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海南最大的风险是不开放、什么都不敢做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自贸区和自贸港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标志性的探索。
海南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的核心是什么?反思过去三十多年,海南有哪些教训值得思考?海南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中,如何平衡好开放和风险?就这些问题,新京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专访了海南省人民政府顾问、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经济学家曹远征。
在曹远征看来,海南自贸区建设的关键是要树立标准,探索创造出海南的标准和准则,这套标准可复制推广到内地,促进内地的改革开放。此外,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发展的核心还要处理好海南岛和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在跟国际打通的同时,一定和内地打通。相对于内地,海南的改革开放不能走得太快,也不能走得太慢,一定要处理好和内地改革开放进程的这个“落差”。
对于海南的探索,曹远征直言,在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中,海南最大的风险是不开放、什么都不敢做。海南要更大胆一些,沿着当年改革开放的探索精神,“杀出一条路来”。
“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是要树立海南标准”
新京报:海南地区金融底子薄,在发展自贸区和自贸港时,金融如何创新?
曹远征: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的开放主要是服务业的开放,海南的金融服务要和服务业开放连在一起。因此,海南的金融创新主要是与服务业相关的金融产品的创新,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中心的建设。比如说,海南教育行业、医疗行业开放后,跨境交易增加,就需要多层次的金融机构提供丰富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未来海南金融创新的核心是针对个人跨境和跨岛有关的金融产品的创新。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不但可以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随着跨境交易的增加,也可以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新京报:海南如何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来参与自贸区的建设?
曹远征:有关文件说得很清楚了,“有事儿才有人”。比如,教育行业开放以后,如果海南允许中外合资办学,全球知名高校云集海南,跨境的交易增加,金融需求旺盛,金融机构自然就扎堆进来了。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来不能单纯靠政策倾斜,而是要发展好需要金融服务的产业。如果没事儿干,政策再好,金融机构来这里有什么意义?
但吸引机构、事儿、人的聚集,要探索树立起一整套的标准来,形成一套制度、方法和国际通行惯例。比如,海南现在有博鳌医疗先行区了,如果来就医的外国患者发生了医患纠纷,用什么标准和惯例来裁定这一纠纷?这就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解决。
全球自贸港有三种模式:新加坡模式、香港模式、迪拜模式。新加坡模式是主权与治权高度一致的自贸港,迪拜模式的主权和治权介于一致与不一致的自贸港。其中,迪拜大概有20多个自贸区,这些自贸区中的金融监管政策和迪拜其他地区的金融监管政策和法规都不一样,而是采用英国的法律条款,而这些法条也并不是只在英国起作用,而是国际通行的法条。
回到自贸区医疗纠纷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不是可以参考世界其他自贸区、自贸港的经验?并不是说海南自贸区的建设完全参照迪拜模式、香港模式,而是在医疗或者教育特区等,针对行业出现的纠纷等问题,采用国际通用的法律,而不是中国法律。这种特殊的安排有点类似法外治权,其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而是遵守国际惯例和法条。把这些特殊的安排固定下来,形成一个固定的规矩、准则和标准,自贸港才能建设起来,才能把人和事儿吸引过来。
海南自贸区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就是要树立标准,探索创造出海南的标准,这套标准可复制推广到其他区域。
“海南经济发展的最核心在于是否处理好海南岛和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新京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余年了,但发展状况和大家的期待似乎还有些差距。站在新的起点上,为了更好的发展,是否需要反思过去三十多年的探索?
曹远征:应该说这是很大的课题,确实需要反思。
海南设立特区给海南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下子从改革开放的口袋底变成改革开放的前沿区域了。这30多年,海南发展确实很快。但确实也有很多教训值得总结,比如海南是全国唯一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地区,唯一有银行破产的省份,唯一开发区失败的地区。基本上海南该享受到的政策都享受了,而要摔跤的地方,海南都摔过一次。
总结海南过去30余年的发展,可谓是“成也离岛、败也离岛”,海南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和内地的关系。
从发展优势上看,海南和内地不连在一起,对其做的特殊安排不会影响到全国的整体状况。但另一方面,海南3.2万平方公里,900万人,这个市场并不足以撑起一个较大的经济体。
当年为了支持海南的发展,海南鼓励搞旅游,在内地还处于分房时代的时候,海南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商品房,最终出现了房地产泡沫。
海南自贸港和自贸区未来成功与否,在于是否处理好海南岛和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相对于内地,海南不能走得太快,也不能走得太慢,一定要处理好这个“落差”。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的发展,在跟国际打通的同时,一定和内地打通,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一定要和内地的改革开放连在一起,不能成为孤悬海外的孤岛。
所以,刚提到,海南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树立标准,探索创造出海南的标准,这套标准可复制推广到内地,促进内地的改革开放,在这个过程中,海南和内地逐渐靠拢。这将是海南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贡献。
新京报:刚你也提到,海南曾经经历过房地产泡沫。但现在为了遏制投机行为,实行严格的调控政策。而正常的市场应该是有活力的市场,在这一轮的改革开放中,海南房地产市场如何既获得发展又避免泡沫出现?
曹远征:市场要发展,同时又避免出现之前出现的那种房地产泡沫,发展方向是以租赁市场为主。
因为我们看到两个现象,第一,海南的房地产容积确实非常之低,好资源全浪费了。第二,海南要发展旅游业,人口在增加,房子都被销售了,空置率非常之高。解决上述问题要盘活存量的利用率,使得一套房子可以让更多人可以使用,而发展租赁市场是对现有存量房合理安排的方向。
此外,未来海南发展房地产还要朝着建筑密集化的方向走,腾挪出更多的空间给生态保护。现在海南盖房子东一块西一块,不只在三亚海口,在五指山附近的镇上都有高楼大厦,这样的布局肯定影响生态。海南房地产的布局要从分散到集中,集中在海口、三亚这些区域就可以了。
“一定要对历史教训做认真分析和总结”
新京报:海南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中,如何平衡好开放和风险的防患的关系?
曹远征:我觉得在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中,海南没风险,海南最大的风险是不开放、什么都不敢做。海南要更大胆一些,沿着当年改革开放的探索精神,“杀出一条路来”。改革开放时,大家觉得引进外国工业很可怕,但最后中国不但可以与狼共舞,甚至把“狼”吃掉了。特朗普也曾说,中国加入WTO是美国人犯的一个大错误。对于海南服务业的开放,要和40年前一样,最重要的是引进来,之后再谈走出去。
退一万步讲,引进来之后,搞坏了又能怎么样?这中间跌倒了中间就爬起来。当然,海南在新的改革开放中,一定要对历史教训和经验要做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究竟海南的短板在哪里、海南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新京报:长远看,海南该如何定位?
曹远征:应该在新一轮开放的国际格局上来讨论海南问题。海南要以战略眼光作为出发点,面向大海,发展海洋产业,成为面向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战略门户战略支点,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交汇点,营造南海经济合作区。从观念上讲,海南应该改名字应该改成南海省,以背靠大陆、面向大海的姿态经略南海。
19世纪西方的崛起依靠的海洋经济的崛起,其核心是市场经济、自由贸易,而中国对这一套理念是陌生的。海南应该从骨子里朝这个方向努力,拥抱海洋文明、拥抱大陆,成为中国经略南海的枢纽,这才是南海应该有的大历史格局。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实习生 谢碧鹭 编辑 刘晓阳 校对 何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