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8日 星期六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有人认为,与人沟通只要话说在理就行,没有必要“察言观色”看别人脸色说话,应该提倡畅所欲言。

果真如此吗?那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是发自肺腑的一片善意,别人却不爱听呢?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一、什么是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一词出自《论语·颜渊》。“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释义:

孔子说:“所谓通达的人,秉性正直,慷慨好义,善于洞察他人的话语、观察他人的神色,言行顾及他人的感受与反应,凡事都想着处下居后、谦逊自处。”

所以,察言观色是指体味别人的言语,观看别人的脸色,从言语和脸色来揣摩别人真实的意图。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二、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察言观色?

生活中提倡察言观色,就是让我们能及时觉察别人的情绪状态,从而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让沟通更好地进行下去。

从孔子的言语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通达之人,要品德好,会说话,会办事,三者不可或缺。

一般一个“质直而好义”的人,说话会很在理,但是,夫子认为,这还不是一个通达之人,因为,同样一句话在什么场合该说,该如何表达更贴切,这很重要。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论语》里还记载了圣人的另外一段语录,也和如何说话有关。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释义:

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没轮到他发言而发言叫做急躁,到该说话时却不说话叫做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叫做盲目。

这仅仅是侍奉君子的时候才如此吗?其实不然,夫子所讲述的是待人之通理。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俗称抢话。话题还没说到这里,就出来发表意见、建议,这其实是毛毛躁躁,给别人留下草率的印象。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就是隐瞒。话题说到这里了,应该自然而然地往下说,但是你却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让人心存猜忌。是自我保护?是不敢说?是故作矜持?还是吊大家的胃口?

“未见颜色而谓之瞽”,就是睁眼瞎,瞎说。“瞽”是指眼瞎,一个人不看别人的脸色,不看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哪些是朋友的忌讳,这种语气别人是什么反应,上来就说。其实,不顾别人的感受也是对别人的不尊敬。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这里,我想说说人们为什么这么推崇《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语录体。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京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理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发辉的巨大作用。今天人们依然学习论语,研究论语。作为一个中国人,人人都会说几句子曰的话,就连呀呀学语的孩童也不例外。为什么呢?因为孔子的言语,哪怕穿越千年,依然能用平和的、朴素的、循循善诱的却又不失庄严的态度,向人们传递做人的智慧和温暖的生活态度。

所以,说话是一门艺术,不能随心所欲。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想要把话说到别人的心里,成为EQ高手,察言观色是一门必修课。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红楼梦里面的王熙凤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人物,但是我们却不得不佩服她的语言魅力。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无疑是一个乞丐去乞讨生活,她这样一个八竿子打不到的乡妪村妇,以亲戚的名誉去见皇亲国戚,自然是又卑微又尴尬,见到凤姐甚至尴尬的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但是,正如“屏山品红楼”总结的那样,凤姐以高超的交际手段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果:一是解刘姥姥尴尬,二是增加自身高贵,三是添女儿巧姐的福寿。

我们来看看凤姐说的话。

“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就该有照应才是。如今家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

”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

“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吧。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吧。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

从这段话里“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就该有照应才是”,告诉刘姥姥照这是亲戚间应该的事情,而且你来了别觉得不好意思,我们也应该主动上门去照应的,都是亲戚分内的事。用这话来化解老人家主动上门的尴尬。

“可巧有太太给的做衣服的20两银子”,“您若不嫌少”,“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些话又为老人拿别人家的银子找台阶下。

凤姐当然能看出刘姥姥的尴尬,知道贫苦人家的生存条件,所以运用她高超的语言艺术解人尴尬。正因为有了这次交往,才有了后来刘姥姥拼命救下女儿巧姐的后话。

“说话与人结缘,办事让人感动。”这是一种境界。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三、如何做到察言观色?

其实,那些善于观察会做事的人,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精准地识别别人微反应传达的信息,在第一时间掌握对方的真实意图,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从而随机应变,做出正的反应。

1.什么是微反应呢?

微反应的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它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

微反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面部的微表情;二是身体的微动作;三是语言的微反应。

通俗地说,微反应包括脸上的肌肉所做出的表情,身体所摆出的各种姿态,以及说话时隐藏在语言背后的声调语气。这些变化非常细小而迅速,持续时间仅为1/5秒至1/25秒,如果专注度不够,往往难以觉察,必要时必须借助专业仪器才能测试出来。

2.那么为什么微反应可以识别人的真实心理呢?

这里的真实心理也就是人内在的情绪体验。是指我们说出一句话或做一件事给别人带来怎样的感受,比如愉快、兴奋、痛苦、焦虑、尴尬、难堪等。

微反应能够反应人的真实情绪是有科学依据的。

第一个依据。情绪表达通过遗传和进化,成为固定模式被人类继承下来。

来看一组照片,从这一组照片,我们会很快识别他们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如果再看得仔细的一点,还会发现这些人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很奇怪的是我们却能精准地识别他们的情绪状态。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不同情绪表情图

微表情是我们最常见的情绪表达方式,对几种最基本的情绪恐惧,厌恶,高兴,惊奇,轻蔑,生气,悲伤等,不论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如何,全世界的人都有着基本相似的表情模式。

换句话说,有些表情无论是美国人,中国人,非洲的土族,还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墨西哥人都能精确地识别它们代表的情绪,这些基本的情绪表达可能是人类统一的反应,有着跨种族,夸文化的一致性。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第二个依据。情绪专家伊加德认为,情绪的发生和发展与大脑的新皮层的进化是平行的,同时新皮层的发展与面部肌肉系统的分化和发展也是平行的。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情绪过程中,面部肌肉运动是非常敏感的一环。

这几句话要表达的关系,就像我们中学数学里证明三角形的全等。A三角形和B三角形全等,B三角形和C三角形全等,所以A三角形和C三角形全等。最终要说的是,一个人的情绪过程,会在面部的肌肉上有表达。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部微表情来了解他的情绪状态。比如一个人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是装模作样的假笑、是无可奈何的苦笑、是皮笑肉不笑的奸诈、还是有口无心的傻笑。下面图哪一张是真笑?哪一张是假笑?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哪一个是真笑?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真笑是脸颊慢慢抬起,眼睛周围的肌肉环装堆起。假笑只有嘴部肌肉的拉扯,同时面部肌肉拉紧。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微表情识别人们内在的情绪变化。

另外,肢体语言会不带欺骗性地表达真实的情绪状态。人们在从小到大的社会化过程中,已经慢慢学会了要时时控制隐藏自己的表情,这样才能减少人际冲突,更好的与他人交流。所以,我们有时候在别人的脸上看到的是波澜不惊。但是,好在除了表情,肢体语言也能表达情绪状态,由于肢体语言多是无意识的举动,因此肢体语言会不带欺骗性地表达真实的情绪状态。下面几张图片你认为代表一种什么情绪状态?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漠不关心 冷漠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拒绝 推脱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愤怒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悠然自得 装帅 耍酷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常见男扮女装的男演员 表示羞怯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自高自大 拒人于千里之外 不欣赏 不同意 防卫或攻击。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思考 沉思 专注

不知道你猜对了几个,但我估计你已经是一个察言观色的高手了。

此外,眉毛上扬,表示不相信或惊讶;咬嘴唇,表示紧张,害怕或焦虑;身体向前倾,表示注意或感兴趣;懒散的坐在椅子中,表示无聊或轻松一下;躲避目光接触,表示冷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消极,恐惧或紧张;抖腿表示紧张;扭绞双手,表示紧张不安或不欣赏;闭眼睛,表示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走动,表示发脾气或受挫。

需要说明的是,单纯依靠表情线索判断人们的情绪状态是不可靠的,还需要借助其他更多的辅助线索去协助判断。

同时,肢体语言与情绪状态也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相同的姿态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含义。如伸出食指,法国表示请求对方回答问题,在缅甸表示请求、拜托,在美国表示让对方稍等,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的,澳大利亚则表示“请再来一杯啤酒。”

此外,语言的微反应,比如语调、语气的改变,也有助于我们觉察别人的情绪状态变化。

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吗?

善于察言观色,以及学习和了解微反应,并不是让人们去搞什么曲意的“读心术”,无端地猜忌人或控制人,而是帮助我们游刃有余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能做一个知趣、识趣,且更加有情趣的人。

上一篇新闻

那些潮汕人输出国外的庙类文化

下一篇新闻

【财经连连看】马云一日见两国总理;今晚油价又要涨,再度进入“7”时代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