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天后变疯女:叫板王菲,火爆全国,却进精神病院,她怎么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
往日时光里,你一定听过那首脍炙人口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歌声陪伴我们度过童年或是青春,给暗夜里的人们勇气和慰藉。
这首歌的原唱许美静,曾被称作“天后杀手”,红过王菲。
本来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歌喉横扫亚洲歌坛,却在最顶峰的时候被情所困,最终落得巨星陨落。
许美静两度爱上渣男,被家人转移财产,深受打击患上精神疾病,治疗中部分记忆流失,痛苦挣扎于精神分裂的世界里。
她的歌激励了一代人,把美好信念带给歌迷,自己却伤痕累累,命途坎坷。
最终,她能否如自己歌中所唱的那样:
守住心中的灯塔,迎来雨后的彩虹呢?
事业如鱼得水,爱情吃尽苦头
1974年,许美静出生在新加坡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庭普通,人却天赋异禀。
她身材高挑,亭亭玉立,气质清新脱俗,从小就是同龄人中的焦点。
19岁那年,她参加了新加坡佳和唱片公司举办“寻找巨星” 歌唱比赛。
在这里,邂逅了陈佳明。
陈佳明亲自操刀为她打造专辑,一个才华横溢一个歌声绝美,好似双剑合璧。
1996年这对黄金搭档联手推出了《遗憾》和《都是夜归人》。
许美静浅吟低唱,歌声空灵寂寞,刹那间触动人心。两张专辑一经推出,立即大火,销量一度打败刘德华,在华语乐坛引起巨大反响。
那时的许美静红遍两岸三地,前途无量。和王菲、叶倩文、林忆莲并称“乐坛四大天后”。
不少音乐前辈向她抛出橄榄枝,其中就包括李宗盛。
但许美静通通拒绝了,她说只和陈佳明合作。
离不开陈佳明不仅仅因为他的才华,还因为他多情又柔情,她爱上了这个已有家室的男人,并痴情地等待着陈佳明口中的“离婚”。
然而,陈佳明不仅没能实现承诺,还劈腿了许美静的私人助理黄凤仪。
最后,这段错综复杂的关系闹得沸沸扬扬,不堪重负的黄凤仪,选择结束生命。
七年纠葛,以最坏的结果收场。
此后,她远走疗伤。
在此期间,结识了小8岁的香港歌手袁耀发。
两人年龄与地位都相差悬殊,但对方的殷勤体贴填补了许美静破碎空虚的心,于是走到了一起。
本以为这段感情能帮她修复创伤,开启新的生活。
事实却是,她从一片阴霾走入了另一片阴霾,痛愈更痛。
当许美静的资源被用尽,袁耀发也从贴心伴侣变成暴躁冷漠的“陌生人”。
为了爱情,她不断重置自己的底线,甚至通过怀孕来挽留,最终没有保住孩子再度失去爱情。
唱了无数情歌的她,终究没有学会在爱情里释然。
在事业的全盛时期,被接连错付的爱情拖入谷底,令众人唏嘘不已。
《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累,却无从止歇;苦,也无法回避。”
在人生这条路上,每个人都必须独自经历悲伤、迷茫,当整个世界都暗淡下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一个人慢慢消化。
这一次,她隐退乐坛,再无消息。
艰难处,便是修行时
六年后,许美静再次登热榜,因为一次意外的“大闹酒店事件”。
在新加坡一家酒店,许美静情绪激动大喊大叫,对周遭的人喊“call me god!”保安发现后及时镇压,随后被带入警署,最后送往医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有报道称,患病期间,她又遭遇了家人转移财产。
在消失的几年中,在遭遇了情感重创之后,又陷入了精神危机。
如此际遇让人喟叹。
正如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写道: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
有谋生之累,忍受物质的困顿;有情感之苦,忍受灵魂的孤独;有精神之危,忍受精神的折磨。
这就是沉重的生活,亦是一场盛大的修行。
“我从发病到接受生病的过程很快,我相信自己能快乐起来。”许美静坦承:“发病最严重的时候总出现幻听,会做出很多常人不能理解的举动。”
但在清醒的时候,也知道自己“病得不轻”。
对此,她没有避讳,从一开始就很坦然。
美国心理学者克里斯延.内夫曾说过:
“我们需要停下脚步,认可自身的遭遇。如果我们甚至都不承认它的存在,便不可能穿越痛苦。”
退一步承认当下的艰难,是反转生活的前提——这就是臣服的力量。
“看透不是坏事,是种温柔。”这句话从她口中说出,格外让人信服。
许美静表示在医院里接受了十分残酷的治疗,甚至导致她部分失忆。
孤身走过暗夜之后,她由衷感慨:
能从一次精神分裂的世界走出来,实在不可思议啊。那个状态带给我一些麻烦,也让我深入地思考。有一种“回来了”的重生感觉,我非常感恩。
曾经,许美静在歌里反复唱着希望有人带她走,结果一直没有等到。
阅尽千帆之后,她慢慢学会不再依赖外部关系去满足对爱、接纳和安全的需要,发现这些感受可以自给自足。
如今,她风波己尽。
偶尔,也会站到舞台献唱自己的作品。
2010年,许美静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场的活动,演唱《城里的月光》与《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两首经典歌作。
老歌再度翻唱,似乎有些不同。
那沧桑沙哑的嗓音,冷冷缓缓,仿佛把过去的事一一诉说,如捧沙细流,不仅唱给听众,也告慰自己:浮生若梦,苦难再深也能扛得过去。
没有演出的时间里,她会写歌、画画、做义工,一个人也能充实自洽的生活。
于她而言,复不复出已经不再重要。
坦诚地接纳自己,好好生活,才是最好的救赎。
向内求,“自给自足”反转生活
迪帕克·杜德曼德博士曾提到:“从不幸福的状态中走出来,成为幸福的存在,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我们的本质。”
似乎,我们无需为幸福争取什么,它已然是生而有之的权利。
但是在这烟火的人间,日子风雨如晦,光是生活的琐碎就足以消磨掉一个人。
就像我们当中的很多职场妈妈,下班后继续上岗,洗衣做饭,带娃陪玩,打扫卫生把随处乱扔的物件一件件归位,甚至还要忍受丈夫的不解和婆婆的唠叨。
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发泄出来伤人,郁结起来伤己。
此时不妨和自己呆一会。在万家灯火熄灭后,给自己一些时间,松弛片刻,慢慢寻找一个人的自洽。
每个人都期待他人给予理解、包容、信心和希望,但这个世界上很少有感同身受,依赖外部关系去满足往往“求而不得”。
自给自足,自我疗愈才是我们一生要做的功课。
这个过程,就是像对待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心怀善意与宽容,源源不断地给予陪伴、支持和力量。
但是,我们习惯了自我批判,就像《自我关怀的力量》中所说:“我们从没有像苛责自己一样,对待过任何人。”
所以,要做到真正的自我关怀,自我疗愈,需要克服一些阻力,也需要刻意练习:
首先,在身体层面,打开自己。
在认知学领域有一个概念叫“具身认知”,它强调身体智能的延伸,反应的是身体如何影响情绪和认知。
身体的能量不足、身心远离、气脉不通,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因此,打开身体,积极运动,感受饱满的生命活力,就是非常直接的自我疗愈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关注身体的体验和感受,达到身心整合,就像卸载、关闭多余的程序一样,给身心来一次重启。
其次,在心理层面,静观自我。
面对生命的无常,常常“静观自我“,学会接纳才是智慧。
痛苦和残缺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人的痛苦就源自于对幸福和快乐的执念,而它们本就不是生活唯一的底色。
承认与接纳自己的苦难与不完美,淡然接受生命赋予的一切。像许美静那样,不忌讳,不逃避,退一步承认当下的艰难境遇,也就拥有了反转生活的力量。
最后,相信时间的力量。
时间是修复创伤的不可忽视因素。石块落水,必然激起波纹,无论我们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无法阻止波动。
任何抗拒都只会增加创伤记忆的能量。
最快平息的办法就是沉住气,与它共处,心随波动,不安会在时间里化解。
重度心理困境是无法自控的,更没办法靠单纯的“意志力”来克服。苛责自己在深陷痛苦之时坚强,无异于鼓励一个骨折的人独立行走。
没有谁能够跨越过程,越是艰难处,更是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和宽容。
老子《道德经》中所说:再大的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雨也下不了一整天。天地兴风起雨尚且不能持久,何况是人世间的挫折和坎坷呢?
法国作家波伏娃笔下有一段经典对话:
“你真爱生活?”
“是的,我爱生活。”
“你从不曾有过痛苦?”
“有过几次。但是痛苦本身也是生活。”
人生在世,难免跌倒和等候,每个人都在苦难中泅渡。
与其在痛苦中自怨自艾,不如在自我疗愈的路上,开启一场向内之旅吧。
策划 | 鱼甜
编辑 | 秋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