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蓄意诋毁中国执政党的美国政客自取其辱

近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等反华政客,蓄意诋毁中国执政党,恶意挑拨其与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而就在7月上旬,哈佛大学公布的一项历时14年的跟踪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多年来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稳居90%以上,显示出对中国执政党的高度信任与拥护。两相对照,那些挖空心思挑拨离间的美国政客完全是自取其辱。

蓄意诋毁中国执政党的美国政客自取其辱

其实,奥布莱恩之流企图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间制造隔阂的险恶居心不难看穿。一来,基于冷战思维与极端意识形态偏见,他们一直不择手段地遏制中国发展,诋毁中国执政党就是其中最恶毒的手段之一;二来,他们妄图借此来掩饰自身在美国疫情防控上的失败,转移本国民众的愤怒与不满。然而,现实是一面“照妖镜”,不仅照出了蓬佩奥、奥布莱恩之流把美国人民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与“牺牲品”,也照出了他们对中国执政党获得人民高度信任的羡慕嫉妒恨。

作为一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大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多年来一直享有高达90%以上人民满意度和支持率的关键所在。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例,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是中国执政党指挥抗疫的首要考虑。据测算,中国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这些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这印证了哈佛大学研究报告的内容,即中国民众对中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其为弱势群体所提供的保障给予高度肯定。

正因为将人民放在心上,中国执政党愿意倾听民众意见,尊重科学规律。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5月曾撰文指出,在中国抗疫过程中,“政府没有妨碍科学,而且政治助力科学方法的使用到了极致”。还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疫情防控取得实效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专家学者能够直接跟决策层对话。科学意见与决策机制的有效整合,不仅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也体现了中国执政党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也正因此,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仅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就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

蓄意诋毁中国执政党的美国政客自取其辱

然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人们看到的却是冰冷的“政治私利至上”“资本至上”“选票至上”。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决策层一次又一次错失疫情防控窗口期,导致疫情形势日益严峻,经济受挫,失业率攀升,民怨沸腾。

为什么中美两国疫情防控轨迹迥然不同?这是由两国决策层在“为什么人”这个根本性问题上的差异造成的。在中国,执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两者利益是一体的;而在美国,政府决策受制并服务于利益集团,广大民众的诉求被忽视,利益自然得不到维护。据美国媒体披露,情报机构在今年1月和2月就多次发出机密警告,称新冠病毒可能导致全球危机,但当时美国一些政客却刻意轻描淡写甚至是隐瞒,毫无作为。分析人士认为,担心经济受影响就是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美国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不公、资本绑架政治、公众利益遭侵蚀等深层次问题在此次疫情期间也充分暴露出来,《纽约时报》曾不无讽刺地指出:想在美国接受新冠病毒检测?先成为有钱人!

更令人痛心的是,疫情之下,美国的决策层表现出反科学反理性的特质,拼命打压科学理性的声音。据美媒报道,有着美国“抗疫队长”之称的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已经连续几周无法与美国领导人取得联系。与此同时,他连日来遭到白宫政客们的猛烈炮轰,被批犯了“很多错误”“不负责任”等等。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专业人士,为何受此遭遇?这背后的原因,正如美媒所分析的,是因为福奇的科学建言不仅成了美国决策层经济重启计划的“羁绊”,也衬出了华盛顿一些政客的愚蠢。但讽刺的是,福奇越受白宫打压,越是获得美国民众信任。美国昆尼皮亚克大学7月16日公布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在面对新冠病毒有关的信息时更相信福奇博士,而不相信美国领导人。这种民心的丧失,难道不是心中只有私利的美国政客一手造成的吗?

蓄意诋毁中国执政党的美国政客自取其辱

当前,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确诊和死亡人数均约占全球四分之一,漠视基本人权、打压专业意见的蓬佩奥和奥布莱恩之流,显然对美国这场人间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他们不仅没有反躬自省、亡羊补牢,反而四处“甩锅”和攻击,甚至妄图借诋毁中国执政党来转移视线,这只会让世人进一步看穿他们的黔驴技穷与无能懦弱。如果不赶快悬崖勒马,这些为政治私利赌上千万条性命的美国政坛败类,终将被牢牢地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国际锐评评论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上一篇新闻

王岐山在新加坡喊话中美磋商 强调基于规则解决争议

下一篇新闻

《复仇无限》让好莱坞瘫痪一年,钢铁侠和奇异博士并肩作战!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