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携手深造,20栋237的小伙子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

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

学知苑20栋237寝室

生活着四位优秀的学霸

其中三位同学分别直博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计算所

还有一位同学

即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

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

一睹这个“神仙寝室”的风采吧

携手深造,20栋237的小伙子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

科研小白的成长之路

携手深造,20栋237的小伙子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

高炳杰,计算机学院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学业排名专业第六,连续两年获校优秀奖学金。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目前已有一篇论文在投于中科院一区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一篇论文被一区期刊Information Sciences接受,且均为第一作者。曾获校“优秀节能志愿者”称号。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直博)。

面对镜头,高炳杰一改往常严谨的神情,露出了憨憨的微笑。“不过在学习过程中,我是一个严谨,甚至有点较真的人。”他说。在专业课上,他总是一丝不苟,甚至有时能发现老师的错误;课下则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不懂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研的核心在于勇攀新的高峰”,这是高炳杰对于科研的理解。大三他就加入了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邓勇老师的团队,开始了机器学习与信息融合方向的研究。起步的阶段总是充满坎坷,无论是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还是公式的证明与推演,亦或是方法的优化,都让他举步维艰,甚至一度陷入迷茫。“最痛苦的时候莫过于修改论文,”高炳杰不禁皱起了眉头,“科研成果再好,无法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就不能体现其中的价值。” 然而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选择挑战自我。披星戴月,几乎一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不断重复试验、改进方法、打磨论文,甚至一度累到不想说话。“幸好自己的头发还在,”高炳杰笑着说,“当实验结果十分理想,论文被接受的时候,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无惧风雨的乐天派

携手深造,20栋237的小伙子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

韩博宇,计算机学院2019级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学业排名专业第六,曾获国家奖学金、腾讯奖学金、校优秀奖学金。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 Outstanding Winner(特等奖)和AMS Award(美国数学学会特别奖),“蓝桥杯”编程比赛省二等奖。曾获校“十佳班长”、“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保送至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直博)。

“乐观开朗”似乎是韩博宇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从团支书到行政班班长,从计算机学院导生到格拉斯哥学院导生,他的学生工作经历十分丰富,热情开朗也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带领班级体准备优班答辩,”他说,“时间紧张,但是搜集资料、填写答辩材料、打印宣传册的任务又很繁重。”不过很快他就用幽默风趣调动起了班级同学的工作积极性,在他乐观情绪的影响下,班级同学有序分工,很快就完成了准备工作。

学生工作之外,韩博宇也热衷尝试各种竞赛。“竞赛不仅锻炼了我的钻研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合作意识。”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比赛期间,他和两个队友创造性地提出了在三维空间绘制向量和曲面来解决高等教育评估问题。但是创新想法的提出,往往需要大量的平时积累。“对于我来说,连续三个月周末和队友阅读O奖论文并不乏味,”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乐观,“我很享受准备比赛和比赛本身的过程。”

文理并重的“全能”选手

携手深造,20栋237的小伙子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

侯瑞涛,计算机学院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连续两年获校优秀奖学金。曾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文类国家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onorable Mention等奖项。新媒体运营经验丰富,担任电子科技大学微视野工作室团长一职。曾获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记者”等荣誉称号。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直博)。

“对文学的热爱要追溯到小学时养成的阅读习惯”当谈到文学时,身为“理工男”的侯瑞涛却来了兴致,心思细腻的他极易与书中人物乃至作者产生共情。从“积淀态度”到电子科大官方微信公众号,从萌新小编到微视野工作室团长,他在三年的新媒体工作中收获满满。“每次采访都会和杰出的学霸、校友进行面对面交流,无论是他们的成长经历,还是优秀事迹,都会引导着我向他们学习”。大学期间他也笔耕不辍,所著文章多次获奖,“银杏大道和东湖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因为我总能在此获得灵感”。

“对文字的热爱和在计算机领域深耕细作并不冲突”。在侯瑞涛看来,理工科的学习往往需要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与文学创作有着共通之处。课余时间的写作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缓解专业学习的疲惫,为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充充电”。

“成电虽然是一个工科氛围浓厚的学校,但是仍为我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多平台和机会,这一点我十分感激。”他如是说道。

“时间刺客”的突破

携手深造,20栋237的小伙子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

苟嘉铭,计算机学院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曾获校优秀奖学金、标兵奖学金。荣获“蓝桥杯”编程比赛国家三等奖,ACM校赛二等奖,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创办学生社团“电子科技大学音游社”并担任第一任社长。即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

谈到“时间刺客”这个外号时,苟嘉铭哈哈大笑起来,“其实最开始表达的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刚进入大学的他,总会在学习任务截止时间前夕手忙脚乱。在几次失利后,他摸索出了一条高效的学习之道。“拿复习来说,我总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对于他而言,盲目追求满分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焦虑,如果能熟练掌握知识的重点,附以少部分难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运动也是他提高效率的一剂良方,“如果学习累了,那就去骑车放松一下吧”。

“成立音游社是我大学最难忘的一件事”。初入大学,苟嘉铭结识了很多喜欢音乐游戏的同学并建立了音游交流群。虽然人数在慢慢增加,但无论是活动规模还是申请经费始终无法和正规社团相比。“我想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音乐游戏的乐趣!”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开始四处请教成立社团的条件,准备申请材料。两个月的时间的紧张忙碌,最终换来了学校的批准。从此“百团大战”中又多了一个活跃的社团,更多的同学接触并爱上了音乐游戏。“这不仅是学校音游团体的突破,也是我人生的一个值得回忆的里程碑。”

那些年,我们一起奋斗的青春

大二伊始,四个人相聚于237这个温暖的家庭,从此成为彼此书山学海的陪伴者。转专业后巨大的课业压力,没有阻止他们奔跑的步伐,反而增强了寝室的凝聚力。专业课上,他们坐在前排认真听讲;图书馆内,他们互相监督学习状态;大创项目中,他们齐心攻克技术难题……彼此无声的陪伴,让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定、更加充满信心。

携手深造,20栋237的小伙子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

“遇到难题大家总爱一起讨论”,为了及时解决课堂、作业乃至科研遇到的难题,不定期的“学术研讨会”成为237独特的寝室文化。从《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深搜”、“广搜”,到C++的虚实函数,再到“CS229”课程的支持向量机,每一次集思广益总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瑞涛对记忆知识点有着独到之处”,韩博宇回忆道,“他发明的记忆“马原”、“毛概”知识点的口诀,至今还能形象的浮现在大家的脑海。”

大三的时候,苟嘉铭开始为出国做准备,而其他三个人也逐步接触了科研项目,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英语单词的匮乏暴露无遗。”苟嘉铭为了提高整个宿舍的“国际化水平”,制定了237英语单词打卡制度。”每逢熄灯前半小时,宿舍里就传来此起彼伏背单词的声音。一起研究单词的记忆方法和应用场合,挑着对方的“软肋”互相提问,平日里枯燥的背单词反而有趣起来,记忆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印象最深的,还是保研季时并肩奋斗的时光。”侯瑞涛回忆道。一起准备个人简历和文书、互相借阅专业课复习提纲、一起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每个人都在为梦想的offer而努力拼搏,尽管有时会遇到面试的挫折、结果的不尽人意,但舍友之间的鼓励又会让彼此充满信心和斗志。

课余生活的“逛”“吃”旋律

携手深造,20栋237的小伙子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

在237,“逛”和“吃”似乎成了这四兄弟课余生活的主旋律。三年间,他们将西门和南门的美食尝了个遍。火锅串串、烤肉烤鸭、拉面抄手,甚至是几杯奶茶,都能成为他们齐聚一桌的理由。每每考完试,备考的压力就会随着香喷喷的饼卷烤鸭和谈天说地的潇洒一扫而空,一碗热气腾腾的老鸭粉丝汤下肚,就能瞬间冲开欢乐的阀门。

携手深造,20栋237的小伙子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

“逛”则指云游四海,纵情山水。青城山郁郁葱葱的森林里,留下了他们豪放的歌声;都江堰滚滚的流水中,夹带着他们无限的赞美;重庆山城江畔的夜色里,包裹着他们肆意的欢笑……他们踏出校园,欣赏着祖国西南的醉人美景,在山水间留下了宿舍最珍贵的回忆。

携手深造,20栋237的小伙子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

“逛”亦指户外运动、强身健体。在寝室长高炳杰的提议下,四兄弟就坚持每晚夜跑,释放白天的学习压力,银杏马拉松也留下了他们并肩奔跑的身影。“跑步是我们最默契的时候,”侯瑞涛回忆起和苟嘉铭一起参加高校接力跑的经历,“无论是配速、路线,还是彼此无声的鼓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心领神会。”升入大三后两人又不约而同购买了山地车,天府绿道、都江堰都留下了他们一起骑行的轨迹。“和大家一起运动总能让我放空身心,忘掉很多无谓的烦恼”,苟嘉铭笑着说道。

对未来的规划

寝室里虽然有三位直博同学,但各自的理由却不太相同。高炳杰因为有了丰富的科研经历,觉得科研是一条自己非常热爱的道路;侯瑞涛认为直博的科研周期长,能够在一个方向持续精进,深入钻研;韩博宇则认为博士学历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

与其他三位同学不同,苟嘉铭从刚进大学就有了出国的想法。对于他而言,新加坡国立大学的“3+1+1”项目更像是一种机缘巧合。在听完辅导员的具体介绍后,项目短周期、高效率的特点吸引了他,并且新加坡国立大学一直是他的求学目标,因此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该项目。

虽然寝室四位同学的选择方向和理由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为计算机领域优秀的科研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这不仅是寝室两位中共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四位同学共同的心声和心愿。

携手深造,20栋237的小伙子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

他们是同窗三年的室友

更是相互鼓励,一起奋斗的兄弟

237里的酸甜苦辣

已然镶嵌在他们的记忆里

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旅途中

前程似锦,光芒万丈!

文:微视野工作室 侯瑞涛

来源:电子科大官方微信

上一篇新闻

10部关于教师的经典电影,推荐

下一篇新闻

2022年世界军事展望|新加坡防长谈未来十年愿望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