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这四大不理智投资行为,你中了几个?| 投顾念念朋友圈

这四大不理智投资行为,你中了几个?| 投顾念念朋友圈


这四大不理智投资行为,你中了几个?| 投顾念念朋友圈

念念:

最近,大家伙儿应该都被我们的「全民智富计划」刷屏了~ 其实我们在知乎,也邀请了一批「理智青年」,就「投资理财中的不理智行为」展开讨论。

这其中就有伍治坚老师,他是新加坡五福资本管理公司CEO,也是小乌龟投资智慧系列书籍的作者,在知乎上有很高的人气。今天,咱们一起来听听他关于不理智投资行为的一些分享。有请~


伍治坚:

大家好!我是伍治坚,谢谢念念的邀请。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克服不理智的三大原则,一起来做更好的「理智青年」。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01 盲目追求高回报


很多人去银行买理财产品或者基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回报多少?

在他们看来,5%的回报肯定比2%更好,10%的回报肯定比5%更好。如果能够达到20%+,那就完美了。


问题在于,很多人根本没搞明白回报的定义,就盲目追求表面上看起来更高的数字。


对于任何一款投资产品来说,你能够看得到的回报,无非就是两种:

历史回报和期望回报


历史回报是指该产品在过去X年获得的真实回报,而期望回报则是指投资产品的管理人员预期能够获得的回报。

期望回报是最不靠谱的,因为没有机构会向投资者保证能够获得期望回报。如果到最后真实回报不如期望回报,他们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相对来说,历史回报要比期望回报更靠谱一些,因为它至少是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的真实回报。


然而,即使是历史真实回报,它和投资者最后拿到手的回报,也完全是两回事。研究(Cornell et al, 2017)表明,基金的历史回报和它的未来回报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就是说,历史回报高,不代表未来的回报也会高。历史回报差,也不代表将来的回报就差。


回到上面提到的投资者行为:当他们自以为在购买高回报的投资产品时,其实没搞明白,他们只是在购买期望回报高,或者历史回报高的产品,和最后买到的真实回报高的产品是两回事。


从机构的角度来说,向投资者宣传期望回报高的产品,是最容易引诱投资者购买的智商税:因为期望回报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只要有人信,牛皮吹到天上去也无所谓。

02 顺着基金排名榜买基金

如果我问大家,「如何在投资交易中赚钱?」相信很多人都能明白“低买高卖”的道理。任何一个资产,你只有在它低价时买入,高价时卖出,才可能从中获利。如果你反过来,在高价时买入,低价时卖出,那你大概率会亏钱。

问题在于,在现实中,很多投资者恰恰是跟上面提到的规律反着来,在高价时买入,低价时卖出,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种错误。基金排行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质上来说,基金排行榜,就是把最近一段时间(比如近一周、一月、一年等)净值上涨最快的基金,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引诱大家去购买。问题在于,很多时候,任何一个基金在几个月,甚至是1~2年内获得的回报,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研究(Hsu et al, 2016)表明,那些在短期内回报很好的基金,往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发生“均值回归”,即投资回报会变得不那么优秀,从而回归基金经理长期的平均水平。


受到基金排行榜诱惑,去购买那些排名最靠前的基金的投资者,在接下来的投资回报,很可能会比平均回报水平更差。


而当这些基金回报不好时,基民们又搞不懂基金回报为什么不好,于是在失望之余卖出基金,蒙受投资损失。这些投资者由于不懂统计学原理,违背常规去高买低卖,到最后发生投资损失。


而管理和销售基金的基金公司和销售平台,却雁过拔毛,收了一轮“智商税”,赚的盆满钵满。


被基金排名榜收“智商税”,其背后主要的原因,是广大投资者没有搞懂均值回归的意义,导致盲目追涨杀跌。


03 三心二意,缺乏耐心


如果你去问基金公司,银行,或者券商的工作人员,「什么时候最容易提高销售业绩?」答案一定是:牛市


当股市节节攀升时,买基金和理财产品的人会更多,新开账户去炒股的人也会更多,因此这些金融机构赚钱的机会也会更多。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想在牛市中蹭一波涨势,赚一些“天上掉下来的钱”


比如研究(An, et al, 2020)显示,2014-2015年,A股上证综指从2000点迅速上涨到5000点,然后又在短短6个月内下跌到3000点左右。在这段时期内,财富总量居前0.5%的个体投资者通过主动交易总体盈利2500亿元,而后85%的投资者则亏损2500亿元。这些后85%的投资者,主要都是被牛市吸引入市的,没有多少投资经验的新手。


「为什么股市新手更容易亏钱呢?」

除了他们没有经验,在股市中经常犯那些幼稚的错误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没有搞明白股市的特点。

股市中绝大多数的回报,都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复利增长


很多时候,这些价格上涨的背后没有任何重大新闻,无法引起大众和媒体的注意,但只有长期坚持持有股票的老股民,才可能获得这种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


而那些快进快出,只在牛市行情才开账户买股票的“游客型“股民,由于错过了那些日积月累的上涨,因此永远不可能获得这些复利增长。


如果他们判断错误,在大跌前买入,在反弹前卖出的话,那就错上加错,完全成为被股市”收割“的对象。


这就是缺乏耐心,无法长期坚持的股民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04 忽略投资成本

假设一位基金经理对你说,「买我的基金,期望回报可能有20%,运气好的时候甚至有30%。但是我这个基金也不是免费的,在购买时你需要付2%的申购费,以及每年1.5%的管理费。你会愿意么?」


大部分投资者,可能都没有搞清楚那些费用是怎么回事,或者觉得反正就只是1%~2%,和我那20%的期望回报相比只是小意思而已。


这种对投资费用完全无知或者漠视的态度,是另一个普遍的智商税。

这背后关键的原因,是投资者没有搞明白复利的意义。


举例来说,假设一项投资可以给我们每年7.2%的回报,那么差不多10年时间,我们就可以让自己的本金翻一番。现在假设基金经理扣除每年1%的管理费,因此我们拿到手的净回报变成6.2%。在这种情况下,本金翻一番的时间,将会被延长到11年7个月,比原来的10年超出了15.8%。如果基金经理收取2%的管理费,那么本金翻一番的时间将会被进一步延长到13年零10个月,比原来的10年超出了38%。


简而言之,在投资世界里,哪怕是0.1%的差别,加上足够时间后,也会造成冰火两重天,天堂和地狱之差。


总体上而言,投资者做出不理性投资决策的例子数不胜数。在这里我只是和大家分享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情况。


在我看来,造成广大投资者被收智商税的关键原因,在于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学弱点:过度自信。就是说,我们高估了自己投资的能力,低估了从投资中获得回报的难度。


大多数人都会认同,术业有专攻,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


然而到了投资活动,在很多人看来是没有门槛的。


任何人,不管年龄多大,来自任何背景,只要他有钱,就能从事投资活动,不管是买理财产品,股票,买基金或者买房产投资。


由于没有门槛,所以给很多人造成了一种假象,即只要读一些报纸,看一些书,看一些电视上的财经节目,就能轻松成为像巴菲特那样的投资传奇。这恰恰是过度自信的典型表现。


「那么如何应对这样的智商税呢?」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坚持几个重要的原则:

  • 控制成本
  • 多元分散
  • 长期坚持

控制成本

在投资理财中,有一个重要的真理,那就是投资者最后拿到手的净回报,等于费前回报扣除投资费用。


我们这里说的投资费用,包括申购费,管理费,业绩分成,赎回费,交易成本,摩擦费用等等。


说到底,如果我们给别人付的费用高了,那么自己剩下的净回报就少了。这里的别人,包括券商,基金经理,银行,理财顾问等各种金融服务商。


所以我们在决定做任何投资决策前,需要像去菜场买菜的老大妈那样,货比三家,斤斤计较,哪怕是0.1%的差别,也要认真严肃对待,只选择那些最便宜的投资产品。


多元分散

多元分散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只买一只股票,最好要买一揽子股票,涵盖周期性和非周期性行业,包括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


我们不能仅限于股票,同时也要投资固定收益和房地产。我们不要仅限于投资国内,也要放眼全球,同时涵盖国内和国外的资产类别。在资产大类,国别和行业上都做到多元分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提高风险调整后收益。


长期坚持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短期内,股市变化莫测,任何回报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基于短期的回报去加仓或者割肉,其实就是用运气来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和赌场里赌大小没啥大区别。


大量的研究显示,全球范围的股票,在长期来看能够给予投资者最好的回报。但是想要获得那样的回报,投资者需要保持极大的耐心,而不能小猫钓鱼,三心二意。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多资产组合之后,基于一些系统规则长期坚持,才是广大投资者获得最好的回报的正道。


在这里也需要和大家讲清楚,本文是笔者受腾讯理财通的委托专门写的一篇回答。腾讯理财通正在推广「全民智富计划」,专家和明星将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金融知识,号召广大投资者保持谦虚和理性,在投资中摒弃感情和冲动的影响,努力做一名「理智青年」


我觉得这个主题和本人多年以来坚持的「小乌龟投资哲学」不谋而合,因此很高兴有机会可以和腾讯理财通合作,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提高他们的财商和投资的理性程度,这样才可能在充满风险的市场中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成为一名聪明的投资者!


参考资料:Li An, Jiangze Bian, Dong Lou, Donghui Shi, 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 July 2020

Bradford Cornell, Jason Hsu and David Nanigian, Does past performance matter in investment manager selection?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V43, N4, 2017

Jason Hsu, Brett Myers, and Ryan Whitby, Timing Poorly: A Guide to Generating Poor Returns While Investing in Successful Strategies,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V42, N2, 2016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由腾讯理财通合作媒体、自媒体提供,不代表平台的任何意见和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本材料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材料。文中点评基金收益显示并不能完全反应基金走势,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完整业绩请在基金详情页面中了解,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销售服务由腾安基金销售(深圳)有限公司提供,基金投资人在投资前请确认已知晓并理解文中产品的特征性质与相关风险。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确保自身具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这四大不理智投资行为,你中了几个?| 投顾念念朋友圈

上一篇新闻

当地人推荐!去新加坡一定要吃这些美食呀!!

下一篇新闻

趁便宜,直飞东南亚遛娃天堂!这里遍地主题公园+米其林美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