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0日 星期一

孙卓和符建涛的人生差距在哪里?

孙卓和符建涛的人生差距在哪里?

孙卓和生身父母分别14年后相见


“孙卓”和“符建涛”是两个18岁的青春少年,他们在4岁时,分别被同一个人贩子从深圳拐卖到了山东阳谷,14年后,在警方的解救下,两个少年都认回来了生身父母。


所不同的是,符建涛是自己解救,他从4岁起就知道自己是被拐卖的,并且隐忍到18岁,直到警方前来;然而,孙卓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从未怀疑过。同时,认回生身父母后,两个少年作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孙卓选择回到养父母身边,而符建涛却坚决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纵观认亲过程,我们有这样一个总体印象:孙卓更多的是依靠运气,符建涛更多的是依靠精明(或者叫智慧)。


对于两个少年选择的异同?我们试着从二人的性格、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等方面抛砖引玉作一剖析,努力揭开命运的玄机。


01 如果没有警方解救,两个少年未来的人生之路会如何


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警方这次的成功解救,孙卓和符建涛二人未来的人生走向会怎样?


符建涛肯定会回到生身父母身边,这毫无置疑,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最有可能的是等到他大学毕业,赚到钱后,他会顺理成章地去深圳寻找自己的生身父母。

孙卓和符建涛的人生差距在哪里?

再见时,幼儿已为少年——符建涛

父母的个人信息在“寻子启事”上已经清清楚楚,父母的住址他也清楚,对于一个成年人,尤其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回到深圳相认父母,这一点,顺理成章,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认同。况且,符建涛学习成绩很好,考个好点的大学问题也不是太大,所以一句话,无论过去多少年,符建涛都会和父母相认。


而对于孙卓,能否和亲生父母亲相认,全凭造化了。


也许孙卓学习努力点,考上了个211学校,毕业后他大概率会回到养父母所在的县城生活,因为养父母“买”来他,本就是为了传承接代,当然不会让他离开他们太远,还有他养父母一大家七大姑八大姨的也会拉扯他的后腿……养父母不会拿出最大的勇气和财力支持孙卓到大城市安家立业,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见识和格局,所以,孙卓离开山东阳谷的机会不会太大。


就这样在阳谷县参加了工作,或者考了个公务员,或者在县里的某个企业上了班,如此之类,然后,再经过一头半年,娶妻生子,再然后,就在这不咸不淡的日子里过着生活。

孙卓和符建涛的人生差距在哪里?

14年后的相见

也许已身为人夫、人父的孙卓,在某个寂静的黄昏,蓦然想到:“我这辈子,为什么就走不出去呢,为什么就不能去深圳、上海的广阔世界看看呢?也许,这就是造化吧!”事实上,从出生那一刻起,孙卓本可以拥有在深圳的美好生活,只是由于人为的原因错过了而已,当然,对于命运的阴差阳错,他从来不知情。


当然,也还有这样一种可能:随着公安系统人工比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阳谷的孙卓和深圳的孙海洋比对成功,然后,已到生命晚年的孙海洋风尘仆仆找了儿子孙卓。可是,那个时候的孙卓也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晚年的孙海洋对于帮助孙卓过上更好的生活,心有余而力不足,孙卓还是只能继续重复着阳谷的生活,就这样一日又一日地过着日子。


也许在行将就木时,孙卓会感叹:“这就是我的命呀!”然而事实上,这真的是他的命吗?他的命运本不该是这样的呀。


所以,我们在回答这一古老的问题:改变命运的力量究竟在哪里?孙卓的善良和符建涛的精明哪个对于改变命运尤为重要?


答案不言而喻。


精明(智慧)是改变命运最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在我们手中。


02 符建涛的福气更大的在于自己,而孙卓的福气更大的在于生身父母


符建涛14年以来,可以清楚回忆起4岁被拐时的情形:被谁拐走,怎样拐走,自己家住哪里……这些都来源于当时被拐走时的记忆,同时,在接下来的14年中,这个记忆在他心中不断被强化,重复反复的次数多了,就更加清晰,就愈加清楚。


源于这个记忆,他会不断思考对策,寻找应对办法,这就有了后来在养父母家,借机悄悄检验自己和养父母的血型,表面无意实则有意的询问养奶奶,自己为何和养父母长相不同等等,记忆生出了精明,生出了智慧,更生出了隐忍。


这个少年一直知道时机不到、时机不对,此时万万不可对任何人讲,只能自己在心里不停地盘算。我们可以想象,符建涛甚至有可能看过《三十六计》,看过《三国演义》,看过许许多多的书,努力从中苦苦寻找对策和答案,苦苦等待绝佳时机,整整等待了14年。

孙卓和符建涛的人生差距在哪里?

符建涛和妈妈

这14年的等待,让他有着远比同龄人的成熟和思考;这14年的等待,让他看尽了世事和人性的险恶;这14年的等待,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把握和抉择。直到公安人员走向他那一刻起,他肯定对自己说:“这一刻,终于来到了。”他一击而中,成功被解救。


对于这样的孩子,其实,你不用过问他的学习成绩如何?肯定差不了,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他知道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去寻找父母,所以,好好学习是他天命使然,所以,他肯定成绩优秀。


这14年比之《赵氏孤儿》里的“程婴救孤”若何?这14年比之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若何?有了这14年的等待,你不用怀疑,这个孩子的心智,以及他对自己未来的设想都是无比的清晰,所以,在和生身父母相认后,他毫不犹豫回到生身父母身边,因为这个答案他肯定已经想了无数遍,想了无数次,想了整整14年。


对于符建涛这样的少年,只能是深深地折服!如此少年,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如此清晰的把握,他会把握机会,他懂得取舍,他勇于担当,他敢作敢为(解救孙卓的线索就是由他提供),这样的人以后走上社会,他一定不会差在哪里。况且,他还一直在读书,用知识的头脑武装起来,对人情事故又有足够的了解,这样的人肯定是“人中龙凤。”


从符建涛的身上清楚地看到了“寒门贵子”的模样,也看出“寒门贵子”清晰的成长路径,不管是在生身父母家,还是在养父母家,他都可以把自己过得很好,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的未来和机会,在养父母家,可以说是一种劫难,而这种劫难却给他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成长机会,这就是最好的“社会精英”的样子。


不管顺环境还是逆环境,不管在生身父母身边还是在养父母身边,他都能过得很好,这就是“天选之人”,他的未来可期。

孙卓的福气更多在于自己身上。


而返回来看符建涛,从他身上就能找到我们普通人的影子。


4岁以前跟爷爷奶奶生活在湖北监利,稍大一点,被父母亲带到了深圳,2个月后,被人贩子拐到了山东阳谷。


对于4岁之前的记忆,孙卓一点也记不起来,作为养父母家的唯一男孩,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成长得还颇为顺利,至于被改小2岁,到了18岁才上高一,也认为理所应当。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身世,只想着好好学习,能考上好一点的大学,对得起亲人的期望,一切就好。

孙卓和符建涛的人生差距在哪里?

那个翩翩少年孙卓

至于人情事故,至于未来,就和曾经的我们一样,没有太深的认识,也没有完整的规划,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

当生身父母找来时,他感到茫然失措,不过还好,有礼貌,只是他天真地认为养父母对自己很好,还希望能回到他们的身边,而对于生身父母这14年来遭受的苦处,无法共情,这都像极了这样长大的我们,放到哪里,就在哪里成长,说是随遇而安也好,说是胸无大志也罢,我们就是这样的人,大多数的我们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活了过来。


因为从来没有想到有更好的机会,所以当生身父母有条件把他带往深圳,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时,他是本能地拒绝,他觉得养父母对自己很好,他对于深圳的生活会感到不安,他没有想过这是上苍重新给予的机会,抓住了,人生可以发生翻天覆地地转变,然而,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他只是凭着本能,或者说是凭着“善良”来作出的决定,所以,他坚持要重回山东阳谷读书。


对于这些,作为旁观者,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除了“善良”,除了“懂事”,我们还能想到其它更好的词语吗?我实在黔驴技穷,想象不出更好的词语去形容这个“看上去很好”的少年。


也许经过一段时间,静下来,他会努力想想自己的未来,毕竟作为高考大省的山东和深圳来比较,深圳高考考好大学的机会更大,毕竟生身父母的条件要比养父母的好很多,这些都是人生进步所需要的,但这只能交给孙卓以后的时间了。


“云泥之别”是用来形容人和人之间的巨大区别,我想用在孙卓和符建涛身上,用于他们二人未来的形容上,再合适不过。


对于未来,符建涛能够清晰把握,这是一个“三军不可夺其志”的人物,虽然他还是少年,但他会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不屈不挠地去实现, 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对于孙卓来说,就只能说好人好运了,如果幸运一点,他明白过来,回到深圳,回到生身父母身边,就会有一个较好的起点,也许未来也能够在大都市过上一个平稳的生活,若他依然以“善良”为挡箭牌,坚持留在养父母身边,他的未来,加上他那不省油的养父母,未来也就那样,也就一般般了。

孙卓和符建涛的人生差距在哪里?

聪明如斯少年郎——符建涛

当然,我们相信爸爸孙海洋的能量,这个人14年艰苦寻子,这个人不放弃不抛弃,又懂得用脑子,他把大女儿送到新加坡读博士,又参与电影《亲爱的》的拍摄,又亲自到山东聊城寻子……从这些行为种种来看,孙爸爸是个很有生活勇气的人,他不会听任自己的生身亲子一直留在养父母的身边,他肯定会不断地影响他,努力让孙卓有个更好的前程。当然,这需要时间,相信孙爸爸会一步步地去实现。


一句话,孙卓的福气来自于他的生身父母,他的生身父母就是这个孩子今生最大的福气。因为父母的坚持,才有了认亲的好运,也因为父母的坚持,相信他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向敢于走出监利,辛苦在深圳生活、打拼,并成功站住脚跟的孙爸爸这样的人致敬,你们活成了我们成年人的榜样!


世上也由于有了无数孙爸爸这样的父母,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好,社会才会发展得更好。


03 孙卓最好的人生选择在哪里


再往深处说一点,其实孙卓留在养父母身边,是非常不明智的,孩子太过“善良”。善良本没错,但纵容善良伤害了自己,就不应该了。


从孙卓养母的发声:“可以让孙卓回去,我没有意见。”这些话让人感到寒彻骨,一个辛苦养育了14年的儿子,说放手就放手,这不是正常人伦之举。


若是其养母说:“无论我受多大的惩罚,我也要把孙卓抚养成人。“反而更能够打动人心,让们感到宽慰,感到放心。一个花瓶有了裂痕,是可以修复的;但人心若有了裂痕,再修复也难以回到从前。


养父母对于孙卓的心地已经变了,孙卓坚持回到他们身边,只单单说这是坏事是远远不够的,最大的担心是给这个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包括精神上的甚至肉体的,这些都不得不有所顾虑。


孙卓和符建涛的人生差距在哪里?

孙卓寻找曾经的世界

作为一个四十多岁有着生活历练的成年人,孙爸爸孙海洋应该对此有所警觉,他应该和孙卓的班主任进行很好的沟通,时时留意这个孩子,保护他免受到伤害,我想这些都应在孙海洋的考虑之列。


还有一点,那个人贩子三叔孙某龙,肯定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如果被判了刑,其家人谁能保证不会迁怒于孙卓,到时候发生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真的再所难免。所以,孩子既然已经认回来了,窗户纸已经捅破了,就要尽到对孩子的照顾之责。作为生身父母,所能做的,就是看着他好好地成长,坚决不能再受到外人尤其人为的伤害,考虑到孩子预料不到的问题。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从长远来看,把孩子带回深圳,这才是明智之举。当然,面对孩子的坚持,这需要时间,但这个总的长远的计划不能变,必须这样,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一句话,真诚地希望在不久地将来,孙卓能够回到深圳,和生身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是最好的选择,留在养父母身边,虽然照顾到了孩子的情绪,很“善良”,但隐患无穷。


04 关于两人记忆力差距的种种问题


说点题外话,众人一直有疑惑,同样4岁被拐走,为什么符建涛的记忆力就那么强,而孙卓就啥也记不起来?


人们常说,小孩子四岁以前没有记忆,这话部分是对的,其实,记忆这东西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并不是天生的,它有赖于后来的培养和训练。


这种例子很多,苏东坡从小由程夫人教育,长大后连《汉书》等也能背诵。沈从文4岁前由母亲教识字,他后来自语地说“记忆力从小又似乎特别好。”


还有一个例子:


世界棋坛著名国际象棋天才、古巴选手帕布兰卡,曾这样记述他4岁下棋时的一段传奇经历:


“……第三天,我仍在一旁观棋,我的父亲当时还是一个未入门的棋手,把他的马从一个白格移到别一个白格……他后来赢了,我走过去说他耍了诡计,并指给他看他错在哪里。


父亲反唇相讥道:“你懂什么?”

我说:“我可以赢你。”

父亲说:“你连棋子应该放在哪里都不知道,还吹牛赢我?”

于是我便同父亲杀了一盘,结果我赢了。这就是我的处女局。


应该说人在4岁前的记忆是很难回忆得十分准确的,卡帕布兰卡说他只用了3天时间看大人下棋就把他父亲杀败了,我们猜想,他的父亲一定是个国际象棋的热烈爱好者,小孩子在旁边看多了,就完整记忆了下来。


由此可以看出,小孩子小的时候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是可以拥有良好的记忆力的。


我们猜想,孙卓和符建涛记忆的差别与他们二人原生家庭的抚养方式有很大关系。符建涛的母亲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却给孩子提供了锻炼良好记忆力的环境,所以,他的记忆力特别好。


试着分析下:


符建涛的妈妈彭冬英生活坎坷,5岁丧母,9岁丧父,变成了孤儿,为了生活,一个弱女子勇闯深圳,吃尽了生活的苦,跟唯一的弟弟相依为命,偏偏弟弟又被人误杀,对于这样的女子,她肯定非常坚强,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无穷希望,十分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

孙卓和符建涛的人生差距在哪里?

我们都在等待孙卓的归来

同时,因为无他人可以依靠,孩子小时候肯定绝大部分时间就是彭冬英和爱人俩个人在带,这个家庭并不宽裕,可以想象男主人为了生活,一定非常繁忙,所以孩子绝大部分时间是妈妈彭冬英在带。


妈妈从小就教会孩子很多知识,早早认字识字,并话里话外,不时地和他对话,不断回忆巩固教过的东西,虽然不一定系统,但肯定四岁以前,符建涛就记忆了很多东西,脑袋瓜子很灵光,记忆力很好,这孩子十分聪慧。


没有从网上查找到符建涛哥哥和弟弟的资料,但相信一点,这样生活环境出来的孩子们,哥哥和弟弟的记忆力肯定都不差,读书应该也不错。


所以说,早识字、早读书、多读书是让脑袋聪明的最可靠的方法,从符建涛身上可见一斑。


而反观孙卓,自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老人虽然慈爱有加,但在教育孩子上,肯定远不及一个敢于闯深圳的年轻女子有魄力、有见识,也就是说错过了孙卓人生最早的记忆“黄金期”,导致了后来两个孩子完全不一样的记忆能力。


而记忆力影响了两个孩子的人生,一个听天由命,一个把握未来,一个朴实善良,一个很有主见。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怎样才能培养好孩子,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记忆好又聪明的孩子的路径。


网上也有评论,说两个孩子记忆力的差别,主要是由于4岁以前生活环境的不同,一个由母亲带大,一个由爷爷奶奶带大,我觉得那仅说出了表面的原因,而背后实质的原因是:两个孩子从小接受信息量,接受知识的异同所造就的。


孙卓的记忆不及符建涛,但孙卓的家境远好过符建涛,孙卓的生身父母早期要做生意,顾不上照顾孙卓,虽然赚了钱,却在孩子培养上,略逊于符建涛家,上苍真的很是公平,赚了钱就照顾不了孩子,照顾了孩子就要家境贫寒,不可能让你都占了,人生真是没办法的事,一切源于你的取舍。人生就是如此的纠结,顾了生意顾不了孩子,顾了孩子又顾不了生意,世上可有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05 符建涛的选择让我们放心,而孙卓的选择却让我们担心


京剧里有出传统戏目叫《四郎探母》,七郎八虎上战场,死的死,亡的亡,独留下了四郎杨延辉在北国招了附马,恰逢母亲佘太君帅军亲征,就前来探母。面对这样的国恨家仇,老母亲活活逼死了杨四郎。


多少年来,这出戏传唱不休,我想无数人在感叹杨家忠义的同时,更在感叹佘太君国恨为上,亲情居下的伟大情怀吧。

孙卓和符建涛的人生差距在哪里?

等待了14年的团圆

人贩子就是人贩子,他违犯了国法,给被拐的家庭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必须严惩。如若不严惩,还会有无数的悲剧上演,甚至无数的家庭家破身亡。


养父母虽然对拐来的孩子有过亲情,但对于他们所犯的罪过,绝不能宽容,这是社会的准则,这是社会的大义。面对亲情与犯罪,人们应该作出自己的选择,让自己的行为合乎大义,合适国家的法令。


符建涛这样的人太少了,但正因为其少,更是难能可贵。为这个明辨是非、不屈不挠、充满智慧的少年点个赞吧。我们静观他的未来,那也是我们民族的无穷希望。


符建涛的选择让我们放心,而孙卓的选择却让我们担心。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上一篇新闻

Vlog火了,可到底怎么拍才算好?

下一篇新闻

影视丨全面解析《西游记后传》到底有多牛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