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美国年度爆款的华人土豪电影,不如换郭敬明来拍
全亚裔卡司的电影《摘金奇缘》,主打“自《喜福会》后,25年来唯一一部亚裔电影”的卖点,火遍了好莱坞,一度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是100%。
北美口碑如此爆棚,乐的大洋彼岸的我们直跳脚,总想着这回也轮到我们扬眉吐气了吧。
但是真看完,你们还这么想吗?
《摘金奇缘》
电影英文名叫做“Crazy Rich Asians”,即疯狂的亚洲土豪。如名字一样,它通片都在展现亚裔的土+豪。
主线也单薄的可怕,灰姑娘人设+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刺激+《流星花园》式的矛盾构成了这么一个“嫁入豪门斗婆婆”的故事。
女主瑞秋,虽然是单亲家庭长大又没钱,但就是热情又善良。
男主尼克,虽然含着金汤匙长大身边又都是花花公子,但就是质朴又专一。
两人相爱了,横亘在他们这份伟大爱情之间的唯一障碍就是阶级,那怎么办?
女主靠着善良和不服输打动男主的家庭呗,毕竟除了读书之外,婚姻是跨越阶级的最快途径。
《摘金奇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阉割版的《五十度灰》,后者靠性刺激观众,前者靠钱刺激观众。
“杨家和邱家是全新加坡境内最大的开发商,还有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墨西哥州……”
“他们的婚礼在新加坡被当作是世纪大事”
“杨氏家族就好比是贵族”
这些台词熟悉吗?
类似的话大概17年前我就在《流星花园》里见过了:
美国人啧啧称奇的不过是我们早已流行过的“玛丽苏”罢了。
更诡异的是为了编圆这个故事,几乎所有人物的转变和成长都不通顺。
身为经济学教授的女主和男友交往了一年,都没发现男友来自一个能主宰亚洲经济命脉的家族;
一心为了家族荣耀而不同意这门婚事的尼克妈妈,因为一场麻将桌上的心灵鸡汤就接受了女主;
愿意为了真爱抛家舍业的男主从头到尾除了打嘴炮外啥都没干,《流星花园》里的道明寺好歹还为了杉菜绝食了几天呢。
《摘金奇缘》之所以在北美火爆,是因为它展现了所谓浪漫爱情故事下的亚裔思维模式。
而这些思维模式,全部都是刻板化的、僵硬化的,为了突出矛盾而故意打造出来的符号。
富人家庭关系的扭曲
亲友之间的明争暗斗
浪荡公子与拜金女
而他们的对立面则是看似土其实真诚的暴发户,名义上出轨实则是有苦衷的单亲妈妈。
这种对立和矛盾都是预设好的,为了完成这一场批判和讽刺而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在这个预设立场之下,所有亚裔生活展现都是套在玻璃罩里的,只能看,不能碰。
什么包饺子、赏昙花、打麻将,都是为了满足老外的猎奇心而做的,他们印象中的亚裔就该如此。
影片原来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好莱坞对于亚裔的刻板印象,却无形中塑造的更加深重的刻板印象。
亚裔土豪多,富人们就爱“海天盛宴”式的party,越是有钱的人就越爱不要钱的东西,豪门斗争单薄如蝉翼。
简而言之就是人傻、钱多、速来。
前半段不遗余力的展现金钱所带来的纸醉金迷,后半段画风陡然一变开始歌颂起伟大真挚的爱情了。
有评论说这是北美版的《小时代》。
但起码郭敬明是赤裸裸的拜金,他没有掩饰过自己对于物质生活的极致向往;而《摘金奇缘》就不那么光明磊落,喜欢藏着掖着。
女主上一秒因为和男主分了手只能坐经济舱,下一秒与男主和好之后就再次投入到了穷奢极欲的富人生活之中。
男主的白富美表姐勇踹凤凰男前夫之后,立马和同样高阶层的优质男一见钟情了。
你说这是在歌颂伟大真挚的爱情?
我不信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下结局就会发现这是一场西方思维完全战胜东方思维的斗争。
东方人心目中的“重视家庭”完全被妖魔化成了反面思维,而“香蕉人”思维的女主最终战胜了它,成功打入了这个家庭。
在西方社会出生长大、黄皮肤但心里是白人思想的亚裔才是最值得被歌颂和赞美的对象哦。
电影还顺便黑了一把亚裔在如今的生活环境和成长模式中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old money”,再有钱你们也还是“new money”。
因为真正的贵族家庭不会培养出故意弄脏酒店地板的小少爷,也不会培养出在家庭大party上和小明星当众野合的继承人。
《摘金奇缘》在本质上还是一部完完全全具有白人思维的电影,亚裔电影短期内终究无法和黑人电影一样成为一种类型片,但就这么不讲逻辑地白日做梦也不是办法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