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破除生育问题上对单一经济手段的迷信

街谈

近日,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万亿,用10年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让未来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我们研究认为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1月10日,任泽平团队在微信公号“泽平宏观”发布《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提出,一定要抓住75-85后还能生的时间窗口,抓紧出台鼓励生育基金,再不出台就晚了,不要指望90后00后。

此番言论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议。任泽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金补贴对于提高生育率是有用的,他举出的例子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但这个说法并不精确。各国提高GDP中家庭福利开支所占比例后,在促进生育方面的成效不尽相同——比如北欧国家是加大福利促进生育的“优等生”(如瑞典),而同样的政策工具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以日本为例,日本对育有15岁及以下儿童家庭,每月发放1万-1.5万日元不等,2019年10月开始,经日本政府认定的幼儿园对于3-5岁幼儿一律免费。即便如此,去年日本14岁以下儿童依然连续40年下降。可见,鼓励生育要考虑不同的社会、文化特点及两性状况,单纯靠印钞票刺激生育不靠谱。

姑且不谈印钞票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从而抵消生孩家庭的收入增长,这种“砸钱好办事”的想法,其最大缺陷在于瞄错了靶子模糊了焦点,从而放过了“真问题”。具体来说,这种意见一厢情愿地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只是因为“生不起”。有人口学家指出,经济补贴具有短效性,经济奖励会促使原本有生育计划的妇女提前生育,缩短生育间隔,由于社会整体的生育意愿并没有明显改变,生育率短暂上升后很快又会继续下行。而且,经济激励对低收入家庭的作用更明显,高收入家庭的生育计划并不会因此发生改变。

换句话说,那些想生的人,不管你发不发补贴,都会生;问题是那些不愿意生的人,你就是像日本那样发补贴到15岁、幼儿园免费,她/他也还是不愿意生。而实际上,社会整体的生育意愿取决于多个方面,比如女性因为照料家庭上存在两性不平等,或者生育后重新回职场困难重重,基于事业上的考虑,导致少生甚至不生。还有人出于对婚姻的恐惧而选择不婚从而不育……一句话,只要传统上男女家庭/社会分工的陈规没有变化,多元家庭育儿模式不受认可,要改变整体生育意愿恐怕很困难。

现在许多“专家”讨论婚育政策,往往重“数”而轻“人”——须知婚育背后人的意愿、人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才是最重要的。制定社会政策不能脱离个人意愿和群体公平来抽象地谈。这不是“2万亿多生5000万孩子”“4万亿多生1亿个孩子”如此粗疏简单的算法叠加就能解决的。切实保障女性职业发展权益,保障非婚生家庭及子女平等权利,减少子女培养全周期综合负担……是时候破除人口和生育问题上对单一“经济手段”的迷信了。 □兽兽

上一篇新闻

有一种感情叫赵薇和黄晓明

下一篇新闻

印度新德里成“强奸之都”专家称需要一场“性革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