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1日 星期六

除了奥斯卡,这七大电影节也值得关注

除了奥斯卡,这七大电影节也值得关注

除了奥斯卡,这七大电影节也值得关注

图片来源:第七十一届戛纳电影节

本文首发与公众号:弗兰克Studio(与摄影电影相关)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终于告一段落。

恭喜《罗马》,恭喜阿方索,拿下最佳导演、最佳外语和最佳摄影;恭喜《绿皮书》,恭喜马赫沙拉阿里,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同时也为维果莫滕森感到惋惜。不过敬业的表演态度(为了电影效果的真实性,一次性吃下15个汉堡,增肥40斤)和精湛入骨的表演技巧,还是看得见的,三次提名奥斯卡影帝和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男主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得不说,通过此次评选,我们可以更加确定,奥斯卡在专业性和娱乐性的权衡上,逐渐倾向于娱乐和大众审美。对于专业性、艺术性的关注,有下降的趋势。这从最佳影片《罗马》败给《绿皮书》便可以看出端倪。倒不是说《绿皮书》不好,我个人也很喜欢《绿皮书》。只是如果站在高一点的角度看,以及和《罗马》对比,《绿皮书》有些平庸,但大多数观众喜欢。通俗化的故事呈现方式和带有幽默色彩的情节设置,降低了观影难度,再加上不烂俗、有深度的核心主题,这样的配置几乎能让每一位观影者享受到最大的快感!

这也是奥斯卡近来改革的一大结果,越来越迎合普罗大众的口味喜好。

政治正确和电影工业水准一直是奥斯卡评选的两大核心标准。政治正确,更多其实是站在美国人,甚至仅仅是好莱坞的角度去评判的,这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地域色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多的提名作品,都逃不开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种族、肤色的考虑。这是典型的美国式“救世主”思维。至于电影工业水准作为评判标准倒无可厚非,推动电影技术的发展与革新,自然是势在必行、功德无量。

总而言之,奥斯卡逐渐在妥协。专业性和艺术性在流失,商业性和娱乐性在抬头。最直接的结果便是,获奖电影的多样性、专业度在下降。如果想看到更多的好电影,建议鸡蛋放到多个篮子,花点精力去关注其他的电影节吧!

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国内外、选片水准同样较高的电影奖项。

一、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除了奥斯卡,这七大电影节也值得关注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电影节,经常被称之为“国际电影节之父“。该电影节成立后有一段时间沦为法西斯的宣传工具,所以与戛纳、柏林相比,它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算不上根正苗红,但其对艺术先锋电影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电影节。

威尼斯的最高奖项是金狮奖,该奖项一直提倡“电影是为严肃艺术服务的”。因此,该奖项,乃至整个威尼斯电影节,都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它鼓励电影艺术上的创新,同时对于在形式上、或者拍摄手法上有突破的电影作品,颇有好感。

今年奥斯卡的最佳摄影片《罗马》便是去年(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获得者。在威尼斯上拿过金狮奖的中国电影作品有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李安的《色戒》、《断背山》,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从这些获奖作品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威尼斯对电影艺术的坚持与匠心。

二、戛纳国际电影节除了奥斯卡,这七大电影节也值得关注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成立于1946年,其成立的初衷是法国人看不惯利用威尼斯电影节做自我宣传的法西斯(德国、意大利),为了与其对抗,便也要成立自己的电影节,之所以选择戛纳,完全是气候舒适的考虑。同是,也因为戛纳的特点——阳光(Sun)、大海(Sea)、美女(Sex),戛纳电影节也被称为3S电影节。

到今天,戛纳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最顶尖的电影节。和威尼斯侧重先锋艺术相比,戛纳没有明显的艺术风格偏好。准确来说,戛纳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体,它评选出的作品不会走向艺术的极端,但这丝毫不会妨碍戛纳的艺术地位。对于全球几乎所有的艺术片导演来说,作品能被戛纳选中,仍然是一大幸事。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便获得了戛纳的最高奖项金棕榈奖。中国获得该奖项的,印象中只有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邱阳的《小城二月》。当然,中国其他导演的作品也有很好的表现。杨德昌的《一一》,王家卫的《春光乍泄》、《花样年华》、《蓝莓之夜》,姜文的《鬼子来了》,侯孝贤的《戏梦人生》,张艺谋的《活着》等都先后拿下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等奖项。

三、柏林国际电影节除了奥斯卡,这七大电影节也值得关注

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

和戛纳、威尼斯相比,柏林国际电影节具有更为浓厚的政治色彩。它的成立,更多是为了给经历二战之后的德国人民带来卑微的温暖。最早的柏林电影节的评审权完全在普通老百姓的手中,入选电影的投票活动缓和了东柏林与西柏林人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当时柏林电影节的第一次放映选择在东西柏林交界处的重大原因。

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很高的艺术素养,所以最早选出来的入围影片文化品味和艺术价值不高。直到后来,评判体系慢慢纳入国际上的电影专业人士,这才使得柏林电影节日趋专业化。在柏林电影节的发展历程中,美国人其实也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为了输出美国文化、反对共产主义、以及鼓吹西方的政治思想,美国人全力支持柏林电影节的成立与壮大。

所以直到今天,柏林电影节在世界电影历史中扮演着东西方文化融汇、调停的政治角色。

中国导演在柏林电影节上也有一些成就。拿过金熊奖的有刁亦男的《白日焰火》,李安的《理智与情感》和《喜宴》,张艺谋的《红高粱》。

威尼斯、戛纳、柏林,并称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和奥斯卡相比,它们没有地域限制,商业性和娱乐性不突出,更加注重电影作品的艺术性。可以这么说,它们是更纯粹为了提升电影的专业性、艺术性而打造的电影节。

除了奥斯卡,北美值得关注的电影节有圣丹斯和多伦多电影节。

多伦多电影节更多被称为奥斯卡的预演,也就是说,很多好的片子,或者有冲击奥斯卡的潜力的片子,会先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首映。如果想先一睹奥斯卡候选片的风采,可以多关注一下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多伦多电影节的片子其实还是逃不开好莱坞、奥斯卡的影子,个人不太推荐。相比之下,圣丹斯更纯粹,也更独立,是另一种体系风格的北美片子,更具有推荐的价值。

四、圣丹斯电影节除了奥斯卡,这七大电影节也值得关注

圣丹斯电影节

圣丹斯电影节是由圣丹斯研究所举办,其主要是面向美国独立电影人,鼓励低成本、独立制作的电影作品。它与好莱坞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电影评选体系,它更适合激发电影人的创作热情。如果你疲倦了好莱坞,想体验北美不一样的电影风格,圣丹斯电影节的获奖作品是首选。

知名度较高的有《海边的曼彻斯特》《冬天的骨头》《英国病人》《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中国导演贾樟柯监制的《海上浮城》貌似是唯一在圣丹斯获过奖的华语片。冯小刚的《芳华》参加过评选,但无奈没被选上。

五、东京国际电影节除了奥斯卡,这七大电影节也值得关注

东京国际电影节

东京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戛纳、柏林三大电影节齐名,是亚洲最大的电影节。如其名,它更专注于亚洲电影作品的评选。同时,它也比较多地关注新电影、年轻电影,旨在为年轻导演提供更大的作品展示平台。

相比欧洲、美洲电影节,中国导演以及电影艺人在东京电影节就比较受待见了。吴天明、赖声川、田壮壮、陈凯歌、陆川等导演在东京电影节的获奖作品列表上也都有名次。

六、釜山国际电影节除了奥斯卡,这七大电影节也值得关注

釜山国际电影节

釜山国际电影节同样主要聚焦在亚洲电影市场。其成立的初衷是扶持韩国电影工业,同时帮助亚洲电影成长,加速其走向世界的步伐。发展到今天,釜山电影节的国际影响力不亚于东京,甚至在选出的片子质量上优与东京。

从个人的角度观察,釜山电影节对艺术的关注程度高于东京。其推出的新浪潮奖项、以及广角镜单元,经常有不俗的片子入围。比如伊朗导演的《封锁》、黎巴嫩导演的《羞辱》,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七、台湾电影金马奖除了奥斯卡,这七大电影节也值得关注

台湾电影金马奖

毫无疑问,金马奖是目前华语电影节水准最高的电影奖项。金马取自金门和马祖两岛名称的首字。最早的金马奖本来是台湾省政府为更好地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才成立的奖项。所以,早期的金马奖有较为浓重的宣教性和长官化色彩。

到八九十年代,金马奖才逐渐开始接收大陆导演的电影作品。到今天,金马奖甚至开始接收其他华语地区,比如新加坡,导演的作品。正因为接收作品的多样性逐渐增强,其长官色彩逐渐变淡,娱乐性和包容性也越来越强。

可以这么说,金马奖的见证了台湾本省与大陆之间的政治,关系由疏转亲的变化历程。

金马奖推荐的片子就比较多了,基本上比较经典的、大家熟知的片子基本都在其中。比如《英雄本色》《重庆森林》《甜蜜蜜》《无间道》《我不是潘金莲》等等,都是华语电影的佳作,值得一看!

除了奥斯卡,这七大电影节也值得关注

欢迎关注公众号:弗兰克studio

认真生活 认真写字 认真观影 认真拍照

上一篇新闻

秋刀鱼会过期,但他的电影永不过时

下一篇新闻

先声周报 | 腾讯收购环球音乐被反对 TikTok运营将从中国区剥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