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文化常识总结(四)
进阶文化常识总结(四)[节日节气]
1、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后世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农历的第一个月一般称为正月。在中国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变一次月份顺序,就把改变后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农历一月为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
3、虚岁是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年龄计算法,它是以春节(农历新年)为分界点的,而周岁以本人的生日为分界点。
具体换算方法是:虚岁换算成周岁: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周岁换算成虚岁: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虚岁=周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虚岁=周岁+1。
4、元宵节的起源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许多传说。
一种传说认为:天上的天鹅不幸被猎人射死。玉帝欲替天鹅报仇,便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派天兵天将下凡,想把人畜全部烧死。有一个好心的神仙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了百姓。人们便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挂红灯、放鞭炮,装出人间已经起火的样子,骗过了玉帝,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另有一种传说认为:汉武帝时期,宫女元宵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欲投井自杀。东方朔为成全宫女,农历正月十六火神君奉玉帝旨意火烧长安。汉武帝问东方朔有没有解决之法,东方朔说火神君最爱看红灯,如果皇帝、后妃、文武百官上街观灯火,便可以避灾。于是,元宵终于有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了。
5、腊八节溯源
腊八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大约从秦代开始,我国就把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汉代把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把这个节日改为腊月初八过,称为“腊八节”。从此,“腊八”就成为传统的节日了。
在腊八节这一天,老百姓有吃腊八粥、腌制腊八蒜的习俗。
6、端午节的起源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名端午、午日、重午、地腊、中天等。
端午节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1.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所写的吃粽子的起源和宗懔《荆楚岁时记》所写的龙舟竞渡的起源,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2.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中提出来的,现在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
3.为纪念伍子胥说。传说吴王夫差打败越国时,骄傲轻敌,伍子胥力劝,太宰伯嚭进谗言,于是夫差令伍子胥自刎,并将伍子胥尸体扔到江中。伍子胥含冤死后,变成了“波涛之神”,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节就要举行祭祀活动以悼念伍子胥。
7、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成为清明的别称,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期间,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从此,“寒食节”又称“思亲节”。在中国民间,至今仍然保留着在清明前一天禁火寒食和扫墓的旧俗。为此,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描绘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8、中秋节溯源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曾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名句。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此外,关于中秋节的许多美丽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也是广为流传。
9、重阳节的由来
唐代大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的“佳节”指的就是重阳节。
九九重阳,最早见于《易经》,《易经》把九列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节。屈原曾写过“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说明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形成风俗。
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南朝梁代·吴均著《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初九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捆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初九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缭绕,瘟魔来到山前,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接近。桓景挥剑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10、七夕的由来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晚上,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在今天,七夕也逐渐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
11、回族开斋节的由来
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是开斋节,开斋节始于伊斯兰教纪元第二年。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为斋戒日,每日自破晓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称为“封斋”。伊斯兰教认为,九月是颁降天启《古兰经》经文元月,且是12个月中最吉祥、最高贵的月份,信徒逢此月应封斋。斋月最后一天寻看新月(月牙),见月的次日即十月一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如未见月,则继续斋戒,开斋节顺延(一般不超过三天)。开斋节期间,人们身着洁净的服装,走亲访友,互相登门祝贺,家家炸油香、馓子等食品待客或馈赠,各族穆斯林沐浴后前往清真寺会礼,听教长讲经布道,并上坟悼念亡人。
12、藏族雪顿节的由来
雪顿节是一种宗教活动,时间是藏历六月三十到七月初五,阳历8月份,起源于17世纪以前。
藏传佛教认为,夏季是“生灵”(生命)最旺盛的时期,信徒们夏季必须在寺内修习佛法,不能到户外活动,以免伤害“生灵”。每到解禁的日子,百姓将酸奶奉送到寺院,表示慰问和祝福。从17世纪中叶开始,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戏团体赶到拉萨演出慰问。从此,雪顿节演变成为集宗教、文化、娱乐于一身的重要节日。
13、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每年4月中(傣历六月)的泼水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家乡,来了一个火魔,把傣族家乡变成酷热干旱、五谷不生的地方。
有一天,火魔抢了7名年轻美貌的傣族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叫侬香,她骗取了火魔的宠爱,在傣历六月的一天,侬香设计把火魔的头勒了下来。
奇怪的是,魔头一离地,火就灭;一着地,火又起。于是七姐妹轮流提着魔头,不让它落地。魔头滚烫,就不停地泼水降温。一直到7年以后,火魔才死去。
从此,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的功劳,每年傣历六月都要举行泼水节,庆贺除魔的胜利。节日期间,年轻人放鞭炮、赛龙船、载歌载舞,一直持续三四天。
14、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普遍的节日。传说很久以前,天王恩泽不让彝族过好日子,派了十大力神到人间糟蹋庄稼。勇敢的彝族小伙包聪与大力神摔跤三天三夜,终于将十大力神摔倒,十大力神低下头变成了一座秃山。天王恩泽恼羞成怒,往地下撒了一把香面,香面变成了无数害虫来吃庄稼,聪明的彝族每人点燃一把火,把害虫全部烧光。天王恩泽不甘心失败,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撒下害虫,彝族也毫不妥协地点燃火把对付害虫。于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就成了彝族传统的火把节。
15、中外植树节
我国最早在1915年规定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后于1929年把植树节改为每年的3月12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79年五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规定每人每年植树3~5棵。
国外也有植树节,古代犹太人把每年1月份后半月的一天作为植树节;美国规定每年4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为全国性的植树节,日本则把每年4月份的1~7日称为“绿化周”;目前世界上已有四五十个国家规定了植树节。
16、“五四”青年节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青年运动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由此,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拉开了序幕。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17、“七一”建党节
把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是毛泽东同志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在延安的党的一大出席者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他们记得一大是1921年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确切的日期,当时的严酷斗争环境也没有条件弄清确切日期,于是就把7月的月首作为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
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是1941年6月党中央发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纪念指示》的文件。从此,“七一”建党节。
18、“八一”建军节
1933年6月26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最高领导机关——苏区中央局,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做出了《中央局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的决定》。
同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7月11日,革命根据地的中央政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召开了第46次会议,决议“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此后,每逢“八一”建军节,都要开展拥军优属的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后,仍然以“八一”为建军节。
19、教师节的由来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每到这一天,全国都会开展各种尊师重教活动。
1950年,周恩来总理认为教师是脑力劳动者,提议以“五一”劳动节同时作为教师节。但因劳动节是全国性的节日,活动内容很多,而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五一”并未真正成为教师的节日。
1984年12月6日,《北京晚报》刊出记者编写的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等著名学者积极响应,联合提议设立单独的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从此,教师节在我国正式实施。
20、中外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此前,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21、记者节的由来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明确列入了记者节。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把11月8日中国记协成立日确定为“记者节”。因为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中国记协的前身)后,为团结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在开展国际新闻界友好往来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22、国际护士节的由来
5月12日,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这个节日的确立与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有关。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为英国女护士,近代护理学和护理教育奠基人,她一生为推动世界各国护理工作和发展护士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12年,国际护士会倡议,世界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以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为国际护士节,以此纪念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
23、元旦的来历
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定居在尼罗河两岸的古埃及人,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
即公历的1月1日,中国人称它为“元旦”。因为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
24、情人节的来历
传说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
这一时代,古罗马一直战事连连,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人们忠于战争,他下令禁止人们在此时结婚,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满怀悲愤地走向战场。
修士瓦伦丁对克劳多斯的暴行感到不满。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向他请求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悄悄为他们举行了婚礼。事情传开后,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克劳多斯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关入地牢。公元270年的2月14日,瓦伦丁受尽折磨而死。
为了纪念瓦伦丁,后来人们把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25、“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1903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市的女工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奋起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和对妇女的歧视,举行了大罢工和示威游行。这一斗争得到了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热烈响应。
1910年,一些国家的先进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议,以增进世界劳动妇女的团结和支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为目的,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
26、复活节
《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便复活。复活节由此而来。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在春分节气(3月21日)当日见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第一个满月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东方教会则规定,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因此,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在欧美各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
27、愚人节的来历
16世纪的法国,人们在4月1日这天过新年,大家互赠礼物,举行派对,庆祝新年。1582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一种新的历法——格高利历法,并将新年改在1月1日。在新历法的推行过程中,各地仍有一些人在4月1日这天过新年。其他的人便捉弄他们,这些被捉弄的人被称为“四月愚人”。
从此,一些人便在每年的4月1日搞恶作剧,互相愚弄,渐渐地,便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这一习俗传到英国。后来,随着英国移民又传到了美国。时至今日,这一习俗已经成为国际性节日。
28、“五一”节的来历
定于每年5月1日的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此节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事件。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万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一番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29、母亲节的来历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薇丝发起,她终身未嫁,一直陪伴着自己的母亲。安娜的母亲去世后,她悲痛欲绝,开始写信给有威望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
1908年5月10日,第一个母亲节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馨被选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从此流传下来。
1914年5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规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在5月9日由威尔逊总统颁布施行。现在,母亲节已经在很多国家流传了。
30、父亲节的来历
父亲节,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表达对父亲的尊敬。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设有父亲节,但是第一个父亲节诞生在美国。1909年,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士波肯市的杜德夫人,当她参加完教会举办的母亲节主日崇拜之后,她想起了含辛茹苦将她抚养成人的父亲。杜德夫人深深地感到设立父亲节的必要,于是为设立父亲节奔走呼吁。她的呼吁,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响应,于是,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被选为“父亲节”。在1910年6月,美国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当时凡是父亲还健在的人都在胸前佩戴一朵红玫瑰花,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而父亲已故去的人,则佩戴一朵白玫瑰花,以此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和哀思。
31、“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在“二战”期间,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婴儿遭到了德国***的枪杀,他们还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烧毁了整个村庄。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犯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的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把每年的6月1日定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32、万圣节的传说
每年的10月31日为西方国家的万圣节。
传说在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的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是一种秋收的庆典。
也有说是“鬼节”,说当年死去的人,他们的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回到人世,人们应该让回来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食物。
33、感恩节的来历
感恩节是北美洲独有的节日,始于1621年。
据记载,17世纪初,英国一批移民到达了北美洲的普利茅斯港,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这些移民根本不适应当地环境,当地印第安人送给他们很多必需品,并教会他们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耕作。这一年秋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11月底,移民们请来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鸡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谢他们的帮助,感谢上帝赐予了一个大丰收。自此,感恩节变成了他们直至后来美国的固定节日。
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将它定为国家假日,并且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
34、圣诞节的来历
圣诞节是作为耶稣的诞辰来庆祝的,所以又称之为耶诞节。
耶稣的诞生日大约是在2000年前,研究人员通过日历上的记载,按着假定日期把时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在公元后的前300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最后,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领导人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基督的生日。
所以圣诞节在宗教上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
35、世界一些国家的节日
美国:
元旦节——每年1月1日庆祝新的一年开始。人们举办各种各样的新年晚会,到处可以听到“辞旧迎新”的钟声,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林肯诞辰——每年2月12日,庆祝林肯诞辰,为大多数州的节日。
圣瓦伦丁节——每年2月14日,是公元3世纪殉教的圣徒圣瓦伦丁逝世纪念日。情人们在这一天互赠礼物,故又称“情人节”。
华盛顿诞辰——每年2月22日,庆祝华盛顿诞辰,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圣帕特里克节——每年3月17日,是悼念爱尔兰的守护神圣帕特里克的节日。
复活节——一般在每年春分后月圆第一个星期天,约在3月7日左右。该节是庆祝基督的复活,过节人们吃复活节彩蛋,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愚人节——每年4月1日,该节出自于庆祝“春分点”的来临,在4月1日受到恶作剧愚弄的人称为“四月愚人”。
母亲节——每年5月份的第2个星期日,政府部门和各家门口悬挂国旗,表示对母亲的尊敬。在家里,儿女们和父亲给母亲买些礼物或做些家务。
阵亡烈士纪念日——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纪念为美国献身的阵亡烈士,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国旗日——每年6月14日,庆祝国旗的升起。
父亲节——每年6月份的第3个星期天,表示对父亲的尊敬。在家里,儿女们和母亲给父亲买些礼物。
国庆节——每年7月4日,庆祝美国建国,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劳动节——每年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表示对劳工的敬意,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哥伦布日——每年10月12日,纪念哥伦布在北美登陆,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万圣节——每年10月31日,孩子们多化妆成鬼,打着灯笼或点燃篝火尽情地玩耍。
万灵节——每年11月2日,祭奠所有死者灵魂之日。
退伍军人节——每年11月11日,表示对退伍军人的敬意。
感恩节——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感谢上帝所赐予的秋收,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大选日——每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星期二,选举美国总统。
清教徒登陆纪念日——每年12月21日,纪念清教徒在美洲登陆。
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基督徒庆祝基督诞生的日子,是美国最隆重的节日。
丹麦:
新年——1月1日,丹麦人与世界各国人民一样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新年前夜,丹麦人喜欢在自家门前燃放烟花。有趣的是,丹麦人把烟花称作“中国人”,因为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制作烟花的技术也是从中国传到丹麦的。
忏悔节——2月底。这一天,孩子们穿上各种色彩华丽、样式古怪的服装,比如戴上礼帽或是蒙上佐罗式的眼罩,去敲邻居家的门,要求赠与礼品。他们还聚集一堂,轮流用棒球球棒敲一个悬挂着的大木桶,当木桶被打破时,里面的糖果糕点滚落出来,孩子们便欢天喜地地分而食之,而打破桶的幸运孩子就成为斋戒期的“国王”或“王后”。
复活节——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这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按照传统,复活节有不少很有特色的庆祝活动,蛋和兔子都是复活节的象征,因为蛋孕育着新的生命,含有复活之意,兔子则因繁殖力很强,也被视为新生命的象征。复活节时,商店里会出售各种复活节小兔和彩蛋,有的是巧克力做成的。
愚人节——4月1日。愚人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是丹麦的法定假日。这一天,上了年纪的人在工会的组织下聚集在公园里,他们喝着啤酒,晒着太阳,也有人会发表演讲。
宪法日——6月5日。这是丹麦的法定节日,纪念l849年通过的第一部丹麦宪法。这一天丹麦到处悬挂起国旗,政治家们出来发表演说,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选民们则悠然自得地坐在草地上休息,享受宪法为他们带来的自由权利。
德国:
圣诞节——圣诞节是德国最重要的节日。就像中国的春节,圣诞节的假期是12月25—26日
狂欢节——每年的2月10日左右是狂欢节。这一天人们着盛装,戴上各种假面具,载歌载舞到街上游行。各种彩车驶上街头。站在车上的人们向街道两旁的人群撒糖果、巧克力和玩具等。
复活节——复活节是德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是德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至今仍保留着种种习惯,如节前准备复活兔子和复活节彩蛋,以此来欢庆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国庆节——这是两德统一的庆祝节日,10月3日,放假一天。
法国:
帝王节——每年的1月6日。
圣蜡节——每年的2月2日,这是一个宗教及美食的双重节日。这一天,家家都做鸡蛋薄饼,以此来庆祝节日。
法国国庆节——7月14日。国庆前夕,法国所有的城市燃放烟火,整个巴黎的所有街道,人们载歌载舞。次日清晨,人们观看阅兵式。接着便是假期。
冥节——每年的11月1日。在这一天,人们在陵园,摆放菊花来祭奠死去的亲人。
圣·喀德琳节——每年的11月25日,是地道的巴黎地方节日。25岁尚未婚嫁的年轻姑娘们梳妆成圣·喀德琳。这些庆祝圣·喀德琳节的姑娘在位于与其同名的大街上的圣女雕像前献花圈。这一天做了许多黄色和绿色的小帽子,一个比一个新颖。在大的女装店内,人们跳舞,喝香槟。喀德琳是当日的女皇。
芬兰:
元旦节——1月1日。
神灵节——1月6日,传说这一天是纪念耶稣显灵的日子。
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大约在每年的4月份。具体日期随基督教年历而定。基督受难日是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复活节是受难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或星期一。
耶稣升天日——复活节四十天以后的第一个星期四。
降灵节——每年的5月或6月,具体日期随基督教年历而定。
仲夏节——大约在每年的6月。仲夏节是芬兰人庆祝一年中最短的一夜的节日,所以人们多在郊外或乡村别墅相聚。被芬兰人认为是最浪漫、吉庆的日子,因此有许多人专门选择这一天举行婚礼。
万圣节——大约在每年的11月份。
独立日——12月6日,每年独立节芬兰总统都要在总统府大厅发表电视演说。
圣诞节——12月24—25日。圣诞节是阖家欢乐的日子,是孩子们最盼望的节日。圣诞夜一家人坐在食物丰盛的饭桌前,点燃蜡烛,祈祷上帝赐福。
加拿大:
元旦——1月1日。
耶稣受难日——时间在复活节之前的那个星期五。
维多利亚日——5月24日为女王诞辰纪念日。
加拿大日——7月1日。
公民日——8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劳动节——9月1日。
感恩节——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
休战纪念日——每年的11月11日。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难者。
圣诞节——12月25日。
节礼日——12月26日。
挪威:
新年——1月1日。
棕榈主日——复活节前的星期天。
濯足节——复活节前的星期四。
复活节——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
劳动节——5月1日。
耶稣升天节——复活节40天以后的第一个星期四。
独立日——5月17日。
降灵节——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
圣诞节——12月25日。
节礼日——12月26日。
意大利:
主显节——1月6日,亦称显现节。
情人节——2月14日。
狂欢节——2月至3月,亦称谢肉节。
复活节——是庆祝耶稣死后三天又复活的节日,时间在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天。这是圣诞节后意大利的又一重要节日,一般放假一星期,人们习惯利用这个假期外出旅游。
英国:
新年——1月1日。
情人节——2月14日。
愚人节——4月1日。
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
耶稣升天节——复活节后的40天的星期四。
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
夏季公假——8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哥伦布日——10月12日。
万圣节——11月1日。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11月11日。
圣诞节——12月25日。
节礼日——圣诞节次日。
希腊:
新年——1月1日。
主显节——1月6日。
圣灰节——复活节前的第41天,人们放风筝、吃斋。
十月二十八日——纪念1940年希腊拒绝意大利的最后通牒这一意义深远的事件,有军队游行。
圣诞节——12月25日。
新加坡:
农历春节——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过年时,华人都喜欢去牛车水采购年货。春节期间,也有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作精彩表演。政府也举办“春到河畔迎新年”、妆艺大游行等活动,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清明节——是华人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日前后两个星期,人们会携带祭品、鲜花,到坟场去扫墓,祭拜祖先。
端午节——原本是屈原投江纪念日,现在发展成包粽子拜祭神明的节日。新加坡每逢端午节便会举办龙舟比赛。
中元节——俗称鬼节,由农历七月初一到三十日,整整一个月时间都要设坛拜祭无主阴魂,在这期间有宴会、歌舞表演、喊标福物等活动。
卫塞节——在农历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道及涅槃纪念日。
国庆日——8月9日。这是纪念1965年新加坡独立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会聚在一起,用声势浩大壮观的游行、集体舞蹈和大型烟花表演来庆祝这一日子。
36、世界各国独立日
一月
古巴解放日——1月1日
缅甸独立日——1月4日
突尼斯革命日——1月18日
澳大利亚日——1月26日
卢旺达民主日——1月28日
二月
斯里兰卡国庆日——2月4日
墨西哥宪法日——2月5日
新西兰国庆日——2月6日
日本建国日——2月11日
冈比亚独立日——2月18日
文莱国庆日——2月23日
科威特国庆日——2月25日
三月
摩洛哥登基日——3月3日
加纳独立日——3月6日
毛里求斯独立日——3月12日
爱尔兰国庆日——3月17日
巴基斯坦日——3月23日
希腊国庆日——3月25日
孟加拉独立及国庆日——3月26日
马耳他国庆日——3月31
四月
匈牙利国庆日——4月4日
乌干达解放日——4月11日
叙利亚国庆日——4月17日
津巴布韦独立日——4月18日
委内瑞拉独立节——4月19日
塞拉里昂共和国日——4月26日
多哥独立日——4月27日
五月
捷克与斯洛伐克国庆日——5月9日
喀麦隆国庆日——5月20日
六月
突尼斯胜利日——6月1日
意大利共和国日——6月2日
瑞典国庆日——6月6日
乍得国庆日——6月7日
葡萄牙国庆日——6月10日
菲律宾独立日——6月12日
冰岛共和国日——6月17日
卢森堡国庆日——6月23日
马达加斯加独立日——6月26日
吉布提独立日——6月27日
七月
布隆迪国庆日——7月1日
加拿大日——7月1
卢旺达独立日——7月1日
美国独立日——7月4日
佛得角独立日——7月5日
委内瑞拉独立日——7月5日
科摩罗独立日——7月6日
蒙古人民革命纪念日——7月11日
法国国庆日——7月14日
伊拉克国庆日——7月17日
哥伦比亚国庆日——7月20日
比利时国庆日——7月21日
埃及国庆日——7月23日
利比利亚独立日——7月26日
马尔代夫独立日——7月26日
秘鲁独立日——7月28日
八月
瑞士联邦成立日——8月1日
牙买加独立日——8月5日
玻利维亚独立日——8月6日
厄瓜多尔独立日——8月10日
刚果国庆日——8月15日
加蓬独立日——8月17日
阿富汗独立日——8月19日
罗马尼亚国庆日——8月23日
马来西亚国庆日——8月31日
九月
越南国庆日——9月2日
巴西独立日——9月7日
朝鲜共和国日——9月9日
墨西哥独立节——9月16日
智利独立日——9月18日
十月
塞浦路斯国庆日——10月1日
几内亚宣布独立日——10月2日
乌干达独立日——10月9日
西班牙国庆日——10月12日
奥地利国庆日——10月26日
希腊国庆节——10月28日
土耳其共和国日——10月29日
十一月
安哥拉独立节——11月15日
阿曼国庆日——11月18日
黎巴嫩独立日——11月22日
毛里塔尼亚独立日——11月28日
南斯拉夫共和国日——11月29日
十二月
中非国庆日——12月1日
老挝国庆日——12月2日
阿拉伯酋长国国庆日——12月1日
芬兰独立日——12月6日
肯尼亚独立日——12月12日
37、护士节
1854年至1856年间,英法联军与沙俄发生激战。在英国一家医院任护士主任的南丁格尔,带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参加护理伤病员的工作。因当时医疗管理混乱,护理质量很差,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于是,南丁格尔就潜心改善病室的卫生条件,并加强护理,增加营养。半年之后,伤病员死亡率下降到2.2%。这一事迹传遍全欧。
1860年,她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的护士工作专著,成了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鉴于南丁格尔推动了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因此被誉为近代护理的创始人。南丁格尔1910年逝世后,国际护士理事会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38、平安夜
每年的12月24日的晚上是平安夜即圣诞节前的一个晚上。在西方各国,平安夜这天,每家都要扎圣诞树。然后全家人团聚在客厅中,围着圣诞树唱圣诞歌,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和爱,祈求来年的幸福。
传说耶稣诞生在那个晚上,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传来声音,告诉他们耶稣降生的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到人间,是要做人间的王,因此天使便通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一群小孩手拿唱诗单弹着吉他,一家一家地唱着诗歌报佳音。直至今日,报佳音已成为圣诞节不可缺少的活动。
39、感恩节
在美国,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举国同庆的感恩节,规定从这一天起休假三天。即使远在异乡的美国人也都要在节日前赶回去与家人团聚,共庆佳节。美国人对感恩节重视的程度,堪与传统的盛大节日——圣诞节相比。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批英国清教徒到达美洲,而当年的寒冬让他们受尽苦难,到春天来临,只剩下50多人存活。春季来临后,得到印第安人给予协助,而有了较好的丰收。为感谢上帝及印第安人朋友,清教徒们每年举行感恩欢庆,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教堂,点起篝火举行盛宴。到了1789年华盛顿总统就职声明中宣布,11月26日星期四为感恩节,以鼓励美国人发扬祖先感恩精神,成为美国正式节日。后来在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为感恩节假期;之后感恩节的日期也经过几次变动,至1941年经过国会通过,开始改回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
40、情人节
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当时的罗马内外战争仍频。为了补足兵员,将战争进行到底,Claudius下令,凡是一定年龄范围内的男子,都必须参军。自此,丈夫离开妻子,少年离开恋人。于是整个罗马便被笼罩在绵长的相思中。对此,暴君大为恼火。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竟然下令禁止国人举行结婚典礼,甚至要求已经结婚的毁掉婚约。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爱情。就在暴君的国都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就是Valentine。他不忍看到一对对伴侣就这样生离死别,于是为前来请求帮助的情侣秘密地主持上帝的结婚典礼。一时间,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整个国度传开,更多的情侣秘密地赶来请求修士的帮助。但是,事情很快还是被暴君知晓了,于是他再一次显示了残暴面目——将修士打进大牢,最终折磨致死。修士死的那一天是2月14日,公元270年的2月14日。人们为了纪念Valentine,将每年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41、愚人节
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
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
42、春节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43、除夕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44、元宵节闹花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始于我国汉代,当时叫“上元燃灯”。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的灯火,一直要点到第二天天明,为的是祭祀一个名叫“太一”的神。“太一”是传说中最尊贵的天神,是最大的主宰一切的天神。人们燃放灯火祭祀“太一”,是为了求天神保佑一年里平安吉祥。
在我国历史上,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起源于隋炀帝时代。唐玄宗时,紫禁城内开灯节,设灯楼,“百里皆见”。到了北宋,灯会从三夜延至五夜;南宋又改为六夜,万盏彩灯垒成灯山,“乐声嘈杂十余里”。灯节最长的是明朝,朱元璋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灯会伴着烟火,还有鼓吹杂耍弦乐,光影五色,通宵达旦。观灯也就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风俗。
45、清明节的习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46、元旦的由来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47、春节扫尘的由来
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人们喷刷房子、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古称“扫年”。
扫尘习俗起源于尧舜时代,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到了唐宋时期,“扫年”之风盛行。至今民间流行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则传说,扫尘习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农为迎接玉帝的年粮而来。早先,这里的佃农一年忙到头,除纳粮交租外,所剩无几。他们祈求灶王爷在腊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时多说好话,以便玉帝开恩,从天仓拨点恩赐,在除夕前降下年粮——米雪,让他们饱饱地吃顿团圆饭。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佃农们每年都在腊月二十八日前,将宅院里外打扫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赐年粮,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民族风俗一代代延续流传下来。
48、春节拜年的由来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
49、春节贴春联的由来
每逢春节,我国民间家家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
50、“福”字倒贴的由来
春节,民间都愿在自家的门窗外倒贴个红“福”字,人们约定俗成,图个喜庆、吉利。此俗传说起源于清代恭亲王府。那年正值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人欢心,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一家人因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瓜葛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恭亲王福晋一听,觉得也合情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没学问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种招式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以图吉利。
51、踏青的由来
清明踏青,即春游,古时候称为“探春”、“寻春”,唐宋时盛行。《武林旧事》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据传,唐高宗三月三日游春于渭阳,熏香沐浴后,“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这是清明折柳、戴柳的开端。
后来江南老百姓将此演化为插柳,每逢清明节家家户户将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成语,就来源于清明插柳活动。
52、端午节包粽子的由来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风俗习惯。关于包粽子的由来,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入汨罗江殉难后,楚国百姓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大家都驾着船把饭装到竹筒里,投到江中祭奠屈原。
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长沙有一个名叫欧回的人,说他白天见到一个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人对他说:“你们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龙吞了。今后你们可以用艾叶塞在竹筒口上,再用五色丝线捆牢,因为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说完人便不见了。
后来,欧回把此事告诉大家照办。据说人们包粽子,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53、中秋吃月饼的由来
中秋吃月饼的习惯,在我国历史悠久。关于中秋吃月饼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
普遍的说法是: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平定北方突厥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率部出征。李靖转战边塞,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潢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婵娟(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54、重阳节赏菊
我国民间流传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赏菊习俗,始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他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
陶渊明种菊既食用又观赏。每逢秋日,当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常到他家做客赏菊。他就摊煎饼、烧菊花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采菊相送,“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来赏菊的人们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他常想,要是能让菊花一日开,客人一天来,那该多好啊!后来,他灌园浇菊时,自语祝愿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
说来奇怪,到九月九日那天,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的争奇斗艳地一齐盛开了,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于是亲朋诗相约,年年到重阳这天来赏菊。于是重阳赏菊的习惯便由此而形成,并流传至今。
55、腊八节吃粥的传说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56、国际植树节
国际植树节的发起地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很早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原。由于树木稀少,每遇大风,便黄沙漫天,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举行植树节,以此来号召人民植树造林。他的建议最终被采纳了。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
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
而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19次会议上决定将孙中山逝世的日子定为中国的植树节。因此,3月12日便从此成为了中国的植树节。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中国称为“植树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为“树木的新年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朝鲜的植树节是4月6日,4月和10月为“植树月”;
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委内瑞拉的植树节是6月24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规定,植树节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举行;
印度的植树节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8月9日;
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70多年历史,他们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
泰国的植树节是9月24日;
古巴的植树节是10月10日;
英国的植树节是11月6日至12日;
意大利1898年就决定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
叙利亚的植树节是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的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
57、母亲节
母亲节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母亲节的倡议起源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嘉芙顿城的一家主日学校。
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查维斯夫人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
查维斯夫人为她的礼拜堂服务超过25年,当她在72岁逝世时,41岁的女儿安娜,立志创立一个母亲节,来实现母亲多年前祈求的心愿。
于是她便先后写信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
1907年5月12日,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一个礼拜仪式。隔年,此仪式在费城举行,反应热烈,终于获得维州州长支持,并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
到了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请国会通过决议案,将母亲节定为全美国的节日。从此流传到了世界各地,遂成为“国际母亲节”。
58、父亲节
父亲节是由美国人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倡议建立的。
多德夫人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扔下了六个儿女,为了将他们抚养长大,多德夫人的父亲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终于把几个儿女养大成人了。由于常年地辛劳,她的父亲于1909年去世了。
当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便萌生了建立父亲节的想法。于是她便将她的想法告诉了教会的瑞马士牧师,并得到了他的赞许和支持。
于是多德夫人在1910年春天开始推动成立父亲节的运动,不久得到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她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提议,在多德夫人的努力下,美国华盛顿州便在1910年6月19日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聚会。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的六月第三个周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国定纪念日。从此父亲节开始流传下来。
59、世界各国的女性节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但是在世界各地,除了“三八”以外,还有许多专属女性的节日,而且几乎是每个月都有。
太太节——8月23日至9月15日,是德国汉堡的“太太节”。由妇女组成的演艺团体,专演一些宣传男女平等的戏,以示庆祝。8月12日,则是泰国的“母亲节”。
狂欢节——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国莱茵地区的“妇女狂欢节”。在此期间,妇女“大自由”。男人们不得查探妇女活动的内容,违者会被抓问罪。10月17日,是非洲马拉维共和国的妇女节,这一天有全国性庆典,男人在当天要对妻子呵护有加,侍候周到。
休息日——12月31日到第二天中午,是希腊的“主妇休息日”。这天,妇女在家里什么也不干,一切家务全由男人承担。
掌权日——每年的1月4日,是瑞士某些地区的“妇女掌权日”,在为期4天的节日中,家里大小事务全由妇女说了算,男人统统“闭幕”。
求爱日——每逢闰2月29日这天,是英国旧俗中的“妇女求爱日”。这一天,妇女可以摆脱世俗的清规戒律,大胆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意。西班牙的“女市长节”,也在2月份。当日,由女性主持市政公务,发号施令,男人如违抗,就会被公众群起攻之。
少女节——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节”,又称“姑娘节”,是全国性的节日。日本人认为,这时正值红桃报春,是女性美的象征,所以也叫“桃花节”。
妈妈节——4月,在尼泊尔有一个历时3天的妇女节,来自各地的妇女,披着红色“纱笼”,成群结队地涌向首都加德满都的帕苏帕蒂庙。她们在吃饱了由丈夫烹煮的美食后,便在神像前大唱赞歌。在印度,这个月有一个“妈妈节”。这一天,已为人母者穿上彩色缤纷的“纱笼”,戴上各种首饰,显得风姿绰约。这日也是一年中她们最受尊重的一天。
60、“三八”国际妇女节
1903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市的女工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和歧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大罢工和示威游行。这一斗争得到了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支持和热烈响应。1910年,一些国家的先进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议,为了加强世界劳动妇女的团结和支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
从此“三八”节就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
61、“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五一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从此,5月1日就成为了世界工人阶级共同的节日了。
62、“五四”青年节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掀起了五四运动的狂潮。运动由北京迅速发展到了全国,最终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将每年5月4日定为我国的青年节,以此来纪念那些为了祖国的命运而奔走呼号的青年学生们。
63、“六一”国际儿童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儿童的处境也十分糟糕。死于饥饿、传染病的儿童不计其数。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会上探讨了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为了能够改进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
参考书籍: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李琳,张保文
《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王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