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江南风筝王”:谁解我心忧

自从1985年张志刚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获得金牌,此后先后获得过60多个国内外大奖。

如今,他年过七旬、患有脑梗,心中时常念叨:自己用绫绢、竹篾和彩笔制作出的一只又一只精美的风筝,何处能够安放?

3月31日,在莫干山镇郡安里君澜度假区的草坪上,十多只风筝在空中漫舞,把天空装扮得五彩斑斓、美丽壮观。

其中一条40米长、由20多只小风筝组成的“中国龙”风筝,吸引近百名游客仰天注目。这是德清县医药公司退休职工、 “江南风筝王”张志刚特意组织放飞的。许多游客看到这个巨型风筝上天,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张志刚却心存忧虑地告诉记者:这些风筝不仅需要精心保管维护,而且因为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真担心以后身体吃不消,德清会制作、放飞这种风筝的人断了线。

“江南风筝王”:谁解我心忧

获国内外60多个大奖

张志刚今年76岁,年轻时从浙江戏曲学校毕业后,成为德清剧团的一名戏剧演员,后转岗到县医药公司。上世纪80年代因演出《风筝误》迷上了道具——燕子风筝,曾师从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曹氏风筝”的代表人物费保龄学习风筝制作技艺。

谈起对风筝的热爱,张志刚眼角湿润,他说:自己扎风筝不是为了赚钱,从不卖风筝,就是传承风筝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看见国粹。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连外国人都爱,咱自己不能失传啊!

“江南风筝王”:谁解我心忧

1985年,张志刚拿着自己制作的老鹰羽毛风筝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风筝用精选的鸭毛一根根粘贴起来,精巧的做工和栩栩如生的外形惊艳全场。然而评奖时却一度让评委犯了难:这是标本还是风筝?最终评委们商议,如果能飞上天就算是风筝。结果,“老鹰”风筝不仅飞上了天,羽毛在风中轻轻抖动,几乎能以假乱真。金牌毫无悬念收入张志刚囊中,从此世上也多了一种新的风筝类别——羽毛风筝。

30多年来,张志刚已完成了一千多件作品,还常常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交流比赛,先后获得60多个国内外大奖。法国、德国、西班牙、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天空都曾是张志刚放飞风筝的舞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很好地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2013年,县文化馆克服办公场所紧张的困难,专门在余英坊33幢布置了张志刚风筝艺术馆,陈列展出了张志刚历年来制作的风筝精品。

对风筝制作情有独钟

昨天,记者专门赶到吉祥一区52幢302室张志刚家中,看到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洋溢着艺术的氛围,墙上挂满了他制作的各式风筝,或大、或小、或丰盈、或纤瘦,形态各异、巧夺天工。

“江南风筝王”:谁解我心忧

多年来,患有脑梗的张志刚因身体欠佳,手脚不灵便,虽然不能制作巨型风筝了,但每天仍会翻看自己收藏的风筝图谱,东摸摸西摸摸。“有时候想到哪个图案可以用到风筝上,他会迫不及待地记录下来,因喜爱而与风筝结缘,却没想到这一辈子都与风筝绑在了一起。”张志刚的老伴、“扫蚕花地”的传承人徐亚乐告诉记者:自己和老张的相识,是因为当年一起在剧团工作,老张执著“空中艺术”,也给自己的戏曲创作带来了许多启迪,所以他制作风筝过程中,无论扎、糊,还是绘、放,自己都乐于当“二传手”。夫妻多年来共同追求艺术,免不了磕磕绊绊,但都能够相互谅解、和谐相处。

在一楼储藏室里,徐亚乐顺手拿起一只山鸡风筝向记者介绍:“做这只风筝,老张花了3个月时间。”当时去图书馆翻阅了不少资料,一有空就观察鸟类的翅膀。平时到山区的村里去走访,看到谁家养了山鸡就花钱买下来带回家。张志刚站在旁边接着说:“你看,风筝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无论是从大小还是色彩上都左右对称,这样飞上天才能保持平衡,一共选了6只山鸡的毛制作出来的。”

“江南风筝王”:谁解我心忧

盼望展出风筝精品

“今年春节后,随着县文化馆的搬迁,风筝艺术馆也撤消了,这些风筝精品都堆放在储藏室里了,真害怕长时间搁置,受损不能放飞了。”一边看着张志刚、徐亚乐夫妻忧愁的眼神,一边倾听着他们的讲述,记者心里也不禁心痛起来:“双燕”“沙燕”“仙鹤”“蜻蜓”“金鱼”“蝴蝶”“凤凰”“大雁”“老鹰”“宫灯”……四十多种艺术风筝,不仅放上天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就是平时挂在室内也是一件神形酷肖的艺术品。

最委屈的要算一条150多米长的“双龙戏珠”风筝,两条龙眨着双眼,也只能委屈地蜷缩在角落里。面对这些精品,张志刚真心希望能够重建风筝艺术馆,同时愿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培养更多的风筝爱好者。

这些艺术品真的就没有地方展出吗?相信有识之士看到报道后,定会献计献策,伸出援手,一解“江南风筝王”的忧愁!

来源 德清新闻网

上一篇新闻

不夜之城——新加坡

下一篇新闻

搁浅的“巨龙"风筝是谁的?小时新闻对话“江南风筝王”张志刚:我想圆个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