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老教授许清茂 | 心唯大我育青禾,爱如茂榕庇后生
//
正值炎夏,新闻传播学院院楼前大榕树繁密茂盛,蝉鸣嘹亮。走进院楼的211办公室,几件旧式样的桌椅映入眼帘,靠墙的铁皮书架外表锈迹斑斑,但无论是书架还是办公桌上,都堆满了专业书籍、资料文件。这里就是新闻传播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老教授许清茂的办公室。
从1972年进入厦大学习,之后留校任教,至今正是许清茂在厦大的第五十个年头。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许清茂是厦大新闻传播系复办和新闻传播学院成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也是学术领域砥志研思、皓首穷经的钻研者和领路人,更是在教书育人的一线披肝沥胆、躬行践履,致力于培养优秀下一代青年的教育工作者。
虽年已古稀,但桌前的许清茂仍精神矍铄,倒上几杯清茶,开始向我们娓娓讲述……
01
躬行践履,为百年新闻教育之业
JOURNALISM
许清茂见证了厦大新闻传播系的复办和新闻传播学院的成立与发展,躬行践履,将自己的大半人生和大好青春都贡献给了新闻教育。
时间回到上世纪70年代,在厦门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即将毕业的许清茂正站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路口。由于工作分配安排且考虑到社会需要,许清茂选择留校任教,开启了自己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初为人师,身为本系的毕业生,许清茂在中文系便很受各位老教授的关照,作为青年教师的他也受到了来自学生们的支持。
许清茂仍记忆犹新于四十几年前自己上第一节课时的场景:一整个大班,六十几个学生竟无一人缺席,令其深受感动。1980年,许清茂更是受学校表彰成为第一批优秀教学奖教师之一,收到了时任校长田昭武亲笔签章的奖状。来自各方的支持与鼓励无疑都给许清茂打了一支支强心剂,坚定了他继续从事教师职业的决心。
与此同时,不仅是许清茂自己,70年代的中国也面临着历史的关键转折点。随着时代变革浪潮的汹涌澎湃,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篇章,全国的新闻学教育百废待兴,自不必说最早一批创立但中途停办的厦大新闻学部。
校主陈嘉庚先生在厦大创立之初就设立了新闻学部,开创国人新闻学高等教育先河,并在新加坡创办了《南洋商报》。在缅甸《新仰光日报》创办三周年时,陈嘉庚先生为其纪念题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家可以牺牲,是非不可不明”。校主对报业地位意义的认识,对新闻教育真谛的深刻见解和办新闻教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许清茂深谙校主意旨,认为开展新闻教育对于下一代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提倡培养一批新的优秀新闻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和国家形势的发展。虽在本科修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但许清茂早已与新闻教育结缘,在中文系教授写作课和带领学生们在媒体实习的经历都让许清茂深刻认识到新闻教育的重要性和巨大前景。
许清茂(左二)在林念生教授(右二)家中的留影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的“草创”时期,许清茂亲眼见证了从香港《大公报》的刘季伯先生提议厦大复办新闻系,上海《文汇报》的徐铸成先生任新闻传播系筹备委员会主任,到香港中文大学余也鲁教授、美国第一个电视学博士林念生教授等海内外名士鼎力支持、提供支援的那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开拓经历。许清茂更是作为新闻教研室的一员,亲自参与其中。
他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中也有着使不完的干劲,跑遍了各大名校、教育部门,数年如一日,最终换来了新闻传播系在厦大的破茧重生,并逐渐发展、自成学院。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许清茂也作为骨干教师与学院师生一道走出了一条新思路,干出了一番新作为。
02
披肝沥胆,育几代新闻行业之才
EDUCATION
许清茂陪伴了一代代厦大新传学子的成长,洒满一腔热血,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新闻行业英才。
回忆起第一批进入新闻学系学习的学子,在数量上一共仅有二三十余人,算是当时学生最少的学系之一。但在许清茂的印象中,这些学生却个个都是高分录取、才华横溢且朝气蓬勃的新青年,其中还有厦门市高考文科状元。他们活泼、自觉而又专注,眼里有光,从不黯淡。许清茂深受这群青年的感染,也从他们身上看见了国家发展的未来,因此也在随后半生的事业中坚定初心使命,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工作。
教育如一条绳索,连接着家长、学生和老师。在许清茂看来,一个孩子的成才凝聚着多方的心血,更饱含着父母的养育与期盼。他将“为师者常怀父母之心”作为自己的信条,爱生如子,给予他们如父母般的关爱和指引,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将教书育人视作他终身热爱、终身奋斗的事业。
面临当时网络不发达、资料难寻的难题,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许清茂就在一次次事必躬亲的手抄资料和一堂堂规整的课堂板书中,用略显原始的“笨力气”,拉近他与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不仅在学术科研上实现了大胆创新,也在授课育人上实现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教课之余许清茂更是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有一次上课他发现有个男生缺席,下课了便立刻跑去学生宿舍关心确认,询问这个学生缺课的原因,并给予引导。
教育也如一盏明灯,能够点亮人的灵魂,挖掘潜能,指明前行的航向。许清茂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充分加以引导,不强求学生跟随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鼓励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创新想法并通过实践去挖掘更多的内容信息。“多写、多动笔”是许老师对新闻学子的谆谆教诲,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都一样。
许清茂(第二排左五)
在厦门大学新闻学部创建100周年纪念大会上
在许清茂等老师的影响和带领下,一批批学生走进学术研究并爱上学术,培养了独立研究的能力,新闻传播系也长期保持着这样的良好学风,学生在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的数量在全校名列前茅,许清茂的研究生查本恩与室友易绍华两人硕士生在读期间就一共发表了近三十篇文章,其中不少还发表于核心刊物上。
许清茂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他致力于启发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光闪现,通过点睛式的指引使得学生们获得顿悟。但同时,他也会很好把握启发的分寸,当学生过度依赖自己的指点,即使毕业了也还时常需要老师的“辅导”时,他也会调侃般地告诉学生 “是不是关心老师,害怕老师得老年痴呆所以还要常拿文章来给自己修改”。
许老师因其宽仁厚爱、春风沐雨般的教学风格深受同学们的爱戴,更是在他门下培育出了一位位优秀人才,有电视台的金牌主播,有报社的资深编辑,还有高校的专家教授。至今由许门弟子创建的“许门情深”群聊依旧活跃,许清茂曾经带过的学生,无论是否由自己担任导师、是否学习新闻专业,许清茂都一视同仁,时不时还会在群内与学生们交流时事,给予点拨。
爱如茂榕庇后生
许清茂办公室的窗外,榕树高低掩映,枝叶蔓延,像一个华盖,周围长长的藤蔓低垂相连。这棵古榕树既是厦大百年发展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厦大新闻教育百年风雨历程的守护者。许清茂在自己教书育人的半生中,也如同这棵榕树,呕心沥血抚育新芽,披肝沥胆荫庇后生,以包容、谦和的姿态伴随着下一代成长,又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出新的面貌。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许清茂勉励学子们能传承要敢于做先锋,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也相信新闻传播学院能够继续在创新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大步迈进。他也将履行自己作为一棵茂榕的职责,以繁茂青翠的枝叶和交错深入的根须守护一代又一代学子,见证更多由厦大新传书写的灿烂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