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月28日 星期日

风靡西方100多年的双生子研究,对家庭教育的启发令人震撼

风靡西方100多年的双生子研究,对家庭教育的启发令人震撼

今年夏天,最热门的综艺节目,要数“综艺教母”龙丹妮打造的音乐偶像养成节目——明日之子。原创力爆棚的张钰琪、甜歌皇后洪一诺、人气偶像BY2、天仙歌女冯希瑶,经过一夏天的蜕变,成功晋级“网红级”歌手。

特别是新加坡双胞胎组合BY2,2007年参加马来西亚选秀大赛,获得第二名并签约唱片公司,2008年开始发行专辑。然而,10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仿佛被雪藏了一般。今年6月,姐妹俩参加“明日之子水晶时代”,以热辣的舞姿和心有灵犀的配合,一炮走红,成为炙手可热的现象级选手,并最终在8月24日的决赛中获得第三名。

BY2的成功,让不少家有双胞胎的家长津津乐道。而随着节目的推进,关于双胞胎家庭教育的讨论也持续不断。这不,小编所在小区的一对双胞胎,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风靡西方100多年的双生子研究,对家庭教育的启发令人震撼

人的智商性格都受遗传的影响

小强和小华(均为化名)是一对双胞胎。他们穿同样的衣服,留一样的发型,都是一样胖嘟嘟的小脸,走在小区里,总是引来不少大爷大妈艳羡的目光。然而,几年后,原本可爱的兄弟俩渐渐有了差别,哥哥沉稳文静,弟弟则调皮捣蛋。

这让小区的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小时候长得很像的双胞胎,在同一个家庭长大,一起接受教育,为何却慢慢不像了,反而是小时候并不怎么在一起的双胞胎,长大后无论是性格,还是为人处事都变得很像。这是为什么?”相信,不少双胞胎家庭都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这个问题照样困扰着科学家们。

1875年,英国社会学家、遗传学家和生物统计学家Francis Galton提出这个问题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双生子研究也就此展开,至今已持续风靡西方100多年。

双生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胞胎,有两种类型:同卵双生子(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各自发育,性别相同,遗传特性和表型特征也基本相同)和异卵双生子(两个卵子分别与精子受精而发育成的两个胚胎,性别不一定相同,遗传特征和表型仅某些相似)。如今,双生子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在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双生子的研究主要为人类智商的开发提供支持

我们知道,人的行为能力和思考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智商决定的。可智商又是什么决定的呢?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环境?科学家们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直到1990年,行为遗传学家托马斯·布沙尔与明尼苏达大学的同事联合发表了惊人的发现:不在一起生活的双胞胎,其智商差异约70%与遗传变异相关。更重要的是,同卵双胞胎即便大部分时间不在一起度过,但在性格、职业兴趣、业余爱好和以及社会态度方面,他们成年后都表现得非常相似。

20多年过去了,双生子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几乎每一个可以测量的心理特质,包括智商、人格、艺术能力、数字能力、写作能力、同理心等,均具有可遗传基础。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理特征反映的是大脑的物理结构,而我们的基因,则有助于这些物理结构的形成,所以完全不受DNA影响的心理特征几乎不可能存在。

风靡西方100多年的双生子研究,对家庭教育的启发令人震撼

环境影响基因表达,并成倍放大

那么是否意味着,智商的决定因素就是基因遗传呢?

起初的研究似乎表明是这样的。所有的双生子实验都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双生子的成长环境,几乎不会影响他们成年后在智力和个性上的差异。

但接下来的实验却渐渐改变了这个结论。人们将环境的范围扩大后,放在更加广泛的环境中,实验的结论则表明:父母养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研究人员调查了750对美国双胞胎,分别在他们10个月和2岁大的时候,为他们做了心理能力测验。对于10个月大的婴儿,不论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家庭环境似乎是最关键的变量。但到了2岁时,情况发生了改变。对贫困家庭的儿童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很重要,其心理能力差异的80%与家庭有关,遗传学上的差异则几乎不起作用;而对富裕家庭的孩子来说,遗传学上的差异则成了关键,占了所有心理能力差异的近50%。

由此可见,环境也可以影响基因表达。然而,什么是环境呢?

在一般人看来,环境是外在的,与内在活动相去甚远。但实际上,环境既可以是外在,也可以是内在的。外在环境包括光线、噪声、热量、食物,内在环境则包括激素、神经中枢和其他基因。两者均可激活和抑制基因的表达。

并且,环境会让基因表达成倍放大。

即使再微小的遗传或环境优势,环境都可以使其反复放大,这种交互作用会反复迭代,并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历程。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很多基因编码并不会直接导致积极或消极的结果,却可以让个体对环境的敏感度提高,并最终由环境来影响其结果是好,还是坏。

因此,尽早干预并让儿童的基因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

再回到小强和小华的故事。兄弟俩为何有了性格差异呢?问题还是出在家庭教育上。原来,兄弟俩在一起玩耍,免不了磕磕碰碰,妈妈就总是数落哥哥:你是哥哥,让着点弟弟嘛。有了好东西,一般情况下两人平分,可只有一份时,妈妈也总是倾向于给弟弟。

这让哥哥渐渐觉得,妈妈似乎更加喜欢弟弟,而自己身上则有一份责任,就是照顾好弟弟。而弟弟则有恃无恐,总是跟哥哥争抢。久而久之,这种差异就越来越明显。

风靡西方100多年的双生子研究,对家庭教育的启发令人震撼

好的越好,坏的更坏

很多家长认为,大部分人的小学都是玩过来的,因此孩子刚读小学,成绩并不太重要。

但他们忽略了:在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年,他们所受的环境支持以及他人投注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和金钱,就已经开始存在实质性的差别了。

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认为,一个孩子若能从一开始就进行良好的阅读,或者所处环境便于他积累大量词汇,那么他便能读得更多,学得更多,同时能够与善于阅读的同伴交朋友,从而读更多的书,最终拥有更高超的阅读能力。相反,词汇量低的孩子阅读速度缓慢,从阅读中得到的乐趣也少,也不会构建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

其结果就是,两个孩子的智力差距会越来越大。

一项研究佐证了这个观点。研究人员发现,由职业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在3岁时可听到或读到约3000万个单词,他们的词汇量也更加丰富。而工薪阶层父母养育的孩子,在3岁时听到的单词为2000万个左右,午夜非洲裔美国母亲的子女,在3岁时仅仅能听到约1000万个单词。同时,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别,相对责骂而言,职业父母的子女所受到的鼓励,远远超出了其他孩子。

有研究学者甚至做了家庭环境观察评定量表,可以测量家庭提供给儿童的智力刺激以及支持的质量和数量。其中一些指标包括:1、父母与孩子交谈的多少;2、能否接触到书籍、杂志、报纸和计算机;3、父母为孩子朗读的频率;4、父母带孩子外出(比如去博物馆)的次数;5、家庭的温暖和友好程度。

按照这个测定,研究人员发现,由基因上毫无关联的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收养的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背景的孩子,其平均智商比其他未被收养的兄弟姐妹而言,提高了12-18分。

环境的影响,确实会改变智商。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年级到五年级期间,平均智商为80分的儿童,其智商往往逐年减低约1.1分,而智商高达140分的孩子,其智商则通常逐年增加约4.5分。

在前面的那个故事里,如果我们无视或忽略了小强和小华的这种差异,会有什么后果呢?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一则案例,或许可以提供参考——

有一对夫妇生了双胞胎,都不想放弃工作,也不想请保姆,就只好奶奶带一个,姥姥带一个。3年后,夫妻俩把孩子接回来上幼儿园,却发现兄弟俩在性格上已千差万别。

哥哥由姥姥带。姥姥当过老师,从小就注重孩子的礼貌、行为习惯培养。哥哥在家里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9点钟准时睡觉。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哥哥都会主动跟人打招呼,性格也比较阳光,小朋友们都喜欢跟他玩。

弟弟则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奶奶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也是百般宠爱。结果,过度宠爱成了溺爱,弟弟性格暴躁,如果没有顺着他的意思,就会把东西扔得到处都是。弟弟吃东西的时候,也没有自制力,十分挑食,有了好吃的,则会因为吃得太撑而肚子不舒服。

更要命的是,兄弟俩还互相瞧不起,看来以后得慢慢磨合了。

上一篇新闻

盘点娱乐圈真正的双胞胎!有人昙花一现自甘堕落,有人触底反弹

下一篇新闻

这么有魅力的双胞胎组合姐妹花BY2,谁能不心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