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9月新传大事 | 芒果TV共建东南亚传播中心、多平台抵制无底线追星

9月新传大事 | 芒果TV共建东南亚传播中心、多平台抵制无底线追星

9月热点上线啦!


目录


一、政策、传媒动态合集

二、热点事件解读

1.芒果TV 与老挝电视台等共建东南亚传播中心

2.多平台出手抵制无底线追星



9月政策、传媒动态合集


报告与数据


1、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据光明网8月31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31日在京发布了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提升,网络接入环境更加多元。此外,互联网应用也在持续发展。其中,短视频增长最为明显。


2、2022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3.24万亿元


工信部表示我国信息消费已成为增长迅速、创新活跃、辐射广泛的消费领域,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8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24万亿元,同比增长6%。


3、1.15亿人在B站观看运动健身内容


9月7日,B站发布《2022 运动健身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近一年,1.15亿人在B站观看运动健身内容,视频播放量超300亿。


互联网治理


1、中央网信办:利用谣言进行恶意营销炒作的账号主体纳入黑名单管理


据新华社9月2日消息,为深入清理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3个月的“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明确对首发恶劣谣言、多次传播谣言、利用谣言进行恶意营销炒作的账号主体纳入黑名单管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全网禁止注册新账号。


2、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


9月2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3个月的“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全面深入清理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着力解决旧谣言反复传播、新谣言层出不穷的问题。


3、自9月30日起,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不得弹窗推送新闻信息


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规定》要求,弹窗推送新闻信息的,应当严格依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不得超范围转载,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保证新闻信息来源可追溯。


4、抖音直播发布治理白皮书:疑似未成年人消费识别系统日拦截账号超12万


抖音发布《2022抖音直播平台治理白皮书》。白皮书梳理了抖音直播围绕平台生态、搭建长效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抖音直播建立了事前预防、事中拦截、事后保障等一系列机制,其中疑似未成年人消费识别机制日均拦截账号超过12万个。


5、Meta因处理儿童数据被罚款4亿美元


近日,因在Instagram上处理儿童数据而违反了欧盟的数据隐私法,Meta被罚款约4亿美元(约28亿元人民币)。这是欧洲和美国当局打击公司在网上收集和分享有关年轻人信息的一系列措施的最新举措。


6、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剑网2022”专项行动


近日,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2”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聚焦广大创新主体版权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规范发展与打击惩治并举,开展4个方面的重点整治:一是开展文献数据库、短视频和网络文学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二是加强对网络平台版权监管;三是强化NFT数字藏品、“剧本杀”等网络新业态版权监管;四是持续加强对院线电影、网络直播、体育赛事、在线教育、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巩固网络音乐、游戏动漫、有声读物、网盘等领域工作成果,不断提升网络版权执法效能。


7、微信封禁17.6万个违法违规账号


9月21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为打击欺诈、赌博、色情低俗、违禁品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2022年6月至今,微信共计对56591名违规情节严重的帐号主体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封禁违规主体的相关帐号17.6万个。


8、小红书上线MCN健康分


近日,小红书上线MCN健康分,总分为100分,小红书将基于机构经营质量、机构组织行为、机构经营动作三个方向进行监控、扣分以及处置。MCN违规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违规营销:主要指未经蒲公英平台或平台广告审核的内容合作行为;2. 虚假流量:通过账号买卖、虚假刷量来实现商业变现;3. 逃避履约:如无故拖欠合作博主款项,不按约定履行客户要求等;4. 扰乱秩序:不正当竞争、不正当利益输送。


9、Instagram打造可自动拦截冒犯性内容的私信图片过滤器


为了尽力保护 Instagram 用户免遭平台上泛滥的私密照请求,母公司 Meta 刚刚向外媒表示,在应用团队初步研究之后,Instagram 正在开发相关图像过滤器。可知作为一款控件,Instagram 用户可选启用该工具,以保护自己免受此类骚扰消息的影响。


传媒动向


1、知乎周源:投入更多资源,与权威媒体开展常态化合作


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在演讲中提到,知乎目前已经与权威媒体开展常态化合作,充分发挥互联网优质内容平台优势,巧妙设置议题,收获了海量带着温度和思考的优质回答,让主流声音深入人心。


2、新加坡新传媒亚洲新闻台推出新的数字音频战略


新加坡新传媒旗下的亚洲新闻台(CNA Singapore)正在执行一项新的数字音频战略,推出了包括无线电音频直播、原创播客以及一系列有奖竞猜节目改造的音频内容。


新的播客节目包括《金钱对话》《工作吧》和《CNA通讯员》,前两个播客节目主要围绕工作和职业问题展开话题,而《CNA通讯员》则深入到亚洲新闻台的幕后工作中,让听众了解亚洲新闻台记者如何报道亚洲新闻。(可联系新的传播生态下新闻工作的开展)


3、“四川熊猫云”3.0上线,开启媒体融合新“亿点”


9月21日,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熊猫云”迭代3.0,此次升级主要打造四川观察“亿点”全链路平台,该平台将为四川观察上亿用户、粉丝提供多维度、年轻态融合传播矩阵,打造全国一流的短视频互动运营平台,助力持续扩大“四川观察”IP影响力和造血能力。


技术应用: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打造元宇宙主题乐园


北京城市副中心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 年)》,力争通过 3 年的努力,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以文旅内容为特色的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行动计划》聚焦“元宇宙+文旅”“元宇宙+商业”“元宇宙 +城市服务”三个特色方向的融合应用创新:一是将依托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等重点区域,打造元宇宙主题乐园,建设“元宇宙+文旅”场景;二是探索发展虚拟品牌代言、 虚拟直播经济、虚拟发布活动,推动虚拟现实与艺术消费的融合发展,以建设“元宇宙+消费”场景;三是将开展全域高精度三维城市建模,推动智慧办公在城市副中心应用,建设“元宇宙+城市”;支持元宇宙相关技术企业与教育机构深度合作,布局“元宇宙+教育”场景。


9月热点事件解读


一、芒果 TV 与老挝电视台等共建东南亚传播中心


【事件概况】8月30日,在2022 中国新媒体大会“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国际传播论坛上,芒果TV 和老挝国家电视台、云南无线数字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此次战略合作,以芒果TV 的内容为核心,借助老挝国6 家电视台的用户规模优势与云数传媒在老挝的渠道优势,推动三方在内容授权与译制、融合传播与传媒产业市场探索方面的合作。其中,芒果TV 不仅将向老挝国家电视台旗下新媒体平台提供芒果优质版权综艺节目、影视剧等内容,还将输出先进的内容营销模式以及多形态的媒体市场化经营模式。


【考点关键词】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主菜】思路解读


一、智媒时代下主流媒体赋予中国故事的时代意义


传播技术的变化改变了中国新闻的传播形式和舆论形式。传播生态的变化正引领中国新闻传播行业走向智能时代。借助智能技术的巨大能量,传统媒体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独特而有意义的叙事空间,以便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学习逻辑表达


(一)用“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在智媒时代,主流媒体运用智能技术讲述中国故事。首先,智能化自动推送系统将帮助主流媒介创造更多的中国故事议题,以满足各种社交场景下传播的条件和要求,其次,由于智能化技术解放了劳动力,媒体工作者在智能那技的帮助下,提高了传播效能,注重对内容的深度探究和深层思考,从而挖掘作来,彰显人文价值。而智能化应用是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引导和转变国内外群体意识和心态的智慧化传播方式,有助于培养其清晰理性的思维,以便于更好地向世界传运中国声音。


(二)用“媒”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在智媒时代,主流媒体的跨文化传播与时俱进,通过智能化手段对新闻报道制作活动中的信息监测和分类,可以充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鲜度,提炼大量富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更立体、更全面地传播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弘扬主流价值观念,引导正确社会舆论,进一步加强主流话语的策聚力、向心力。同时,也为传统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在新闻内容分发层面,主流媒体根据不同情景下受众的社会情感需求,突出报道的人情味和生活关怀性,促进文化生态繁荣,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和社会守望力。


二、智媒时代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路径


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媒体的优势与特点,运用主流媒体的“智能化”手段和技术,讲好中国故事,用各种“智慧”引领未来,提升中国大国形象,使中国故事更好地走向世界。


(一)VR和3D等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特色


在智能媒体时代,VR、3D等技术是媒介技术演进的显著表现形式。VR和3D科技作为全媒介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们无限拓展了人体触觉和认知空间,让观众有更多身临其境的美好体验,从而不断赋能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互联系的价值创新体系,丰富了媒体文化。


通过VR技术对故事化新闻叙事的解构和重塑功能可以看出,该技术既注重对现实的原始化模拟和再现,又充分调动受众的思维逻辑,给人们带来更强的观看和体验感。


(二)社会化媒体与主流媒体相结合共同助力智能传播


社交媒体是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和扩散性的。而主流媒体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智能化叙事变得更加人际化和个性化。央视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真实、客观、有温度的形象。受众可以选择和接受传播的内容,利用社交网络分享内容,同时培养情感共鸣,并通过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特价值为新闻报道添加新的内容。


(三)主流媒体需创新叙事方式


“叙事”就是“讲故事”,创新的叙事方式就是用新的、合适的范式去讲述中国故事。主流媒体叙事是以符合主流媒体传播形式、满足主流媒体受众心理的方式讲故事,因为传播的主体性主要在于它的叙事能力。如果说过去媒体的叙事方式大多是单向性的宣传,如今智媒时代下主流媒体的叙事方式则在于平等性的互动交流。无论是从认同感还是传播意义来讲,主流媒体创新叙事方式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会更加有利于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从情感认同到国家认同


客观地说,像故宫这样的宏大题材,由于其题材的概括性,包括故宫景观介绍、故宫文物等题材。如果以宏大的方式从单一角度提出,就很难让受众产生一种代入感、情感和价值接受感。而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形成深刻的认识。所以,主流媒体要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就必须认真考虑如何从情感认同到民族认同的影像策略。现实影像与历史文物的交融,创造了生动的国家形象,具有感人的效果,增强了观众对国家形象的认同,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华美学。


2.从单一到多维度意义延伸


纪录片承载着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记忆,注重从旁观者的角度讲述故事,让观众对故事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感受。其核心在于让观众能够在个体语境中得到更加深入的解读含义。在这部纪录片中,看似每个文物之间无联系,但都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实现了单一向多维度的延伸。


*补充

智媒时代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案例分析-《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成功因素分析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关于文物修复的纪录片。它的成功因素就在于在新兴媒体时代下,面临智能化、现代化的生活,来唤起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的情感共鸣。在纪录片的制作和呈现过程中,片中还使用了叙事白描的创作手法凸显人情味,并且以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等多种因素助推,快速走红。


1.迎合受众的审美取向和情感共鸣


纪录片所传递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不可磨灭的自身价值,满足了观众的审美倾向和情感共鸣。手工修复文物不同于现代工业社会和机械复制,这种替代技术满足了匠人精神和工匠技艺的审美取向。与其他纪录片不同的是,《我在故宫修文物》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加深了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每一个文物本身蕴含的日常场景、生活化细节、平凡人物角色和一些真实历史结合起来,唤醒了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大国工艺的记忆。这部纪录片创造了三组矛盾的特殊视角:现代人物修复古代文物的时间跨度;智能社会与手工匠人的时空交集;都市生活和非凡职业。因此,以上这些都是影片能够迎合观众审美取向和共鸣的原因。


2.叙事方式充满人情味


纪录片通过简洁的文字叙述,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让文物成为血肉之躯,让文物工作者彰显大国工匠的才华,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据介绍,修复专家以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文物的热爱,在伟大工匠精神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修复了不少珍贵文物。这种文字叙事方式,使文物修复专家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同时散发出浓厚人文关怀的艺术氛围。在影片中,对很多修复文物具体过程的描述,使纪录片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人物特色栩栩如生,也让影片更加扣人心弦,充满了人文主义,有效地利用了智媒时代媒介技术的演进,让中国故事和东方美学更好地走向世界。


3.传播手段智能化


纪录片采用新媒体、弹幕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进行发布。弹幕网站受众通过弹幕实现了对文本叙事内涵的解构和重构,弹幕文化在众多青年群体的推动下,在视频回放过程中动态地呈现短篇文字或符号。弹幕文化是对叙事文本进行二次加工的一种新型的文化互动模式,它创造了一种强烈的集体参与意识的仪式文化和以个人参与感为核心的狂欢文化,使受众即时互动。根据参与式文化理论,以互联网受众为中心的web2.0平台,积极创作媒体文本、媒体内容,通过与受众互动,强化互联网作为自由、平等、开放、包容、共享互惠的新媒体的叙事风格。弹幕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成为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兴起,弹幕文化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并迅速蔓延开来。而两微平台,不管是微信公众号还是朋友圈的病毒式营销传播和报道,都为网络用户发表自己的议程和意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小食】

[1]张超.主流媒体海外社交平台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升路径[J].中国编辑,2022(08):29-33+40.


二、抵制无底线追星!多平台出手


【事件概况】日前,微博、微信、快手等平台相继发布公告,坚决抵制“无底线追星”等行为,为劣迹艺人鸣冤叫屈、站台洗地,发布诱导非理性追星等内容的账号,将予以从严处理。


【考点关键词】粉丝文化


【小站敲黑板】今年以来,面对失德艺人的塌房,依然有执迷不悟的粉丝追捧,畸形的追星行为暴露出诸多问题。


【主菜】思路解读


互联网时代, 媒介文化发生着深刻的变迁, 粉丝文化的崛起就是其中一道重要的风景。新媒介技术的易于掌握与可接触性, 使包括粉丝在内的普通受众获得了一种媒介赋权, 拥有自主表达的话语权力与传播渠道。粉丝作为媒介文化产品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 对流行文化有着强烈的“情感感受力” 、巨大的消费热情和文本再生产能力, 美国文化学者约翰·费斯克称其为“过度的读者” , 法国的米歇尔·德赛都以“文本的盗猎者游牧民” 为其命名。粉丝由过去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转变为主动的文化表达者, 粉丝文本成为媒介文化产品最直接、最活跃的消费反馈, 并已然形成一种反推动力, 影响媒介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媒介的赋权使粉丝在网络虚拟世界拥有可以集结并自由表达的社区, 同时也通过粉丝话语的生产, 圈定自己的社群边界, 构建自己的文化领地。新的媒介技术为粉丝带来了新的表达手段, 继而形成粉丝文化新的变化与特征。


一、粉丝文化表达变迁的趋势


(一)表达空间从后台到前台


在媒介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粉丝文化表达空间也沿袭着从后台走向前台的发展路径。在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占主流的时代, 粉丝文化表达的呈现是滞后的、点缀性的存在, 异时空且不同步。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粉丝在虚拟世界里拥有可以聚集的独属空间, 粉丝社区、评论专区或是附缀在媒介源播放窗口下方的下拉区域, 使粉丝有了可以进行文化表达的独立空间。如今, 弹幕等社交媒介的出现, 粉丝文化的表达空间已然从后台移至前台, 以共时空覆盖式的呈现方式, 彰显着粉丝的文化力量的崛起。


(二)表达载体符号从单一到多元


文字曾是粉丝发表评论、表达消费感受的唯一载体符号, 诉诸于观众来信等单一形式。而如今媒介技术发展到数字媒介阶段, 数字媒介技术的智能操控与低门槛, 使得普通受众掌握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表达手段。文字、图像、声音被整合于许多既有的表达类型之中, 粉丝可以运用一种或是同时运用多种符号载体来表达。费斯克对粉丝的生产力进行分类分析时, 就指出符号生产力是粉丝生产力的一种。不过, 他也声明, “符号生产力是整个大众文化的特征, 而非粉丝文化的特征”。符号生产力“包括从文化商品的符号资源中创造出关于社会认同和社会经验的意义” 。


(三)表达渠道从单一媒介到融合媒介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承载着粉丝文本内容生产的媒介平台也趋于多维化。有学者指出,媒介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用于公共讯息传播的技术 (尤其基于电信技术的) 与那些用于人际 (通常是组织内和组织之间) 传播的技术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convergence) 。公共传播中出现了某种“个人化” (personalization) 或者说只是“个体化” (individualization) 现象,比如个体阅读电子报纸或者声音文本;而“私人” (private) 传播也变得更加公开,或者说至少更广泛地与陌生人共享信息。公共传播媒介与人际传播媒介的融合,加强了信息流通的广度与深度, 使其能够深入社会内部的肌理脉络,这也使得包括粉丝文化表达在内的个人化表达可以拥有更多的传播渠道,获得更广泛的可见性。网络社区、弹幕网站、百度贴吧、微信公众号、漂流瓶、路牌广告以及各种应用客户端,甚至作为公共传播组织机构存在的传统媒介等, 都是粉丝聚集表达的传播空间。2016年,歌手王俊凯过17岁生日时,其粉丝运用报纸版面、地铁轻轨车身广告、商业中心LED大屏幕和直升机无人机等多种媒介载体表达祝福,被网友戏称为“海陆空全方位的应援”。媒介融合是媒介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粉丝文化表达也出现了多种媒介融合、共同参与传播的趋势,这也是粉丝力量声势日隆的原因所在。


文化表达主体从个体到社群


社群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单位, 它由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组成, 不仅群体中的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 而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意识到。媒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粉丝社群的形成与发展, 以互动与社交为主的新媒介技术更是为粉丝社群提供了聚集的公共空间。百度贴吧、网站、论坛、博客、QQ群等“虚拟社区”, 使粉丝的文化表达拥有了传播与展示的公共空间, 获得了更高的能见度和传播范围。


二、明星粉丝社群传播乱象产生原因


(一)冲突被群体中的少数人所利用


美国社会学家科赛认为,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对于稀缺的地位、权利和资源的分配上的争斗。相比冲突的负面功能,科赛更强调冲突所具有的正面功能。科赛认为冲突对社会与群体具有内部整合、稳定功能等,并且是社会中重要的平衡机制。将所有偶像粉丝的社群视为一个整体即“饭圈”,它的平衡绝不是一个静止状态,而是需要通过冲突去形成的动态平衡。冲突可能让饭圈内各个群体之间摸索彼此底线,让各个粉丝社群和饭圈一次次完善各项规则。少数人因此想通过制造冲突来团结内部,一致对外。但冲突毕竟是冲突,它往往带来混乱,造成不良后果。


(二)选择性接触构筑“信息茧房”


美国学者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信息茧房”的概念,指人们关注信息时会习惯性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包裹进一个类似蚕茧的“茧房”中的现象。受众接触信息本就有选择性特点,而新媒体时代,各类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实现个性化推荐更是加速了“茧房”的形成。人们接触和吸收的信息趋于同质化和同偏向,粉丝群体更是如此。当粉丝处在“信息茧房”中,他们会主动寻找偶像的正面信息阅读,屏蔽负面信息,即便偶尔接收到负面信息也会如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中对抗式解读所言,进行与之相反的解读并进一步加深自己对偶像的认同。粉丝参与骂战的主要原因是主观上认为偶像是正义方,试图维护偶像,当两方粉丝群体均如此认为时,矛盾冲突便会愈演愈烈,难以形成共识。


(三)媒体环境宽松与法律法规不完善


新媒体时代,虽然技术进步,社交媒体兴起,粉丝之间交流更为便捷,线性人际关系结构发展为网状互动结构,但各大平台“先发后审”的机制还是让个别过激粉丝恶意侮辱、甚至刻意造谣的言论有机可乘,从而引发粉丝群体间的骂战。除此之外,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比如对于粉丝辱骂明星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界定还不够明确,以及网络言论删除功能造成取证难的问题等。讨论和侵权的界限过于模糊,人人上网如履薄冰这并非大众想要的结果。因此,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大完善的余地。当然,公民个人也要掌握言论自由的度。


(四)粉丝自身的身份认同


粉丝的身份认同可以分为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两部分。自我认同是将关注焦点放在人的主体性位置上。人的主体性在与他人交往中得到体现,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镜中我”理论所言,人的行为很大程度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群体认同即群体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粉丝社群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兴趣和目的的一致性,因此,在面对外界攻击时社群内的粉丝能自觉保持较为一致的看法,即便个别粉丝有不同观点,也会迫于群体压力,在沉默的螺旋下闭嘴不言,或违心转换观点以寻求群体认同。


(五)某些偶像资本方或营销号恶意引导


某些偶像资本方为争夺资源或进行公关活动会故意制造、传播一些不实信息,这必然引起双方粉丝的不满,进而爆发骂战。微博作为偶像粉丝聚集地之一,已然成为骂战主战场,微博营销指通过微博平台为商家或个人引入流量、创造利益的营销方式,微博营销号就是执行这一营销的账号。有些营销号为博得更多关注,吸引粉丝,会用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挑起粉丝间或粉丝与普通网友之间的冲突,煽动骂战。并借此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


真题链接

结合相关案例,阐述饭圈和饭圈文化。(2021苏州大学专硕334/学硕610论述题)


参考资料

[1]《亚文化资讯|一周热点事件》新媒介与青年文化

[2]《每周必读传媒资讯》德外五号

https://mp.weixin.qq.com/s/xugyDtNGbV73oHYsA4dI4Q

https://mp.weixin.qq.com/s/kCaZpChQVeorVYEoq8Dxcg

https://mp.weixin.qq.com/s/mbvfF5QLztyE7PJ5UyYVJQ

https://mp.weixin.qq.com/s/q2QjzJ20EZWMo_KLR29vKg

[3]《一周热议》腾讯媒体研究院

https://mp.weixin.qq.com/s/W9He02B1D5dPUfsw6MJ9oQ

https://mp.weixin.qq.com/s/XzzUrhBkbJqC-rc-0cyTwg

https://mp.weixin.qq.com/s/4igXCGyF9ens3pEBWbOlFQ

[4]《传媒动态》新京报传媒研究

https://mp.weixin.qq.com/s/2QEQZ53qAQjGSssxUtaCYg

https://mp.weixin.qq.com/s/fl7B3vtEz3J2lz2QDk7G1w

https://mp.weixin.qq.com/s/PkekEop6dlvBIf6XwOmLwQ

[5] 陈宇欣.智媒时代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路径探究——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J].采写编,2022,(08):16-18.

[6] 张建敏.媒介技术驱动与粉丝文化表达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4):34-39.

[7] 陈晓静,张和群.明星粉丝社群传播现象中的问题探析[J].传媒论坛,2020,3(08):165+167.

上一篇新闻

粤韵悠扬 雅俗交融

下一篇新闻

55款国产版号下发《万国觉醒》过审/FunPlus新爆款超越火器文明 | 一周要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