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房贷利率,你就明白了未来房价趋势
这段时间,楼市热点几乎都聚焦在了「炒房租」这个话题上。
不难看出,国家对于炒房租这件事上的态度可谓坚决如一。在第二天也就是8月19日,住建部就直接集中约谈了以自如、蛋壳为代表的诸多租赁企业负责人。
要求禁止以抢房源的形式哄抬房价,诱导房东提前接触租赁合同。并强调「三个严查」,严查资本融资渠道,严查哄抬租金,严查租赁资质。
而且8月21日又开通了举报黑中介专线,全国发令严打,保卫租赁市场土壤不受侵害。
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有粉丝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
住建部对炒房租为何能这么快地作出如此有力的举措?而当初在炒房价的管制上却一向是滞后反应?如果在2017年集中约谈城市负责人,是不是房价也不会涨成现在这样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把答案分享给大家。
首先,「约谈」在中国几乎是最高级别的市场管制,就好像你犯了错,上司请你喝茶。面对面问你这事儿以后干不干了?
如果不干,那好,签个军令状吧!背后深意相信大家都懂。
这种方法尤为好用,所以当初在房价管制上,地方强行介入市场给楼市限了价,还设置了涨停板,这在历史上几乎是闻所未闻的。所以在中国,只存在想管不想管之说,不存在绝对博弈。
回到问题本身。
房价高了,买不起无所谓,反正大家可以租房住,但是房租高了这就不行了。因为城市人口失去了居住权,大批年轻劳动力被阻挡在城市外,这相当于扼杀了城市发展。
我说过,房租最能反应一个城市经济的本质和市场供需,也是一个城市的底线,底线戳穿了,一切就都完了。
租赁就讲这么多,接下来我们讲一下今天的主题,「如何判断未来楼市的房价走势」。下文用到的这份资料是贝壳研究院老友让我做解读用的,我藏了私心,偷偷分享给大家。
就目前市场形势来说,空军依然是占了上风,多军和空军的战争焦灼,尤其对于未来房价是否上涨的问题上还在缠斗。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关键词,「经济形势」和「城市化率」。
而居民收入的增加目前无外乎两种形式,一是产业升级拉动内需,自我造血;二是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他处吸血。
至于这个期限多长,目前无法作出判断。
当然国富转民富的方式不可能是突然给你银行卡里打多少钱,让你得一笔横财。只可能是通过上调个税起征点,减少医疗、教育等支出项,增加民生保障等措施。
理想状态下,未来看病可能不花钱,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不花钱。我相信这个趋势肯定会到来的,毕竟我们也想不到77年大学生可以恢复高考,06年可以施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就像蔡朝阳老师讲的:“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一个人有勇气对一个事情作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既然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就要学会不被世界所改变,同时只能期望这个世界越来越好。”
对于城市化率来讲,它一直都是楼市多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建议大家双击图片放大图片感知趋势)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从1980年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率的步调得以加快,尤其在98年经历房改结束福利分房后,房地产市场全面进入商品房时代,城市化速度快速拉升。
2017年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58.52%,距离70%的目标还有12个点,预计释放1.8亿人到城镇,考虑人均36平的住房需求,将带来65亿方的刚需。
而目前中国现在进入到经济转型阶段,一线和二线城市均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状态,从当前一线城市的城市规划看处于人口管控,那么二线城市将作为未来吸纳和承接人口和人才的主战场。
那么问题来了,房价在未来大概率还要上涨,那么如何判断这个上涨信号呢?
答案就是「房贷利率」。
房贷利率是1980年由邓老提出的,并在1998年左右得以完善,同时提出了公积金贷款业务,并把最长贷款期限延伸至30年。
正是由于房贷的诞生,居民可以用少量的资金去撬动更大的杠杆完成资产配置,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黄金十年,同时也因为过度使用房贷杠杆造成房价一路飙升,资产泡沫迅速累积。
很多人把房贷利率仅仅看作购房时的利息计算。但房贷利率其实是中国楼市宏观调控最有力的武器。
如上图,房地产历史上任何一个房价转折点,几乎都是踩着房贷利率变化的节拍。房贷利率升,房价降;房贷利率降,房价升。
(图为2017-2018年北京房价随房贷利率的变化)
2017年这波大牛市的促成,就是在2015年330新政5次下调房贷利率,并以7折房贷的结果。这个利率进入历史谷底区后,再加上棚改货币化PSL天量供应,三四线也跟着疯涨了一波。
所以未来判断房价信号是否上涨,就要看房贷利率的调节。如果有一天银行大喊7折放贷了,你什么都不用考虑,冲进去赶紧买房,因为下一波大牛市已经在路上了。
目前中国的房贷利率平均上浮15~20%,也就是5.88%,从历史走势区间来看并不高,如果中央继续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房贷利率就绝不会放松。而且如果未来央行放水刺激实体经济,防止大水进入楼市的最好方法也是上调利率。
所以最近那些所谓广东、上海利率大幅下降的谣言不攻自破。
关注腾讯房产,在聊天对话框回复[房贷],可计算购房应还多少年房贷
经过2017年这么一波非理性房价大牛市,现在整个市场都冷静下来了。
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已经把房价翻入了云端,其目的很简单,就是不让刚需买房,这也是土地出让金式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在来看北京的人口和城市化率均已达到饱和,没有更多的土地可供招拍挂,显然房地产税模式所带来的财政收入比土地出让金模式更占优势。
所以未来一线城市的趋势就是发展租赁市场保障年轻劳动力供血城市发展,发展共有产权等政策房作为城市刚需人口的过渡,发展房地产税开始摘原有居民的韭菜。
从图中可以看出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的供给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未来其供应主体的政策倾斜将是必然趋势。
同时房地产税的出台会挤压整个市场的投资空间,让更多的投资客出手房源,不断优化整个市场的刚需占比。
这里又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提到了新加坡的「三轨制」房地产模式。有粉丝就在后台留言说,目前新加坡房价也在暴涨,说明三轨制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其实这是两个概念。新加坡三轨制的好处是政策房占了绝大数,起码保障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居住。至于商品房怎么炒怎么涨都不关乎大家的事情,老百姓自然也不会怨声载道,因为没有涉及到自己利益,人家有钱喜欢买房你管的着吗?
就比如北京,虽然以后政策房和租赁市场建立起来了,但是商品房还是会涨的,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跨越阶级,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出逃北京。只不过这个市场投机性空间更少了,换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刚性需求。
而二线城市的情况则是一线城市的前世。
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倒逼人才加速返流二线城市,又随着二线城市产业的升级,二线城市的大学生开始越来越喜欢呆在本地发展。
在有了人口的基础上,城市更注重的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但这又是耗费财力的大工程。
所以未来房地产税即使出台,二线城市也会大概率沿用土地出让金模式,因为来钱快,只有宏量的资金才能支撑起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
所以未来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大概率会上涨,而且涨幅会大于一线城市。同时对于人才来讲,二线城市也会成为人生机遇新的选择。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讲,经过这轮大牛市的喷发,已经把社会居民储蓄透支干净。随着棚改货币化补贴力度减弱,三四线城市市场逐渐熄火。
可能有人会说,三四线城市也需要城市化啊,农民也要进城,房价为什么以后就没希望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
一是人才跟不上,很多三四线的大学生都是加速外流。即使城市化起来,没有人才的产业也无法发展。到头来还是在举债发展经济,不断恶化地方债,这是死循环。就像东北现在很多地方连养老金和公务员工资都是借钱发。
中国的城市就像是一个尖子生班,所有学生都在努力学习想考个好成绩。但基础、天赋和被班主任照顾的机会都不是均等的。但所有学生都学会了如何努力,却没有学会如何放弃。
二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太大。
众所周知2015年施行的货币化棚改就是为了解决楼市库存的,那时候很多城市的房子比人多的多。经过这么一轮涨势,很多有房一族抱着暴富心理又买了二套三套。实际库存远大于人口数量。
再接着2017年以后,开发商为了保持规模有活儿干,又是拿地又是补库存。实际库存增量又进一步提升。
所以马云说“八年后最不值钱的就是房子,以后房子如葱”,这个论点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是成立的。
再者失去棚改补贴力度的三四线靠自身的财力无法进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即使建设,现有的房屋库存也足够吃了现有的居住人口。
那么在供给远大于需求的三四线城市,房价靠什么上涨?
靠信念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