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02日 星期日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点击上方“国家大剧院” 一键关注微信公众号

各位乐迷朋友们大家好!“艺堂课”又和大家见面啦^_^

今天,剧小院将和大家分享关于一件乐器的知识。这件乐器是现代管弦乐团的“标配”,是距离指挥家最近的声部之一;同时,因为它的外形与“近亲”小提琴非常接近,也难免被不了解乐团声部配置的朋友混淆,甚至被调侃为“存在感不高”——也许大家已经猜到了,它就是“中提琴”~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本期“艺堂课”,剧小院为大家请到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提琴首席庄然老师,请她带着我们一起走近中提琴这件低调而美好的乐器,也许你对它的误解会在这里消除哦!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庄 然

青年中提琴家庄然, 12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李向阳,刘小龙老师,200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何荣教授。

毕业后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著名的科本音乐学院深造,拿到全额奖学金并获得艺术家文凭,师从世界著名中提琴家保罗·克莱蒂。

庄然在第一届全国中提琴大赛荣获少年组第一名并获得中国作品最佳演奏奖和奏鸣曲最佳演奏奖。在第二届全国中提琴无伴奏大赛荣获青年组第二名,并获得亨特米特最佳演奏奖。在2006年的国际中提琴大会现代作品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庄然曾参演德国Schleswig-Holstein 音乐节、日本太平洋音乐节、美国Spoleto音乐节,并担任各大音乐节中提琴首席。她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Salle Claude-Champagne音乐厅,美国洛杉矶Zipper音乐厅Mayman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庄然曾多次出访过,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俄罗斯,非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她已经和诸多指挥大师和著名管弦乐团合作过,像祖宾梅塔、迪图瓦、艾森巴赫、穆蒂、捷杰耶夫、小泽征尔、马泽尔等 ,并得到大师的好评。她现任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提琴首席。

大家好,我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提琴首席庄然,很高兴在“艺堂课”里与各位乐迷朋友们见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中提琴这件乐器。

我想很多经常欣赏管弦乐团演奏的音乐爱好者都知道中提琴长什么样子、怎样演奏,但可能也有部分朋友们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它和小提琴的差异和区别,所以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从左至右: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中提琴在弦乐器家族中是一种完全独立的乐器,尽管从演奏方式和姿态上它与小提琴相近,都是“架在脖子上演奏”。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音区差异

它的四根琴弦是5度关系,从高到底分别是A.D.G. C,在音域上比小提琴整体低5度,比大提琴高8度。

我们大部分人所使用的中提琴尺寸是依照演奏者者的体型而定的,多在12英寸到17英寸之间,一般来说,15英寸17英寸算“成年琴”。我自己的中提琴长度就是16.5英寸,也就是420mm。

起源和发展

在所有的弓弦乐器中,中提琴这件乐器的结构在一百多年中经历了最多的变化。我们要为大家介绍两个与中提琴有关的乐器家族: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古大提琴

一个乐器家族叫“维奥尔家族”,这件乐器有6,7根琴弦,4度3度调音,后来也被称作“古大提琴”——Viola da gamba。持琴人坐着、把乐器放在膝盖上或置于两膝之间演奏,中提琴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古大提琴。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古中提琴

另一个乐器家族就是大家熟悉的“小提琴家族”,其中也包括了中提琴,15世纪末16世纪初,它最初出现在民间音乐演奏中。这个家族中乐器可细分为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小提琴,当然中音和次中音是最接近今天的中提琴的。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图画中描绘的古中提琴演奏情景

他们都是4根琴弦,5度调音,肩部持琴演奏,后来也被称为“古中提琴”——Viola da Braccio,也被视作是中提琴与小提琴的前身。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法国作曲大师柏辽兹

早在19世纪中期,柏辽兹就指出了中提琴的特点:“它像小提琴那样灵活,低音区的音色具有独特的心酸感,高音显得极为忧伤。”柏辽兹说了这番话的130年后,哈恰图良对中提琴又做了略有不同的评论:“中提琴的声音具有某种女性因素,温柔、可爱、抒情。”还有大师觉得中提琴的声音很神秘,更隐而不漏。总之,我觉得中提的声音很接近女中音,无论在技巧方面还是表现力方面,它都独具一格。

为中提琴而作的作品虽然没有像小提琴与钢琴那样繁多,但也不乏经典佳作。18世纪,音乐大师莫扎特就为小提琴和中提琴创作了《交响协奏曲》,在这首作品中,中提琴作为独奏声部的应用在那个时代是非同寻常和令人惊叹的。那时中提琴还不是广泛应用的独奏乐器,莫扎特打破了传统,跳出了世俗对待中提琴的偏见,以才华横溢的高水平技法和对乐器本质的透彻了解,绝妙地发挥了中提琴的乐器特性。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弓弦巨匠帕格尼尼

柏辽兹的《哈罗德在意大利》是中提琴在交响音乐作品中作为独奏乐器来使用的绝佳案例。《哈罗德在意大利》的创作与弦乐传奇帕格尼尼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帕格尼尼邀请柏辽兹用《幻想交响曲》的风格为自己写一部新作品,同时也因为其不久前刚刚得到了一把优质的斯特拉迪瓦里中提琴,这位大师表示愿意演奏中提琴的独奏部分,便赋予了作曲家彼时的创作灵感。

进入20世纪后,人们对中提琴的看法也在不断的改变,它引起许多现当代大作曲家的注意,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中提琴作品。比如巴托克就为普利姆罗斯写了《中提琴协奏曲》,沃尔顿也为特蒂斯谱写了《中提琴协奏曲》,欣德米特创作了4首《中提琴协奏曲》并亲自担纲独奏,肖斯塔科维奇也为中提琴谱写了奏鸣曲。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当代中提琴演奏大师金·卡丝卡茜安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当代中提琴演奏大师尤里·巴什梅特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当代中提琴演奏大师保罗·克莱蒂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中提琴演奏家黄心芸

当然今天我还要为大家推荐一部现代音乐作品——施尼特凯的《中提琴协奏曲》。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作曲家施尼特凯

为了强调和突出中提琴的声音特点,作曲家把乐队里的小提琴全部去掉,并在原来安顿第一提琴和第二提琴的位置摆放了一家钢琴和一架羽管键琴。他不仅抛弃了小提琴这种交响乐队中最基础的乐器,还抛弃了传统调性,以十二音体系为主导,用尖锐的音响表达“精神和道德之间的挣扎”。

希望大家通过本期“艺堂课”了解中提琴、喜爱中提琴,也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们学习中提琴。世界上很多著名交响乐乐团的中提琴演奏家甚至是中提琴首席都是华人,这也表明了中提琴演奏的巨大发展空间。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指挥大师大卫·罗伯逊

同时,欢迎大家8月11日到国家大剧院来现场欣赏施尼特凯的《中提琴协奏曲》,由我们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奏。这场音乐会的指挥大卫·罗伯逊是悉尼交响乐团的指挥和艺术总监,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首度合作。音乐会将上演多部二十世纪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亚当斯是简约主义的代表人物,用极简的音乐元素谱写作品,《飞车上的短暂旅程》曾因为戴安娜车祸和“9·11”恐怖袭击两次巧合事件取消首演。施尼特凯的《中提琴协奏曲》则是一部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品。另外,在8月12日,乐团仍将在大卫·罗伯逊先生的执棒下演奏伯恩斯坦的《第二交响曲“焦虑时代”》,这是一部融合了交响曲与钢琴协奏曲的独特作品,我们以此向诞辰100周年的伯恩斯坦大师致敬。

本期内容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提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音频制作 | 刁寻

文案整理、编辑 | 高建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时代先声”:大卫·罗伯逊与黄心芸演绎亚当斯、施尼特凯与斯特拉文斯基音乐会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演出时间:2018.08.11、8.12 19:30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指挥:大卫·罗伯逊

中提琴:黄心芸

钢琴:奥莉·沙汉姆

8月11日曲目

飞车上的短暂旅程——约翰·亚当斯 曲

中提琴协奏曲——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 曲

第一乐章:广板

第二乐章:甚快板

第三乐章:广板

——中场休息——

《彼得鲁什卡》(1911原版)——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曲

第一乐章:忏悔节的集市

第二乐章:彼得鲁士卡的小屋

第三乐章:摩尔人的房间

第四乐章:忏悔节的集市(夜晚)

8月12日曲目

飞车上的短暂旅程——约翰·亚当斯 曲

第二交响曲“焦虑时代”——伦纳德·伯恩斯坦 曲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键购票)

艺堂课|“存在感最低的乐器”?看看你对中提琴的误解有多深!

点击上图,了解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乐季亮点

上一篇新闻

马维衡老师教你如何挑选古琴

下一篇新闻

不可复制的《梁祝》来自于不可复制的人生,主角就是巫漪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