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 星期二

上图东馆今天正式开放:上海市民的“城市客厅”

从2017年9月27日开工建设至今,上海图书馆东馆的每一步进展都牵动着市民读者的心。五年过去,今天(9月28日14:00),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开馆。

上海图书馆东馆(下文简称“上图东馆”)位于浦东新区迎春路、合欢路、锦绣路与世纪大道围合的成片树林之中,北近浦东市民中心,南临世纪公园,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2层,是目前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在正式开馆前,上图东馆已面向公众发起几轮公测,广邀市民前来“找茬”,并在每一轮公测后马上进行相应软硬件的调整与升级。

那么,正式开馆后的上图东馆会开放哪些最新的独特功能空间?市民读者能在这里做什么?除了“高颜值”,这座“漂浮”于城市森林之上的公共空间还藏着哪些巧思?东馆建成以后,上图淮海中路馆在功能使用上会有什么变化?……在上图东馆开馆之际,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专访。

上图东馆今天正式开放:上海市民的“城市客厅”

上图东馆

三大创新空间,包括“戒网瘾”的极静阅览室

澎湃新闻:据说上图东馆的读者阅览坐席多达近6000个,完全开放后给读者的使用面积更高达80%。目前上图东馆里的使用空间已经完全开放了吗?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我在这座图书馆里可以做什么”?

陈超:目前绝大部分服务空间已经开放了,除了个别的小空间和部分为读者提供餐饮等的配套服务空间尚在装修准备中。当然服务空间中某些服务内容,比如展陈,可能有的还处在布展或动态调整中。

我想读者在东馆可以做两件事——阅读或者参加阅读推广活动。在东馆的阅读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正襟危坐地看书、用电脑,也可以在休闲沙发上、展览空间里随意随性地看书、刷手机;可以在断网断手机的极静阅览室里看书思考,也可以在看得见风景的幕墙边阅读遐想……阅读推广活动就更加丰富多彩了,讲座、展览可能在馆内多种空间里进行,表演、音乐等文化艺术活动也会不定期出现。

澎湃新闻:你最想和大家推荐哪三个上图东馆的功能空间?

陈超:给读者朋友们推荐东馆内三种“有所创新”的功能空间吧。第一种是不同的阅读空间,大家可以去比较体验一下东馆内各种阅读空间:2楼和3楼是开放的藏借阅一体化的“阅读广场”,4楼和5楼是主题化阅读空间。

第二种是不同的展陈空间,大家可以去东馆看看各种不一样的展览,1楼和7楼都有传统的封闭空间的展厅展览;而从1楼到5楼,还有在开放阅读空间中的主题式展览,这些展览与阅读空间“无缝衔接”,意在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实为阅读推荐活动。7楼还有开放空间内的展览,我们希望读者看展看景看书“三不误”。

第三种是最特别的阅读空间——极静阅览室,这是为读者提供“戒网瘾”的“最纯粹”的阅读机会——进入这个小型阅览室后将没有任何网络信号。这个阅览室计划于国庆期间开放预约,我们希望大家在这里读真书——进行最传统的纸质书阅读。

东馆开馆后,我们还将处于一种“试运行”状态,希望听取更多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也会注意观察和分析读者行为,更仔细分析研究有关服务和业务数据,尽可能及时地调整软硬件,持续迭代完善管理、服务和设施。

上图东馆今天正式开放:上海市民的“城市客厅”上图东馆今天正式开放:上海市民的“城市客厅”

阅读广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理解“阅读”

澎湃新闻:也有很多住在浦西的市民好奇,上图东馆建成以后,淮海中路馆在功能使用上会有变化吗?这两座在黄浦江两岸交相辉映的图书馆,它们未来分别会有哪些侧重?

陈超:上图东馆将提供面向大众的多元化、主题化、体验型的现代图情服务,致力构筑新一代阅读文化中心,探索新时代阅读生态建设,营造“连接一切,无处不在”的公共文化空间,以阅读开展文化普及、艺术普及和科学普及,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助力全民阅读推广,是一个激扬智慧、交流创新、共享包容的“知识交流共同体”,一个市民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一个培育提升读者市民人文涵养、艺术修养、信息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公共空间。

上海图书馆淮海中路的本馆馆舍目前正在做一些调整将继续为广大读者服务,除了保留“一卡通”普通借阅等基本公共服务,本馆将更加专注于面向广大专业读者提供研究性、专业化图情知识服务,探索打造一个真正的研究型图书馆,一个大阅读时代的研读学习中心。上图淮海中路本馆的大规模改造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开始。

澎湃新闻:在大众印象里,图书馆用以藏书,用以借阅,它总和“看”有关。但我注意到,上图东馆在“听”方面也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在B1层打造可供沉浸式音乐演出的“乐享厅”、在5层设计音乐主题馆,读者不仅可以享受到影院级的视听欣赏,还能够通过专业的音乐创作软件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录制……为什么想到这些设计?未来上图东馆是否也可能在“嗅”“味”等其他感官领域展开新的探索?

陈超:其实,公共图书馆配置音乐欣赏空间和设施并非新鲜事,上图淮海中路馆就有音乐欣赏室,20多年前这个空间内就配置了企业捐赠的高品质HIFI音响设备。在这20多年里,国内不少新建的公共图书馆都有类似的音乐欣赏空间和设施,但是我们没有形成成熟的公共图书馆音乐服务模式和产品。

在东馆开工建设后我们同步开始的服务设计调研规划过程中逐步聚焦了这个问题,我们结合上图特有的大量老唱片馆藏数字化整理成果,结合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阅读全媒体化趋势,再结合国外公共图书馆已经出现的音乐创客服务创新实践。我们将采用“馆中馆”的方式探索创新面向大众的音乐图书馆建设,希望用音乐促进阅读推广,用阅读普及音乐艺术。一切的类似探索都是基于读者的需求、阅读的发展规律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澎湃新闻:前面那个问题背后或许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大数据、全媒体、信息化的时代,图书馆馆藏的内涵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超:一个实体图书馆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就是馆员、馆藏和馆舍。所谓馆藏就是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阅读资源。馆藏总是与时俱进的。

当下,图书馆界必须在新的时代背景中重新审视理解“阅读”。今天阅读的载体、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颠覆性变化,狭义阅读正在成为广义阅读,一个大阅读时代正在到来。大阅读是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复合共存的阅读,也是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复合共存的阅读,也是一切信息内容可视化和可感知的阅读,还是沉浸式阅读、体验性阅读。因此,图书馆的馆藏必须符合大阅读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来持续建设馆藏,这是上海图书馆这样的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必须迎接的挑战和机遇。

上图东馆今天正式开放:上海市民的“城市客厅”

中庭

市民“建馆”,这里是大家的城市客厅

澎湃新闻:在9月28日正式开馆之前,上图东馆已经面向公众发起了几轮公测,欢迎大家“来找茬”。那么在这一阶段,上图收到过哪些重要的“市民之声”?可否也与我们分享一二?

陈超:采用公测方式来做开馆准备也是“互联网思维”在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中的探索性实践。我们非常感谢所有参与公测的读者们。他们帮助我们发现了很多服务软件中的bug,他们提出的很多问题让我们有机会更全面地思考研究某些服务政策、管理服务措施乃至空间布局、设施设备。

比如,不少读者都询问有没有餐饮服务,这是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我们已经完成餐饮等配套商业服务的公开招标,但是开馆前肯定无法完成所有手续并完成相关装修提供服务。我们和合作伙伴一定会抓紧时间。未来,上图东馆一定会有咖啡、快餐、便利店等知名品牌商业服务。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把餐饮带入阅读、展览等服务空间。

再比如,很多读者都提出目前馆内的标识标牌太小了看不清。这是个需要逐步完善解决的问题。建筑设计方和我们高度重视东馆标识导引系统的建设,建设初期就请了专业机构帮助策划设计东馆的标识系统,但是由于如此大体量的图书馆空间,如何平衡好标识系统的美观和功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优化设计,开馆后在服务中继续听取广大读者的意见,逐步完善标识导引系统。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上图东馆有这样一句标语,它希望成为市民的“书房、客厅、工作室”。“书房”和“工作室”相对好理解,那么“客厅”呢?你希望上图东馆和读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陈超:公共图书馆一直就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的“第三空间”。我们希望一个城市公共图书馆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城市客厅,应该是市民的社交空间。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城市社交空间,这是城市温度的体现,更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

我们这座城市正在出现各种各样的城市客厅,我想公共图书馆是最应该成为城市客厅的其中之一。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实现图书馆城市客厅的功能和价值。我们将在上图东馆的最高层(7层)开始一些探索性实践,目前设置了馆藏精品馆、阅读推广区等各种展示活动空间,希望从市长到市民都能把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客厅——也许这是“奢望”,但一切皆有可能。

从建筑到服务,设计的艺术无处不在

澎湃新闻:上图东馆形似一块经过精心雕琢的玉石,坐落于一片城市森林中。它让人想起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理念——“建筑可阅读”,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阅读”这座建筑?

陈超:“建筑可阅读”启示和督促我们要用“馆舍是图书馆的第一件馆藏”的理念来建设一座图书馆,我们始终坚持用设计思维来建设这个馆。就上图东馆建筑本身而言,我们可以从外形及其空间设计、材料工艺及其技术运用、建设团队及其过程等多维度去“阅读”。公测试运行期间,我们推出的参观服务就是和大家一起“阅读”东馆。开馆之际,我们已经在东馆内策划了2个展览帮助大家“阅读”这座图书馆。作为一个图书馆,我想大家既要“阅读”东馆的颜值,更要“阅读”东馆的价值——归根到底,希望读者们因为“阅读”东馆建筑而多读书。对于图书馆而言,“建筑(馆舍)可阅读”的落脚点依然是促进全民阅读。

澎湃新闻: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你参观、调研过国内外各大图书馆,有哪些图书馆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哪些先进的图书馆设计或理念也融入了我们上图东馆的建设?

陈超:这些年在国内外看了不少图书馆,每一个馆都对我们建设东馆有启发。无论大馆小馆,都能提供或正或反的启示,“兼看则明”。

我个人最重要的一个体会是,国内外图书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设计思维”对于建设图书馆的重要性。设计无所不在,从建筑到服务都需要设计思维。图书馆的“颜值”需要设计来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价值也是需要设计来实现,当颜值和价值发生冲突矛盾时还是要设计来解决。虽然结果未必十全十美,但是上图东馆建设过程中我们努力坚持了“设计无所不在”的理念,并且尽力依靠专业力量去实践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真的希望把上图东馆作为一个“整体艺术品”来打造。

澎湃新闻:你认为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上图东馆是否也有一些独特的服务和理念,在你看来是足以引领世界的?

陈超:任何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就是“初心使命”,就是其存在的理由。像上海图书馆这样的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必须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我们上图人早在新世纪初就把上图的使命表述为“积淀文化,致力于卓越的知识服务”,其实上图70年来一直坚守践行着。建设上图东馆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实践“智慧、包容、互联”的转型战略,在这个战略的指引下,我们把上图东馆定位为大阅读时代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目前为止,我们对于阅读趋势的观察理解还是科学准确的,我们提出的广义阅读——大阅读也是被大家接受的。我们对于智慧图书馆的认知理解也是较为全面准确的,但是一切都必须经受实践检验。

上图东馆今天正式开放:上海市民的“城市客厅”

上图东馆

开启全面完善世界级城市图书馆体系的新征程

澎湃新闻:上图东馆建成后,身处其中,你是否有过一些特别感动的瞬间/时刻?如果有,是因为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

陈超:从2017年9月27日举行东馆开工仪式算起,整整五年了。今年8月30日那天早晨,我7点刚过就一个人来到东馆,从迎春路入口进去时,保安不认识我,说明了身份刷了场所码才让我进了。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全自动控制的室内灯光还未点亮,各层阅览室内寂静无声。上了最高层7楼,在南侧最美“阳台”上,窗外——晨曦中的世纪公园一览无遗,满目绿色,美不胜收;室内——记录东馆建设过程的摄影展已经在布展……在这个半小时不到的时间里,我思绪万千——感恩时代和上海给予我们这样的历史机遇来建设如此宏伟的一座图书馆,感谢所有的合作伙伴、所有的同事们、所有的人为上图东馆所作的一切,感慨世纪疫情与我们在上海“狭路相逢”……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东馆在上图建馆70周年的时候建成开馆,既是新的里程碑,也是新的试金石。东馆开馆实质是开启了上海图书馆全面建成世界级城市图书馆体系和世界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的新征程。

澎湃新闻:你怎么理解上图东馆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

陈超:一个伟大的城市一定需要一座伟大的图书馆。建设上图东馆是读者的需要,当然也是上海的需要。因为无论是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还是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都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和适应的世界级城市图书馆体系。

到2021年末,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成员馆已达255家,服务网点394个,以上海市常住人口2400万计,每6.1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以服务网点数计),但与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相比(这四大“全球城市”的每个公共图书馆平均服务人口数约2-4万人不等),我们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体系“一卡通”有效持证读者数已达475.14万人(2021年末),持证率为19.8%,虽然在中国大陆各大城市中已属先进水平,但与纽约的69%、中国香港的61%、新加坡的44%的差距依然非常大,这与上海城区图书馆的数量布点相对较少是有密切关系的。到“十三五”末,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世界级城市图书馆体系,上图东馆的建成将开启全面完善这个世界级城市图书馆体系的新征程。

澎湃新闻:最后,你有什么想对读者们说的话吗?

陈超:到去年末,上海图书馆已经拥有有效读者证5746325个(含集体证)。也就是说至少500多万在上海的市民朋友们已经是上图的持证读者了,差不多上海5个人中有1个是我们的读者。我觉得还不够,希望更多的市民到上海图书馆来,无论是东馆、淮海路馆还是徐家汇藏书楼,也可以是上图的任何一个网络空间。我也希望,更多的市民到遍布上海的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来。我还希望,读者朋友们把每一天都当作读书日。希望这些不是奢望,希望这些梦想在“后东馆”时期都能成真!谢谢大家!

上一篇新闻

“假”花的真相——美美享受84种“假”花里的真知识

下一篇新闻

近视“神药”阿托品互联网停售:一场视力保卫战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