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贵阳: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之路

7月4日早上9点,花果园大街两侧的商铺正忙碌地接待着熙熙攘攘的购物旅游人群;龙洞堡机场在一阵阵嗡鸣声中开启了又一个人来货往的日子;乌当区大健康医药产业智汇云锦孵化基地里的工程师们正热烈讨论着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技术开发;黔灵山公园的黔灵湖边则迎来一群群周末玩耍的游客们……这是贵阳市日常可见的情景。

贵阳: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之路

▲游客在白云区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游玩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提出“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五年来,贵阳市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贵州)建设,按照“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成效不断彰显,“爽爽贵阳”生态品牌的影响力和声誉度日益提升,走出了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新路。


强化顶层设计,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盛夏7月,漫步贵阳街头,随处可见绿树成荫、碧水环绕,23℃的夏天让很多进入炙烤模式的城市艳羡,“林城金筑”“避暑之都”的美誉声名远扬。

一直以来,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贵阳: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之路

▲贵阳白安河水库

先后出台《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筑牢生态文明根基。

同时,以全市“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为目标,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规划进行整合分析,搭建了“多规融合”平台,形成了4+12个专题、23个图层的“一张蓝图”数据库。编制《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优化了城市生产、生态、生活三大空间布局,促进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了特色鲜明、风貌独特的山水林城。

为从法治层面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贵阳市还迅速成立了“两庭三局”司法体系,建成“贵阳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建立起“司法、行政、公众”三方联动机制。构建“非对抗环境社会治理模式”,支持和鼓励市民、律师、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

截至2019年底,贵阳市环资两庭共受理各类环保一审、二审案件2760件,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共计81件,以司法手段有力保护了“绿水青山”。


坚持铁腕治污,持续推进环境质量提升

“随着贵医和六广门两大再生水厂正式通水运行,云岩中心城区日均污水处理量可达17万立方米。”

贵阳: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之路

▲白云区七彩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6月30日,云岩区贵医、六广门两大再生水厂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经过处理,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IV类水体标准,将对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为贵阳市城市污水处理、水环境提升再添新动力。

近年来,贵阳市结合实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严格落实“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全流域强化水环境治理方面,贵阳市开展水源地保护、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修复、劣五类河流治理等攻坚行动,完成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建立贵阳乌江段入河排污口初步名录。完成“河长制”制度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河湖生态健康考核评估。

在强化大气环境质量管控方面,完成全年十大行业治污减排任务,完成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开展工业炉窑整治,关停取缔非法砂石场企业。

在全流程强化土壤环境整治方面,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工作,建立关闭重点企业污染地块名录,开展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完成建站10年以上加油站防渗改造工作。

同时,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22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建成40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262个问题养殖场(户)整改。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全市禁养区个数由457个调整为447个,总体面积减少15.07%。

为全力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贵阳市还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整合执法力量,规范行政执法,试行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程序规则;建立生态环境执法计划、案件审查制度,强化生态环境司法联动和日常环境执法;制定《贵阳市第一批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并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首批确定“正面清单”企业24家,促进企业守法、 推动企业守法和执法并重。

贵阳: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之路

▲在多年污水治理下,贵阳市南明河又变得清澈干净

五年来,贵阳市共立案查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531件,处罚金额1.4亿元,督促多家企业及时整改。

2019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8位,在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纳入国家和省“水十条”考核排名的16个国、省控断面达标率为100%,水质Ⅲ类以上优良断面15个,水质优良率为93.75%;全市1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布局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释放经济红利

环境的改变也在推动生产方式转型,贵阳市群众由过去的脱贫靠产业,变为现在的旅游奔小康。

家住白云区蓬莱村大坝组的韩先勇,50多年来奔波辗转过许多行业,卖过豆腐和煤炭,开过摩的和货车,最终,还是在自家做起了生意经。2015年,白云区蓬莱仙界依托贵阳首届农业嘉年华举行的契机,对沿线整体进行都市现代农业提升改造,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建设现代都市园林。韩先勇带头将家中的8亩田地流转入股景区。从前土地种水稻、种玉米不过自给自足,现在每年都能领取土地流转租金,享受分红,还能在景区务工获得收入。

2016年,在政府引导下,韩先勇改建自家房屋做起农家乐,借助景区人流量生意十分红火,即使旅游淡季,还有许多本地人纷至沓来,周末仍然预定不断。韩先勇还发动周边乡亲,带着大家一起在景区未征用的土地上栽种果树,允许游客进园采摘,既让游客们体验到真实的乡村生活,同时乡亲们也增加一笔额外的收入。

“旅游旺季的时候,我这里能来7、8桌的客人,一个人50(元),我一天就能有几千(元)的收入。”韩先勇笑着说。

为了践行新发展理念,贵阳市加快转换新旧动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37:59,新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23%、45%。

贵阳: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之路

▲白云区非遗文化项目石龙抢鼓棒

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生态优势,贵阳市旅游业增长呈现井喷态势。连续五年荣获“最佳避暑旅游城市”荣誉,连续三年上榜全球避暑名城榜单前十位。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2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98亿元。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新性的在全国率先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成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核心区,涌现了满帮、朗玛信息、东方世纪、易鲸捷等一大批本地优强企业,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创业创新平台陆续在筑成立,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数据库等方面取得突破。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贵阳新医药产业圈”初具规模,基本形成“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建成大健康产业相关国家、省级技术中心、实验室40余个;国家卫计委“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及产业园”落户贵阳市。

同时,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大力实施“百场千店万铺”工程,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数字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健康医药产业六大产业,加快打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

生态之笔,力透纸背。“绿色”成绩来之不易,2019年,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经济增幅连续6年在省会城市位居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1%,森林覆盖率达到53%,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实现“双赢”。


写好“绿色”文章,着力增强人民幸福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关系到经济发展,更关乎民生福祉,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

贵阳: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之路

▲位于贵阳市清镇市的乡愁贵州景区

为了切实提升群众的生态幸福指数,贵阳市不断拓展市民生态活动空间,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五位一体”的各类公园660个,大中小微各类公园达到1025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到13.16平方米,形成“布局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公园绿地体系。

同时,积极争创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先后荣获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2018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等荣誉称号,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区(市、县)试点示范争创工作也同步加强,乌当区成为全国“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观山湖区、花溪区获批全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如今行走在贵阳街头,绿水青山环绕间,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等比比皆是。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一河百山千园”的生态体系,让贵阳老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大幅提升,也让城市的发展更有温度。

“以前这里是最脏乱的地方,经过这里的人都避而远之,但现在的泉湖公园,管网紧缺、污水横流、水草杂生的旧貌一去不返,河水越来越清,游人也不断增多。”每每谈及环境变化带来的感受,家住白云区泉湖公园对面的曾先生幸福感总是溢于言表。

贵阳: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之路

▲中建科技贵州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技术人员正在抓紧生产


坚持对外开放,生态之路越走越宽

生态兴则文明兴。“环境整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引发革命性嬗变,这种嬗变正在转变成一种力量,不断推动贵阳市走向世界。

6月26日至28日,2020贵阳进出口商品网络交易会(简称“云上筑交会”)上,国内外4000余家企业携手“云端”共舞,2001家参展企业携20080件商品参展,包括亚、欧、非、北美、南美、大洋等6大洲的52个国家及地区在内的2762家国内外采购企业参加,新加坡丰树集团、泰国福印进出口公司、越南南方虾业公司河内分部的嘉宾纷纷表示他们将争取机会到贵阳投资兴业……

贵阳市在国际上的“炙手可热”离不开“多彩贵州”“爽爽贵阳”的品牌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市共协办了六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论坛年会期间,贵州、贵阳凉爽的气候、清爽的空气、秀丽的风光、良好的生态、厚重的文化,以及整洁的市容和热情的接待,使国内外嘉宾切身感受到“多彩贵州”“爽爽贵阳”的独特魅力,先后打造36个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介示范点,精心组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参观、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历程展、培植生态林等系列活动,全力展现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成果。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提升了贵州、贵阳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贵阳: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之路

▲贵阳市热闹的花果园商圈

同时,贵阳市坚持“既要论起来,也要干起来”,充分利用论坛平台,通过参与举办展览(绿博会)、商贸洽谈等形式,积极与参会企业、机构、大学及国际组织开展广泛交流,建立紧密联系,实现精准对接,取得了系列成果。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更支撑了贵阳市的高质量对外开放。

下一步,贵阳市将继续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贵阳人民的“绿色提款机”和“幸福不动产”。

来源丨天眼新闻

编辑丨姚自雨

编审丨刘敏


上一篇新闻

2019海南国际高尔夫产业论坛暨邀请赛在海口观澜湖举行 多项重要高尔夫年度大会宣布落地海口

下一篇新闻

2016贵阳旅游产品推介会带你爽游贵阳 畅玩一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