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如果没有遇见“留真”,蔡斯民也许还是那个聚光灯下的广告界巨子。

因为“留真”,他的人生拐了一个弯,从此与艺术展开了一段不解之缘。

“留真”,意为“为尚健在的、最高龄的、有影响力的老一代中国画家拍摄生活艺术像传”。历时4年多,自掏腰包,十多次往返,拍摄分散于国内外的14位国画大师。很多人问蔡斯民图什么?他说:“很简单,就是想设法留住一代大师们的才情、气度和真性情。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蔡斯民

出生于1932年,新加坡著名摄影家,重要的艺术策展人,新加坡国家文化奖章得主。

向往艺术的

知名商业摄影师

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摄影,1955年即获国际影艺联盟最高荣誉头衔;60年代进入广告公司工作,担任外国摄影师助理;70年代开设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以特约方式承接顶尖广告公司的专案;1985年拍摄的新航日历获得太平洋区金奖以及1986年新加坡创意奖……蔡斯民遇见“留真”之前的履历,堪称辉煌。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青年蔡斯民

图源:雅昌艺术网

彼时的蔡斯民,事业正如日中天。作为一名享誉国际的商业摄影师,蔡斯民拍摄过无数脍炙人口的精彩照片,他的作品一次次在竞争白热化的广告界中杀出重围,独领风骚,甚至被广告界尊奉为绝世经典之作。

然而,广告界巨子的光环背后,藏着一颗渴望成为艺术摄影家的心。在他眼里,惟有艺术是真正无价的,他无法想象一辈子为了广告而摄影的生活。

1984年,一次偶然的工作机会,52岁的蔡斯民来到中国,爱好艺术的他稍有闲暇便去拜访中国画家。在一次聊天中,他发现像齐白石这样的传奇画家竟没有一张专业性的摄影照片传世,深感可惜,于是萌生了为当时还健在的知名中国画名家拍摄生活艺术像的想法。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蔡斯民正在兴奋地与好友讨论“留真”的拍摄

图源:澎湃新闻

当时,恰逢刘海粟在新加坡办展览,蔡斯民将这一构思告知刘海粟,得到了他的支持,并在其建议下,正式以“留真”作为该套作品主题。在画家黄苗子的建议下,蔡斯民按画家的艺术成就、影响力和年龄,拟定了14位出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画名家(原定15位,因林风眠婉拒而遗憾作罢),“留真”系列拍摄工作正式启动。

大师也可以

很可爱

1985—1988年,“留真”系列拍摄的4间,蔡斯民曾先后十几次赶赴中国内地,4次前往香港地区,2次专程飞往美国,拍摄了200卷36幅的ASA400胶卷,从7000多张照片中,最终筛选出84幅,组成“留真”系列作品。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蔡斯民与“留真”系列作品

图源:雅昌艺术网

镜头外的充足准备

翻阅一张张“留真”作品,刘海粟穿着花衣画人体模特;朱屺瞻美滋滋地听着苏州评弹;李可染在公园里悠闲地打着太极;唐云在画室喝酒、饮茶、玩蝈蝈;黎雄才在浇花……在蔡斯民的镜头下,这些国画大师不再是美术史上一个个需要仰视的名字,他们充满了烟火气儿,亲切得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群可爱老头儿~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李可染在北戴河打太极,蔡斯民摄

图源:澎湃新闻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黄君璧喜欢晨练,这张照片是蔡斯民特地去等他早上起床后所拍摄

图源:龙美术馆

能有如此“接地气”的场景,正是得益于蔡斯民在拍摄前做足了功课。除了研究14位画家的作品、传记、笔记文本等相关资料,他还与画家的友人、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私下的生活习惯和癖好,以便于在现场谋篇布局用镜头捕捉到最好的瞬间,呈现出最鲜活的影像。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关山月正在一边磨墨一边读书,蔡斯民摄

图源:龙美术馆

例如,蔡斯民从关山月的一名学生口中得知,关老喜欢一手拿着书看,一手磨墨石,于是拍下了这样一张极富生活气息的精彩瞬间。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举杯吃蟹的唐云幸福感溢于言表,蔡斯民摄

图源:澎湃新闻

他知道唐云爱吃螃蟹,于是特意安排肥蟹、啤酒,拍下了这一张唐云大快朵颐的经典影像。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陆俨少正在生动地讲述着石头背后的故事,蔡斯民摄

图源:澎湃新闻

拍摄 陆俨少时,蔡斯民特意将他和7颗卵石一同入镜,因为正是这7颗卵石伴随陆俨少度过了那段颠沛流离的烽火岁月……善于以细微事物突显人物特质,营造鲜活的生活情境,是蔡斯民人物摄影的一大特征。

力求真实的镜头语言

为了捕捉这些国画名家的不同爱好、个性和创作造诣,真实展现他们的生活片段,蔡斯民选择忠于“自然”。即尽量不干预拍摄对象,遵循抓中摆、摆中抓的原则。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蔡斯民拍摄朱屺瞻的情形

图源:澎湃新闻

要知,说服这些大师接受拍摄本身已非常难,“像李可染性格就非常谨慎,想要拍到他自然、私密的一面很是不易。”对此,蔡斯民分享道,“我一般前几次见面都不会拿出相机,就是单纯和老先生们聊天,观察他们的生活。等到他们完全习惯我的存在后,才会开始拍摄。”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1987年夏,蔡斯民与李可染在北戴河

图源:雅昌艺术网

具体拍摄上,“留真”系列全部采用黑白拍摄,以便与这些画家创作的水墨画相呼应;其次,以颗粒感很重的胶片代替数码拍摄,以便更贴合老先生们的年纪。为了制造这种粗粝的效果,蔡斯民全部使用高速度的ASA400胶卷拍摄,用很高速的快门,把ASA调到了1600。此外,为了力求最真实的记录,他一次也没有打开过闪光灯,全部依赖自然光拍照。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谢稚柳特写,蔡斯民摄

图源:澎湃新闻

彰显个性的环境肖像

蔡斯民始终相信:“图画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写照。”因此,在拍摄中,画家与其画作相结合的环境肖像也是蔡斯民十分热衷的拍摄方式。比如拍摄吴作人时,蔡斯民打算拍一张画家与他的代表作《齐白石像》的合影,但画作当时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经过多番周折得到当时馆长刘开渠的批准,方完成了这次的拍摄。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吴作人,蔡斯民摄。拍此照时,吴先生戏言:依靠齐白石。而齐白石这幅精彩的画像,却也依靠吴作人传神的写实技法

图源:澎湃新闻

这张见证了20世纪中国山水画大师“南陆北李”正式会面的经典合影,也是由蔡斯民一手促成。当时陆俨少住在杭州,而李可染在北京,二人见面机会很少。1987年,蔡斯民听说陆俨少去了北京,于是立马飞去北京,组织他与李可染见面。二人见面后相谈甚欢,在李可染峡江山水画的背景下,蔡斯民捕捉到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南陆北李”的经典合影,蔡斯民摄

图源:澎湃新闻

即使同为环境肖像,蔡斯民也会通过对前景、背景、瞬间等的灵活应用,呈现画家不同的个性面貌。他拍摄的这张叶浅予像便是很好的例证。1987年,因为政府计划拆迁叶浅予居住多年的四合院,叶老非常失落和不满,决定封笔。蔡斯民闻讯立马赶了过去,透过笔架拍到了叶老心灰意冷的眼神,这一场景至今他仍难以忘怀。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叶浅予在笔架前,蔡斯民摄

图源:澎湃新闻

“留真”的终点

也是他艺术的起点

正如吕澎所解读的,“蔡斯民在1980年代的这些‘留真’既是历史的,也是艺术的。”1989年至今,蔡斯民的“留真”系列在新加坡和中国北京、上海、沈阳、西安、杭州、台北、香港等地相继举行展览,热度至今不减。时光流逝,照片里的大师们已相继离世。而这些摄影作品,不仅留住了一代国画大师们的生动瞬间,也成为了这些已故大师在公众记忆中的经典图像。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留真”系列,蔡斯民摄

图源:澎湃新闻

蔡斯民说:“直到现在,回忆起打磨‘留真’的那些年,我依然觉得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1989年,“留真”拍摄完毕,但是蔡斯民的艺术人生才刚刚启航。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斯民艺苑出版过的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画册

图源:Hi艺术

1990年代初,蔡斯民在新加坡开了一家画廊:斯民艺苑。成立迄今,斯民艺苑已成为海外市场最先引导中国当代艺术潮流的“先驱重镇”之一。与此同时,他在成都也设立了一个据点,助推成都乃至中国的当代艺术家走出国门,其中包括如今耳熟能详的张晓刚、王广义,周春芽、王广义、方力钧、曾梵志、岳敏君……

艺术圈“最强”粉丝,“追星”30年把自己追成大师

1997年,由栗宪庭策划、蔡斯民筹办了“红与灰”当代艺术群展,

参展艺术家包括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等。这是首个在东南亚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

甚至影响了之后东南亚地区的当代艺术发展。

此为“红与灰”展览现场,左起:王广义、蔡斯民、周春芽

图源:Hi艺术

如今,距离那段“留真”岁月已过去了30多年,人们再谈到蔡斯民,已不再仅仅是“那个拍了‘留真’的新加坡摄影师”。“新加坡国家文化奖章得主”“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海外藏家”“成都当代艺术在国外的推销员”……从艺术策展人艺术推手,再到藏家,在推广中国当代艺术上,蔡斯民一直步履不停。

所以,“留真”真的远去了吗?它一直在。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上一篇新闻

2021第30届世界记忆锦标赛全球赛开赛 各国高手“神仙打架”

下一篇新闻

冠军访谈Ⅰ|第30届中国代表队主教练:抽象图形破纪录的两大法宝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