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那朵肆意的《红牡丹》——林语堂笔下惊世骇俗的爱情香艳故事


那朵肆意的《红牡丹》——林语堂笔下惊世骇俗的爱情香艳故事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

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那朵肆意的《红牡丹》——林语堂笔下惊世骇俗的爱情香艳故事

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

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积压了几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


那朵肆意的《红牡丹》——林语堂笔下惊世骇俗的爱情香艳故事

数十个山峦连绵起伏, 群峰竞秀,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点缀村 舍、茅亭,林木葱郁,疏密有致,近树沉雄,远树含烟, 水中则有渔舟垂钓。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

《富春山居图》所采用的是一种横卷的方式,画面宽广宏大辽远,给观者留下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早年间,我在台湾故宫博物院,一看到这幅画的真迹,刹那间就被震撼了,几乎挪不开双脚。真是从头到尾看了又看。

而后,又想起林语堂先生小说《红牡丹》里的牡丹,从小就生长自这一片广大秀美的山水江南,不禁知道她天性的养成和如此崇尚自由的缘由了。而故事许多场景发生的富春江和桐庐,也就是在这片烟霞美景之中。


那朵肆意的《红牡丹》——林语堂笔下惊世骇俗的爱情香艳故事

林语堂先生为数很少的“香艳”小说《红牡丹》,我也是在早年间读的。真的是:展书惊艳!

说的是:清朝末年,杭州的富家女子梁牡丹人如其名,国色天香,有魅惑之俏,读书作诗,有知性之美;她自由散漫,热情奔放,在三纲五常封建礼教仍为文化中坚的社会,离经叛道,勇于追求灵肉合一的爱情,的确是个性解放的新女性。

有诸多评论文章也是对此大为褒奖,但是,牡丹对于爱情或者说情欲的任性狂放,在我看来,不敢苟同。因为她:真的少了些节操和自重。

牡丹的悲剧,在于她虽不拘泥于传统礼教的限制而我行我素,然而依赖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并不能使其实现真正的自由。她其实有独立的能力,但缺乏足够的自爱,所以才凭借不同男人的青睐去慰藉自我。


那朵肆意的《红牡丹》——林语堂笔下惊世骇俗的爱情香艳故事

理想的爱情和婚姻,是彼此精神的独立和支撑,时间和风雨也许可以磨去电光火石的激情,但理解与懂得的情爱应当能抵挡住迷醉诱惑,不至于三天两头见异思迁。

年轻貌美的孤孀牡丹个性张扬,大胆反叛传统礼教,追求爱情自由和“理想的男人”。她先后与家乡的已婚初恋情人、京城的堂兄翰林、天桥的拳师、杭州的著名诗人等热恋同居。牡丹的特立独行,使她成为社会上的新闻人物,广受争议。苦闷压抑的情妇生活终令她厌倦,最后返璞归真——在遇险获救之后,她找到了爱的归宿。

小说讲了牡丹,这个年轻寡妇惊世骇俗的风流艳史。通过牡丹在婚恋生活上的曲折经历,表现了一个清末的少妇在寻求爱情过程中的大胆追求,细致地刻画了情爱世界的奥秘。

牡丹这个人物,林先生将她的情打造的很是细腻。她既花心又多情,既聪明又妖娆。她融合了一个女人丰富的性情她很容易动情,很容易爱上一个人,然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那朵肆意的《红牡丹》——林语堂笔下惊世骇俗的爱情香艳故事

牡丹,其实是一个可爱的人,就像林先生所喜欢的那样可爱。她有自己的性格和个性。她的举动,可以活泼生性愉快,也可妩媚妖妖动人。她能够捉住男人的心,她自带魔力般的偷走那许多男人的心。

《红牡丹》讲述女主人公对爱与性的追求。看似一个个轰烈烈、火辣辣的爱情,实则其背后有巨大的悲剧性。牡丹,便是造成这悲剧的主要人物。只要是牡丹喜欢过的男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她自己,也是放纵之后的受害者。

她这种性格讨人喜欢,但是很有风险,因为在那跳动的情感背后,是变幻无常。

本书以牡丹的情感生活为线索,情节跌宕起伏,文字优美,叙事动人,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说《红牡丹》是香艳之作,指的是林语堂在书中大胆的性爱描写。但实际上,书中各种婉转贴切的比喻和隐晦暗示,使得这些本该活色生香的部分十分写意,反倒是这样的情爱表达,颇为香艳。

林先生认为中国人的心灵有很多方面都是近乎女性的。在人类历史的进化中,到底还是先有得母系氏族社会。中国确实是一个感性之深的国度。感性的人,能够将生活诗化,将人物诗化,以至于生活不会太过于机械化。


那朵肆意的《红牡丹》——林语堂笔下惊世骇俗的爱情香艳故事

《红牡丹》是久居国外的林语堂的英语小说,后被翻译成汉语。他因为深受西方文化浸润,宣扬鼓励女性的自由解放。

这与英国和清末的中国,颇有相似处,这也可能就是比较文学的产物。

清末民初的言论自由造就了一代大师,爱情自由也成就了不少旷世之恋。

大约那些动荡的时期,人心的动荡,也形成了牡丹动荡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林语堂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双峰并峙的巨匠。他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他是痴情的才子,也是内心笃定的大师。他的一生出现过三个女子。初恋赖柏英、无怨无悔追随一生,相伴一生的妻子廖翠凤,他用一生牵系、怀念的陈锦端。


那朵肆意的《红牡丹》——林语堂笔下惊世骇俗的爱情香艳故事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和廖翠凤举行了婚礼。婚后,廖翠凤随林语堂来到美国伴读。

林语堂用4年时间的苦修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带着妻子廖翠凤回到祖国。

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林语堂的文学创作进入全盛时期,《吾国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生活的艺术》相继问世。

林语堂认为他写作生涯的巅峰之作是他编撰的《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于1972年10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全书约一千八百页,满足了当代汉英翻译的需要。

基于林语堂先生的求学、工作、生活和用语习惯,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直接用英语写成,后来又被翻译成汉语。

林语堂书房的灯通宵达旦,廖翠凤在客厅的沙发上沉沉睡去。爱是一杯茶袅袅的芬芳,是搭在肩上一件御寒外衣。因为爱而嫁给林语堂的廖翠凤说:爱君笔底有烟霞。

林语堂小说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比较文学现象,体现出鲜明的承续与超越特征,表现出他的灵性和中西合璧的审美世界观。


那朵肆意的《红牡丹》——林语堂笔下惊世骇俗的爱情香艳故事

上一篇新闻

本科四年,他四度捐赠:青衫不负踏歌行,莫忘曾是兰大人

下一篇新闻

十年后再看《花样年华》,顿悟了这种“婚外情”表象下的爱情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