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共同发展

作者:于江、张馨(分别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专职副秘书长、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致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愿同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稳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落实,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面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严峻形势,习近平主席的庄严承诺为金砖国家助力全球共同发展增添动力,为整个国际社会履行责任担当、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指明了方向。

全球发展倡议由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9月召开的第76届联大会议上提出。这一重大倡议切中世界大变局、疫情大流行的形势要害,聚焦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期盼追求,高度契合各方需要,一经提出就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家响应,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表示支持,53国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

古语云,“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当前,疫情严重冲击全球发展进程,挫伤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疫后经济复苏不均衡更加剧全球发展不平等,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前所未有挑战。全球发展倡议正是针对此时局而提出的中国方案,直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全球发展倡议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协调全球宏观政策需兼顾发展机制对接和外溢风险管控。发展机制对接既包括各国发展规划、区域发展机制、多边发展平台三个层次有效衔接,也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领域发展效益协同并进。外溢风险管控要求主要发达国家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避免压缩发展中国家合理发展空间、冲击正当发展权益。

中国的发展彰显出明确的角色观,高度重视将自我发展融入世界共同发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目标、原则、实施路径上高度吻合。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既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更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

刚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民都记得那句著名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理念同样呼吁各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该理念指导下,中国主张和联合国议程在消除贫困、实现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的可负担性等目标方面形成合力,在应对疫情、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等全球性挑战方面让“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的共识在全球深入人心,共同为全球发展描绘了充满希望的愿景。

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面对全球化经济发展、全方位社会参与、多方面挑战激增的时代背景,谋一己一域一时之利显然既狭隘也行不通。人类共同发展愿景的实现需要包容、创新、可持续的思维来支撑。

全球发展倡议呼吁有能力的国家坚持普惠包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国际社会客观条件的多样性,使得国际合作得以实现优势互补;也正因为国际社会主观意愿上对发展的共同向往,才使得国际合作得以实现协同增效。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应该得到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根据发展程度、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在彼此尊重的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的谅解中合作共赢。

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各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潮流,坚持创新驱动,携手实现跨越发展。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是疫后各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方向。高水平科学技术含量是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鲜明特征。闭门造车的单打独斗难以跟上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以邻为壑的“平行体系”更限制了科学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唯有国家间基于优势互补的合作才能推动研发成果尽快跨越商业化应用临界点,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提供不竭动力。

全球发展倡议强调了完善全球环境治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向世界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是主动承担起全球环境治理义务的负责任大国行为,也是以实现自身绿色低碳转型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更大能量的务实行动。“双碳”目标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端与应用端的高度互补性为国际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外围绕氢能、核能、智慧能源等新兴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并加速成果转化前景广阔,非化石能源占比上升的绿色能源潮流有利于能源领域国际关系从传统的资源竞争型向技术合作型转变。

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

为助力发展中国家纾困,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坚持行动导向,紧扣发展中国家最迫切的民生需要,聚焦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工业化等重点领域推进务实合作。从在中国境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年增产稻谷可多养活数千万人的中国杂交水稻,到解决了近11万卢旺达民众日常生活用水需求的200口水井,再到有600个床位可全天候提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的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中国始终以兼济天下的胸怀,不遗余力地支持发展中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致力于与各国合力建设远离贫困、共同发展的美好世界。

全球化时代必须有开放的胸怀。全球发展倡议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老挝是东盟唯一内陆国,山地占国土面积80%,交通不便给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开通半年来,中老铁路客货运输量质齐升,累计发送旅客327万人次,发送货物403万吨,国际物流大通道作用显现。目前,中老铁路的货运种类已逾百种,惠及泰国、缅甸、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有力带动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国泰民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命运与共是人类面对历史潮流和时代命题的正确选择。近期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变化和陆地沉降的叠加作用,新西兰海平面正加速上升。最快可能在2040年,新西兰首都以及最大城市将受到明显影响,许多近海低洼地建筑和公路或被淹没。在类似这种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面前,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大家携手合作,才能共渡难关。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乃至火山灾害等自然挑战面前,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是个鼓舞人心的例子。在与太平洋岛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中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变合作中心、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等合作平台,同岛国分享减贫经验、深化发展合作,树立了南南合作典范。

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案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紧紧依托发展这个硬道理,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创造发展机遇,蕴含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宝贵经验,回应了各国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为各国聚焦发展、团结发展、共同发展提供行动指南,注入思想动力,是中国助力重振联合国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宣示,有助于国际社会形成合力,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15年的联合国大会第70届会议上,各国共商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接下来的15年世界和平与发展设定17项努力目标。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更短的负面清单、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同世界分享中国机遇。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国别、企业数量双提升。在近150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支持下,共建“一带一路”克难前行,正在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民生的“幸福路”。2021年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中国在保护主义的逆风中迈出区域合作新步伐,以自身行动诠释了全球发展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1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上一篇新闻

亚洲“赚钱”企业被《福布斯》盯上,“十佳”新加坡独占其七

下一篇新闻

全球房价房租Top10城市:前三香港新加坡上海已逆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