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知识城建设十年蝶变 中新二期合作乘势腾飞,知识城国际科技中心启用,推动高端科技创新平台集聚落地

6月30日晚,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十周年暨知识城国际科技中心启用仪式举行。中新广州知识城第一个十年建设圆满收官,开启蓄力腾飞的新征程。

十年蝶变

绘就一座城市的发展蓝图

今年是中新两国建交30周年,中新广州知识城也迎来了第一个10年建设圆满收官、谋划实施下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关键起步之年。2010年6月30日,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知识城从8.08平方公里起步,由曾经乡村郊外的阡陌田舍,蝶变为如今17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创新载体、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

下一阶段,知识城将把握中新“3+1”旗舰项目战略定位,按照“加速北部牵引”宏伟蓝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让“一核两心三区多园”点燃创新驱动,让中新二期合作继续乘势腾飞,让环九龙湖总部核心经济带成为城市核心,让生物制药基地走向世界,全力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知识城的缘分开始于五年前,筹划建设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我很高兴看到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研究院的研发平台开始结出硕果,并为区域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

“我谨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向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十周年表示衷心祝福。”

“中新广州知识城经历了10年的建设,成就非凡……凯德将继续实践中新合作,致力推进二期示范区的建设,为知识城持续注入活力。祝知识城生日快乐!”

在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施一公,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梅彦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副校长蓝钦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杨宗凯校长,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凯德集团首席执行官李志勤等中新学者及国际友人为知识城建设10周年献上视频祝福。

据悉,当天启用的知识城国际科技中心是知识城智慧生态科技代表性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集展示、会务、学术论坛、专家人才交流培训等政企活动为一体的国际窗口,设有印象知识城展厅、西门子国内首个智慧园区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及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目前,法国商务服务中心已落户。

知识城建设十年蝶变 中新二期合作乘势腾飞,知识城国际科技中心启用,推动高端科技创新平台集聚落地

从8.08平方公里起步,知识城如今蝶变为17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创新载体、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

中新合作

孕育一座城市的国际基因

作为中国-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今天是中新两国共同努力的成果。目前,中新广州知识城已建立国家和省、市三级工作机制,先后签署知识城合作发展项目54个。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建成6大研发平台,启动产业化项目47个,广州-新加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有序推进,中新合作标杆项目——“知识塔”开工建设,新加坡国际商务服务中心等100多家企业和机构入驻腾飞科技园、中新智慧园等创新载体,初步形成以知识城为核心、联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知识城屹立于粤港澳大湾区湾顶,以龙头项目带动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近年来,知识城引进落地创维、诺诚健华等重大项目165个,目前在建企业投资项目79个,总投资近17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超过3000亿元。

在生物医药产业,知识城的百济神州等生物医药项目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了诺诚健华、绿叶、恒瑞、龙沙等30多个生物医药枢纽型项目在知识城落户,总投资超200亿元,预计总营收近千亿元。

在半导体产业,知识城的粤芯芯片项目,是广东省唯一一条量产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也是知识城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的标志性项目。粤芯动工建设后,已有80家集成电路企业链企业前来考察,32家企业注册落地,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已经形成。

当前,知识城正规划建设“一核两心三区多园”,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下一步,知识城将推动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创新研究院、新加坡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等高端科技创新平台集聚落地。

在城市建设方面,知识城按下开发建设“快进键”,积极构建枢纽型交通网络。在建40公里风雨连廊,在建8条轨道交通、5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打造30分钟通达机场、火车站、港口,1小时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交通圈。

知识经济

走出一座城市的创新之路

作为全国唯一的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知识城大力实施知识产权驱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改革工作,已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模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和典型案例。在2020年广州市预算报告中,知识城更获得40亿元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用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园区。

据介绍,知识城是全国唯一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统一管理的园区和知识产权保护元素最集中的区域。在南起步区规划建设总占地622亩的知识产权服务园,聚集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等各类知识产权机构100余家。其中审协广东中心专利审查结案能力突破每年17万标准件,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记者在现场获悉,知识城中部区域规划建设科教创新城,面积2平方公里,计划引入13所科研院所,成为高科技人才培育、高校科技研发和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地。各科研院所将密集发力,在知识城打造集聚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等高端人才逾7000名,科研人员、教职工逾2000名的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科教创新城启动区面积450亩,目前已引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研究生院与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等一批科研院所,依托张景中、杜彦良、郑志明等八位院士领衔的顶尖人才团队,将于今年9月开始招生,首批研究生招生规模突破1100人。

据悉,知识城将围绕世界知识城、湾区创新源、国际人才港目标,全力推动知识城大发展。聚焦中新合作,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创新合作,合作共建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将在智慧城市、信息与通信等学科领域开展科研。

【建设者感言】

“把新加坡的高科技成果在中国转化”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是中国和新加坡在知识产权合作上的一个成功项目,把新加坡的高科技研究的成果在中国转化。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院长余龙介绍说,该联合研究院已经孵化科技项目40余个,成立公司30多家。其中很多项目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性。研究院通过1+1+N的方式链接大学的科研资源。现在已经链接了华南理工大学的产业转化能力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基础研究能力。未来还会加入更多的世界顶尖学府的科技力量。利用中国的市场、中国的产业链,在知识城把知识变成生产力。

“扎根知识城,贡献‘芯’动力”

从2018年3月开始开始打桩,到2019年9月正式投产。短短18个月,粤芯半导体从无到有建设投产,填补了广州缺“芯”的空白,还为广州市串联起了从芯片设计、制造、测试、封装的一整条产业链。不仅是“粤芯速度”,更是“黄埔速度”、“广州开发区速度”。粤芯半导体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发展是所有来这里投资的企业的缩影。

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说,从建设厂房时的一片荒地,到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迅速完善,粤芯周边的配套越来越好。粤芯也定会扎根知识城,在今年第一季度超额25%完成生产任务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为大湾区科技创新贡献“芯”动力。

“起步建厂最晚,最早商业化生产”

百济神州是目前中国产能最大的PD-1生物药物生产企业。得益于在知识城的建设速度,百济神州把本应在2年、4年后开始的二期到四期的建设项目拉到今年同时进行,整体工程的完成时间足足提早了4年,超前实现产能4到5倍的增长。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刘建说:“从去年12月开始到今年6月,我们的药物申请了五个治疗适应症,进入报批阶段,而且随时可以开始正式生产,造福广大的癌症患者。”

研发生产的加速度,离不开“知识城加速度”。以前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办完的手续,在知识城一天内全部办好。周边各类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政策的出台,也为百济神州吸引世界各地高精尖优质人才提供了保障。在全世界三家使用KUBIO全新技术生产PD-1药物的企业中,百济神州本来是起步建厂最晚的一家,而现在,百济神州后来居上,将成为世界第一家实现该技术最早商业化生产的企业。

“知识经济要素聚集度领先全国”

2011年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几乎和中新广州知识城共同成长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见证了中新广州知识城在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方面的成绩。审协广东中心副主任董琤说,中心非常赞赏知识城在知识产权综合改革方面进行的探索。目前知识城的知识经济发展要素高度聚集,在全国也居于领先地位。

2018年审协广东中心作为第一家落户到知识城的知识产权机构,吸引了更多高端知识产权元素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汇聚。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等研发机构、知识产权数据中心、知识产权交易所等,形成了知识产权创造、交易、转化、保护的全链条。

“这是一座能自力更生、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新城”

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陈培进说,知识城建立之初,众多企业和投资者一听说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纷纷打道回府。而现在,一听到是“知识城”,这样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城,全世界各地的优质企业都主动前来投资、建厂,实现了从零到一。在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下,知识城不仅是建立了一大批高精尖产业的聚集地,更是建立了一座能自力更生、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新城。未来,知识城将进一步吸引全球的人才和技术等创新力量,促进广东省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从一到无穷大。(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上一篇新闻

继续0新增!今起支付宝微信可直接刷码乘地铁,免扫场所码!盲人一次刷卡免费坐公交,操作方法→

下一篇新闻

独角兽岛 · 创领未来科技发展之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