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兄弟的《西游记》:儿时就开始的梦想,直到花甲才得以实现
1993年,中国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写信给鲍济贵先生,信中提到:“我是1925年进上海的,只知黄文农是位讽刺画家,未闻他画过动画。至于秦丽凡、杨左匋二人,只知其名,不知其对动画有何贡献。我所知道的动画历史,自万氏兄弟开端。”
万氏兄弟指的就是中国动画鼻祖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1926年他们兄弟四人采用逐格拍摄的方法,绘制出中国第一部无声、黑白动画片《大闹画室》,从而解开了中国动画电影史的第一幕。
编辑:廿廿鹿
少时即与孙悟空结缘
▲ 万氏三兄弟
与孙悟空结缘,源于万氏兄弟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万籁鸣和万古蟾上中学后,每天可以经过夫子庙,夫子庙是一个三教九流、民间杂耍汇集的地方。“偶尔民间艺人在演出皮影戏,当我看到皮影戏中孙悟空的形象印证了小说里所说,心情特别激动……为了明白究竟,我有时趁人不备时到皮影戏的幕后寻找秘密,可总是给人赶出来……当时我年少气盛,有一股子不服气的劲头,你不让看,我就自己试试看。”
▲ 《西游记》 皮影戏
1919年,万籁鸣进入商务印书馆美术部,负责儿童读物制的插图。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出版机构,对于当时的万籁鸣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在这里,他经人介绍,在大世界见到了活动西洋镜(俗称“拉洋片”,当时上海老百姓的娱乐活动,通过箱子洞孔里面的放大镜看到里面的西洋画),这个西洋镜激活了他童年的幻想,他想如果我在传统的走马灯里也按上个小马达,一定会收到同样的效果。
第一次无疾而终
万氏兄弟第一次准备拍摄《西游记》是在从重庆回上海的1939年5月,此时属于上海的孤岛时期。为了不使动画事业夭折,他们常常游说资本家出资拍摄动画片,但得到的常常是白眼和冷笑,因为动画电影在当时虽然是新奇玩意,但拍摄时间长、成本高,是否赚钱也是未知数,所以多数人报以冷眼。终于有个资本家愿意投资,但在万氏兄弟踌躇满志、夜以继日地策划进程、培训工人的情况下,一个“停止拍摄”的命令,却打得他们不知所措。埋头苦干的他们并不知道,市场上的电影胶片、电影药品的价格已飞涨好几倍,唯利是图的资本家随机转手,得到的利润比拍摄的《大闹天宫》,还要多好几倍。这让万氏兄弟的几个月的辛苦付之东流,垂头丧气的万籁鸣只好进入《良友画报》当美术编辑。
第二次的《铁扇公主》
到了1940年,万籁鸣和万古蟾刚刚从重庆返回上海,拍摄的事情有了转机。美国长片动画《白雪公主》的风靡世界,让资本家看到了可图之利,也给了万氏兄弟创作《铁扇公主》的机会。这是一部以《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为题材,号召人民起来抗日的影片。影片长90000余尺,绘制人员有一百多人,历时一年半完成,放映1小时20分钟。可以说,这位“铁扇公主”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动画地位。
▲ 《铁扇公主》
影片制成后,在大上海、新光、沪光三家影院同时放映一个多月,盛况空前。在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上映也同样受到热捧。日本占领租界,《铁扇公主》作为战利品被劫,1942年9月在日本上映。田中纯一郎在他的著作中《日本电影发达史》中写道:“奔放的画面,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光怪陆离的题材,同时加上日语的配音,无疑也是成功的。”
▲ 《铁扇公主》
第三次的《大闹天空》
第三次拍摄《西游记》题材是在建国以后。50年代中后期,万氏兄弟放弃了香港优裕的生活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回到祖国创作《大闹天宫》。《大闹天宫》的主力,包括改编、导演、作曲、动画设计、摄影等人员都是上影厂原班人马,唯有一个重要角色——美术设计,请的是张光宇和张正宇二人。当时的他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张光宇负责人物造型设计,张正宇负责背景设计。《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玉皇大帝、哪吒、东海龙王等主要人物的造型设计均出于年逾六十的张光宇。
▲ 《大闹天宫》中的玉皇大帝
据严定宪回忆,当时张光宇画了几个孙悟空的造型,都相当不错,但导演万籁鸣还是觉得不太满意,因为他觉得张笔下的孙悟空装饰性太强,不太适合动画来表现。这样经过反反复复多次修改,才有了我们今天熟悉的齐天大圣形象。
▲ 孙悟空的弼马温造型
经过多次修改的美猴王,并没有让万氏兄弟失望。影片公映后,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并先后获得1963年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第13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78年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2年厄瓜多尔第五届基多国际儿童节三等奖、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推荐阅读
新中国22大明星之三|张瑞芳:演戏不敢不认真
10-29 南瓜
新中国22大明星之二 | 白杨:我的“富有”无法用金钱计算
10-26 王文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