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票数出错?国籍争议?《中国新歌声》总决赛的真相是什么?

昨晚的《新歌声》的收视率是3.9%(CSM52),这虽然远低于历届好声音的总决赛收视,但也已经刷新了今年下半年综艺节目的最高收看纪录了。

节目死忠们依然怒刷着“黑幕论”,这几乎已经是所有选秀节目的标配。在昨天的推文评论里,他们辱骂着那英、力挺着那些被“淘汰”的学员,不是人身指责,就是痛骂比赛结果。

梅丸君很吃惊!看了十多年选秀,你们竟然还在意谁是冠军?

他们究竟在吵什么?总结起来,大概有两个焦点:

①票数问题

华少口口声声宣称的81位专业听审投出了92票,这成为持“阴谋论”的网民们最大的证据。

票数出错?国籍争议?《中国新歌声》总决赛的真相是什么?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直播镜头早就告诉你了真相。

看看这哥们儿,凭借一己之力给蒋敦豪怒刷了2票!

票数出错?国籍争议?《中国新歌声》总决赛的真相是什么?

印象深刻的是,在最终的票比出来后,华少一再强调“核实后将会公布”,但这个“核实人”似乎并没有履职。

虽然结合现场观众投票的50%权重,蒋敦豪仍然以绝对优势夺冠(也就是说专业评审的分差不影响结果),但至少,它已经在“程序上不正义”了。导演组功能设计上的bug,公证核实的不作为,让最终的结果显得不那么严肃了。

公平从不是绝对的,在票选社会如此,代议社会亦是如此。经年后你会发现,那些年投出了多少选票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曾经也是电视内容的参与者、创造者、贡献者,见证了互动时代的大众传媒,那才是最弥足珍贵的媒介记忆。

其实,大家质疑的其实不是结果的不公平,而是参与无方法,反馈无途径,从而会追问、会怀疑。比如近期的百花奖,101位大众评审的代表性和功能行使,就受到了从自媒体到严肃媒体的全民拷问。

②国籍问题

当周杰伦战队的新加坡华人向洋进入终极PK时,关于国籍的讨论就尘嚣之上。连平日做时事报道的某严肃媒体,也煞有介事的发了一篇评论《新加坡人能不能当新歌声冠军?》。

评论员认为,“如果一档娱乐节目还要探讨国籍问题,只能说明我们离成熟的娱乐工业还相差甚远。”这个归因不仅有错,也“有所不知”。

评论员“有所不知”的是,“the Voice of……”版权分销的突出特点,就是它唯一的“变量”就是“地点”。也就是说,在节目模式和播出效果上,各国导演组的操作空间很小,挖掘本土学员成了最大的操作空间。

但同时,也意味着各国版本的学员都有了一个边界。举个例子,中国人就不会出现在“美国之声”,如果有,那应该是在美华裔。

中国版是怎么诠释“中国”的本土学员呢?仔细想想,节目里是如何传达这些概念的:

为什么看似不重要的自我介绍一定要介绍“我来自……”?

票数出错?国籍争议?《中国新歌声》总决赛的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每一位学员的表演都要标注“生源地”?

票数出错?国籍争议?《中国新歌声》总决赛的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所有的华裔歌手都一定要强调“我会努力学习华语歌”?

票数出错?国籍争议?《中国新歌声》总决赛的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周杰伦总是说“中文歌最好听”?

票数出错?国籍争议?《中国新歌声》总决赛的真相是什么?

这一切的细节设计,都是为了诠释“中国”的概念。从第一季出彩的中国台湾学员,到第二季的香港粤语歌的发掘,再到第三季“海龟”学员集中冒泡,第四季的外籍华裔扎堆。从台湾到香港、澳门,从新疆到西藏,地域元素与文化意义紧紧勾连,成了学员VCR叙事、背后苦情故事的一套标准化叙事,也不断地扩充了“中国”这个名词的外延。

无论是《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新歌声》,它们五季以来定下的“中国”概念,更接近于“大中华文化圈”这个名词的内涵和外延。这意味着,学员除了中国国籍,还可以是其他国籍的华裔,对于港澳台学员而言,甚至还具备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统战”意义。目前,已经涌现出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籍的华裔学员。

但很显然,这个定义老百姓并不买账。虽然在总决赛的VCR和现场发言里,向洋无不强调自己对中国的热爱。但“热爱”拿不到选票,它仍然不符合普遍中国人对“中国新歌声”之“中国”的定义。

综上所述,我们的观众为什么在乎国籍?并非娱乐工业不够成熟,而是我们本身就十分在乎“中国”这两个字。

  • 再谈选秀“阴谋论”

自从有了选秀节目,“阴谋论”就一直在网络话语中存在。但你有没有发现,即使是所谓的“黑幕”、“爆料”,无非是一些游离在规则界限内外的事件,而真正能称得上“丑闻”的并无多少,只有十年前某些弄虚作假的“选演员”节目。

这恰好说明,那些传出“阴谋论”的节目有着丰富的节目传播经验,整条链背后,其实是节目组和推广系统达成的一种默契,节目组从中获得影响力,推广系统也由此得名得利。

要知道,选秀节目的“黑幕”曾经的确捧红了一批人,比如当年让芒果台员工都“闻风丧胆”的著名爆料人“舞美师”。这就如同现在活跃在微博一线的电视爆料人们一样,他们早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生存空间,在中国娱乐产业中也是关键一环。

票数出错?国籍争议?《中国新歌声》总决赛的真相是什么?

曾轶可和包小柏曾引发选秀节目“黑幕”猜测的高潮,它同时成就了这一年的选秀。

所以某些大报评论员,千万别说什么“我们离成熟的娱乐工业还相差甚远”,只是这行早就面面俱到水很深,你是隔行隔山资历浅。

最后忍不住再提一句,都是看了十多年选秀的“老麻雀”了,你早就应该深谙其中的套路。看唱歌节目就安心听歌,看喜剧节目就乐呵笑笑,没事猜猜蒙面歌手也挺好,谁是冠军这件事,哪有那么重要!

上一篇新闻

官宣!2022《中国好声音》导师“上新”:梁静茹

下一篇新闻

《中国新歌声》即使有杰伦小公举和eason也无法拯救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