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女孩带八十岁养母读研:她陪我长大,我陪她到老

来与记者见面前,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孙玉晴刚刚完成了一场担惊受怕的寻人行动——母亲又走丢了,如今这是她不得不面对的日常“小状况”。

享受旅行、肆意追梦、甜蜜恋爱,这些距离孙玉晴都太过遥远。自高三那年养父过世,摆在孙玉晴面前的只有身兼数职“吃饱饭”,攒钱给养母看病,不负养父嘱托完成学业。

孙玉晴勇敢、坚定,8年来她自强奋进,不仅完成了从高职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课业,还带着养母畅游北京。

在生活窘迫稍有缓解的时刻,79岁的养母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为了照顾养母,她只能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定在校内。尽管更大的挑战仍在继续,孙玉晴却坚定如初:“养母陪我长大,我陪她到老。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

女孩带八十岁养母读研:她陪我长大,我陪她到老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孙玉晴与养母。本人供图

一条用兼职搭建的升本、考研路

养父母捡到孙玉晴时已是65岁和51岁高龄,虽是养女,他们却视如己出,邻居们说“能养活就不错了”,他们却靠捡卖废品全力支持女儿上学。

5岁起,孙玉晴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好袋子跟养母一起去捡拾废品,和养父一起卖废品,给养父母做饭、洗脚、洗衣服、捶背都是她最爱做的事。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那却是孙玉晴心底最温暖的回忆。

饱受高血压和风湿煎熬的年迈养父,最终还是没能等到女儿考上大学,在孙玉晴高三那年离世。“那时候特别自责,一想到我妈一个人孤零零在医院照顾我爸,就痛恨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忆起往事,孙玉晴泪水哗然。

至亲离世,还没来及处理好悲伤的情绪,孙玉晴便不得不面对日益逼近的高考。遗憾的是,那一年她只考上了高职。

“我一定要上大学!给我爸妈争气。”踏入学校的第一天,孙玉晴就下了这样的决心。然而彼时,孙玉晴面临的更迫切的问题是“生活费”。

去食堂打工,是孙玉晴初入学校时唯一能找到的兼职。卖饭、洗碗、擦餐桌、倒剩饭,早中晚三个时段的忙碌,只能换来80块的月薪,“很多同学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去干这个,但这可以省去一日三餐的生活费”,孙玉晴说这份兼职她干了整整一年。

做销售、翻译、发传单、一天三个家教……在同学眼中,孙玉晴是一个不会玩的“怪人”,因为除去兼职时间,她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大家最爱卧居的宿舍是她呆的最少的地方。

“太辛苦了,我舍不得睡觉,从来没午休过,专升本只有一次机会,我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提起大学的日子,孙玉晴再次泪目,尽管她已说不清为什么当时会有那样的勇气,但对那份在她心中“必须承担的责任”记忆深刻。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玉晴不仅成功考取了本科,还在2016年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

女孩带八十岁养母读研:她陪我长大,我陪她到老

孙玉晴作为优秀大学生代表作分享。本人供图

攒钱圆了养母北京旅行梦

除了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压力,养母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是孙玉晴最忧心的事。大学那几年,养母每年都要住院三四次,孙玉晴每半月都要从学校回家一趟,火车票放了满满一抽屉。

子欲养而亲不待,养父离世是孙玉晴心中永远的痛。为了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报恩尽孝,孙玉晴决定奢侈一次,帮养母完成“到北京看看毛主席”的心愿。

在北京游玩的4天,母女俩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缆车、第一次坐游船、第一次上长城。生平第一次“挥金如土”,4天花了3500多元。孙玉晴说:“虽然打工攒钱很辛苦,但那些天我们很开心,所以我觉得自己做的对。”

如今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的养母,头脑不清醒,总跟孙玉晴闹脾气,还不时走丢。但她却也时不时无意提起“我去过北京”“坐过飞机”的事,这让奔波在学业和照顾“孩子一样”母亲的孙玉晴疲惫中多了一丝安慰。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一路走来,外界的每一份关怀于她而言都弥足珍贵。

收到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当天,孙玉晴一边是欣喜,一边是忐忑。时年76岁的养母身体越来越差,她怎能把养母独自留在湖北老家?思考再三,孙玉晴拨通了辅导员的电话。素未谋面,辅导员却在了解了情况后,立即伸以援手,不仅帮她找房子,还帮她申请一系列补助,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女孩带八十岁养母读研:她陪我长大,我陪她到老

孙玉晴本科毕业时与养母合影。本人供图

学校的关怀让孙玉晴至今感动不已,她说:“这是当时我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在陕西我人生地不熟,都是学校帮着出力。所以我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

硕士期间,孙玉晴一边细心照顾养母,一边砥砺前行。在学习科研上,她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参加外语类顶级国际会议并作口头汇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期刊等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得了多项奖学金;被评选为第十二届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青春自强·励志华章”主题活动中,获得2016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一路上我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我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回馈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时序更迭,孙玉晴仍记得高中时期那些关于“一件衣服”“一顿饭”的关切,“可能老师觉得微不足道,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梦想当教师回馈社会

2018年,孙玉晴27岁了,生活的磨砺让她考虑事情比同龄人更加长远。

孙玉晴对从业方向有着清晰的规划。养父曾是小学老师,成长过程中蒙受师恩,让孙玉晴对教师这个职业怀有特殊的情结。她说,“我想当老师,想去关心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想让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能从我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在实现职业理想之前,孙玉晴还有一个读博的愿望,许多目睹她艰辛生活的同学对此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去工作?”。

孙玉晴坦言,她对学术有着一份特殊的热爱,此外在她看来,只有留在学校,才有更多时间守着母亲。“我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困难,但那么难的日子都过来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所以我会一直坚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说这些话时,孙玉晴笑了。

来源:中国青年网记者 高琦 代红玉

上一篇新闻

湖北老夫妇捡到女弃婴,靠拾废品艰难养大,为报恩带痴呆养母读研

下一篇新闻

光明时评:歧视该消停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