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自贸协定达成,还只是一个逗号
这几天,谭主的朋友圈被一则消息刷屏:RCEP,签了!
这是一份区域自贸协定,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
有人在感叹来之不易。
8年长跑,31轮正式谈判,1.4万页协议,15国签署,来之不易。
有人在分析重要意义。
不管是人口总数,还是国内生产总值,RCEP15个国家的总和都占到全球的近1/3,高居全球区域自贸协定首位。
在RCEP签署后的几个小时,谭主在商务部见到了参与RCEP谈判的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他告诉谭主,RCEP的签署,还只是个“逗号”。
怎么理解这个“逗号”?八年长跑达成的RCEP背后还有什么深意?
在RCEP签署当天,谭主有位朋友写下这样一段话:
2001年中国加入WTO,很多人不觉得此事与自己有关。今天RCEP正式签署,或许也是我们不曾预料到的、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签署RCEP最直观的影响在于关税,长远来看,按照协议文本,自贸区内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将超过90%。
说点实际的,不久之后的将来,在国内购买东盟的水果、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新西兰的奶粉、日韩的电子产品都将更加便宜。
但如果只把目光聚焦在关税这个点上,对RCEP的理解其实有点狭隘了。
在商务部,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向谭主介绍了RCEP是如何将点连成线,又将线连成面的:
15个成员里面,日本和中国之前是没有自贸协定的,现在由于RCEP的原因,中日之间就有了自贸协定的关系,这应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与世界前十的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
其实不止是中日之间,来看这张图。
这张图上显示的,正是RCEP签署前15个国家之间有无签署自贸协定的情况。RCEP签署之后,图上标红的几块区域都将彻底被打通,中日之间、日韩之间、日新之间,都将首次达成自贸协定。
不止于此,其实早在RCEP签署之前,东盟十国已经与中、日、韩分别签署了三个10+1自贸协定,也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有三边自贸协定。
在原来的格局中,不同的自贸协定里,享受优惠政策的门槛不一样,贸易便利的红利无法累加生效,如今,RCEP的签署则是打破了局限,让各项便利不仅能惠及各国,而且为各国更好地享受政策提供了便利,能够产生累加效应。
在交谈中,王受文连续用了两次“美妙”来形容RCEP的累积效应,原先中国企业从韩国进口一个零部件,需要增值35%才能出口印尼享受零关税。
有了RCEP之后,国家之间的累积增值得到承认,中国增值20%,韩国增值15%,再出口印尼就能享受零关税。这会增加相关工业制品在区域内流动的便利,降低成本。
而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无疑会增强亚洲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长期研究亚太合作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军红告诉谭主:
包括中国、东盟、日本、韩国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是世界最完整的一个制造业的分工,整个地区的互相依赖程度很深。
就拿电子产业链来说,中国、中国香港、美国、德国和韩国为全球贸易总量前5名,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4%,东亚地区是绝对的世界电子产业链的核心。
而在这其中,中国电子产业链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为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占进口比例高达40%。
另一方面,韩国从中国进口相关零部件的比例近40%,与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的上下游供应链联系也十分紧密。
换句话说,在这些亚洲国家之间,就基本能完成电子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
一位越南工厂的管理人员还告诉谭主,现在越南企业也非常依赖中国的工程工艺能力。因为新产品生产需要资深的工程师和生产团队,许多跨国公司的做法是新产品的生产验证在中国,成熟了再转移到越南生产。
从技术、零部件到组装,亚洲各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本就盘根错节,而RCEP,为这些本就很紧密的联系进一步加上了稳定器。
从点到线再到面,一个RCEP织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网,把更为紧密、便捷、高效的亚洲贸易网罗其中。
RCEP让亚洲的货物贸易从点线面变成了一张网,但如果仅仅从货物贸易理解RCEP,那还不够。
要知道RCEP的法律文本有长达1.4万页,货物贸易只是20个章节中的其中一个,还有很多关于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原产地规则等条款,具有历史性意义。
谭主简单数了一下,RCEP至少创造了五个首次:
-
我国首次在自贸协定项下以负面清单形式对投资领域进行承诺
-
全球首次在自贸协定中纳入“禁止归零”条款
-
首次引入了新金融服务、自律组织、金融信息转移和处理等规则
-
首次在亚太区域内达成的范围全面、水平较高的诸边电子商务规则成果。
-
首次在诸边协定中纳入政府采购相关规则
这么多首次,这么详细的规定,赋予了RCEP非凡的意义,也让谈判难度陡升。
王受文深度参与了RCEP的谈判,提及印象深刻的细节,他表示,实在是太多了。
对小小细节的谨慎,背后有复杂的考量。
要知道,参与谈判的16个国家国情大相径庭。其中有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欠发达国家,有更高水平自贸协定成员,也有几乎没参加过自贸协定的成员。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自由贸易实践经历不同,经济结构不同,让这些国家对各项条款的接受能力各有差异。
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的白明打了个通俗的比方:
参与的国家越多,越众口难调。就像我们吃饭似的,有南方的有北方的,有吃辣有不吃辣的,那就是难调了。
但在RCEP上,参与的国家选择了坐下来耐心谈,一点一点调。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告诉谭主:
“在RCEP框架下,东盟10个成员都能够参与进来,但是像过去有的巨型贸易协定,有很多东盟成员是难以接受的。从这意义上来讲,RCEP它照顾了东亚发展中成员的利益和舒适度。”
照顾各个成员的利益和舒适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参与谈判的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还向谭主透露了一个细节:
RCEP中所有国家都要进行一对一互相谈判,中国是最早完成一对一市场准入谈判的国家。
对于经贸谈判有丰富经验的中国首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主席张月姣告诉谭主:
任何一个谈判,特别是主权国家的谈判,都是要平等、互相尊重对方的,而且是符合双方所做的国际承诺的。
中国的率先努力让各国看到了诚意,这种诚意这也体现在了最终的文本中,比如市场准入方面,RCEP早期关税减让货品的优先顺序,视东盟最低收入国家的利益而定。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也获得了市场开放过渡期的待遇。
或许正因如此,才会有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部长穆罕默德·阿兹敏·阿里的那句感叹:
△8年谈判,有鲜血、汗水也有泪水,我们终于到了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时刻。
虽然谈判漫长艰辛,但是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各方诉求的尊重。
八年长跑终不负。
在交流的末尾,王受文告诉谭主,RCEP的签署很不容易,但这只是“逗号”而不是“句号”:
RCEP不仅仅是各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就结束了,未来它会是一个本地区的经贸合作的一个平台,15个成员国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进一步讨论经贸合作,进一步讨论未来更高水平的自由化便利化,所以他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合作平台。
平台、更高水平、新起点……
很明显,在这片区域,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唯有亚洲保持正增长,成为全球经济难得的一抹亮色。
再往疫情之前看,根据麦肯锡咨询研究,全球有7个新兴经济体在整整50年内的实际人均GDP年均增长达到或超过3.5%,比美国同期人均GDP增速快1.6个百分点。
这7个经济体分别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泰国,全部来自东亚地区。
亚洲,正在向世界前列奔跑。
不过有人欢喜也就有人忧。
RCEP签署之后,有些外媒坐不住了。
△CNBC报道:《亚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一个不包括美国的、有中国支持的集团》
在不少美国媒体的报道标题中,都强调了这个全球最大的自贸区里,没有美国。
其实,美国不是没有想过在亚洲分一杯羹,但手段和方式让不少亚洲国家很不满。
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回倒12年,曾经美国在这里也有过庞大的自贸协定TPP,但这个自贸协定让不少国家与美国不欢而散。
张学刚告诉谭主:
在美国看来东盟最好就是美国产业链的下游,是高科技产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基础产品的原产地。东盟国家其实是非常不满的,近年来都纷纷提出要谋求产业的升级。所以说他们对美国这方面是非常不满的,这就是他们最大的矛盾。
单从条款上来说,TPP的规制延伸到了每个国家内部的政府和企业关系、竞争政策、环保和劳工标准等,其实是不少发达国家向外扩张的目标,但对于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显得难以接受。
美国在与其它国家谈判时,就硬塞了22条美国主张但其它国家都反对的条款。
美国所谓经贸合作,不过是让其它国家为自己的经贸发展服务。
双方对诉求不同,美国又不肯让步。2016年,美国索性退出TPP,留下了一地鸡毛。
这种裂隙愈演愈烈,最近几年,亚洲国家拒绝购买美国军备、抵制美国参加东盟峰会等事时有发生。
今年夏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外交》杂志中写道:
从控制大流行的蔓延到克服经济增长的障碍,亚洲国家有很多事情要做,需要资源和能源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与美国结成同盟。
亚洲国家不需要美国打着同盟名义的强权,那么它们需要什么?
在前不久的一场论坛上,谭主与前驻泰国、新加坡、尼泊尔大使张九桓交流,他告诉谭主:
东盟国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不管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平和稳定发展进步还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或许正因如此,东盟国家会如此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主导推动RCEP的落地。在全球分工与合作中,每个参与者都该是获益者,而不是谁服务于谁。
这让谭主想起了最近读到的一段话:
新冠肺炎疫情总会结束,世界终将回归常态,彼时的常态将是全新的“常态”,人们此时的选择将决定未来“新”的方向、内容和程度。
虽然RCEP从签署到生效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15个成员国相聚线上,在屏幕前举起一份份签字文本时,无疑是在向全世界释放一个信号:
除了同舟共济并肩前进,人类没有其他选择。
八年长跑为了一个起点,RCEP的深意绝不仅仅在于今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