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在资本市场以"高调"著称。
纵观其发言,一般分两类:一是XX技术不行;二是格力最好。
前一类,新近被炮轰的对象是奥克斯,在公开举报奥克斯质量问题后,双方互掐不断升级,承包了君临这个夏天的流量。
激战正酣,郑坚江手下悍将冷泠高调喊话董明珠,称格力空调质量问题,“相约周一见”,唬得吃瓜群众们一愣一愣。
结果苦等到9月3日凌晨也没看到瓜在哪里。
后者,则是"买格力三高人群电饭煲,敞开吃血糖不升高"之类的论调,每次说完资本市场便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然而,这些说到底仍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目前格力最大的瓜在于其混改,珠海国资委将转让手中格力电器15%的股权。
9月2日,高瓴和厚朴两大金主已拎着钱箱找上了门,论实力这两大金主远胜董明珠,这对渴望接盘的董明珠团队将是致命的威胁。
可耐人寻味的是,在这次股权转让中,拳打雷布斯,踢脚姚振华的她,却罕见地表现出雨我无瓜的姿态。
君临认为,能堵住女人嘴的东西并不多,除男人的嘴外,主要靠矿,此事背后的瓜值得细细品思。
1
一年一度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被誉为经济界的"奥斯卡",是企业家们展示自己的最好舞台,除日常的花式吹捧外,也暗藏机锋。
比如2012年王健林和马云关于电商的亿元赌局,2013年的第十四届颁奖典礼,在焉坏的陈伟鸿带节奏下,董明珠和雷军也杠上了。
彼时“小米热”席卷全国,雷布斯信心满满会在5年内营业额超过格力,也学着马云打赌,赌注象征性地定为1元。
此举可惹毛了董明珠,霸气地把赌注提高到10个小目标,并请马云作见证。
10亿大赌局,让董明珠火遍全国,成为格力最大的KOL,也开启了她的“网红”之路。
董明珠行事风格独特而强势,气场十足,有时说话甚至口无遮拦,那些年怼过的人不在少数。
2008年,因广州市政府"采购黑幕",董明珠悍然将其告上法庭,甚至跟时任省委书记拍过桌子。
同样在2008年,格力状告美的的“舒睡功能”侵犯其专利,双方此后年年干仗。
董明珠更是在各种场合为格力站台:
“在空调领域我是老大,他算老几。”
“它根本不是对手,如果我把它视为我的对手,我觉得我很悲哀。”
2014年,小米战略入股美的,董明珠又直斥其为两个骗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团。
这玩的就是加多宝与王老吉打架,干掉和其正的戏码,两家企业在嘴炮中越发强大。
近期炮轰奥克斯本质上仍一样。
这些言论有的非常出格,但董明珠是真性情,对格力是情到深处有感而发,对企业来讲也实现了双赢,反而深得格力粉丝的喜爱。
此前董明珠的名声更多是在家电行业,10亿赌约后,董明珠逐渐网红化。
有些东西也渐渐变了味。
2013年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董明珠曾这样说:
“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没有集权的能力,要这样的领导干什么?干脆可以不要。领导必须要明白在什么样条件下需要集权,在什么条件下需要分权,这点很重要。”
而此后她的做法,正是这段话的真实写照。
2014年,格力停掉与成龙的代言合同,改为由董明珠亲自上阵。
2015年,格力进军手机市场,她在各种场合高调放话:“
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
“做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
手机生产出来后,她当仁不让地代言,还在开机画面中植入自己的头像、问候语等,让全国网友直呼毁三观,销量自然是惨淡。
2016年,格力电器发行新股收购珠海银隆,遭遇水逆,被中小股东联合否掉,董明珠当场发飙: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姚振华意图举牌格力,董明珠怒斥其为“破坏实业的千古罪人”,甚至跑到北京去告状。
而她最受非议的还是与朱江洪“反目”。
董明珠曾在节目中说过:
“格力真正有专利技术是从2012年开始的。”
众所周知,格力的技术是朱江洪一手抓起来的,何谓“朱董配”,一人技术,一人市场,明明白白。
此外,她还暗指朱江洪搞裙带关系。
老领导刚退休,就搞“去朱江洪化”,着实有点让人寒心。
种种行为,恰如郭京飞在《都挺好》里所说:“董明珠,自从你上台后,你变得太狂野了!”
但同时她又有很人性化的一面,如为员工出头、承诺给员工分房、成立扶贫基金等等。
这导致外界对她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在这个高度碎片化的时代,董明珠赚足了眼球,被视为中国最不能惹的三个女人之一。
更彪悍的是,她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就是要深度绑定格力,正如其在接受央视网采访时所说:“我觉得格力是董明珠的,董明珠是格力的都没错。”
她甚至还成立了媒体公司为自己出谋划策。
这样做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在媒体推波助澜的丑化下,她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被夸大、曲解、肆意传播,受到了网友的嘲讽式消费。
她甚至被当作一个笑话,一个被移动互联网时代抛弃了却又不甘寂寞的中年老大妈。
何以如此,难道真的是恋栈不去?
君临不敢妄下论断,正如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所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但从董明珠的生平看,或许可以概括为: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2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南京一个普通家庭。
从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她在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如果不出意外,董明珠会像大多数女性一样相夫教子,过完平淡的一生。
可命运给她开了个玩笑。
30岁那年,丈夫病逝,董明珠和两岁的儿子相依为命,这成为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如果普通人面对这种境遇,早就歇菜了,可董明珠是个例外,她正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一样,要掌控自己的命运。
1990年,36岁的董明珠把儿子托付给母亲抚养,独自来到珠海打工,并加入了格力,当时她的目标很朴素:
多挣点钱,养活儿子。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凭着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内追回了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
此后,董明珠开启了开挂般的销售人生。
1992年,她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占到整个公司的1/8,震惊了整个管理层。
在被调到没有一丝市场缝隙的南京,她仍斩获连连,在1993年创造了3650万的销售神话。
要知道当时的格力无资金、无技术、无品牌,说生产企业都抬举了,就一条年产量不足2万台的简陋生产线,用组装厂形容更贴切。
在这样的劣势下斩获如此战绩,董明珠的强悍可见一般。
当时国内空调市场刚起步,除三菱、松下等外资品牌外,就春兰能扛鼎,余者皆碌碌,企业重视销售远重于技术,待遇差也高达数倍。
格力也一样,当董明珠领着几十万的年薪时,技术人员才一两万,这谁能忍?
1994年,朱江洪决心进行改革,要强技术,立品牌,大幅调低销售人员提成比例,把资源向技术人员倾斜,导致业务骨干集体跳槽。
格力陷入危机之中,选择坚守的董明珠临危受命,成为经营部部长,带着仅剩的23个销售人员与其他厂商数百人的销售团队战斗。
最初的追债之难,让董明珠看到了赊账的行业痛点,上任后立下了“先款后货”的代销规则,这可捅了马蜂窝,引得经销们商纷纷告状。
可董明珠连朱江洪的帐都不卖,如此模式下格力的销售额反而奇迹般地翻了7倍。
这除了格力日益优良的产品外,还在于她配套推出了“淡季返利”、 “年终返利”等策略,让利于经销商,实现了二者的利益捆绑。
1996年,全国各地爆发洪灾,夏季平均气温低于33°,各大空调厂商大打价格战,各地经销商纷纷要求格力降价,格力的管理层也非常赞同。
可董明珠仍坚决不降价,结果各大厂商亏损累累,老二华宝被科龙兼并,格力销量反而实现17%的平稳增长,一举超越春兰成为行业老大。
年终结算时,格力"秋后算账",拿出一亿奖赏同舟共济的大小经销商,赢得大家的一致拥护,格力靠着这套双赢模式彻底奠定了行业地位。
可以说,董明珠和朱江洪对格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朱董配”才是格力能称霸全国的关键。
但格力不姓朱,也不姓董,问题很快产生了。
3
国企改革,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
可改了20多年,却永远被两种情绪笼罩:“国资流失”和“国进民退”,每次都是口号震天响,行动轻飘飘。
中央注重保值增值,防止国资流失;
地方要求财权事权,服务地方经济;
国企渴望自主独立,做大做强企业。
各有各的利益诉求,革谁的命?这太难了。
在上世纪90年代,基于各自利益,地方政府与企业家围绕国企控制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
有皆大欢喜的,如美的和TCL的MBO,这才有了何享健、李东升等人的成功。
但更多的却是两败俱伤,国资背景决定了,政府分分钟可以教你做人。
当双方关系恶化后,地方政府宁愿把企业卖给外国竞争对手,即使民族品牌被雪藏,优秀企业陨落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昔日风光无限的企业家们也多惨淡收场,身陷囹圄的不在少数。
大宝、中华、南孚、健力宝……
一个个民族品牌曾犹如彗星般划过天际,却都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其中最耀眼、最遗憾的非健力宝莫属。
健力宝前身为三水酒厂,位于粤西贫困县三水。
1973年,受“排挤”的李经纬被调到濒临倒闭的三水酒厂当副厂长。
在李经纬的带领下,三水酒厂起死回生,并在1983年开发出运动功能饮料—健力宝。
李经纬有销售鬼才之称,在他的运作下,健力宝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
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李宁等一战封神,女排以勇不可挡之势登顶,全国沸腾,全民激情和民主自豪感炸裂。
“东方魔水”健力宝一战成名。
可李经纬并不满足,在他的策划下,健力宝继续魔幻之旅。
1991年,美国总统大选,健力宝作为赞助商,让第一夫人希拉里和第二夫人蒂帕共饮健力宝。
1993年,健力宝摆上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圆形会议桌……
在1991—1996年,健力宝囊括了中国饮料行业产品、销量、利税、利润四项指标的所有第一,在国内的行业发展史上,至今没有任何一家品牌达到其曾经的统治力。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经纬耐得住寂寞,在纯净水、保健品等行业爆发时,他能坚守底线,不盲目跟风。
李经纬崇拜可口可乐,他希望带着健力宝重演神话。
在那个年代,李经纬是最耀眼的明星,王石、柳传志等都要靠边站。
可在辉煌的背后,却暗流涌动。
在健力宝发展前期,不可否认三水县政府给予了全力支持,可树长大了,总要拿来乘凉啊。
比如政府规定45%的员工必须是三水人,其中的裙带关系不言而喻,政府建个配套企业不能不支持吧,这些都让李经纬非常懊恼。
李经纬本人又是“亲下不亲上”,不愿意与政府打交道,这从其当初受排挤就可看出。
而李经纬企业决策时的“独断专行”,上级领导视察时的“独宠”,健力宝后期的多元化等都让政府非常不爽,矛盾日渐突出。
当地官员曾对媒体说:“不要总是提李经纬,健力宝是政府的。”
90年代中后期,“国退民进”兴起,政府允许企业经营者购买企业资产。
1996年,何享健和李东升先后开始对企业进行改制,拉开MBO的序幕,这让李经纬非常兴奋。
紧接着,他搞了两个事:
1、筹资10亿在广州建健力宝大厦;
2、健力宝筹备在香港上市,解决管理层的股权问题。
李经纬想到更大的平台把健力宝推向世界,可在当地政府看来,这是“背叛”,把总部迁到广州,是要把摇钱树迁走。
1997年秋,健力宝上市行将通过,三水政府以李经纬团队“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H股原始股票”为理由,拒绝批准这个方案。
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了上市。
此后,政府加大了对健力宝资金的掌控,开发新产品要审批,招商引资项目也要审批。
可李经纬个性太强,认为企业离了他发展不下去,始终不愿放下架子找政府和解,错失了最后的机会。
1998年,三水政府开会,主要领导说李经纬可以继续留任,却没有一个领导站出来附议。
1999年,三水政府大换届,一批与李经纬有多年交情的政府官员基本退出决策层,李经纬的处境日趋艰难。
也是在那两年,健力宝开始显露颓势,营收和利润大幅下滑。
李经纬急了,向政府提出要MBO,由管理层自筹4.5亿买下三水政府持有的股份,被断然拒绝。
在2001年的一次会议上,三水政府官员悉数到场,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但绝不能卖给李经纬。
三水政府找到李经纬,告诉他将以3.8亿卖给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
李经纬非常愤慨,为何宁愿贱价卖给外国人,也不卖给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他。
李经纬带领全公司进行抵制,加上全国舆论压力,最终交易告吹。
三水政府非常愤怒,外国人不能卖,中国人总能卖吧。
在一场仓促的签约仪式上,政府以3.38亿元把健力宝卖给了浙江国投。
浙江国投的背后站着张海—著名气功大师!
操刀领导表示,这是“强强联合”。
会上,李经纬全程“含泪仰天,不发一语”。
9天后,李经纬突发脑溢血,再也没能摆脱病床和轮椅。
饶是如此,李经纬还是在2002年因“涉嫌贪污犯罪”被捕,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2013年4月22日,74岁的李经纬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他留下两句话:
“我死了,比活着舒服。”
“希望落叶归根。”
这些都被同在广东的董明珠看在眼里。
正如那个摆不脱的墨菲定律,这一切很快落在了格力身上。
4
2003年10月,一篇《格力进军厨具市场》的文章被广泛转载,格力要多元化的声音尘嚣其上。
格力电器发表声明,这是“部分公司”借用格力的品牌宣传自己,严重误导消费者,已构成侵权。
矛头直指格力集团。
这件事拉开了“父子之争”的序幕。
格力电器大股东为格力集团,后者当时持有格力电器58.66%的股份。
说来也惨,格力集团虽划分了房地产、小家电、压缩机等六大产业,却都没发展起来,反而亏损累累,2002年,格力电器在集团的营收占比超90%。
这导致格力集团存在“子强父弱”的格局,对格力电器的掌控非常弱,时任董事长徐荣非常不满。
发展格力小家电正是为了壮大集团,搞内部制衡那套。
且格力品牌如此强,蹭蹭热点总可以吧。
不得不说连格力集团都是蹭热点,其前身叫珠海特区经济发展总公司,在1995年才改名。
老子蹭热点,格力电器忍了,可格力集团却带着其他儿子一起蹭热点,这就过分了。
关键是格力小家电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格力电器无法控制,曾提议收购这些品牌,却遭到集团层面的拒绝。
这让朱江洪大为光火,双方矛盾公开化。
格力集团的反击也迅速,果断宣称格力电器设小金库,要调查领导人的经济问题。
2003年12月18日,经济学家仲大军发表题为《格力再现褚时健式人物?》的文章,直指朱江洪意图拿格力30%的股权进行MBO,涉嫌侵占国有资产。
在舆论的质疑和格力集团的施压之下,朱江洪被逼得要“自动退休”。
在换届选举时,董明珠找来市领导才力挽狂澜。
事后爆出仲大军是徐荣的大学同学,最终徐荣被调离格力集团,宣布了格力电器的胜利。
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管不了,就卖”的戏码再次上演。
2005年7月,美国开利集团准备进驻格力电器,展开收购前的尽职调查,直到那时市政府才把相关的收购方案透露给格力电器的管理层。
格力电器管理层在震惊之余进行了殊死抗争,朱江洪、董明珠在公开场合多次呼吁抵制。
奈何集团绝对控股,爷卖儿田,徒呼奈何。
眼看悲剧要上演,股权分置改革救了格力一命。
2005年8月,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按照广东省政府的意见格力这类知名企业属于重点推行对象。
可市政府铁了心要卖格力,迟迟不推进格力电器的股改。
危机之中,董明珠跑到省里找领导告状,最终主导此事的领导被调离,格力电器才没有重蹈健力宝的覆辙,股改得以顺利推行。
辛苦养大的孩子说卖就卖,摊在别人身上新鲜,落在自己头上才知道有多痛,有多无助,这件事对格力管理层的影响太大了。
朱江洪本已到退休年龄,仍选择再干一届。
经过艰苦博弈后,2006年8月,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兼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总裁和党委书记,彻底结束父子之争,给格力电器撑起一个保护伞。
可时间是无情的,无论朱江洪多想继续坚守阵地,这一天仍很快到来。
5
2012年5月25日,是格力召开股东大会之日,也是朱江洪退休之日。
此次股东大会投资者云集,超过了格力此前历届规模,用很多投资者的话来说,这次会议“可能会决定格力电器的未来”。
会议在略显沉闷的氛围中开场,当进行到董事会成员换届选举时,照正常流程应该把选票交上去,却情势急转,迟迟没人交选票。
机构投资者们率先发难,对大股东格力集团提名4名董事表达不满,质疑珠海国资委空降周少强担任董事的做法。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言,气氛越来越激烈。
有的机构投资者建议把国资委空降官员选出去,称如果无法得到公正结果,将用脚投票,抛售所有的格力股票,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董明珠埋头做笔记,保持沉默。
激烈的讨论后,结果出炉,周少强仅获得36.6%同意票,“遗憾”落选。
习惯“用脚投票”的A股投资者,这次成功地“用手投票”捍卫了自己的利益。
宣布结果后,董明珠长松了一口气,开始热情地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
董明珠成功站稳脚跟,把格力集团挡在了门外。
可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原来“朱董配”时代,朱江洪是国企干部,在体制内拥有自己的关系网,加上格力是其一手创办,这才能为格力撑起一片天。
可朱江洪卸任后,董明珠将独挑大梁,她只是个职业经理人,不仅资历不如朱江洪,也没有体制内的关系,所有的压力只有她自己扛。
拿什么扛?难道每次都找领导告状?
董明珠只有自己寻找答案,而资本市场和社会舆论的胜负手作用也被董明珠看在眼里。
她的选择就是保持超高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实现与格力的深度捆绑,让蠢蠢欲动的“敌对势力”投鼠忌器,发生股权争斗时,也能获得更多支持。
世上没那么多白衣骑士,靠自己才是真理。
格力越强大,就越安全。
君不见,2015年格力电器业绩下滑,2016年董明珠就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
难以想象,董明珠如果失势,让格力集团入主,格力电器的下场会咋样。
虽说没下一个健力宝那么夸张,但看下格力集团的“六朵金花”,就多少有点谱了。
当然,董明珠也早为自己找好了帮手。
2002年,国美、苏宁强势崛起,通过遍布全国的门店开启了“终端为王”的时代。
而他们玩的就是压榨上游家电厂商,让利消费者,再占用家电厂商资金开店来“滚雪球”的模式。
众多家电厂商苦不堪言,把国美、苏宁视为“制造业杀手”,却又不得不依赖他们。
2004年,发生了震惊行业的“格力国美”事件。
国美擅自下调格力畅销品牌空调价格,破坏了格力长期稳定统一的价格体系,董明珠拍案而起,顶着“离开国美格力必死”的论断,与国美分道扬镳,果断建立专卖店模式。
格力与经销商组建合资公司,并在合资公司下面建设专卖店渠道,短短几年时间,格力在全国建立了超7000家专卖店。
靠着专卖店模式,格力的市场份额从2004年的18.4%快速提升到2007年的31.2%,稳坐行业头把交易。
这段时间正是格力的多事之秋,“格力被卖”事件让管理层有了切肤之痛。
2006年8月,朱江洪入主格力集团,在董明珠的强势推动下,由10家格力区域销售公司组成的京海担保也在当月成立。
目的直指格力电器的股权。
根据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规定,控股股东出售的非流通股股份12个月内不得超过5%,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
2007年5月,京海担保从格力集团手中接过格力电器10%的股份,成为了格力的第二大股东。
时机掌握得非常完美,足见董明珠的眼光和智慧。
2011年,朱江洪即将退休,董明珠再次布局。
一家名为“北京盛世恒兴”的公司浮出水面,逐渐控制格力在全国的区域销售公司,2012年董明珠上台时,已成为格力电器总代理商,掌控格力全国49家销售商。
通过天眼查,北京盛世恒兴由徐自发家族掌控,持有盛世恒兴93.33%的股份,同时还通过河北格力电器持有京海担保28%的股份。
这也就意味着徐自发家族不仅是格力销售体系的实际控制人,还掌控着格力的二股东京海担保。
徐自发体系的几个重要子公司,河北国傲、河北鑫兴、河北格力电器、盛世恒兴的法人分别由陈志刚、葛丹丹、徐伟亮、周天宇担任,而这几人均是格力销售体系的得力干将。
简言之,通过多方布局,董明珠已牢牢掌控了格力电器的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董明珠收购珠海银隆17.46%的股份,徐自发就是那个“提钱袋子的人”。
最让董明珠忌惮的大股东,也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出局了。
6
4月8日,格力电器公告:
格力集团拟公开转让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票。
这意味着,珠海国资委将失去控股股东地位,这是自98年国改起,首次有国资放弃控股地位。
市场哗然,格力作为地方国资优质资产的代表,是政府的摇钱树,此举太不寻常了。
难道真的是被打击太狠,放弃了?
不至于,只要控股权在,一切皆有可能。
珠海国资委只透露:“方向是对的。”
很快答案出来,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混改风起。
很显然,珠海国资委是秉承意志,树标杆。
斗了一辈子,对手居然以这样的方式出局,让人唏嘘不已。
9月2日,接盘方揭晓:高瓴VS厚朴。
虽然这两大金主财大气粗,但君临可以很笃定地说:
“格力的未来,是董明珠的。”
高瓴资本,在资本市场如雷贯耳,先后投资腾讯、京东、美团点评、爱奇艺等知名企业,年化收益率40%的牛叉存在。
张磊的成名战来自于All In腾讯,奠定了高瓴的主要投资理念:
在理性研究的基础上做长期价值投资。
高瓴是完全市场化的投资基金,主要是依赖团队的长期调研选择目标,通过帮助企业共同成长来创造增量。
高瓴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做LP,这点从其投资经历可以看出,即使控股百丽国际仍保留了其原有管理层。
就科技创新而言,高瓴的观点也是坐驾驶位的应该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和新技术应该坐在副驾上提供辅助决策和帮助,双方合力创造价值。
高瓴这些投资理念非常受企业欢迎,是投资机构中罕见的“老好人”。
作为LP,高瓴是完美的,从它投资格力可看出认可董明珠,就算接盘也不会越俎代庖。
高瓴的战略眼光和丰富的投资经验,对格力当下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困局也必然是有帮助的。
再看厚朴,这主更厉害。
厚朴投资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25亿美元,其中淡马锡投资8亿美元、高盛投资3亿美元,其他LP还包括加拿大公务员退休基金、壳牌、日本中央农林金库、大和证券等海外机构投资者。
这些NB闪闪的机构加入皆因方风雷的存在。
方风雷的父亲和岳父都是高级干部,他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领军人物,是中国同行眼中的胡雪岩,是西方同行眼中的“造雨人”。
1995年,他参与了中金的创办,中金可以说是他摸索着弄起来的,他曾帮助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上市,帮助李泽楷收购香港电讯……
朋友也遍天下,高盛CEO保尔森非典时来北京,都要与他共进晚餐。
创立厚朴后,更是出手不凡:
2009年1月,斥资6.5亿美元接盘苏格兰皇家银行所持有的中国银行约30%股份;
5月,联手淡马锡以73亿美元买下美国银行减持的建设银行5.78%股份;
7月,中粮和厚朴以61亿港元获得蒙牛20%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17年,帮助物流地产巨头普洛斯MBO与私有化,交易总价116亿美元,万科最后成为其大股东。
2018年,帮助海航瘦身,万科又接了一大篓。
可以看出,方风雷是资本市场的顶级玩家,很多布局甚至是基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因此有传言珠海国资委转让格力就是其推动。
他的角色是资源整合者,依靠所拥有的资源在国改中更能如鱼得水,与中粮联手入股蒙牛就是典型,从这个角度来讲,接盘格力的可能更大。
对格力而言,厚朴接盘也好处多多。
方风雷干预企业经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能确保格力管理层的利益和企业的稳定。
相反他拥有的资源对格力大有裨益,格力屡屡碰壁的多元化还真有在其身上突破的可能。
这场大戏最终会如何演,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抗争多年的董明珠终于有了笑看风云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