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起到衰落:明清时期的潞绸为何会经历大起大落?
潞绸作为明清时代的纺织品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它是明清时期山西潞泽地区所产出的一种著名的丝织品。它产于山西长治,因为潞州而开始出名。潞绸在历史上曾经和杭缎和蜀锦齐名,被更是被列为了中国三大名绸之一。
潞绸绝对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一种传统丝织品。他在明清两代的时候是专门为皇室贡品,以及支撑着整个晋商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商品。因为他潞绸得非常的精巧和靓丽,曾经在明代时期它也是出口海外,成为了海外外国人的非常喜欢的一种丝丝织品。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潞绸最迟兴起于明代初期。在明代中期的时候,他开始不断地发展到了兴盛之时,潞州的蚕桑也却开始突然变得急速衰竭,这一变化也是导致了依靠蚕丝业继续生产丝绸的道路,开始突然的急转直下。
一、潞绸的起源。
潞绸其实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它具体到底起源于什么时间?目前的历史资料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我国明代中期潞绸的发展走向了兴盛时期。当时不管是皇宫的贵族,还是当时的平民百姓,都以潞绸为主。
但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潞绸却突然的衰落,到了清代时期,变得走下坡路,最终在清末时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这里我们所指的潞绸主要是指明清时期在山西路泽地区所产出的啊丝织品。
明代的潞绸,它的生产形式主要是以家庭手工业作坊为主来进行完成的。后来随着潞绸的名气越来越大,喜好使用它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质量的不断提高。产品开始慢慢的而不断地扩大到了民间。当时全国都非常对潞绸有好感,每年销往新疆的潞绸就有9000多匹。后来潞绸还进行出口出口到新加坡,俄罗斯,日本等地,也是非常的畅销。
潞绸主要生产在山西潞绸一代,当地的纺织技术非常高。不仅产出的潞绸产品的质量好,而且效率非常高,产量也大。山西潞绸的花色品种也是非常的多,供不同人的需求。当时潞绸有红色,绿色,蓝色,灰色等各种颜色。数十种的颜色的彩丝潞绸变成花形状的高档产品。潞绸产品五颜五颜六色,买者也是众多可以满足社会上各个档次的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
二、潞绸在当时社会当中地位。
历史上关于潞绸在明代的兴盛的状况,在很多的史书上都有明确的记载。当时很多的诗词当中都有写到,嗯,当时的所有人家都每天喂蚕室,而繁忙都是忙着纺织蚕丝。都生动地描绘着当时社会形态。人们所穿的衣服啊,所戴的帽子,穿的鞋等都是用潞绸所作。
不论是从当时的文学名著当中,还是古典名著当中,都有大量的关于陆绸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鹿头当时已经广泛地深入民间,影响力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潞绸不论是从地方管理还是到平民百姓还是到青楼妓女,他们都是非常喜欢穿戴潞绸,由此可见潞绸的质量之好,档次之多,花样之全。潞绸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
三、明代潞绸兴盛的原因。
明代时期,当时的纺织业主要是遍布在中国的南方,山西的纺织手工业在全国来说,当时只是处在中间状态。但是为什么山西的潞绸却一直独秀天下呢?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当时的明代政府大力的推广种植经济作物。
为当时的山西潞绸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物质基础。当时在明代初期的时候,国家战乱刚刚平复社会经济非常的衰败,人口也是快速减少土地荒芜整个经济发展状态十分不好。国家为了尽可能地恢复社会经济状态,更是在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开始十分的重视经济作物的种植。
其中,栽桑麻木棉等就变成了人们非常重视的农作物种植活动。这一行为也是大力的促进了潞绸生产和发展繁荣。
宋代因为当时山西的民风淳厚,也是重农桑。当时明代的妇女们也是勤于纺织,也是这一原因也成为璐州的风俗,开始慢慢的刺激山西潞绸业的发展。山西潞绸的纺织生产工作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是绝对密不可分的。
当时在明代时期,妇女全都恪守传统的复到沿袭的是中国古代的男耕女织的习俗,所以妇女大都是非常勤于纺织的。尤其当时很多的寡妇,即使男人不在家,甚至丈夫已经战死,但是妇女们也是依然顽强的利用纺织业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这一特点也是促进了当时纺织业的发展。
到了明代中后期的时候,随着潞绸的不断的发展变化,开始慢慢的趋于奢华。消费者们对陆绸的要求更加高。人们的消费观念的变化也是刺激了潞绸业的发展。人们需要更漂亮,色彩更多样的种类,更加丰富的各种各样的潞绸。社会风气逐渐的变化,潞绸的生产和流动也是开始不断的发展和繁华。
四、明清时期潞绸的衰败原因。
当时明清时期潞绸突然急转直下的衰败,主要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是当时的机户大减问题。在明末时期长治地区常年的收到了战火凶荒的影响。社会政局的不稳也是使当时的几乎零落殆尽。很多人都不能正常的进行潞绸的生产活动。
其次是当时的岁贡竹简问题。清初时期,为了收拾残局,潞绸就成为了定绸。国家开始每年固定的收取路稠,后来因为经济的不稳定,每年收取的路筹数量开始不断的下降。不断的下降也是使潞绸的发展开始不断的萎缩。
直到光绪六年的时候潞绸的进贡开始慢慢的渐趋于无。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当时的气候转冷,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都导致了潞绸不能再继续繁荣下去。
参考文献:
马书岐,潞绸,缘何爵迹【J】,沧桑,1997(5):35.
孙宏波,高春平,潞商文化探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1-80.
沈琨,田千秋,潞绸史话【J】,山西档案,2008(6):48-51.
(明)郭子章,《郭青螺先生遗书》卷二十《蚕论》,【Z】
顺治潞安府志:卷一【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