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参花艳 园内皂苷香 ——珲春市人参产业发展纪略
田畴参花艳 园内皂苷香
——珲春市人参产业发展纪略
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经营产业化、监管专业化……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市场大潮的洗礼中,珲春市大力实施人参质量提升计划,一场人参大戏鲜活而生动。
绿色种植,珲春人参走上可持续道路。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种参方式是把待种参地的树木全部砍伐,然后种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抵制生态破坏,促进产业延续,珲春市通过调控生产规模、推广非林地种参等措施,使人参种植模式由过去的伐林种参向林下参、农田参转变,有效解决了参、林争地的矛盾。
在珲春市哈达门乡雪岱山村,一走进盈收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就见一株株参苗植根农田沃土,头顶绿色“珠花”,在不到一米高的塑料大棚内生长得蓊郁葱茏。
该种植基地的主人孟宪文从2002年开始,便从事人参种植业。2016年,他在雪岱山村承包了近100公顷农田,并将曾养在林间的“人参娃娃”请进了大棚,开始种植农田参,共种植了70公顷的人参和西洋参,总投资达3000万元。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人参是四年参,已经可以‘起参’了。” 孟宪文介绍说:“虽然换了种植地点,但人参的销路并没有受到影响。目前,通化、白山等地,甚至韩国的一些药厂已与我取得了联系,有意购买10月份‘作货’的这批人参和西洋参,到时候就看谁出的价钱高了。”
使用菌剂防止土壤板结,做好保暖减少冬天“掉苗”,喷洒药剂抵御病虫害……从播种到开花,从开花到结果,从结果到“起参”,一棵人参需要精心侍弄、看护四五年才能走向市场,唯有好的销路和价格才是对参农最好的回报。
高高在上的“百草之王”由山间下农田,从国内销国外,珲春人参走上了一条绿色种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19年,全市农田参留存面积达300公顷,林下参面积达2150公顷,实现产值4200万元。
精深加工,使人参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
多年来,在吉林人参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珲春市人参产业由原料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产品种类和经济效益呈几何级数增长,应运而生了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系列。
来到位于珲春市人参加工产业园区内的华瑞参业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人参皂苷的香味在空气中盘桓萦绕。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产品展示区:人参米、人参酒、人参酸枣仁片、人参护肤霜等各色人参产品琳琅满目。
“我公司于2006年开始进军人参加工业,率先将食品行业的活性冻干技术引入人参产业。”该公司总经理孙聪介绍说:“由于当时对人参应用文化认识的局限性,人参还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境地,人参系列产品鲜少有人问津。”
2011年初,原卫生部批准吉林省开展人参“药食同源”试点,人参在中国首次被允许作为食品生产和销售。之后该部又批准人工种植人参为新资源食品。乘着政策的东风,珲春市人参加工企业不断完善GMP生产车间,优化食品生产线……在人参食品领域大展拳脚,百余种产品销往辽宁、河北、山东等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外领域。
目前,在珲春市人参加工产业园区内共有5家人参加工企业。其中,华瑞参业、万康源生物科技(旭竹)参业、闻晓堂参业为“长白山人参”品牌授权企业,授权产品分别为华瑞生产的活性人参胶囊、人参酒、人参米等,闻晓堂生产的红参颗粒、红参茶、人参香皂等,万康源生产的人参纯粉片等。2019年,共加工人参1213吨,销售额达2.18亿元。
因需施策,服务体系不断升级完善。
立足于打造战略性产业,珲春市从强化人参种植技能、提高企业加工能力、拓宽产品销售途径、创造对外合作机会等角度出发,不断完善人参产业服务体系。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科技下乡等办法开展相关培训,从人参基因、良种繁育、土壤改良、抗病虫害、农药残留、精细加工等各个环节、各个链条提高参农及人参加工企业的产业培育发展能力,并安排部分优秀学员赴通化、白山等地进行实地考查学习。2019年,全市举办培训班10余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同时,以万康源生物科技(旭竹)参业旗下的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人参种植户进行人参优质种苗的培育、种质资源的选育审定及水肥菌一体化滴灌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工作。
积极组织人参加工企业赴外参加各类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在“吉农极品到、香飘粤港澳”——2019吉林优质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第十八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第四届上海·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第十一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等活动中,珲春人参加工企业不仅获得了展示推介产品的机会,也学到了外地企业的优秀生产经验,获得了对外合作的难得机会。
目前,人参产业已被珲春市提升为主导产业,绿色、精深、规范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图们江报记者 王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