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新加坡拟禁高糖饮料广告,无糖时代将催生哪些新商机?

手中的奶茶,忽然不香了吗?

近日,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表示,该国含较高糖分和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预包装饮料,需贴上Nutri-Grade标签。而糖分和饱和脂肪含量最高的饮料则不得开展宣传。“我希望更多的新加坡人能够意识到,少糖会带出饮料的天然风味,我们可能会发现它们更令人愉快。”他说。

王乙康表示,关于预包装饮料的相关限制措施,将从今年12月30日起施行,现制饮料的相关限制措施拟于2023年年中公布,并于2023年年底前实施。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食品饮料行业,消费者正愈发关注体重、颜值、健康、营养等因素。新加坡政府拟禁止等高糖饮料打广告,将应对该国民众患糖尿病的问题,也回应了一些民众的诉求。“在政策、消费端不断加码后,未来以新加坡为代表的饮料市场有望向无糖领域转化。”他说。

新加坡拟禁高糖饮料广告,无糖时代将催生哪些新商机?

“甜蜜”的负担

对于如何限制高糖饮料做宣传,新加坡国内的讨论由来已久。2018年,新加坡政府便展开了广泛的征询。当时的设想是,该国政府将通过强制性包装正面营养标签、广告监管、对制造商和进口商征收消费税等方式,帮助新加坡民众减少从预包装食品中摄入的糖分。在征询期间,超过70%的受访者支持制定广告法规,以左右消费者的选择。

在朱丹蓬看来,新加坡政府此举其实是“一石多鸟”的做法。一方面,新加坡民众常年糖分摄入过高,使该国民众患糖尿病的比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为该国公共卫生带来了较重的负担。另一方面,如果征收消费税,也能为政府带来一笔额外的收入。

消费含糖饮料过多,将增加肥胖,以及患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每天饮用一到两罐含糖饮料的人,与很少饮用含糖饮料的人之间,前者比后者患二型糖尿病的可能性高了26%。

新加坡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新加坡人平均每天消耗12茶匙糖,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饮料,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们每天最多摄入10茶匙糖。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在20~79岁群体之间,新加坡居民中有近11.6%患有糖尿病。在该群体中,这相当于平均每 8.6名新加坡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IDF还估计,这一比例将在2030和2045年分别升至13.3%和14.3%。

这为新加坡带来了不小的财政负担。在新加坡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有一节专门与“继续与糖尿病作战”相关。近年来,这一项目支出占该国卫生部总支出的比例达11%。新加坡卫生部希望,可以通过预防、检查、管理、自理等多维度提倡低糖饮食、预防糖尿病。

据新加坡国立健保集团估计,如不对糖尿病现状加以控制,预计该国将因此损失约18亿美元。

禁止奶茶、果汁等高糖饮料打广告,并非仅有新加坡独有,这一计划以全球其他30多个国家的类似计划为蓝本。比如在智利和法国,高糖饮料被贴上不健康标签后,其销量大幅下滑。

无糖时代催生新商机

农业食品行业机构城食有农、砝码FarMatters联合创始人宋东彦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食品饮料市场,不仅是政策端在推动饮料界从高糖向无糖转化,在消费者心中,“健康”的标签愈发重要,这也推动了这一转化进程。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的背景下,未来全球饮料行业有继续向无糖转化的趋势。

市场研究机构Canadean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近51%的消费者认为,过度摄入糖分将对身体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跟踪食品和饮料行业的荷兰咨询公司INNOVA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在该公司的数据库里,全球带有“低糖”、“无糖”或“无添加糖”标签的新品发布数量几乎是2015年水平的两倍。另据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预计全球无糖碳酸饮料市场规模达到2435亿美元。

宋东彦认为,在饮料行业向无糖化转化的过程中,“代糖”有可能成为无糖饮料发展的受益者。所谓代糖,其实就是人们所熟悉的甜味剂,本质上是给予食物甜味的食品添加剂。目前,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人工代糖占据代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进一步称,上述何种代糖更可以获得机遇,要视取决以下几种因素,比如单位价格所能提供的甜度(即甜价比)、安全性、口感和功能特性。一般而言,不同代糖在上述不同维度上各有优劣,行业的做法是将几类代糖复配,互相调和。

东兴证券食品饮料团队的研报认为,在目前流行的几种代糖产品来看,代糖均有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比如阿斯巴甜及一代、二代人工甜味剂安全问题便较为严重,这意味着该种产品未必会成为行业主流。而三氯蔗糖和赤藓糖醇在安全性及风味上面占优,将更具投资价值。

饮料行业向无糖化转化,是否将影响行业格局?在宋东彦看来,这尚不得知。“近年来,虽然在全球多国已出现主打无糖饮料为代表的品牌,但像可口可乐这样的饮料巨头也同时出台了多款无糖饮料。相对于初创企业,大企业的研发资金雄厚,更有可能承担技术风险,并更有机会与高校、初创企业合作,以实现在食品饮料领域的科技创新。”他说。

朱丹蓬也认同上述观点。他认为,大企业资金雄厚,且也早已对“低糖”、“无糖”等饮料产品开启了产品创新。

譬如,自2017年以后,可口可乐开始逐步减少饮料中添加的糖量,在其推出的多种饮料中,近三分之一是低糖或无糖饮料。

上一篇新闻

日本“知华派”眼里的中日关系

下一篇新闻

美国开始反击?双航母挺进台东,召集20国在南海开启大规模联演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