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当年采访过的几位先进

原创 | 王小民

一半是工作、一半是爱好,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也曾把笔尖对准一线先进模范人物,其中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是胡俊玲、王长江、王铁良。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三位英模荣光不减风范依然,艰苦创业、实干为民、创新进取的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当年采访过的几位先进


当年采访过的几位先进


当年采访过的几位先进

织女星胡俊玲

胡俊玲是蒲城人,一参加工作就来到大荔,从年轻女娃干到年近半百,大荔成了她的第二故乡。采访胡俊玲那年她27岁,却已是有着11年工龄的织布档车工,所在企业叫玻纤棉纱公司,大荔人清楚它的老底子是二轻系统的染织厂,一个屡经改制、越改越乱直至破落的时代弃儿。

布机车间织布档车工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打结。在学徒培训期间,胡俊玲以能吃苦出名,朴实的农村娃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一天又ー天地苦练此功。千万次机械地重复、简单地循环,天长日久,纤柔的纱线竟象带刺的钢丝,无情地在俊俏的小姑娘手指上划出一道道血口子,线一搭上就钻心地疼,清瘦但是倔强的她默默地承受着,为了提高打结速度和质量,别人已下班休息多时了,而俊玲还在机声轰鸣、震耳欲聋的车间里勤字苦练。打慢车时,她细心看教练的一招一式,认真听教练的讲解,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很快成为学徒中的佼佼者。刚上岗时每分钟最多能打10个结的她,经过孜孜不倦地奋斗,打结每分钟达到35个,超过了部颁标准。培训期满后,胡俊玲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凭着爱厂如家、主人翁的精神状态,连续十一年出勤率都是100%。1993年生娃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可以休三个月的产假,而俊玲从企业生产大局着想,提前一个月上了班。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她托人把母亲接来照管孩子,自己照常坚持上班。1994年夏季,乙班一名工友的孩子被车撞伤需请假,恰逢车间人员少、任务重,车间主任和班长急得团团转。这时,刚下班的俊玲不顾疲劳,主动提出加班顶岗。她把工作服一穿,就进车间连轴干起来。她的爱人在外地工作,按政策规定,每年有一个月的探亲假,但时常因工作需要,她都推迟或取消了假期。

胡俊玲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但对工作却是火一般的热情。织布档车工是一个脏、累、差的苦工种,处于一线又要三班运转,而俊玲却是在这个岗位上度过了豆蔻年华。为了多织布、织好布,她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按操作规程办事,每次都是提前20至30分钟进入工作岗位,集中精力眼看、耳听、鼻闻、手撕,管理的机台开台运转率比其他档车工都高。车间调整产品时,不论是平纹、斜纺还是缎纹,不论组织结构如何复杂、难度怎么高的品种都能很快适应。她早来晚归,争分夺秒忘我工作。十一年来,公司、车间组织开展的40多项次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活动,她屡次名列前茅,荣获市、县授于的“安全生产能手”、“八五立功竞赛质量攻关能手”光荣称号。功夫不负苦心人,胡俊玲的下机一等产品率全面超过部颁标准。仅按轻工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计算,她所创造的产品数量、价值提前三年跨入二十一世纪。俊玲不但自己走在前面,还注意言传身教,带动同班姐妹一起前进。1994年,班里补充的新工较多,产品质量一时间上不去。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向班长建议,对技术较差的开小灶,帮助提高。对后进同志她不歧视,手把手地讲要领、教办法,帮助提高操作技术。在她的带领下,全班同志努力奋斗,在短时间内提高了产品质量,受到公司的表彰。

胡俊玲,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织女星闪耀在大荔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天空,翱翔人生精彩,永留闪光轨迹。1997年推选省级劳模,不排外的大荔人看表现重贡献,没有因为外地人、没有因为年轻娃地鼎力推她,胡俊玲成为当年全省最年轻的荣誉获得者。

当年采访过的几位先进


当年采访过的几位先进


当年采访过的几位先进

王支书的长江之歌

神州大地有一条长江,它以磅礴的气势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同州大地也有一个长江,他带领群众变“烂杆村”为全省闻名的双文明村。他,就是省级劳动模范,曾担任安仁镇龙门村党支部书记二三十年的王长江。

龙门以建村于涧之口得名,而昔日却是一个“氟骨病、盐碱窝、水地薄、旱地多、盐碱逼得人搬迁,群众愁得发熬煎”的烂杆村。1973年王长江任支书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全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整整三年时间全村投入1.2万个工日,移动土方30多万立方米,修渠建站,排碱淤灌,新打机井80余眼,架设线路8千米,使全村三沟四坡4000多亩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为发展经济夯实了基础。改革开放后,王支书大胆地提出“保粮、促棉、务瓜、集中发展果园”的发展思路,引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1996年全村果树面积发展到2850亩,总产值达725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两高一优”农业示范点。为使群众真正体验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投资52万元铺修了2.5公里的柏油路;投资12万元拓宽巷道,整治了村容村貌;投资18万元开通了100门程控电话,为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投资48万元给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结束了祖祖辈辈吃咸水的历史;投资5万元使全村80%以上的户装了有线电视;投资120万元修建了一幢高标准的教学楼……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文体娱乐室建起了,红白理事会、计生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成立了,经常性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龙门最可宝贵的“村风”“家风”实践。

改革春风劲吹同州大地,繁荣农村经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成为王长江的最大心愿。这个有胆有识,不甘落后的热血汉子毅然决然地选定了兴办企业、以工兴村这条创业之路,他以集体23万元的家底为“酵面”,滚雪球般地先后办起了面粉厂、油脂厂、棉绒加工厂,运输队等集体企业,使集体资产很快发展到780万元,使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光明,树立了信心。经过商品经济大潮的洗礼,王支书的眼界愈加开阔,兴办企业的劲头也越来越大了。1988年,他经过多次考察和反复论证,决定投资4000万元建一个年产3500立方米的纤维板加工厂。厂子开业以后,他带领干部群众冒酷暑,战严寒,克服重重困难,只用十个月便建成投产。省上领导和专家赞誉“龙门人办企业创下了深圳速度”。为把龙门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板材基地。1994年,他又带领群众创办了年产5000立方米的陕西康龙装饰板有限公司,成为西北地区集刨花板、中密度板、五合板、隔青板、桐木板系列化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实现了板材产品的系列化和生产现代化。在搞活、搞好八个集体企业的同时,长江鼓励和引导群众兴办二、三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村二、三产业很快发展到98个,为农村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1996年,龙门村企业总产值达112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达到1880万元。为了集体的事,王支书多什年来昼夜奔波操劳,妻子病得脱了水,八十高龄的父亲长期抱病卧床,他有心而无力照看。

王长江常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当干部就要以身作则,给群众带好头”。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龙门村富裕了,龙门村出名了,但王支书作为“领头雁”,始终执着地唱响着动人的“长江之歌”。

当年采访过的几位先进


当年采访过的几位先进

太丰“铁书记”

羌白太丰在方大圆知名,有村强民富的缘故,有风正气旺的因素,更有“铁”一样党支部书记的领导有方。王铁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铁书记”,不在于他名中有铁字,而在于他一身正气,为建设家乡铁了心,30多年来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穷太丰变成了粮丰林茂、业兴人和的小康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太丰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时当盛年的王铁良一身虎气,带领支部一班人想办法、找出路、定规划、绘蓝图,不断向前创。1982年,他带领群众在房前屋后、村周道旁、田间渠畔等宜于林木生长的地方遍植杨树、桐树,接着又办起省内第一家村级林木保险公司。经过十多年努力,54条长60余里的斗、支、分、毛渠两侧已统一栽植杨树8万多棵,2000多亩农田已栽植泡桐1.7万棵,成材的树木达上万棵,价值200多万元,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银行”。铁良书记文化程度不很高,但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大胆创新。1989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因地制宜,兴办桐木拼板厂。于是到处奔波,终于筹集到了建厂所需的资金。深秋的一天他连续三趟赶往县城办事,最后一趟返回时已是凌晨3点,漆黑的夜晚暗无星际,他骑着摩托车心急如焚地高速行驶。因几十天的过度劳累,一阵头晕目弦,失控的摩托冲向路边的树沟,他被甩出十多米远,小腿上撕开了一条长长的血口子。第二天,当他强忍剧疼出现在施工现场时,满含热泪的群众“哗”地一拥而上纷纷劝他回家静养,可说什么他也不肯。拼板厂建成后,村里的闲散劳力进厂当了工人,越办越旺产值连年递增,九十年代初固定资产已达140多万元,产品以过硬的质量跻身于国际市场,先后出口于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国家直接创汇逾百万。

集体有了钱该往哪里使?众说纷纭。铁良书记力主投入到生产、生活的基本建设中去。十多年来,他带领群众兴修水利设施,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在全乡率先完成了方田规范化建设。全村三个自然村落的25条巷道全部进行了整修并铺成了柏油路,两边锁上了砖沿台,定距植上了绿化树。同时还为村上接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村民石自强发展笼养鸡时资金困难,他得知后,出面借给2000元。石金娃老人的孙子住院时没钱用,他听说后立即掏出身上仅有的90元,又向别人借了170元替老人交上了住院费。村民石永杰老人家里生活困难,他让老汉的孙女进厂当了工人,头一天即发给200元用于安排老人的生活。方同法下肢残疾,但有一门维修家电的好手艺,他便帮助其办起了家电维修部,即解决了同法的困难,又方便了群众。

王铁良书记就是这样,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当年干部人事制度还真是活,优秀的“泥腿子”干部多有破格,铁良书记就是那时候兼任羌白镇党委副书记的,这既是党组织的厚爱和褒奖,更是改革开放赋予先行者的骄傲与荣光。

(来源:美丽大荔(美篇))

上一篇新闻

这场国际大赛超精彩!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观赛~来

下一篇新闻

谋建龙门健康新城,苏州工业园规划公司走进惠州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