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旅居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因为攻读博士学位,我曾经在新加坡生活了四年,这里也成了我游历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大本营”。四年不是很长,但还是让我对新加坡和整个东南亚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在东南亚的旅居经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问题。
对我们而言,东南亚就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居——虽然来往密切,但对他的来龙去脉,我们却知之甚少。2017年一首魔性的《咖喱咖喱》火爆了互联网:“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沙巴、芭堤雅、阳光热辣辣……”这些关键词都让我们觉得无比亲切。但是,大多数人对东南亚的理解,正如这首歌一样浅尝辄止。
《迟到的东南亚》,查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不仅是在个人层面,在国家层面同样如此。除了作为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东南亚还是中国周边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也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地区。2020年,东盟首次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如此,我们对这一地区的研究,却远不及我们对西方的研究那样广泛和深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和近代西方国家抢占了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东南亚被纳入殖民体系后,不仅区域内的联系被割断了,同时整个地区也被置于从属地位。如今,殖民体系早已瓦解,但人们依然习惯将东南亚国家视为大国的“追随者”。以国际关系学科为例,主流理论多以大国为重,对于中小国家的关注相对有限。即便是针对东南亚国家开展的研究,所采取的视角也多是大国博弈如何影响了东南亚,而非真正立足于东南亚国家本身。正是这样的思维定式,冲淡了很多人对东南亚的兴趣,忽略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价值。事实上,过往的经验已经说明,东南亚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均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这些国家绝非完全随着大国的脚步而起舞。
本书之所以起了《迟到的东南亚》这个题目,一则是因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东南亚国家,多数形成较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陆续登上国际政治的舞台。不仅如此,在文中你还会看到,就连“东南亚”这个概念,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开始被世界所熟悉和使用的。二则,“迟到的东南亚”这个提法,还有一层“提醒”的用意。相对于中国与东南亚的密切联系而言,我们对这个地区所开展的系统、全面的研究,实在是太少了。
当然,本书对东南亚历史和政治的讨论,绝对称不上系统和全面。但是,我希望它可以引起更多读者对东南亚的兴趣,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书的每个章节均以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对答案的探索为脉络,将琐碎的信息串联起来,并且夹杂了很多个人化的观点,以及对于“伪答案”的批判。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对一些小问题刨根问底,那么这本书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你的好奇心。
(作者:查雯,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