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福布斯发布了2019新加坡富豪榜,海底捞老板何勇以138亿美元身家,成为新加坡新晋首富。
*2019年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前10名/Forbes
立刻有人感叹:“中国真是个吃货大国,活生生吃出个新加坡首富。”但转念一想:“什么时候海底捞成新加坡的了?”
孤陋寡闻如我查了查,自从海底捞去年香港上市,张勇这个土生土长的四川简阳人已经入籍新加坡。如今,海底捞在全球已有320家分店,新加坡、美国、韩国、日本都已经被海底捞逐一攻破领地。
就连一直站在火锅鄙视链至高点的重庆,也在今年6月宣布,海底捞即将在重庆开设两家分店!一时间,#重庆海底捞#牵动无数省内省外人的心,微博阅读高达2亿。
有人甚至说,海底捞的首富之路,是每一个火锅原教主义者的背叛。
全世界人民在食物的原教主义上都有自己的坚持。比如在那不勒斯人眼中,加了菠萝和鸡肉的Pizza简直是异端邪教;比如在天津人眼里,放青菜和香肠的煎饼果子可以拉出去枪毙;而在重庆,火锅原教主义者们只认九宫格红彤彤的牛油火锅,配上蒜泥油碟。
这种执拗大多都发生在食物的诞生地,其实也代表一种对本地食物的自豪感。四川火锅的出现时间并不长,大约在道光(1821年-1850年)年间,长江边的船工们常宿泸州小米摊码头,他们仅以一瓦罐盛水,加以各种蔬菜、辣椒和花椒,就吃得不亦乐乎。传到重庆后,棒棒(重庆挑夫)们会去杀牛场捡一些被人丢弃的牛杂涮烫,后又衍生出分了格的铁盆,一人认定一格,即烫即吃,花费不多,又能吃饱,逐渐川味火锅在重庆发展起来。
在这个8万平方公里的城市,有将近3万家重庆火锅店,即平均每3平方公里就有一家。家家户户楼下随处可见火锅店,吃的就是红油锅底和新鲜食材。并且,在重庆人的认知里:
红油火锅=火锅
非红油火锅=汤锅
这些年也有不少粤式火锅、北方火锅在重庆开得风生水起,那完全基于重庆人以一种吃汤锅而不是火锅的心态去面对。重庆人对红油火锅是有精神崇拜的,它甚至是代表了这个城市的自豪感。
重庆人绝不会为了红油锅去轻易尝试海底捞,门儿都没有。倒是极有可能被海底捞的番茄锅、菌汤锅迷得上脑,或者已经迫不及待要去海底捞试一试抖音吃法,DIY一碗同款番茄牛肉饭。
曾经有个段子说:“为什么海底捞久久不在重庆开店?”“因为在重庆招不到脾气好的服务员。”
海底捞崇拜的从来都不是食物本身,而是服务。巧的是,重庆人吃重庆火锅也是为了一种特殊的服务,他们称之为归属感。
*《火锅英雄》
作为江湖儿女,重庆人吃火锅,吃的是江湖气。走进一家火锅店,老板凶神恶煞,破破烂烂的塑料小板凳摆在路边,没有空调,一群男女老少大吃大喝,每个服务员仿佛久经江湖的滚刀肉,几条黄狗从你翘着的二郎腿下穿行而过,你仿佛置身几十台电视机最大音量同时播放的空间,然后吼出一句“再来一件啤酒”,那边嬢嬢应声“要得,幺妹儿。”
很怪,在重庆,老板脾气越差,环境越差,生意越好。这种找虐的心态在很多城市都存在,在广东,有些老板会骂你不会吃,然后手把手教你怎么吃才对;在武汉,让老板盛两碗饭,还会被骂“自己没手啊!”
这些老板被惯得不成样子,因为他们靠味道“仗势欺人”。一家100分味道的店,配50分的服务,大家愿意排队去吃;但一家50分味道的店,配120分服务,根本不会有人去。
*《屌丝男士》
重庆人习惯了对吹啤酒,面对张牙舞爪的服务员骂骂咧咧,客人是上帝?绝不!客人驱车一百公里到达小店门口,坐在马路牙子上能吃上一口就已经对老板感恩不尽。遇到海底捞这种,上赶子的亲切和热情,反倒会觉得浑身别扭,难以下咽。
既然靠服务吃不开,究竟为什么海底捞还有勇气入侵重庆?是资本的力量?是火锅原教主义的背叛?
其实,海底捞选择在这时候入渝正是最佳时机。谁都不会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重庆会成为“抖音之城”。
*重庆洪崖洞
这座口味固执的城市,因为地形复杂,自带流量。在这里,你能看见收钱的电梯、横穿居民楼的轻轨、也能看见整栋楼房长在船上、漂在长江上。它的奇形怪状和爽快泼辣,总能让前赴后继的外地游客大吃一惊,吸引无数抖音用户前去打卡。
*海底捞网红面筋球
而当海底捞抖音吃法火起来的那一刻,重庆人慌了——地图上一查,距离自己最近的海底捞门店远在邻省四川,想紧跟潮流都无法实现。
重庆人急需海底捞来证明自己依然立足抖音之巅,没被淘汰。这场海底捞VS重庆火锅的对决,就像一个美颜网红对阵个性辣妹,前者受众更广,后者独具魅力,缺一不可。毕竟,没人愿意被说保守狭隘,都愿意站在时尚前沿,去拥抱新鲜事物。
这是否是对重庆火锅的背叛?这个问题重庆人听了或许会白眼一翻:“我们吃海底捞根本不是去吃火锅,是去喝汤的。”
而这个问题,意大利人也可以解答。过去的意大利没有星巴克,如今有了;现在的重庆要接纳海底捞,也即将实现。
*参考资料:
1. 上游新闻《重庆成“抖音之城”, 播放总量位居全国榜首》
2. SelectiveSearch《海底捞终于杀入重庆,还一口气开2家店!》
3. 看天下《中国人有多热爱美食,就有多容易为它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