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1日 星期六

新加坡华乐团携手早报国庆献礼 奏响历史走廊的回音

新加坡华乐团制作国庆线上音乐会,用音符带领国人回溯国家历史的足迹。

新加坡华乐团呈献国庆线上音乐会,通过音符回溯我国的独立、建国历史,共同祈愿国泰民安。

回忆1966年,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一场国庆典礼,人们会记得立国年代的艰辛以及国庆日的一场雨。当时现场超过2万3000人没有退却,把庆祝仪式进行到底。独立55年后的今天,国人历经风雨在冠病疫情笼罩下举办国庆,让人忆起当年的众志成城。

先辈迎风而上的足迹不应被岁月冲刷掉,新加坡华乐团驻团指挥郭勇德为此选用文化奖得主作曲家罗伟伦的《雨中行》为音乐会开幕,展现先辈们在我国独立年代的坚毅、决心和信念。

“面对危机的勇气是共通的。我国经历了好几次世界性的危机,但国人都安然无恙地走过来。这是因为前辈们的毅力和远见,我们也应该向前辈看齐。”

7月16日,郭勇德率领演奏家们在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录制演出。乐团是在7月6日复工,音乐家们终于寻回站上舞台的感觉。

缩小阵容演绎大型曲目

由于录制演出的人数必须控制在30人以内,扣除技术团队,80多人的乐团只能留下22位乐手,大大缩减了乐团阵仗。即便如此,乐团为观众准备的却是大型曲目,包括本地青年作曲家王辰威的《姐妹岛诵》和《三水红头巾》。

王辰威从今年6月起担任新加坡华乐团的驻团作曲家。他在17岁时创作《姐妹岛》,这部作品取材于新加坡岸外姐妹岛的民间传说,用音乐描绘早期新加坡的渔村风貌,获得2006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新加坡作曲家创作奖”。

《姐妹岛诵》是原作经改编后的作品,更适合中小型乐团演奏,以其中最富歌唱性的几段旋律诵咏姐妹岛的传说,在2014年新加坡青年节被列为指定曲目。

《三水红头巾》是向建国一代致敬的作品,红头巾在困苦年代的辛勤耕耘和毅力都值得今人反思、回味。为了本次演出,王辰威也特意将其改编成室内乐版。

此外,音乐会也将带来“梁文福精选组曲”重温本地的新谣文化;淡米尔语流行歌手沙比尔(Shabir Tabare Alam)作曲,王辰威改编的“Singnai Naadu”,向受到疫情冲击的客工群体表示关怀;以及冯国峻改编,李迪文作曲的国庆主题曲“Our Singapore”(我们的新加坡)。

国庆音乐会可以兼具普及性和艺术性。郭勇德说,虽然一些曲目并非传统的国庆歌曲,但是与其老调重弹,他更希望透过音乐铺出一道新加坡历史走廊,让音乐为国人讲故事。

新加坡华乐团驻团指挥郭勇德:因为前辈们的毅力和远见,国人安然度过了许多危机,我们也应该向前辈看齐。(档案照)

解封后的团聚演出

对乐手而言,这场国庆演出也是他们解封之后团聚演奏的契机。扬琴演奏家马欢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久违的舞台让她感到十分兴奋,彼此在排练时都感觉到熟悉中多了一丝新鲜感。之前居家练琴只能“云端合作”不那么亲切,而今回归舞台,乐手人数虽然少了,但这种类似室内乐的演奏氛围却别有一番滋味,“声音变得更纯净,每个声部就剩下一两个人,责任也更重了。”

为了确保安全距离,吹管乐演奏家与其他人之间须隔着一面透明屏幕,相隔两米。笛子演奏家李浚诚打趣地说,就像要上战场一样,像是一道防弹玻璃。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乐团阵容的缩减也让向来担任笛子二声部的李浚诚获得了在本次演出独奏的机会,对他来说这是十分难得的磨炼。

二胡首席朱霖受访时说,过去三个月没能回到音乐厅,他心里感觉到压抑难受,只有听到乐音,生活才能回归正常。排练下来,朱霖认为大家找到了与平日相比更特别的声音,乐团阵容虽小,但是演奏家的音乐表达和音乐个性听起来更清晰了,“在音乐上我感觉特别舒服。”

国庆线上音乐会由新加坡华乐团与《联合早报》联合制作,在华乐团提供的音乐视频基础上,早报团队准备了近200张历史照片,重新剪辑,用写实的镜头语言点缀每一个时代瞬间,赋予音乐更丰富的叙事性。

演出将于8月8日(星期六)下午3时上线,观众可以免费在zaobao.sg,以及新加坡华乐团官方面簿、YouTube观看演出。

记者:卞和

摄影:曾坤顺

新加坡华乐团携手早报国庆献礼 奏响历史走廊的回音
上一篇新闻

“音飨窗外”线上音乐会 跨文化让音乐贴近邻里

下一篇新闻

城市国家百万大军,新加坡可不是好惹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