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党建引领闯新路 接续奋斗满园春

党建引领闯新路 接续奋斗满园春


党建引领闯新路 接续奋斗满园春


党建引领闯新路 接续奋斗满园春


党建引领闯新路 接续奋斗满园春


罗店镇后溪河村,古名盘溪村,因发源于北山深处九龙村的盘溪,潺潺盘村而过,故得名。这里是南宋理学家、“北山四先生”之首何基后裔的居住地,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在四任村支书的接续奋斗中,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茶花村”。近日,记者一行三人驱车前往该村,共同探访这一历史文化名村的时代新风貌。

因势利导发展茶花产业

依山而居,绿荫环抱,初来“何基故里”,仿佛村里家家户户都爱摆花弄草,热热闹闹的文化礼堂,认认真真的书法创作,无一不在展示着百姓生活的悠然自乐。

“这些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卖花从肩挑开始,到独轮车、电瓶车、小汽车,再到大货车,最后花卉乘着集装箱,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眼下这般幸福的日子,离不开共产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我们的何书记。”村民们口中的“何书记”,正是现年75岁的何根林。

1970年,26岁的何根林从部队退伍返乡,在村干部的再三邀请下,虽然月收入要从36元徒然降至不足12元,何根林还是毅然放弃已经分配好的学校工作,一门心思当起了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村支书。“我是一名党员,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就这样,如何发展经济,成了何根林上任后一直思考的问题。“后溪河村在南宋时就有种花的经验,种植业还可以带动每家每户发展。何乐而不为?”于是,何根林带领村民办起了花果场,主要种植茉莉、白兰这两种香花。

几年下来,后溪河的香花小有名气,产量更是一年比一年多。1978年,何根林顺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势,开始在村里推行“联产计酬”,这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劳动积极性。到1980年,全村香花产量一度提升到1000担(每担100斤)。至此,后溪河村成了全国闻名的香花专业村,河南、安徽等省纷纷派人前来取经,后溪河村的花苗也顺势销往全国各地。

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何根林从《参考消息》中了解到,美国用以迎宾的花卉竟是山茶花。“解放初期,国家粮食紧缺,我们村还一度放弃茶花改种粮食。”从这一年开始,独具慧眼的他有意识地四处寻找山茶花母本,分发给全村花农栽种,引导他们发展茶花产业。果然,不久,茶花热席卷南中国,山茶花的青枝绿叶为千千万万个窗口带来了春的气息,后溪河村的花木产业随之有了质的飞跃,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风雨兼程开拓全国市场

在连任了32年村支书后,爱花、懂花的何根林开始在罗店小学里开展起花卉文化教育。1999年,带领村民致富的接力棒,交到了村里时任团支书的唐汝友手中。

“现在茶花品种繁复多样,竹马乡以新嫁接为主,罗店镇则以传统见长。每年的婺城茶花博览会,我们后溪河村也要贡献出不少花卉。”说起后溪河茶花产业的发展,第二任村支书唐汝友同样如数家珍。

在唐汝友的眼中,茶花性喜荫凉潮湿,绕村而过的盘溪恰恰给了茶花得天独厚的滋养。但在自己上任初期,后溪河茶花品种还很单一。“那个时候,几乎全村老少都在外找茶花枝条,因为太嫩或者太老都不利于扦插成活,又怕不留神就被别人抢了先,大家常常守着同一根枝条一待就是几天。”然而,村民们辛苦种养花卉的所得,也只够勉强糊口而已。“想要改变现状,还是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大胆探索从生产型花卉到观赏性花卉的转变。”

说干就干,唐汝友开始带领党员干部,用肩挑的方式将一担担花苗装满货车,再揣着名片随车前往全国各地售卖。那些年,他们的足迹遍布上海、安徽、江苏等地。因为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往往是到了后半夜才能赶到目的地,而此时,尽管早已精疲力尽,但望着满车待售的花苗,他们又在夜色中相互鼓劲,四处寻找场地开阔的菜市场,趁着早市前临时卸放在角落。

“碰到下雨天,我们就搭个简易的塑料棚睡在花旁边,第二天早上再摆摊售卖。”回忆过往,虽然一路艰辛历历在目,唐汝友依旧觉得甘之如饴。因为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后溪河村逐渐打响了茶花的金名片,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纷至沓来,也为当地源源不断输入了茶花新品种。

发展产业不忘文化传承

从2003年开始,后溪河村在每月的20日晚上召集党员干部们齐坐一堂,围绕病虫害防治、品种创新、市场价格等集思广益谋发展,时至今日,这种交流学习的频率更高了。对此,现任村支书何宝平动情地表示,“解放至今,我们每一任村支书的工作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眼下,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接续奋斗的理想。

如今,后溪河村拥有村民近千人,村里95%的人从事花卉产业,人均年收入3万8千元,年产值4000万元左右。回忆过往,何宝平坚持认为,这些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老支书带着党员们扎根脚下的土地,紧跟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种植茉莉花茶,再由党支部带头,一任接着一任干,才有了后溪河村茶花产业的“改天换地”。

“我记得,那是1982年,我们村就有万元户了,一年时间,四间三层楼房拔地而起。后来,万元户越来越多,后溪河还成了金华远近闻名的第一个电话村。”何宝平介绍,后溪河村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党支部发展的每一位党员,都必须是能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羊。

于是,几十年间,后溪河村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坚定“四个自信”跟党走,先后围绕污水处理、垃圾房建设、环村路施工等,大刀阔斧地进行村庄整治。现如今,随着花卉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后溪河村也在不断拓展文化宣传阵地,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全村男女老少娱、乐、学各得其所,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省级小康示范村”、金华市首届“魅力村庄”等。

“我们村文化底蕴深厚,老祖宗留下的瑰宝,也要发扬光大。”近年来,以文化建设为重要抓手,何宝平又带领村两委寻根溯源,广泛收集历史文化资料,认真记录村庄的沿袭发展历程,积极开展村志和何氏家谱的编撰工作,致力于将华夏文明之精髓发扬光大。“接下来,依托村里祠堂改造的‘北山书院’也要开放了,我们还要积极打造新时代和美乡村,让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齐头并进,真正把后溪河真正建成一个花园式的文旅村庄。”

运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

“茶花娇贵,以往多用于城市道路绿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适合装扮家居的微小盆景,销售势头正猛。这也提示我们,要适时改变种植思路,深耕精品茶花造型。”何卫明去年11月刚刚上任后溪河村村委会副主任,村里茶花产业一路稳步发展的态势,也让他深感责任重大。“毕竟八十年代初就有万元户了,我现在浑身上下都是危机感,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也为何卫明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站在抖音、快手等互联网直播创业的风口,我们希望能努力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继续带动村民增产增收,进一步助推‘双城’战略迭代升级。”眼下,何卫明正为成立花卉盆景协会作准备,干劲十足的他还想在盘溪两侧架起艺术花架,以原生态廊道打造展示村庄形象的重要窗口。

何卫明的发展思路与村里的“80后”唐浩不谋而合。“我小时候卖花也睡过马路,第二天醒来,满身都是蚊子包和蚯蚓。”在唐浩的记忆中,村里早早转型发展起了茶花产业,对各地花商带去了不小的市场冲击,总免不了出现些不愉快的销售经历。于是,他早早地便在心里萌生出改变销售模式的念头。大学时代起,唐浩便从卖些鞋袜、小饰品逐步试水网店,尝到第一桶金的甜头后,更是毅然放弃国企三点一线的稳定工作回乡创业。如今,积累了13年的网络销售经验,主打原生苗销售的7家网店,每年能为他带来纯利润120万元。

眼下的后溪河村,不仅进货的车辆沿着环村路排起了长队,和唐浩一样通过互联网销售花卉的村民也不在少数。如今,走进文脉从南宋传承至今的“何基故里”,家家户户靠着种植茶花,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而几任村支书为后溪河发展接续奋斗的故事也流传成了一段佳话。

记者手记

几十年来,偏居一隅的古村落,依托村庄资源和特色产业,在四任村支书的带领下,探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们相信婺城各地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凭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各展所长,把百姓组织起来,把潜力挖掘出来,就一定能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感越来越强。

上一篇新闻

《荞麦疯长》:三个小镇青年为了追寻爱与理想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新闻

管理大道(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