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2日 星期六

美丽“桃花源”——花山两龙村豸边文济俞公祠侧记

梁业荣 小磊

想找到豸边村文济俞公祠确实不容易,在花山镇两龙村转来转去,全是小路,终于迷路。却见小路两边的田里,种了近二十亩的桃花树,可惜还没到桃花开的时节,否则的话,那将是何等壮观。我们驱车开过一座古桥,见一村民,询问后便知,这里就是两龙豸边(自然村)。在村民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文济俞公祠。



这间数百年的古祠屹立在村头,祠堂前有一断桥,桥下小溪水潺潺流过。村中的族老见我们到来,甚是高兴,摆出花生、沙糖桔和茶水,然后带领我们参观了文济俞公祠,并聊起了它的故事和传说。


祠堂现状


文济俞公祠正门石门额阴刻“文济俞公祠”,落款:裔孙滕芳敬书。从日期上可以看出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祠堂建,村民们说,后来又进行了两次重修,一次是1988年,另一次是2014年。

该祠堂坐西朝东,祠堂三间两进,主体建筑深两进,右侧带一路建筑,建筑占地379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石前檐柱,正脊塑有博古纹饰及暗八仙图,图案精美。次间设虾公梁、石狮,异形斗拱、雀替。两墀头砖雕如意花纹。大门嵌花岗岩门夹。



美丽“桃花源”——花山两龙村豸边文济俞公祠侧记


祠堂正堂供奉着先祖灵位,墙角竖着舞狮的硝黄旗。在破旧脱落的侧壁上,内嵌着各种造型的罗汉,形态各异,实属罕见。这不是一间普通的祠堂,带着疑问,笔者与几个族老前堂饮茶,他们方道出原委和祖先迁徙的故事。

美丽“桃花源”——花山两龙村豸边文济俞公祠侧记


先祖的故事


隋唐以前,俞姓曾长期生活在今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等地,武则天称帝时,湖北有俞姓人斗胆进言,称新丰之地出现了怪异之事,是武则天“女主居阳位”所故。这句话激怒了武则天,于是就把俞姓人流放到当时尚属蛮荒之地的岭南,俞姓的后裔也就由此到达了广东和广西一带。


到广东的这一支,先到南雄珠玑巷住了下来。宋咸淳九年(1273)三月十六日,这天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从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珠玑巷走出两拨人马,他们分别是俞氏两兄弟俩的家族队伍,两兄弟一个叫俞陆详,一个叫俞陆安,他们拖家带口,启程向南迁移。


两兄弟家族最终并没有走到一起,南迁后分道扬镳。具体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个谜。是家族内部有矛盾,还是为躲避战乱,还是有难以启齿的纠结?反正现在没人知道。两兄弟分开后,陆详移居到番禺井岗村立籍,陆安则移居至新会河塘村立籍。后又有子孙分支至番禺江村。


俞陆详这支在番禺井岗村立足后,开枝散叶。俞陆详有国宾、瑞宾二子。宋末元初,番禺发生战乱,俞氏家族由于人少族弱,加上年年征战,几乎灭门。因村中的青壮年都拉去充军,所以青年人纷纷外逃。俞国宾生有子文贞、文济,老大文贞只有十五六岁,老二文济也只十岁。


一日深夜,宋军前来抓壮丁,俞国宾连忙把文贞、文济藏在后面柴房里,自己开门抵挡,宋军找人不到,哪肯罢休,便赖着不走,俞国宾命夫人煮饭好生伺候。到后半夜,俞国宾趁宋军睡熟,便包了兄弟俩的两包衣物,摸进柴房,让兄弟俩快逃。


两兄弟一路向北,不知道走了多少路。为了不被官兵捕到,他们俩进了大山,衣服被荆棘挂破,干粮吃光,三天之后,因口渴难忍,弟弟晕倒在地,哥哥挣扎去找水,向北走了二里,想必已经离开了大山,忽见前面一片桃林,正是花开时节,姹紫嫣红,落英缤纷,似乎可以听到水流的潺潺声。

美丽“桃花源”——花山两龙村豸边文济俞公祠侧记

走出桃林,见有一条小溪,后密林处有三五户人家。俞文贞蹲下来喝了点溪水,清凉可口。这时一位老人家走过来,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个村里几户人家当初也是躲避战乱逃荒于此,此处村名为豸边,村民长年以捕猎为生。老人家听说文贞兄弟俩的遭遇之后,回村里找了几个猎户,和文贞一起回山中救出了文济。

美丽“桃花源”——花山两龙村豸边文济俞公祠侧记


就这样,文贞和文济落户豸边村,后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后文济的孙子滕芳为了纪念祖父,决定修建文济俞公祠。相传滕芳是村里的秀才,村中大小事族老都找他商量。文贞的子孙听说后,也决定修建文贞俞公祠。就这样,村里就建起了两座祠堂。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两座祠堂破旧不堪,倒塌了。清朝光绪年间,文贞和文济的后代们有人发了财,回村又掏钱重建了这两座祠堂。


心中的家园

清末民初时,各地军阀混战,素有“世外桃源”的豸边村也不得安宁,强盗土匪也常来抢劫,豸边村西边和后面都建有围墙,前面有条河,东边是进村的唯一的一条道路,但是没有屏障。


于是,村民们自发在村头的祠堂前建起了一座高三层的更楼,更楼坚固无比,三楼上有瞭望台和枪眼。平时,选派村里的几个青壮年轮流站岗放哨,一个作用是打更,另一个作用也是更重要的,就是一旦发现有土匪来袭,他们就敲锣,土匪强行进村,他们就用自制的土枪对付。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村民们只好用这种方法来自卫。


如今,祠堂前的更楼早已拆除,对于更楼,年轻人自然没有一点印象,但是村里的老人仍能清楚记得更楼的准确位置。


两间祠堂在风雨的洗礼中发生着岁月的嬗变。终于有一天,文贞俞公祠再次倒塌了,而文济俞公祠也成了负重的“老人”,它在民国时做过村里的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搞管理区,在20世纪60年代,曾作为两龙管理区办公的地方,再后来成为了生产队的仓库。

美丽“桃花源”——花山两龙村豸边文济俞公祠侧记


岁月飞逝,2014年的一天,一场暴风雨之后,豸边村的人们发现,文济俞公祠正堂倒塌了一个角,因为有一条大梁断了。村民认为这样下去不行,祠堂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及时维修好。于是,村里的几个族老夜不能寐,为维修祠堂的事而奔忙。终于,政府批下了三万块钱,加上村民们自己捐款五六万,就是这八九万块钱,使文济俞公祠又恢复原貌了。祠堂修好后,人们用红纸把捐款人的名字统统写上,贴在祠堂的墙壁上,至今尚存。


而文贞俞公祠再也没有重建,随着断壁残垣的消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俞氏的子孙没有忘记先祖。每逢过年,则舞狮去村委或镇里拜年;每逢清明,则要扛上烧猪,前呼后拥到村后祭拜先祖文贞和文济。

美丽“桃花源”——花山两龙村豸边文济俞公祠侧记


豸边村的子孙们没有出过什么大官大富,但一直过着勤劳安宁的日子。他们中,有的漂洋过海,去了美国,还有的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瑞士谋生。留在家乡的俞氏兄弟姐妹,仍靠着祖辈传下来手艺——种桃花为生。

村中遍布近二十亩桃花树,每年桃花盛开,落英缤纷,蔚为壮观。每到二三月,桃花怒放,村民们便把这些桃花连枝剪下来,拿到集市上卖。一亩地的桃花可以卖两三万。据说广州只有增城的一个村和花都的豸边村因桃花众多,可以称为名副其实的“桃花村”。

美丽“桃花源”——花山两龙村豸边文济俞公祠侧记

上一篇新闻

中国音响之都!这些你买过的名牌音响,都产自花都!

下一篇新闻

【聚焦】曾被英国女王带回皇宫的花都盆景,今年出口货值近百万美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