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海底捞业绩增长背后:翻台率持续下滑 快速扩张致成本激增

近日,海底捞发布2019年中报,半年度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116.95亿元,同比增长59.3%;净利润也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1%。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海底捞业绩增长背后,其翻台率、同店销售增长率却在持续下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翻台率跌破“5”,降至4.8次/天;公司同店销售增长率也由2017年上半年的6.4%减少至4.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份, 国金证券曾看空海底捞,给出“减持”评级,理由是“市场预期过高,短期估值与实际的业绩预期无法匹配。”据Wind数据,截至8月21日收盘,海底捞报34.3港元/股,总市值达1817.9亿港元。

分析人士认为,海底捞作为中国火锅的第一品牌,凭借原有粉丝的粘性,拥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但是海底捞的股票预售定价比较高,存在一定的泡沫。

海底捞业绩增长背后:翻台率持续下滑 快速扩张致成本激增

海底捞资料图 中新经纬 闫淑鑫 摄

半年收入突破百亿,但经营效率已触顶?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业绩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增幅。

海底捞8月20日披露的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95亿元,同比增长59.3%;实现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约41%。

据了解,海底捞的收入主要来自餐厅经营、外卖业务和调味品及食材销售。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餐厅经营方面的收入为113.31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96.9%,较上年同期增长58.4%。

需要注意的是,海底捞餐厅收入增长的同时,其同店销售增长率却继续下滑。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海底捞同店销售增长率分别为14.1%、14.0%、6.2%。而今年上半年,其同店销售增长率一下子降至4.7%。

不仅如此,海底捞的翻台率似乎也触到了天花板。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2016年、2017年、2018年,海底捞的翻台率分别为4.5次/天、5.0次/天、5.0次/天;2017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的翻台率分别为5.0次/天、4.9次/天、4.8次/天。

业内人士指出,翻台率是餐饮企业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通常情况下,翻台率高则意味着该企业能在有限的坪数及营业时间内,提高座位的流动率,从而带来营收的成倍提升。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海底捞作为中国火锅的第一品牌,凭借原有粉丝的粘性,拥有强大品牌的号召力。但是海底捞股票预售定价比较高,存在一定的泡沫。“翻台率下降说明海底捞的火爆程度有所下滑,说明市场在开始回归理性。”朱丹蓬称。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份,就曾有机构看空海底捞。彼时,国金证券下调海底捞评级至“减持”,理由是“市场预期过高,短期估值与实际的业绩预期无法匹配。”

据Wind数据,截至8月21日收盘,海底捞报34.3港元/股,总市值达1817.9亿港元,市盈率近90倍,远高于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

半年开店130家,快速扩张致成本激增

公开资料显示,1994年,海底捞火锅在四川省简阳正式创建,用了5年时间才走出四川,进驻陕西省西安市,随后又用了14年才走向国际市场,并于2012年在新加坡克拉码头店开设首家海外门店。而在2018年海底捞上市后,海底捞便开启了全球化疯狂扩张道路,仅上市第一年新开门店数近200家,快要超越过去20多年总门店数之和。

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业130家餐厅,全球门店网络从2018年12月31日的466家增至2019年6月30日的593家,其中550家位于中国大陆的116个城市,以及43家位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海外,包括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越南、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等地。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在海底捞的经营体系内,经营成本包括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员工成本、水电开支、物业租金、财务成本等一系列支出。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员工成本及财务成本增长显著。

其中,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由上年同期的30.66亿元上升到49.26元,增长59.9%;员工成本由上年同期的22.03亿元上升到36.52亿元,增长65.8%。对此,海底捞解释称,主要是因为业务扩张及员工薪资水平提高。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主任任国征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海底捞目前在二线城市投资扩张开店比较多,快速扩张增加了前期经营成本,从而使其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责任编辑:张倩蓉)

上一篇新闻

文产新高地||水岸联动,水木秦淮文艺地标焕新颜

下一篇新闻

龚炯:“大融合”的时代,“亚洲的事情要靠亚洲人民来办”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