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缺席亚细安会议:政治危机为何难解?
今年的亚细安首场高级别会议在柬埔寨金边拉开帷幕,但缅甸再次未能参与,会议在10缺1的情况下召开。作为柬埔寨担任亚细安轮值主席国后的首次外长非正式会议,此次为期两天的会晤聚焦多个重点议题,包括推动《南中国海行为准则》的谈判与签署、支持东帝汶加入亚细安,以及缓解缅甸的政治困局。然而,缅甸的缺席让相关问题的解决前景蒙上阴影。
缅甸外交部在会议召开前夕表示,由于亚细安坚持“单边决议”并拒绝军政府代表参与,缅甸决定不出席此次会议。据了解,亚细安基于缅甸未能落实此前达成的五点共识,仅允许缅甸派遣非政治代表与会。这一决定与去年10月亚细安峰会时的立场一致,当时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也未能受邀参加。这已是缅甸连续第二次缺席亚细安的重要会议。
五点共识是亚细安在缅甸2021年2月军事政变后,与敏昂莱于同年4月达成的协议,内容涵盖停止暴力、促成各方对话、任命亚细安特使、接受人道救援以及允许特使访问缅甸。然而,缅甸国内和平进程至今未见明显进展,导致亚细安成员国对其施加持续的外交压力。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佘丽莲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缅甸缺席会议虽然使其失去了与亚细安接触的机会,但亚细安不太可能因此改变立场,邀请军政府代表参与。她强调,外交手段是亚细安推动问题解决的主要工具,未来可能继续通过国际场合对缅甸军政府采取冷处理,以敦促其履行五点共识。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研究顾问陈思诚则指出,仅与军政府对话无法真正化解缅甸crisis,必须同时让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由翁山淑枝领导)以及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等各方回到谈判桌上,才能促成和解。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亚细安成员国在立场上保持一致,而当前的现实却不容乐观。他认为,缅甸政治僵局可能是亚细安成立以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甚至可能动摇组织的存续。
作为今年亚细安轮值主席国的柬埔寨,其部分做法引发了争议。柬埔寨首相洪森年初访问缅甸,并与敏昂莱举行会谈,且事先未与其他成员国充分协商,被外界批评为“独断式”外交,可能让人误以为亚细安认同缅甸军政府的地位。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洪森倾向于邀请军政府代表参与亚细安会议,但由于成员国意见分歧,原定于1月召开的外长会议不得不延后至本周。
学者们担忧,缅甸问题不仅暴露了亚细安内部的分裂,还可能进一步波及其他区域议题。佘丽莲警告,如果亚细安无法在内部事务上达成一致,其国际影响力将受到削弱,外界势力可能趁虚而入。她质疑:“如果亚细安连自身问题都无法妥善处理,又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陈思诚也坦言,若九个成员国无法在缅甸问题上团结一致,亚细安的说服力与向心力将大打折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