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剧院是城市生活的灯塔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剧院是城市生活的灯塔

各方签署2018《上海宣言》。 本文图片由上海大剧院提供

7月1日至2日,汇聚了中国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伦敦金融城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苏黎世市政厅音乐厅、肯尼迪艺术中心、迪拜歌剧院、香港西九文化区等全球著名艺术机构领军人物的“2018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本届论坛以“激发城市多元创新活力”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剧院、院团、院校的艺术管理和运营专家,共同探讨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的话题,研究剧院、城市与公众的共生关系,寻求剧院运营及表演艺术行业的未来。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剧院是城市生活的灯塔

本届论坛主视觉有卡通版,展示了剧院与城市与艺术生活的各块面。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首次发起于2008年。它是国内首个以“剧院与城市”为主题的剧院论坛,也是首个将艺术机构综合发展与城市未来发展相关联的论坛之一。在首届论坛上,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伦敦南岸中心、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日本东京新国立剧场等多家国际剧院达成了《上海宣言》,它在项目开发、节目资源、国际交流与合作、艺术普及教育、员工培训等方面积极推进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对国内剧院过去十年的发展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引领作用。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剧院是城市生活的灯塔

上海大剧院。

今年,正值上海大剧院成立二十周年,“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再度举行,多家国际剧院继续围绕“剧院与城市”的话题展开探讨。本届论坛在上届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剧院发展的新规划、新要求,旨在通过借鉴国际著名艺术机构的运营经验,结合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探索未来剧院运营管理的新模式,使以剧院为代表的演艺产业成长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重要力量,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助推器。

剧院与公众共同成长

此次论坛分为“剧院高层论坛”与“剧院青年创新论坛”,应邀在剧院高层论坛上进行主旨演讲及参与主题讨论的嘉宾,包括中国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伦敦金融城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苏黎世市政厅音乐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迪拜歌剧院、香港西九文化区、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以及上海大剧院等各大艺术机构与艺术院校的负责人,涵盖了“剧院与公众的共同成长”、“剧院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剧院与城市文化发展”等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聚焦剧院的现状与发展,探索剧院的意义与未来。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剧院是城市生活的灯塔

苏黎世市政厅音乐厅

在“剧院与公众成长”的主题下,来自各国的剧院管理者分享了自己所在剧院在引导观众、服务观众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苏黎世市政厅音乐厅总经理伊洛娜·施米尔讲述了她管理瑞士顶级交响乐团及音乐厅的挑战和经历。2017年,苏黎世市政厅对建筑进行翻修,音乐厅也随之搬迁,并开放了新的演出厅。为了避免场所变更可能会导致的观众流失,音乐厅将入门级门票定为20美元,相当于看一场电影的价格。为了在21世纪打造新的观众,施米尔透露,音乐厅还开设了针对青年人的项目,让年仅16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的音乐会进行管理,与剧院的专业人士担任共同制作人并进行市场营销,此举意在吸引他们的同龄人来到音乐厅,参与到各种演出当中;此外音乐厅也提供了更多机会让非专业人士和专业人士一起并肩演奏,共同举办音乐会。

面对当前的种种挑战,苏黎世市政厅音乐厅非常重视与音乐家的接触与合作。“我们为年轻音乐家开设的工作坊和大师班已经扩展到了世界各地,今年在亚洲就有大师班的活动;巡回演出也是我们的重点项目,我们还针对中国春节推出了特别项目。”施米尔介绍说。

不同于欧美国家剧院坐席满是白发的情况,中国的剧院观众平均年龄要低得多。据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介绍,未婚、高学历、年收入在30万以下的企业职员和青年学生是上海大剧院的主力观众群,18岁到35岁的观众群占比达到了观众整体的80%;通过与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比较,张笑丁发现上海观众在文艺演出方面的消费投入是最大的,年均观众消费量在2000-20000人民币左右。

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杨绍林将剧院的管理归纳为冲突管理、矛盾管理,他认为,在冲突矛盾中去寻找城市与观众共同成长的平衡,是剧院管理的关键。杨绍林指出,城市生活与城市发展需要剧院。上海黄浦区沿西藏路的剧院曾孕育了辉煌的演艺文化,上世纪90年代这些剧院纷纷变成了商场,而今人们发现商场是不够的,城市生活还需要剧院。“拆剧院是一个错误,但是这个过程是必须的。这个行业必然要在轮回中发展。”他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剧院将舞台搬上屏幕,以此促进戏剧演出的广泛传播。对此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表示,他不赞同成将舞台艺术完全变成电影,认为这不是一种尊重舞台艺术的做法。而英国伦敦金融城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副院长海伦娜·高特则以英国国家剧院的NT Live模式为例,指出目前舞台艺术的线上传播技术能够给不在现场观看的人们非常真实的现场感,能够帮助剧院进一步拓展观众。“我觉得那些去电影院看歌剧直播的观众,并不是大剧院的观众群体。这种方式没有抢走现场的观众,反而创造了新的受众群体。我也同意现场体验的重要性,但这两者并非互斥,我觉得可以兼而有之。”高特说。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剧院是城市生活的灯塔

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

剧院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场所

作为文化场所的剧院,也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职能。这一点在香港西九文化区的建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据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介绍,位于维多利亚港中心地带的西九区起初是一个商业与住宅并存的综合发展区,但在香港回归后,文化建设得到重视,西九区也从此被定位为一个文化区。“西九文化区的建设从戏曲中心开始,因为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能在此展现中国不同地方的剧种,在香港这片土地上重现我们的文化传统,以此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茹国烈说。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剧院是城市生活的灯塔

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

对于建国仅仅40年的阿联酋来说,促进本国文化的积淀和发展至关重要,而阿联酋对文化的重视,在迪拜歌剧院的建设上可见一斑。据迪拜歌剧院院长贾斯伯·霍普介绍,歌剧院竣工于2016年8月,位于迪拜中心的迪拜塔旁的黄金地段,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已呈现了360场演出。“阿拉伯世界很多地方还不接受当代舞蹈,但迪拜对当代舞蹈的接受度很高,”霍普说,“我们是一个中东的剧院,所以也一定要来呈现最好的阿拉伯音乐。”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剧院是城市生活的灯塔

迪拜歌剧院。

而同时,身处阿拉伯世界的迪拜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选择住在这里,因此迪拜歌剧院在传承阿拉伯文化的同时,也需要面向世界,推出开放多元的文化节目。霍普认为,实现当地文化和国际文化的平衡,是迪拜歌剧院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是迪拜唯一一个表演艺术的专业场馆,当然要展现世界各地最佳的表演艺术,满足大多数观众的要求;但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呈现当地文化的精华,让人们向身周的当地文化致敬。”霍普说。

传承之外还有创新,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好的创意和演艺平台,也是剧院的职责。对此,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给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我们特地请来涂鸦艺术家,在肯尼迪艺术中心前面的墙上涂鸦,并邀请滑板爱好者来此表演。我们本来是一个很安静的机构,但希望以此举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很欢迎他们的。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能到我们中心来,创意是没有年龄界限的。”肯尼迪艺术中心副总裁艾丽西亚·亚当斯说。

文化交流逆差下,中国剧目“走出去”仍需努力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剧院是城市生活的灯塔

中国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陈平

本次论坛为与会人员提供了走近国际一流剧院的宝贵机会,让人们得以了解国际上赫赫有名的剧院是如何看待自身的。一流的剧院所承担的职能和角色至关重要,这决定了剧院的格局与影响力。中国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陈平认为,国家大剧院之所以能拥有如此的影响力,首先出于它明确的定位。“国家大剧院是为人建造的,不是为这座城市建的,也不是为某个政绩建的。它是艺术机构,旨在展示优秀的民族和世界艺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陈平说。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剧院是城市生活的灯塔

肯尼迪艺术中心

肯尼迪艺术中心副总裁艾丽西亚·亚当斯则表示,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演艺中心,肯尼迪艺术中心的角色不仅仅是提供艺术项目的演出和教育活动,更是一个纪念已故总统约翰·肯尼迪的重要纪念场所,纪念他的存在、他的价值观,让人们了解机构本身对美国,对整个世界意味着什么,在这个意义上,这座剧院就是城市与国家生活的灯塔。“肯尼迪总统说,艺术不会分散一个国家的经验和影响,它符合一个国家的宗旨,也考验了一个国家的文明,”亚当斯说,“我很确信几个世纪以后,在时代的喧嚣过后,美国并不会仅仅因为我们在战争或政治上的输赢而被人们铭记,而是会因为对人类精神所做出的贡献而被铭记。”

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剧院是城市生活的灯塔

英国皇家歌剧院。

英国皇家歌剧院一直是欧洲最顶级的歌剧院之一,它目前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一些有着顶级作曲家的国家歌剧院。对于歌剧院的角色定位,院长阿力克斯·彼尔德表示,除了在舞台上表演之外,歌剧院也希望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整个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今的英国皇家歌剧院已经成为了所谓的伦敦中心、艺术的催化剂,是一个伦敦市民享受生活、让精神生活更加充盈的所在。”

阿力克斯·彼尔德担任英国皇家歌剧院院长以来,一直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谈及原因,彼尔德解释说,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艺术形式,歌剧的世界始终处于不断的改变中。因而与中国结成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友谊,能够促使英国皇家剧院更好地参与到不断扩张的歌剧世界当中,并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中,激发更多的艺术灵感;在现实意义上,歌剧行业的运作成本非常高昂,因此与别国分摊成本,也是互惠互利的好事。

上海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的合作也非常密切,比如引进项目和联合制作。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认为,联合制作在为上海本土院团积累珍贵表演经验的同时,也为上海观众提供了很大的福利,使上海乃至全中国的观众能够零时差欣赏到国际佳作。但目前,陈平提出,中英文化交流中存在逆差,中国剧目还不具登上英国皇家歌剧院舞台的格局,这需要中国剧目在“走出去”中付出更大的努力。

经过了两天丰富而密切的交流,在本届“世界剧院运营及发展高层论坛”即将落幕之时,一个全新的《上海宣言》也随之诞生。包括上海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肯尼迪艺术中心、伦敦金融城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苏黎世市政厅音乐厅、迪拜歌剧院和香港西九文化区在内的机构达成了以下共识:各方将致力于扶植本土文化,呈现传统艺术特色;各方将融合前沿科技,继续探索新模式下的艺术形式;各方将为新锐艺术家搭建广阔的创作表演平台;各方将把艺术教育作为机构的重要社会使命;各方将探索建设智能便捷的线上艺术视听平台;各方将致力于成为区域创意核心,推动城市共同发展。

这一宣言将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指导各国剧院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它们共同激发城市的多元创新活力,共享人类文化艺术成果。

上一篇新闻

吴蔚:中央治港心迹——“一国两制”,知易行难的伟大实践

下一篇新闻

中央治港心迹:“一国两制”,知易行难的伟大实践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