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下航母”成为世界第一!背后深藏不露的是她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她,一朵自农村出身,
盛开于全球瞩目的“杜鹃花”,
带领着中国“地下航母”,
从落后全球到走上世界第一。
深藏不露多年,
今天,
是时候讲讲她的故事了。
她就是,王杜娟。
1978年,王杜娟出生于陕西省扶风县,
这是一个世代农耕的大家庭,
从小就在地里锄草、收种庄稼,
生活的磨炼,
让她养成了干练、不服输的性格。
在忙碌的农活之外,
她刻苦读书,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19岁那年,
王杜娟终于“飞”出了小山村,
考入石家庄铁道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四年的生活费,
都是她自己打工挣来的。
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2001年,
王杜娟出于家境考虑放弃就读研究生,
进入中铁隧道新乡机械制造公司工作。
初入职场,
又是男性为主的机械制造业,
王杜娟的工作并不顺利。
公司人认为,
她一个女孩子吃不了什么苦,
车间有什么重要的工作,
也不会交给她。
即便她意志和能力胜于男儿,
却苦于没有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
继续这样下去,
她将永远只是一个学徒工。
但她是王杜娟,
怎么可能就这样认了命。
“谁说女子不如男,
要想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首先就要自己对自己改变看法。”
她狠心把头发剪了,
留着和男生一样的板寸,
工作起来更是“拼命三郎”的模样,
钻隧道、爬高坡、下井坑,
和同事们一起,
攻克了多项施工难题。
这个时候,
王杜娟遇到了让她耿耿于怀的,
也是全中国棘手的难题:
盾构机。
盾构机可是个好东西,
这个“巨无霸”,
是隧道施工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
它有个外号叫“地下航母”,
这名字不是白叫的。
曾在1997年,
中国计划在秦岭挖一条隧道,
若要用人力,需要1000人挖5年,
而使用一个德国盾构机,
只需要短短5个月而已。
德国人开口就是,
两台盾构机7个亿,
一口价,
你中国爱买不买,不买拉倒。
这可是1997年的7个亿,天价,
但我们没有办法,
因为中国造不出盾构机,
只能认了这个价格,
那个时候,是洋盾的一统天下。
中国的工程师心里痛啊,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价格昂贵不说,
盾构机又是一次性用品,
因为每条隧道的开挖尺寸不一样,
这条隧道挖完了,
盾构机除了核心的零件之外,
刀件和壳盘都不能用了。
下一次挖隧道,
又要面临人家的漫天要价。
中国要想变强,
基础设施就必须建设,
隧道要挖,铁路要通,
可是这样一次次购买下去,
那得要多少台盾构机?
为解决这样的问题,
中国水利部一个研究所,
拼尽全力造出了,
直径为6米的国产盾构掘进机。
可是技术真的跟不上,
稳定性不高,综合比较下来,
和人力没有太大差别,
慢慢地,
国产盾构机的呼声偃旗息鼓。
直到2000年左右,
有一次在使用德国盾构机期间,
王杜娟发现,
德国公司的钢结构件图纸有错误,
因为不是设计方,只好联系对方 。
而德国公司要派人过来,
提出的条件是每天咨询费1万元,
并负责所有差旅食宿。
“图纸错误不但没有赔偿,还要收费。”
这样的屈辱,
让王杜娟下定了决心:
一定要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不再受这样的“洋气”!
王杜娟在检查机器
2002年10月,
在王杜娟期盼的目光中,
中铁隧道集团盾构机研发项目组,
正式成立。
项目组18位成员,
在清一色的男性科研人中,
最为引人注目的,
是大学刚毕业一年多,
年仅23岁的王杜娟,
但没人敢小觑这位年轻的“女中豪杰”。
研发项目启动后,
王杜娟和同事们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看遍盾构机,
对他们中很多人来说,
别说研发盾构机了,
就连盾构机长啥样都没有见过。
“你们这些娃娃,
见过几个盾构机,就想自己造?”
“简直是异想天开!”
质疑的声音接踵而至。
没错,
盾构机是集机、电、液、
气、传感于一体的,
大型自动化掘进设备,
零部件多达2万余个,
单单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
因其内部复杂,建造难度高,
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
而王杜娟他们,没有技术,没有指导,
甚至一张图纸都没有,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她坚定地说:“不会就学!”
每一个零件,都是一块硬骨头,
王杜娟和团队,
从从雪域高原到深海隧道,
从冰封北疆到酷暑南国,
全国40多个地铁建设城市,
他们全都走遍,
将每个盾构机的样子,
都画了下来。
艰难的攻关中,
最拼命的就是王杜娟。
她白天钻隧道、爬高坡、下井坑,
晚上比较参数、
核实数据、查阅资料……
加班是工作常态,
熬夜是家常便饭。
哪怕是怀孕了,
也照样挺着肚子,
爬到6米高的台子上检查设备。
孩子刚出生两个月,
她就提前结束产假,
回到工作岗位。
经过六年不懈努力,
王杜娟和同事们,
逐步突破了刀具—刀盘,
与液压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及其应用等5项关键技术。
2008年4月,
王杜娟和她的同事们,
终于成功研制出,
中国第一台,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土压平衡盾构机!
这台盾构机,
被用于天津地铁项目并顺利竣工,
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自此时起,
“洋盾构”一统天下的格局,
终于被中国人打破!
从无到有,梦想成真,
而这,只是王杜娟心中,
“中国梦”的第一步。
2009年12月,
中铁隧道装备制造公司成立,
两年间,王杜娟作为总工程师,
主持完成了:
重庆轨道交通9台硬岩盾构机、
成都地铁17台盾构机、
深圳地铁5台盾构机的设计任务。
我国自主研制出口海外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
2010年2月,
王杜娟被任命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她的“民族盾构梦”有了更大的舞台。
近些年,
在王杜娟和团队的努力下,
中铁装备形成全系列盾构机产品,
直径可覆盖2米~18米,
产品遍布全中国,
盾构产销量连续七年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
王杜娟把目光盯向国外市场,
占领国内市场不算本事,
占领国际市场才算本事!
2012年,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优秀的设计,
王杜娟和团队,
顺利完成马来西亚订购的2台盾构机,
中国中铁盾构机,
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梦想,
就这样扬帆起航!
2015年,王杜娟和团队,
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台马蹄形盾构机,
并成功应用于蒙华铁路;
2016年,国产最大直径,
1214米士压平衡盾构机麒麟号”下线;
2017年,国产最大直径,
9.03米硬岩掘进机“彩云号”下线;
国产最大直径9 .03米硬岩 盾构机“彩云号”
2018年,国产最大直径,
158米泥水平衡盾构机“春风号”下线,
使我国隧道掘进机,
跻身世界前列,
这标志着,中国的盾构机,
正式从落后全世界,
到开始领跑全世界!
国产最大直径15.80米泥水平衡盾构机“春风号”
2017年,
中铁装备产销量世界第一。
截至2018年,
王杜娟和她的团队设计制造的盾构机,
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90%;
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
黎巴嫩、以色列、
越南、韩国等16个国家,
占据了全球市场的2/3。
还顺带着把全球德日盾构机产品的价格,
给拉低了40%。
德日产品要是不降价,
市场能被中国盾构机直接抢光,
就算有以前的质量口碑也没用。
最关键的是在2019年,
中国两台盾构机成功通过现场验收,
正式交付日本西松建设公司,
这是中国首次为日本客户提供的盾构机。
此举,
意味着中国正式击败了,
传统盾构机强国日本,
抢到了他们本国的盾构机客户。
2019年年底,
中国为巴黎地铁16号线制造的,
两台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
正式下线。
这是中国盾构机,
第一次“杀”入西方顶级高端市场,
曾经任人宰割,
从我们身上牟取暴利的日子,
是真正的一去不复返了。
个人的力量,
只有和国家民族融合在一起,
才能焕发出惊人的力量。
18年来,
王杜娟一直牢牢践行这句话,
这是曾经的科研巨匠黄大年留下的话语,
她同他一样没有自己,
心里只有国家和民族;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
入地有盾构。
18年来,
王杜娟带领团队完成盾构机设计800余台,
打破了只有发达国家,
才可设计生产盾构机的神话,
将原本落后的中国盾构机,
硬生生送上了世界领先的位置。
如今,只有43岁的她,
现任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被同行敬称为,
国内盾构装备研发领域的“老专家”。
很难想象,她一介女儿身,
为国拼了18年,
是何等的坚韧和执着,
促使她在本是男儿主宰的机械世界里,
顽强地走到今天,
顽强地扛起了科研的重担。
18年深藏不露,不为人知,
但今天,
我想让全中国人知道她的故事,
知道在中国重工领域,
有这样一朵美丽坚韧的“杜鹃花”!
— END —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华人星光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