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澎湃思想周报丨快手“社会学的洛阳铲”;女记者魂消北爱尔兰

【国内】“社会学的洛阳铲” 快手

“没有什么能阻止社会学家刷快手了。”4月10日,“公路商店”微信公号在推文中如是说。

许多人或许还记得,2016年6月的一篇微信推文《残酷底层物语》,将映照出“光鲜时代的暗面”的短视频应用快手,砸在了都市中产与预备中产的眼前。许多都市人惊讶地发现,钢铁森林般的都市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如此光怪陆离、疯狂残酷的中国。《物语》一文在给城里人带来震惊体验的同时,也招致无数口诛笔伐,人们批判作者霍启明以猎奇的眼光,放大了中国农村以及快手上的奇葩用户和猎奇低俗内容。但是,城乡两个世界长久以来的隔阂乃至断裂,在《物语》前后一次又一次地成为(都市)公共讨论的中心议题,无论是年复一年的“返乡笔记”,还是今年春节爆火的《啥是佩奇》。

互联网时代来临后的很长时间里,占据人口百分之十几的都市中产和预备中产掌控了大众传媒的话语权,借由文化工业将自己的生活方式打造成了现代生活的理想样板,旅行、美食、摄影、咖啡厅、马拉松……与此同时,占据人口多数的工农阶层在传媒中被边缘化、被放逐,他们只能以《物语》里残酷的底层、“返乡笔记”中凋敝的农村、社会新闻里赤贫的工人等面目返场。大众传媒既桎梏了都市精英,也限制了都市底层与都市外人对生活可能的想象。

澎湃思想周报丨快手“社会学的洛阳铲”;女记者魂消北爱尔兰

快手短视频App官网首页截图

两年后的2018年,当“公路商店”的作者“大蹦驴”走进黔东南的村寨时,发现那里做田野调查的社会学系大学生居然都在刷快手,这款手机应用已经成了“社会学的洛阳铲”,学者们以快手短视频为线索,挖掘边缘人群无比多样的生活世界。“社会学家、非虚构写作者、小说家和纪录片导演,这些对广袤生活深怀敬畏的人们惊喜地发现,这款APP正在悄无声息地蜕下被傲慢舆论捏造的茧壳,显露出它的实用主义内核。” “公路商店”讲述的故事里,有卡车司机、长城徒步寻访者、民间穆斯林武术家,“那些原本沉沦在广袤生活中的闪光时刻,被虹吸到时代的表层,供看客沉浸其中的同时,也为那些寻找故事的人提供了一个便捷强大的选题库。”

快手公司对这款APP所扮演的这个角色是有自觉的。4月16日,快手在北京798举办首届互联网社会价值峰会。根据“刺猬公社”的报道,会上,科幻作家郝景芳表示,渴望“一些外部助推的力量”,展平被折叠的互联网,连接起散落在互联网海洋里的“孤岛”,让人群和人群之间增加互联和沟通。与此相呼应,快手特意设置了两个“大咖与快手老铁跨界对谈”的圆桌讨论,让卡车司机、养猪小妹、男幼师、卖水果姑娘和与关注快手的作家、学术研究者、商界领袖的线下相交成为可能。

快手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曾经几乎隔绝的两个世界擦身而过。但正如三年前都市人从《物语》中震惊地得知一个混沌沉沦的中国农村,今天人们则透过屏幕偷偷观察一个有别于都市压抑生活的原生态世界,汲取诗和远方的虚假满足。这种擦肩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突破“时代的表层”——大众传媒上对异世界的窥探,而下沉为现实生活的互联沟通,乃至政治经济地位上的变革,仍然是值得探讨的。我们不能苛求一款APP为时代完成这一任务,然而它为人们提供了先导和线索,让所谓的边缘人士和边缘生活重新回到大众传媒的舞台中央,作为主体讲述自己的故事,突破文化工业对生活想象的宰制——尽管很多时候,这些人讲述的故事,仍然需要掌握传媒和知识的都市精英帮助加工,才得以载入时代的记录册。

【国内】圣母院与圆明园

法国巴黎圣母院于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发生大火,其标志性尖顶在烈焰下倒塌。得益于中国中小学扎实的世界文学教育,巴黎圣母院因为雨果的不朽名著而被中国人熟知。得益于同样扎实的中国近代史教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以及雨果的名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也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历史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将圣母院与圆明园羁绊在了一起,#圆明园#莫名与#巴黎圣母院大火#一起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作为“当事人”的圆明园随后发声,在一条微博上回顾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和雨果的名文,并称:“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想起,背负了一百多年圆明园烧毁的心灵创伤,何其艰难、何其罔然,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人民日报》微博评论圆明园的发声:“这是化尽千言万语后的抚慰,也是最刻骨铭心的警醒。这一刻,或许世界更能理解:何为文明,文明何为。” 两个微博都没有回避圣母院与圆明园的联系。

《新周刊》微信公号发文愤怒指责幸灾乐祸的“键盘侠”:“把巴黎圣母院与圆明园的大火混为一谈,不是蠢就是坏。”该文认为,英法对于火烧圆明园负有罪责,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到了今时今日,某些把爱国挂在嘴边的人,还没搞清楚历史的细节,就懵懵懂懂地重复着仇恨,一屁股坐在了文明的对立面。从某种角度来说,为巴黎大火鼓掌叫好的人,与曾经在圆明园点燃大火的侵略者一样野蛮无知。

《环球时报》的评论将“反对中国人对圣母院大火表示同情”的“部分非主流声音”与“主流舆论”划清了界线。评论认为,中国互联网上这番有些让人意外的争论,部分折射了中西之间现实的情感纠结。可以说,中西都没有真正走出那一段历史,部分中国人的心理上还有那段历史留下的划痕。中国社会如此之大,必然是多元的,出现一些非主流的情绪释放在所难免。但无论怎么说,人类的情感融合是大趋势,中国和西方社会在同一条河流中行船,越来越多的共同挑战会不断推动我们成为一个利益和情感的共同体。同时,评论也希望西方人能够尝试着让自己对第三世界的诘问感同身受:大马士革古城遭到轰炸,为什么就没有世界舆论的集中痛惜和同情?

“故姐”微信公号批判了“同情巴黎圣母院被骂,提起圆明园被喷”的对立争吵:“我气愤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你叹息巴黎圣母院钟楼的倒塌,其实,这二者并不冲突啊,一堆人在那里非黑即白玩高潮辩论才是最可笑的。……两种情绪都可以理解,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感的自由,只是,任何一种情感的表达都不应该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国际】女记者遇害与北爱尔兰社会矛盾

当地时间4月18日,一位29岁的女性在位于北爱尔兰的伦敦德里(Londonderry)被枪杀,此前当地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正在复活节周末,纪念爱尔兰人反对英格兰统治的起义活动,而在1998年的那个耶稣受难日,很大程度上改变北爱尔兰历史进程和地位的和平协议签署,北爱尔兰自治政府成立,此后又经历英国中央政府的掌权和重新自治。总而言之,这个时间点对于极端分子,无论是民族主义者还是亲英派,都是相当敏感的,而伦敦德里在历史上也长期是两大阵营明争暗斗的所在地。

被杀害的女性被证实是一位年轻的记者莱拉·麦基(Lyra Mckee),她生前曾在2016年被福布斯评为欧洲30岁以下媒体人的代表之一,她还有一本名为The Lost Boys的新书定于2020年在贝尔法斯特的一家出版社出版。但非常可惜的是,这位极有前途的年轻记者无法看到新书付梓,而生前极力倡导社会多元、宗教宽容和和平的她,最终不幸丧命于极端民族主义者的枪下。

一般认为,北爱尔兰第二大城市伦敦德里长期以来都是极端民族主义组织爱尔兰共和军的活跃地区,此次的游行示威,在后续多家媒体的报道中也被冠以“暴动”(riot)之名。从现场传回的视频可以看到,当地警察已经全副武装在现场待命,而游行人群则不断向警车投掷汽油炸弹。而在麦基丧生事件发生之后,这场暴动示威也开始得到各方正视,被认为和爱尔兰共和军有着相当程度关联的北爱民族主义政党新芬党的领导人,以及亲英派的民主统一党成员纷纷发声谴责凶手。

此前在1998年,当时英国工党政府推动了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的签署,而在协议签署之前几年,民族主义者和亲英派之间已经多少达成了非正式的停火共识。而遇害的女记者麦基,如同她自己生前所说的,就是在和平与停火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作为一个同性恋者,麦基致力于提倡性少数群体的合法权益,但也不拒绝和保守派打交道,事实上她的一个理想信念,就是至少在北爱尔兰这样一个社会矛盾尖锐且极端情绪暗流涌动的地区,能够尽可能地弥合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并致力于消除人们彼此之间的偏见与歧视。但麦基的丧生,在一些英国媒体人看来也敲响了警钟。《卫报》的一则评论就称麦基的死表明,和平协议签署21年之后,当地社会距离和平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无休止的意识形态斗争和社会矛盾,让北爱尔兰只能存在于一种想象中的、脆弱的名义和平状态下。

《独立报》一篇评论报道则将麦基之死、北爱尔兰的政局和英国脱欧联系在了一起。在作者Sean O’Grady看来,此前有关北爱尔兰边境开放问题的争论,会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抬头、脱欧僵局迟迟未有结果的情况下,加剧当地对立情绪的激化。一些情况表明,英国脱欧和爱尔兰岛的和平之间似乎是不兼容的,在主流意见多倾向于留欧的北爱尔兰,一旦最终英国无协议脱欧成功,那么对立情绪的激化,或许会导致北爱尔兰民族主义牵头推动爱尔兰统一运动,届时本来就遍布“火药桶”的北爱尔兰,或许不得不再度迎来仇杀和暴恐事件频发的局面。

【国际】一波三折的印尼大选

4月17日,印度尼西亚举行总统大选,一些快速统计结果显示,现任总统佐科(Joko Widodo)预计将成功连任。印尼当局的选举负责机构表示,此次大选投票率高达77.5%,这表明全国选民都十分重视这场大选,尤其考虑到印尼庞大的人口,这场选举的轰动效应和影响都不容小视。美国、新加坡的一些媒体也认为,此次大选表明,自长年独裁的苏哈托倒台20年以来,印尼的民主政治发展应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走在了一条稳健的发展道路上。

但某种程度上,这场选举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快速计票的结果显示佐科如无意外将会连任成功,但官方计票结果预计还将等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最终揭晓。并且,据《海峡时报》报道,一些来自海外印尼人,尤其是邻近的马来西亚的选票整体上倒向了佐科阵营,这也引发了一定程度上对佐科可能涉嫌操纵选举的担忧,而即便这些选民并未受到既定政治势力的左右,也可能被敌对阵营拿来当作可以炒作、攻击的新闻点。

佐科的竞选对手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仍未放弃选举,拒绝宣布败选。相反,他甚至在三天内三次宣布自己胜选。此前有12个民调机构公布数字表示,佐科获得大约54%的选票,普拉博沃则大约获得45.5%的选票,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报道援引普拉博沃的说法,称这些民调机构是在“欺骗选民”,表示自己应该得到了60%的选票。当然,佐科也没有就12个民调机构的快速统计结果,贸然宣布胜选,而是说会尊重官方公布的数字,不过他也借民调数字不断回击普拉博沃的说法,并且据称已经接到了20余国领导人发来的贺电。

邻近的新加坡前国会议员吴俊刚也在《联合早报》上刊文,就印尼大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这场选举虽然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印尼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成果,但需要警惕的或许还有来自不同派系、阵营的“网络雇佣军”对大选的干预。其中,在今年3月中旬印尼当局就加大力度打击网络水军,取缔了一个“穆斯林网军”(Muslim Cyber Army)的网络水军团伙。但吴俊刚表示,除了宗教势力在网络上传递“假新闻”之外,类似性质的网军依然在活跃。《联合早报》的另一篇社论也指出,在上次大选中普拉博沃大打宗教和种族议题,还爆发了钟万学事件,使得印尼社会一度对宗教议题加紧管制,因此这次选举佐科同样挑选了一位穆斯林副手搭档,但宗教势力,尤其是极端宗教势力是否会渗透到民主政治之中,又会对印尼政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依然值得警惕。BBC中文网则刊文表示,尽管佐科作为一个亲中派,看起来即将连任成功,对于两国关系似乎是一个好兆头,但在印尼当地,华人政党和华人政治力量影响依然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在第一个任期内,佐科平衡了政党内的派系问题,如今摆在他第二个任期内的议题,最为棘手的或许还是要属宗教和族群隔阂。

不过另外一些媒体倒是总体上对佐科的连任持乐观态度。《外交家(The Diplomat)》杂志就刊文指出,佐科过去一个任期以来对于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投入已经有一定成效,预计在连任之后,佐科当局会继续强化印尼的商贸发展。当地媒体《雅加达邮报》则难掩喜悦,一篇以编辑部之名发表的评论文章对印尼的民主政治表达了祝贺,文章称赞了选民在选举过程中对于国家民主政治的热忱与信任,也表扬了此前一个月相关部门对“假新闻”的打击和取缔。文章还期许了佐科在第二个任期需要做到的目标,包括清除腐败、维持公民自由,以及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以人为本的国度。文章的结尾称佐科历经第一任期之后,肩上的重担已经卸下不少,或许对于印尼人来说,苏哈托的独裁统治带来的阴影和心理负担,如今也渐渐从他们心里卸下。

上一篇新闻

2月出海收入榜解读 | 莉莉丝蝉联冠军 掌趣科技进入榜单上半区

下一篇新闻

宗庆后与宗馥莉父女档:娃哈哈“传宗”|封面故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