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9日 星期日

赵岭:疫情之下,如何看待“中国人在海外遭歧视”?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不断扩散蔓延,身处海外的中国同胞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当地疫情病毒的威胁,更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就是时隐时现的“歧视”问题。

自从疫情在中国国内爆发以来,海外出现的中国人乃至亚裔面孔人士在民间遭遇各类挑衅、侮辱甚至攻击等歧视性言行,以及被当地政府或执法部门粗暴对待的新闻,不时见诸网络媒体。

“两名意大利青年因肺炎疫情当众侮辱殴打中国老人!”

“中国女留学生在德国被骂‘中国病毒’”

“新加坡留学生因戴口罩在伦敦街头被殴打”

“哈萨克斯坦州长欲驱逐42名中国工人”

....

同胞在海外的遭遇,一直是国内民众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多数人看来,这不仅关乎小民的人权和安全,亦关乎大国的尊严和形象。当下疫情肆虐,民心焦虑。在中国举全国之力、奋力抗击疫情的吃紧时刻,这类新闻显得尤为刺眼。

一些同胞在海外的痛楚遭遇,很容易激发国内民众的共情心理,其间种种委屈、愤怒和无助,又往往与长期来对外国人在华享受过度“优待”的不满情绪相互交织,更加刺痛国内民众的神经。一些“歧视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往往会引发全网关注,再加上一些自媒体的刻意渲染,网络中很快就会涌出一篇篇爆款文章,激发大众的强烈情绪。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百态”。非常时期,海外发生的一切,都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真实地认知外部世界,也考验着我们对复杂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面对互联网上不时涌出的这类事件,笔者认为,我们既需要关心海外同胞,坚决支持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同时需要用一颗平常心,甚至需要多一些情商和气度,来坦然、理性应对。

应当说,当今国际社会,反对针对特定族群的种族歧视,已成为普遍共识。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会轻易提出反华的外交政策,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民间,会形成排华的主流民意。中国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后,我们听到更多的,是来自全球各国,社会各界为中国加油打气的声音。

同样的一个国家,虽然有街头混混挑衅华人,却也有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国抗“疫”公开声援。同样的一个国家,虽然有人有地铁上无理羞辱亚裔面孔,却有更多的围观群众站出来主持正义。同样的一个国家,虽然有报刊发文称中国为“亚洲病夫”,却也有更多的媒体和成千上万的读者对此等卑劣言论高声抨击。同样的一个国家,虽然有个别基层执法人员曾对中国公民粗暴对待,但其中央政府却不断采取“硬核”措施,对中国人民大力驰援。

赵岭:疫情之下,如何看待“中国人在海外遭歧视”?

世界那么大,自然很复杂。如同庞大而复杂的中国社会一样,其实每一个国家都是复杂而多元的,芸芸众生,形形色色。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或无道官员,或不良媒体,或无知民众,或不法之徒,受种种因素驱动,对中国国家和中国公民恶意相向,这都是完全无法避免的。但是,这些现象一定只会是个案,是局部,即便有时看起来气势汹汹,却一定不会冲上一个国家政府治理体系和社会道义的制高点,不可能演变成为其国家和民族层面的力量。很多海外同胞也表示,他们遇到的大多数当地人依然非常友善而温暖。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再吵的杂音,再多的乱象,也都属于中国社会在持续开放、与世界高度融合的过程中,所必定要长期经受的来自外部世界的风雨挑战,更都不应该动摇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努力。每一个“走出去”的中国人,对此都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赵岭:疫情之下,如何看待“中国人在海外遭歧视”?

图:40位法国音乐人为中国加油 声援武汉的公益歌《与你同在》发布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少瞬间冲上热搜的海外新闻事件,让人乍听拍案而起,但冷静下来会发现,其本身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值得考证。近年来,网上发生的各类神“反转”故事还少吗?有的事件似乎事出有因,有的细节含糊不清,有的只采用了一面之辞,有的甚至事后被验证纯属谣言。所以还是网民们常说的那句话,很多时候需要“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前几天,一则关于“中国人在俄罗斯遭到粗暴执法”的新闻传遍网络,引发众议。有报道说,80名在俄中国公民因违反俄罗斯有关强制隔离规定,“被全部驱逐出境”,还有个别自媒体称俄警方暴力执法,“虐待隔离人员”,甚至“在大街上随意抓扣中国公民”。

而随着报道逐渐深入,更多事实逐渐浮出。中国驻俄大使馆也在网站上公开澄清,“有关传言并不属实!”一些当事人和侨胞也公开表示,被抓扣的中国人中确实不少都存在有违反俄方规定的行为。还有留学生也通过自媒体发表道歉声明,“听信谣言,传谣造谣”。

赵岭:疫情之下,如何看待“中国人在海外遭歧视”?

事实上,互联网上有些营销账号和自媒体,出于博关注、赚眼球之考虑,很愿意将涉及中国人海外权益的话题进行渲染和关联传播,因为它很容易煽动起盲目的民族主义情绪,实现快速的流量变现。

更应警惕的是,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下,确实有一些看不见的“黑手”,总爱通过造谣、滋事,煽动起中国国内民族情绪,挑起争议,直至把中国推上风口浪尖和漩涡之中。而类似的涉外谣言,也很容易在公共舆论中制造出割裂语境,给大量不明真相的网民带来误导,造成社会思想严重走偏带离,甚至被裹挟上政治内涵,落入负面议题陷阱,成为西方势力反向攻击中国的舆论炮灰。

赵岭:疫情之下,如何看待“中国人在海外遭歧视”?

有媒体就评论指出,在俄罗斯对中国人执法事件上,就有一些俄罗斯的亲西方媒体,以及海外长期存在的反华媒体,希望把这件事升级为中俄民众之间的矛盾,进而炮制成中俄关系中的一题“炸弹”。

因此,我们在看待中国人遭遇歧视等突发新闻时,既需要擦亮眼睛,细加甄别,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同时也需要增强心理的免疫力,保持独立判断,理性思考。对于中国的发展及影响力、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我们都应拥有一份自信。在一些偶发事件上,应就事论事,客观分析,不要轻易被带起节奏,动辄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层面来看待,更不能形成“中国人总是受欺负”的习惯性悲情心理。比如当前疫情汹涌之下,一些国家出于自身防控需要,对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公民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只要是“对事对不人”,我们都应尽量多一分理解和包容。

而走出国门的同胞,在遭遇歧视的时候则应学会保护好,尽量减少当面冲突,同时理直气壮地维护好自身权益,不卑不亢。大声说“不”,报警求助;向学校、公司、媒体、相关政府机构和协会等投诉举报歧视言行,甚至不惜诉诸法律;通过华人社团、中资企业商会、留学生组织及时发声,联合其他族裔社团,共同倡导互相理解与尊重;关心每一位曾遭受歧视的朋友,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如此种种,都是抵制歧视,维护自身权益的优选方案。

赵岭:疫情之下,如何看待“中国人在海外遭歧视”?

当然,中国外交部门和驻外使领馆则必须不断提高领事保护与协助能力,全力维护海外同胞的正当权益。针对同胞被歧视事件,应当发现一起,严究一起,及时为每一位同胞伸张正义,维护国人应有的尊严。正如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近日指出,“对于在一些国家发生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歧视性事件,我们驻当地使领馆立即提出交涉,坚决制止,并给予严厉批驳。”期待在每一位走出国门的同胞身后,总能看到中国外交人员的身影,清晰而坚定。(完)

赵岭:疫情之下,如何看待“中国人在海外遭歧视”?

责编:李林芝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新闻

不愿卷入中美冲突,东南亚国家纷纷表态,不希望被逼选边站

下一篇新闻

中国首次“半官方”警告:若武力介入台海,美日别指望本土安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