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姑娘,大三艺校生,设计出残奥会吉祥物,被保送读研究生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如期举行。
出人意料的是,一夜之间,吉祥物“冰墩墩”跻身这届冬奥会“顶流”。
人们疯狂的爱上了这个冰晶外壳,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即使再寒冷的天气,也无法阻挡大家迫切地想拥有一个“冰墩墩”的心情。
不仅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的“冰墩墩”被“一抢而空”,就连各个奥林匹克官方特许店外,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一时间,“一墩难求”成为网络流行语,各界名人也纷纷晒出自己的“冰墩墩”,只为吸引一波羡慕的目光。
在爆火的“冰墩墩”衬托下,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就显得颇受冷落。
不曾想,在乏人问津半个月之后,随着冬残奥会拉开序幕,雪容融也突然“出圈”,喜提热搜。
奥林匹克官方人员解释,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冰墩墩”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而“雪容融”是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
主场不同,两个吉祥物热度出现的先后顺序,自然也就不同。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雪容融”,其背后的设计者姜宇帆也浮出水面。
同样揭晓谜底的,还有一路走来,她设计出“雪容融”背后的点点滴滴。
1998年9月,姜宇帆出生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
嘉荫县是位于黑龙江北部的一个边境县市,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由于地处小兴安岭山脉中段腹地的汤旺河畔,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当地春秋两季短促,冬季严寒漫长。
这里降雪天比较多,全年平均气温在1°左右。
或许是因为地处边境,人们对传统节日有着更加浓烈的情感,仪式感十足。
因此,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大大的红灯笼,街道上也是随处可见中国结。
有的红灯笼,一盏一盏的,像穿着红衣服的小精灵,在空中左摇右摆。
有的红灯笼,一串一串的,像披着红色绸缎的小龙,在凌空翻腾飞舞。
不知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儿时某一刻的某一个情景,虽然你并没有刻意地去记住它。
但,多年之后,那个情景,在某个外力的推动和催化下,会出其不意地跳进你的脑海。
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之间,红红的灯笼在风中摇曳。
孩子们在灯笼下、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游戏体验,给孩子内心带来深深震撼的同时,也会烙印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姜宇帆也不曾想过,这个每年都常见的,已经刻进她心中的场景,将来会成为她改变自己命运的武器。
那个时候的她,和很多其他小孩子一样,只是单纯地喜欢过年。
毕竟,过年时能够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有压岁钱,还能热热闹闹、痛痛快快地玩儿。
2015年7月31日,姜宇帆还在高中埋头刷题,为即将而来的高考做冲刺。
国际奥委会在吉隆坡召开了第128次全会。
当天17时57分,见证历史的时刻来临了。
通过投票选举,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郑重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的举办权。
这时候的姜宇帆,除了为国家成功申请到冬奥会举办权而高兴外,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会与这次冬奥会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从小酷爱艺术,姜宇帆高考后,报考了吉林艺术学院,就读于该校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在校期间,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喜爱,除了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论文之外,她还一直在研究“如意纹”、“长城纹”等有着中国特色的图案。
这也为她将来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北京冬奥会官方向全球发布通告,征集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
征集时间从2018年8月8日开始,至2018年10月31日结束。
与此同时,冬奥会组织前往各大艺术学校做宣传,希望各大高校的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投稿当中来。
参加了吉林艺术学院宣讲活动的姜宇帆,在老师的鼓励下,内心也泛起水花,跃跃欲试。
(姜宇帆展示设计稿)
因为没有设计吉祥物的经验,联想到之前各界奥运会的吉祥物,姜宇帆以为设计主题必须与动物有关。
她就以麋鹿为元素,设计了第一稿吉祥物。
但是,没过多久,老师就找到了她,给她浏览了一些比较好的设计。
姜宇帆发现,很多设计者的稿件都与麋鹿有关,相似度太高。
同时,她还看到很多设计的主题并不局限于动物,还有牡丹花、书法等等。
通过老师的讲解,她才知道,原来吉祥物可以不是动物。
联想到冬奥会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儿时的记忆涌现脑海,姜宇帆设计了第二稿吉祥物。
此时的她,最先想到的是中国结。
思路打开了一些的姜宇帆,设计了两个中国结,一个长一点儿,一个短一点儿。
这版设计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保留了短一点的可爱中国结后,并让她再设计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物品。
北方人酷爱吃饺子,特别是到了过年,大年夜吃饺子,是一直流传的习俗。
姜宇帆觉得,用中国传统美食搭配中国传统元素,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在第三版设计稿中,她加入了饺子的元素。
不过,这个想法被老师否定了。
姜宇帆的设计,一时间陷入困境。
因为中国结这个元素得到了肯定,姜宇帆将自己新一轮的设计,也向这个方向发展。
除了中国结,还有什么是令自己念念不忘、记忆犹新的中国元素呢?
儿时,泛着温暖的红色光芒,随风摇曳的红灯笼,灵光乍现般,掠入脑海。
姜宇帆赶紧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
老师觉得灯笼的元素不仅新颖,而且与中国结遥相呼应,确实不错,让她尽快着手设计。
前面三稿花费了不少时间,距离截稿日期已经时日不多。
校园里,已经万籁俱静。
同寝室的姐妹们,都已经进入了梦乡。
姜宇帆却还是一边画,一边涂改着,一熬就是一夜。
结构不搭,改;
中国元素不多,加;
冬奥会的理念没有体现出来,重新再来。
草图、手绘不知做了多少版,拼着几天几夜没有睡个囫囵觉。
终于在截稿日期前,瘦长、可爱的“雪容融”雏形,吉祥和如意诞生了。
虽然自己的作品被老师带去了北京,秉着重在参与,只想锻炼自己的姜宇帆,并没有对此抱有太大的期望。
毕竟,不说国内外高手如云,征集作品不胜枚举。
单单只说他们学院,就有一百多幅作品同样被老师带去了北京。
所以,交稿之后,姜宇帆就没有再想这件事情。
2019年1月23日,放寒假在家的姜宇帆接到一个电话,她以为自己遇到了骗子。
“请问,你是不是参加了冬奥会吉祥物的征集活动?”对方语气非常客气。
得到肯定答复后,对方又问她:“你设计的吉祥物是什么?”
姜宇帆并不了解对方的意图,还是一头雾水。
不过仍旧如实相告,自己的吉祥物是灯笼。
“你的作品进入了初选,可以修改了。我们加个微信吧。”
将信将疑的姜宇帆,加了对方的微信,还是有种被愚弄的感觉。
她心里想着,也许不知道是谁得知她参加了征集,在这里拿她开涮呢。
为了弄清楚真相,姜宇帆打电话给老师,询问投稿结果。
在老师的确认下,她才相信自己的设计真的进入了初选。
(姜宇帆)
原来,在全球征集的6000多件作品中,“吉祥如意”的设计,成功入围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的前三名。
回忆当时的感受,姜宇帆说:
“我真不敢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怎么能落到我头上!”
2019年春节,姜宇帆在家吃罢团年饭之后,就返回了学校。
与此同时,学校专门组建了“雪容融”设计团队,包括姜宇帆在内,一共16个人。
此后,团队进入了紧张的修改环节。
因为奥委会提出的要求是,只保留灯笼的造型。
其余部分全部重新设计,并且还要为灯笼增加动物属性。
姜宇帆有一种“全部归零、从头再来”的感觉。
(姜宇帆和学校设计团队成员)
第一版修改稿的交稿期限并不长,时间紧、任务重,是大家共同的认识。
为此,团队人员都绞尽脑汁,出点子、想方案。
最初,大家先后在灯笼上面加上了鹿角、鹿鼻和鹿嘴,后来还加上了北京雨燕的翅膀。
因为效果都不太理想,这些设想全部作废。
后来,有人提出,姜宇帆设计的如意本身就有拟人化的效果。
不妨回归到灯笼设计上,不要增加其他动物属性,而是增加一些中国元素在里面即可。
这一主张得到了团队的一致认可。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原本灯笼的设计,已经代表了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
体现了冬残奥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冬残奥会的理念。
在团队成员的集思广益之下,各种奇思妙想都融入到了“雪容融”的创作当中来,让“雪容融”的寓意更加丰富。
比如,为了象征事事吉祥如意,“雪容融”头顶的小挂钩和脚上的小花边,用的都是“如意纹”。
为了与第13届冬残奥会遥相呼应,“雪容融”头上的鸽子纹有13只。
传达了主人热爱和平,努力办好这一届冬残奥会的决心。
此外,与鸽子纹相连的图案,描绘的是北京地标性建筑——天坛,寓意主人广迎天下客的热情。
而“雪容融”面部的雪片图案,暗示着“瑞雪兆丰年”。
因为这一届冬奥会在中国传统的春节期间举办,团队设计的时候,便以红色为主色。
同时,“雪容融”的肚子还能散发光芒。
姜宇帆说,这盏灯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希望它能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温暖世界。
在取名字方面,“雪容融”也是大家绞尽脑汁,从几百个名字中挑选出来的:
“雪”象征着洁白、美丽,是冰上运动不可或缺的元素。
“容”,有包容、宽容、交流互鉴的意思在里面。
“融”,更是有融合、温暖,相知相融的寓意。
“雪容融”整个名字,传达出期望新一代的青年,都能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中的希望;
另外,也体现了通过残奥会的举办,主办方希望世界各国文明能够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
同时,也寄托了主办方期望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构建人类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整个设计,可谓匠心独运。
在元素方面,处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更是借鉴了中国剪纸的艺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设计之初,到最后定稿,整整花了300多天的时间。
包括姜宇帆在内,团队前前后后一共拿出了32套修改方案,画了10000多张草图。
有几次阶段性的改稿,还是在奥委会限定时间内完成。
付出总归有收获。
在姜宇帆与团队的通力合作下,既喜庆又灵动,既可爱又温暖的“雪容融”,终于诞生了。
2019年8月,离最开始征稿,已经过去整整一年。
老师找到姜宇帆,要带她到北京继续修改设计。
令姜宇帆没想到的是,到了北京后,奥委会就正式宣布,“雪容融”成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
原来老师是想给她一个惊喜。
诧异过后,姜宇帆兴奋异常,和团队成员抱成一团,激动得又哭又笑。
她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因为不是所有人的努力,都能被人看到,而我却被大家发现了。”
(姜宇帆和“雪容融”合影)
网友们都亲切地称呼姜宇帆为“融融妈咪”。
当得知她竟然是在校大三学生时,惊叹之余,更觉得她未来可期。
姜宇帆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她原本计划毕业之后就找工作,没有继续深造的打算。
可是,在设计“雪容融”的过程中,她接触了很多牛人,眼界和格局都提高了很多。
大三的时候,她改变了原计划。
她准备考研,想多学习一些知识,提高设计能力,再走入社会。
大学毕业之时,母校向她递来橄榄枝,保送本校研究生,她欣然接受。
如今,她已经是吉林艺术学院设计院视觉传达专业的一名研究生。
(姜宇帆)
随着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拉开序幕,“雪容融”走到台前。
融合了多个传统文化元素的萌萌的形象,一下子就走进广大网友的心里。
人们自发地对“雪容融”开始了二次创作:玩偶、绘画、卡通画、插图、刺绣、橡皮章和雪人等。
可以说,应有尽有。
由此可见,大家有多么喜欢“雪容融”这个吉祥物了。
如今,第13届冬残奥会已经接近尾声。
在不久的将来,当热度消散、激情退却,“雪容融”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再受到大家的追捧。
但“雪容融”传递的冬残奥会的拼搏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作者:朱小鹿&铜豌豆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