祖,朝廷用才宏
继世维仁孝,光垂经纶贞
家声大振起,缵述德克明。
8、洪濑街、三林下尾杨氏:
汝若绳于宗祖,乃可贻之子孙。
9、石井华美、前埔、山后、九里辽、水头山前杨氏:
诒孙谋、燕翼子、晋朝启宇、建邦叔向、赐凯傅家。
10、杨肃公派下,莲塘五宝、杨氏
大基令宗、从廷兆绍,敬承丕绪
振起宏规,和洽忠恕,功隆创垂。
八闽弘农总字行
无宗进鸿烈,丕建儒文孙
泽世皆允德,章玉秀荣云。
11、榕桥西福杨氏:
汉章元运咸舒芳,克绍诸基奕祚煌
长发和祥增祖德,崇祯复见起荣光。
12、油园杨氏:
冲怀协祚,秉正文章,朝思裔长
孝友移谋,诗书启后,其昌。
13、溪美露江杨氏:
淇桄炯培,钦汝树熙奎,钟滋桂焕尧,
6、外迁
杨氏入南安,历经种种自然灾害和战乱的磨难,为谋生,杨氏祖先陆续外迁,向外发展。
1、石井华美:华美族谱记载因水患,在清朝就有迁居台湾仕仔头、广东、建阳、福州、永 安。
2、榕桥西福杨氏:据族谱记载,五柱芳照在150年前分居台湾繁衍至今约有人口10000多人 。
3、杨肃公后裔:早期就有分居晋江、同安美市、仙游、长乐、渐江、广东等地,另有迁居 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
4、洽水头杨氏:在明朝期间有分居台湾及香港、新加波。
5、井脚街杨氏:敦素公派下在民国初期有部分到台湾谋生后变为定居,发展有近百人。
6、东田山格杨氏:在清朝期间有徒迁浙江、温州繁衍至今有数千人。
7、金淘后坑杨氏:后坑自然村,人多地少,可人杰地灵。早在二百多年前,因谋生不易, 为了生计,就开始往南洋开拓谋生。至抗日战争前,95%发上的家庭都是侨属了。由于有侨 居的基础,故造就了像菲律宾杨应琳财团及印尼杨健强的宏厚实业和众多乡亲在港、澳、南 洋各地谋生的实业基础。还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如早年分居浙江、温州、平阳、苍南、北 京、上海、杭州、深圳、厦门、泉州、南安等地的人口也约有一万多人。
8、金淘院口:院口历经300多年的拓展,人丁繁衍数以万计,由于人多地少,早期就散居于 闽南、潮汕等地。还有旅居菲律宾、印尼。旅菲族亲杨奕注系菲律宾一代侨伶,在菲律宾还 有多人任弘农宗亲会,董杨宗亲会理事长。
印尼族亲杨式魁 、杨明照、杨男辉、杨勇峰 祖孙三代是印尼总统(苏加诺、瓦希德、梅加瓦蒂)之亲信。杨式魁家族所开创的铝业跨国 公司跨五洲。
谱 牒
南安杨氏源远流长,历代祖先编撰的族谱,宗法、谱法、谱例、谱图、谱传、家训,人物, 记载着十分宝贵的家族史料,但在"文革"期间,"破四旧",各地族谱受到毁坏、遗失, 廿几年来南安杨氏各支派先后组织修谱和续编。
1、《溪美井脚街杨氏族谱》
历遭水火灾害,文革浩劫,历代积存杨氏家谱史料流失殆尽。于1997年杨昌仕,杨永华等在 民国甲戌年(1934年)编撰的《洽水头杨氏族谱》基础上重编《溪美井脚街杨氏族谱》已完 成。
2、《金淘后坑杨氏族谱》
自清康熙三年始(公元1664年至1906年)至光绪三十四年止,一共进行修谱七次。1906年至 1997年族谱失修,2002年后坑 新一届宗亲董事会历经周折,搜录资料整理,并印了后坑族 谱,使族史永志不忘。
3、《官桥莲塘五宝杨氏族谱》
在杨氏族人的重视下,于1998年重修族谱,并续编完毕。
4、《院口杨氏族谱》
院口族谱经九十多年的续补,今已普查编撰完善,其中略述了院口族亲之渊豚衍裔,祖祠沿 革、沧桑巨变之概况。更着力于记载族裔是如何在求生存中谋发展,从而杨其懿德风范,颂 其自强拼搏,开拓进取,敬业奉献之精神。共同弘扬祖德宗功,树风范,启后昆,激励未来 ,崔奋进之目的。
5、《榕桥西福杨氏族谱》
原旧谱于民国初重修,设有杨氏专人负责保管现完好无损。
6、《榕桥杏莲桥内杨氏族谱》
原族谱不规范,有些记载不祥,于1947年,经族人研究,寻根,重新修谱,并增编新行弟, 现保管完好。
7、《石井华美杨氏族谱》
在清乾隆三十三年修谱。
族人重视于1997重修祠堂,并续修族谱完毕。
8、《金枝杨氏族谱》
正在研究重修。
9、《洽水头杨氏族谱》
民国甲戌年(1934年)编撰,现继续补编。
10、《洪濑杨氏族谱》
正在收集编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