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无法安放的人生:一得爹的悲伤与勇气


无法安放的人生:一得爹的悲伤与勇气


无法安放的人生:一得爹的悲伤与勇气

“儿子,愿你在天堂永恒……爸爸永远爱你,永远与你同在。”短短二十一个字,仿佛如一得短暂的生命,字字沉重,字字泣血。这个父亲多么希望欢欢喜喜迎来他的第二十个生日啊!

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和妻子离婚后,没有考虑再组家庭,带着1岁的儿子,卖掉了房子,辞去高管工作,挖池塘种菜收废品,全职带娃。

从一双双鞋子到一摞摞作业本,他保存下了儿子的各种小物件,为了给孩子拍照,坏了五台相机,留下了20多万张照片,甚至整理出了一个博物柜。

十几年来,所做的饭菜不重样;“众筹”让儿子上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一直到高中儿子有了奖学金。家境的贫寒,这位父亲的漫长育儿路不容易,好在孩子足够聪明争气,多年的付出也终于迎来成果,儿子被世界顶尖名校埃默里大学录取。可想而知父亲的喜悦!

然而并没有维持多久。3月5日,一得去美国上学才一个月,一得爹得到噩耗:孩子意外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无人能感同身受。与精心养育多年的孩子阴阳两隔的痛,一辈子都无法消除。

叹息之余,不免回望!

无法安放的人生:一得爹的悲伤与勇气

一 缺失的爱

依稀记得有一篇文章写到一得爹时这样描述,“前半生婚姻失败,众叛亲离,憋着一口气想证明给别人看。”然而,他证明的方式不是自己重回赛道驰骋职场,而是把目光对准了儿子张一得,他要通过成功培养儿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得在他的留学申请文书中写道:

“‘当你长大了,你最终会发现你和其他人一样平凡’,妈妈在我灾难性的SAT考试失败后开车送我从机场回家的时候对我说:‘你也会一样的健忘,平庸,麻木不仁。别再觉得自己那么特别了,只要做你所期待的就好。如果人们都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就在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了妈妈为什么在我还是一岁婴儿的时候就离开了我爸爸。”

一得在和妈妈相处的过程中,或者从妈妈的某些话里,似乎隐隐感到父母分开的原因,甚至从表述中看出了一份理解。

这里,简单的提取下一得妈妈话语中的几个关键词:平凡、健忘、平庸和麻木不仁,尤其是那句“别再觉得自己那么特别了”令人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是不是由此可以推断出在一得爹短暂的婚姻关系中的完美主义或者是强者心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一旦发现无法掌控就会产生冲突对立?

很抱歉做如此猜想,因为按常理来讲,企业高管离异,不至于辞职加卖房,丝毫不考虑经济状况,任性离开城市去乡下蛰居。而且,一得在日记中明确表示过不喜欢乡下生活:

这种田园生活方式在如今的都市人听起来也许很有吸引力,但我作为一个小男孩却讨厌这种生活方式。有一次,我在卧室里赤脚踩到一只臭虫,在换衣服时不得不把它从水泥地板上刮下来。那些虫子还经常在挂在荔枝树下晾着的衣服里产卵。(摘自张一得留学申请文书)

但是,事实却是在那方天地里,一得爹建设足球场,搭建小木屋,自制博物馆等等,把一得口中讨厌的“田园生活”变成了育儿圈里的“童话世界”。一得爹开始拥有了大批粉丝,或者请教育儿知识或者分享制作美食。这种来自网络世界的认同无疑强化了一得爹的行为:一得曾经要求爸爸镜头不要对准他拍摄,可是完全被忽视,但在一得爹自己的描述中却说“从来没对孩子说‘NO’”!

从‬婚姻的‬残破‬中‬走出来‬的一得爹‬应该是‬体验到了‬掌控‬的愉悦‬,一个‬自诩‬“无条件‬‬”爱孩子‬的人‬,大概也‬有过‬为了‬生计‬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吧‬!如果‬,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次‬,甚至是‬频次高发‬呢‬?

如果,一得爹能再次进入婚姻,故事又会是什么结局呢?他缺失的亲密关系和一得缺失的母爱是不是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毕竟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在教育这条‬‬永远没有‬完人,也永远没有完美的养育!

无法安放的人生:一得爹的悲伤与勇气

二 中西方教育融合的困境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作者乔尼丝·韦布,他是童年情感忽视领域开创者,临床心理学博士,临床执业近30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分享,生动的案例可以分析。

在这本书中,他提到了“慢性共情”,就是比较长时间的忽视孩子的感受。比如,一得爹从一得3岁开始坚持训练他的英语口语;8岁要求一得独立应对80人的亲子聚会所有工作;一得去家境优渥的同学家玩儿,叮嘱带“废品”回家以便换钱……

这里真的可以说一句:“他只是个孩子”……想起了,阿德勒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可是如此武断地判定一得的童年不幸福又与他的自述相悖:

‬“我的父亲是一位安贫乐道的绅士,他总是鼓励我去尝试我想要的东西……我开始明白为什么父亲从没有因为他的贫穷而感到沮丧,他喜欢做他所做的事情,并从不因此感到羞愧。无论面对任何人,他都能表现出这种自信和自尊,他的表现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意识到这些经历是多么重要,以及这些经历对我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

一得是不是也被这种事无巨细滴水不漏的父爱裹挟了?2013年暑假,一得即将进入初中,作为记录者的一得爹随即发布了一组数据,数字之精准令人叹服——在前12年的全职爸爸生涯里,他接送3280次,与老师沟通210次,家长会、运动会表演等需家长到场的72次……

一得爹无疑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眼里只有身体逐渐长大的一得,却看不到思想慢慢成熟的一得。或者,他选择了忽视;或者,也有过片刻的犹疑,但很快被外界的赞美声遮蔽;或者儿子的优秀让他更加相信自己的育儿方式。总之,一得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生活着,没人问过他的感觉是什么。

一得‬去世之后,他的‬同学曾‬透露他‬患有抑郁症,这似乎也‬从‬侧面‬看到了‬他的‬无助‬,看到了‬他‬努力之后‬的放弃‬。因为从他‬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他的‬非智力因素‬绝对不差‬。

这让人不禁想起十二年前上海一名老师的独生女在留学仅半年之后自杀的事情:

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的远远,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2009年2月她的妈妈黄女士就接到了学校的电话,说女儿出事了。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出什么事?她不相信。女儿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她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女士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远远貌似开朗乐观实则痛苦焦灼,“报喜不报忧”、“处理事情冷静”、“留学的事情自己一手操办”……是不是与一得如出一辙的优秀?

在周轶君执导的《他乡的童年》中,记录了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六个国家的教育理念,其中芬兰的教育最让人心仪。“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是他们的信条。而中式教育就是:崇尚权威,纪律和残酷的竞争。

异国他乡的一得,虽然全面发展,也拥有批判性思维,但是西方教育数百年来对“个性自由”的缔造,是否与一得爹十几年渗透的“用成绩说话”无法兼融?或者,也有一种可能,优秀的一得无法面对来自全球顶尖学子的碾压,愧疚横生?

不得而知,永远成迷。

一得‬去世后‬,他的‬同学‬站出来声援他的父亲,让大家停止诋毁和揣测,避免造成二次伤害。根据朋友描述,张一得提起爸爸时,言语里都是爱和尊敬,还曾开玩笑地说过,如果有一天他离开了,他希望自己可以埋在广州,从小和爸爸呆在一起的地方。

但愿,在天堂的他真的释怀!

无法安放的人生:一得爹的悲伤与勇气

三 无法言说的教育

“您来,我们培养您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如此无耻的宣传,毫无疑问是对教育的戕害,是对“培养”二字的亵渎!

那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始作俑者已无从得知,ta的本意也许是为了唤醒故事孩子教育的家长,也许是针对某一件事有感而发。谁知却被无限放大,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教育焦虑。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别出心裁词汇的横空出世:鸡娃——指家长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活动,像打鸡血一样教育孩子。类似的还有普娃(普通孩子)、牛蛙,牛蛙又分为天牛(天生优秀)、人工牛(后天教导)、澳牛(奥数优秀)、英牛(英语优秀),还有素鸡(素质教育)、荤鸡(应试教育)等等眼花缭乱的称呼!

很多年前有一个笑话,大意是说,孩子因成绩不好, 被家长骂笨鸟,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家长问,那第三种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我们有‬多少家长‬就是‬第三种‬呢‬?

家长空前的焦虑导致孩子被步步紧逼。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投入都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据报道,教育投资已成家庭开支的重头戏,很多家长不堪重负但又毫无抵抗力,前些年流行的“剧场效应”就很好的解释了“内卷”。

人类学家、牛津大学教授项飙曾就内卷有过一段表述: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我们要不断抽打自己,让自己就这么空转,每天不断地自己动员自己,所以它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陷阱,所以非常耗能。

再说回‬一得‬爹‬,先‬恭喜‬他‬进入‬了婚姻,但是‬,问题来了‬,女方‬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而且‬,一得爹‬‬已经‬建造了‬一个专属‬的‬“训练场‬”。于是‬,隐隐地的‬担心‬来了‬:凭着自己的‬执着‬把一得‬培养的‬出类拔萃‬但随即‬尝到‬苦果的他‬,会不会‬依旧‬自创‬一套‬“自闭症‬患儿‬”的教育‬方法‬,继续他的‬育儿‬道路?聪明‬如他‬,一定会‬拿捏‬得当!

想起《楚门的世界》里的一句台词“你无权把一个孩子的生命当成一场秀。

教育需要用心,是有“边界”的互动。对所有的家长来说,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需要以尊重为前提的教育,不是一味的付出,因为有“牺牲者”,就一定会有“任性者”。

一得走后,一得爹改回了真名“张岳”。生活还要继续,生活也还会继续。

共勉!


无法安放的人生:一得爹的悲伤与勇气

上一篇新闻

福原爱:一个人让中国人恨不起来的日本人,中国队:谁打哭谁哄

下一篇新闻

郭碧婷到底嫁给了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