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五星史诗剧,怎么都没人安利?
聊剧之前,先来首歌。
《新加坡派》。
这首歌,在新加坡家喻户晓。
词曲唱为新加坡知名音乐人,新谣歌手梁文福(张学友《她来听我的演唱会》的词作者)。
在《新加坡派》里,唱了新加坡从60到90年代的时间跨度:
60年代,国家才算诞生出来;
70年代,那时候林青霞的电影最卖,凤飞飞抒情歌曲全班都爱
80年代,地铁将这个传奇讲得更快;
90年代,我们的故事我们自己记载,未来就看下一代
这首歌的时间跨度,是今天介绍的这套剧所历经的时间跨度的三分一。
这套剧,讲的是新加坡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的故事。
《新加坡派》讲的是新加坡的发展历程,这套剧也是。
共有三部,也被称为新加坡的建国三部曲。
播出时间为2013-2015年,每年一部:
《信约》三部曲。
这三部曲的内容,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
《信约:唐山到南洋》:日军占领新加坡前,华人到南洋打拼的故事;
《信约:动荡的年代》:从日军占领新加坡,到新加坡独立的华人故事;
《信约:我们的家园》:新加坡独立到腾飞间,一代华人的故事。
我们将这三部曲的海报放到一起看,是不是感觉那种时代对比很明显?
今天聊第一部,我熬夜连刷了几天看完:
《信约:唐山到南洋》。
豆瓣7.7分,只有64人评价,咱这看的人非常少。
但若要我打分,我给8.5。
以前看李小龙的《唐山大兄》时,小丑有个理解误区:
我以为唐山指的是河北唐山。
后来才知道,其实指的是中国。
这个唐山的意思,指的是大唐江山,这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对祖国故乡的习惯称呼。
所以,剧名《唐山到南洋》,讲的就是从中国到南洋的华人。
活路
剧中的时代,大致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
那时候,很多中国人漂洋过海到南洋去寻找出路。
剧中,主角张天鹏(李南星扮演)就说出原因:
在这里(唐山)没有出路,只有下南洋,才有活路。
于是,张天鹏和弟弟张天鹰拿着两张船票,在下等船舱中飘荡10来天,到了南洋。
他们就像那一类到南洋打拼的华人缩影:
一穷二白二来,艰苦奋斗,为自己换一个明天。
而那时候的南洋,被英国殖民。
英国政府大多和上层有钱华人接触。
底层华人,却经常自己人打自己人。
来自不同地区的华人,甚至还在当地划分地盘,比如福建帮,潮州帮,广东帮等。
而张氏兄弟在南洋的起步,就是从底层做起:
张天鹏到矿区,成为一名矿工;
弟弟张天鹰好点,进了一家药店成为学徒。
唐山到南洋,只为寻找一条活路。
血泪史
剧中的矿区,则上演了一套华工血泪史。
矿区的收入微薄,甚至工头和矿主为了赚钱,还开设三大害:
鸦片馆,妓院,赌场。
就这样,矿工赚到的钱,又被盘剥走。
有的人,怀着到南洋找活路,风光回乡去的梦想,却走上一条不归路。
而张天鹏所在矿区督工的黑龙(方展发扮演),则是反派之一。
管着三大害,养着群打手。
由于山高皇帝远,因此他为非作歹。
将矿工打成白痴,盘剥矿工,用矿区女工巴结老板。
俨然杀人放火金腰带。
于是,在矿区,矿工张天鹏和结拜兄弟洪石,与黑龙为首的恶势力团伙的故事,成为本剧一个对立点。
好玩的是,《小娘惹》中,方展发是一个大好人,有些戏份还让我感觉蛮燃的。
但到了《唐山到南洋》的恶人黑龙,却一点也没有让我感觉串戏。
而本剧的两个大反派,都在当年被提名了新加坡视帝:
除了方展发扮演的黑龙,另外还有曹国辉扮演的张广达。
网
除了矿区,为了反映那时候,新加坡社会的各色华人,本剧还设立了一个上层家族:
富甲一方的张家。
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华人对于祖先的尊敬,对于传统的保留比国内很多地方要好。
剧中的张家就是如此。
这样的大家族里面,依然是以长辈为重。
虽然当家作主的是大儿子张广平,但辈分最大的奶奶说话,却是没人可以违抗。
而且,孝顺在这样的家庭里面,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张家的发家史并不风光,祖先贩卖猪仔(即穷苦华工)到南洋做矿工,盘剥他们。
为了帮家族积德,张家的二代当家人张广平(沈金兴扮演)广接善缘。
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开药店帮矿工戒烟,处处与人为善。
就为希望祖先做的孽,不要报应在后代身上。
可这样一个家族里,也形成了一个对立点。
二叔张广达(曹国辉扮演),吃里扒外,心狠手辣。
生意上,为了赚钱,可以杀人,可以背叛亲人,还在矿场种鸦片赚矿工的钱。
生活上花天酒地,回乡娶了个二姨太,却经常对她施行家暴。
面对大哥大嫂,则是种种阳奉阴违,阴招用尽。
就这样,矿区,张家,初到南洋的华人,在那里已扎根的大户人家,不同阶层的人,则在剧中逐渐联系在一起。
命运,遭遇,一部华人到南洋奋斗的血泪史,织就了本剧的故事网。
命运
其实,本剧在内容上挺丰富的。
除了华人的打拼史,剧中还根据时代特点,也展现了那段时期的南洋华人风貌。
比如命运。
之前小丑推荐过的另一套新加坡剧《小娘惹》,讲的是娘惹女人的故事。
她们受到的传统束缚,和《唐山到南洋》的娘惹女子相同:
从小就要学习做好珠绣等手工,做好娘惹菜,将来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人,相夫教子。
但与《小娘惹》的逆来顺受相比,《唐山到南洋》的娘惹女子则勇敢得多。
张家大嫂黄珍娘,嫁入张家之时,已27岁。
而且,带着去世的姐姐留下的女儿张蕙娘嫁入。
为了张蕙娘的前程,她让侄女从此改口叫她娘。
这个娘惹女子很厉害。
张家三代单传的少爷,从一开始讨厌她,到后面对这个娘心服口服。
在张家,在内能做家庭顶梁柱,在外能帮丈夫打理生意。
如果对于娘惹有些了解的朋友,就会知道,那个时代的娘惹抛头露面绝对是件反传统的事。
更何况,对于这个她所撑持的家,她的身份在世俗来说,是个嫁进来的外来女人。
女儿张蕙娘(白薇秀扮演),依然没走娘惹女子的路。
她读书,接触洋人教师,获得新的思想。
做为一个女子,有一副侠义心肠。
甚至为了帮助到矿区历练的哥哥,扮成矿工潜入矿区。
路上看到不平,经常拔刀相助。
这两个娘惹女子都有一个共同点:
她们认了自己做为娘惹女子的命,却在传统中抗命。
只为了在那样的时代下,活成最好的自己。
对比起来,另一个女子的命就悲惨多了。
白明珠,张家二叔的姨太太。
当年父亲为了钱,把她嫁到南洋做小。
一路,受尽丈夫折磨,受尽正室的欺负。
一路,也在寻找自己的出路。
这个角色可谓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典型。
但她有一点不同的是:在逆来顺受的时候,她却极尽地发出微弱的声音,来争取自己的命运。
比如,在丈夫一再毒打下,抓住丈夫的手,说出一句:以后不要再打我。
为了保住肚子里的孩子,能够扇正室一巴掌。
但也因为自己的命运,她一直没有离开张家,和喜欢她的张天鹏在一起。
这又是一个传统,却又坚强的女子。
我们将《信约》三部曲的前两部做个对比,就能看出时代变迁下,人的改变。
拿女子来说,《唐山到南洋》中,女子在社会上普遍被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们的出路,是做为男人的附属品,在家里几乎足不出户地过完相夫教子的一生。
但到了第二部,《动荡的年代》中,女子已经可以有着自己的职业了。
例如老师张敏,甚至还成为学生的领头人。
见识也不凡。
英军要让新加坡华人服兵役,她愤然道:
英国人在新加坡的政策,都是照顾洋人,华人只能自己办学,自己帮助自己。
但是在征兵时,却要华人服役,凭什么?
同样,时代的变迁,对人的命运投射是多方面的。
再看个对比:
第一部,20年代的张东恩,不愿意做生意,却因为是家里三代单传,父辈对他成才的希望是能接管生意,最终,他也只能走上生意之路,但下场悲情。
第二部,50年代的张天鹏之子张晏,则是无心家族生意,留洋归来后,立志要走入法律界,成为新加坡建国的一份子。
可能近年来,咱这边新加坡剧看得少。
不过《信约》三部曲中,有不少新加坡大咖演员。
小时候看过些新加坡剧的朋友,对李南星,曹国辉应该不会陌生。
而后来看新加坡剧的朋友,方展发,欧萱,黄俊雄,白薇秀这些顶梁柱,也一定不会陌生。
虽然,这套剧也有着一定的套路。
例如李南星扮演的主角张天鹏,就有一些惯用招数:
--和人说话时经常背过身去,然后看天,一脸大义凛然;
--主角光环下,怎么样都打不死;
--危急时刻,总能碰上贵人。于是,张天鹏有句口头禅:
您的大恩大德,小弟没齿难忘。将来出头了,一定加倍奉还。
可这样的套路,在剧中小丑觉得也不算刻意。
至少我连着追了好几天看完了。
整套剧的脉络,是以张天鹏,张天鹰兄弟一家在南洋的故事传接下来的。
三部曲,讲的是张家几代人,在南洋,和新加坡共同成长,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故事。
在第一部中,张天鹏在片头是绝对主角位置。
但在剧中,他的戏份并不是一顶一的最多。
反而是主配角的戏份被均衡分配,使得剧中每个出场角色均个性鲜明,让人难忘。
也因此,拍出了那段时代,一代华人的血泪史。
都说移民的第一代是最为辛苦的,当年穿着破衣服来到南洋,吃尽苦头打拼的华人,种下树荫,庇护着后代的道路。
这第一代,就在这部《唐山到南洋》。
附1.
我想附上两道新加坡名小吃的来源。
因为虽然这两道小吃现在成为南洋菜的招牌,但当年的创立,却是因为穷苦没办法,才有了这样的两道菜。
沙爹肉串:
那时候,到南洋的华人,尤其是穷人,看到很多碎肉,觉得扔掉可惜。
于是,这些人想着,干脆就用竹签串起来烤着吃。
于是,一片片小小的碎肉,就构成了一串串肉串。
就此,演变成这道南洋名小吃。
肉骨茶
关于这道菜,有一说是最早的时候,很多来到南洋的华人,用劳力换取薪酬。
如踩三轮车,在码头做苦力,矿区工作。
为了维持体力,适应热带气候需要进补。
但他们舍不得买名贵中药材,于是,当时的中医师就将一些当地产的胡椒,当归,甘草这类中药配成肉骨茶包,让他们在出门工作前,炖煮排骨配上米饭,以增加体力。
当时,肉骨茶属于穷人家的食物。
后面经过不断改良,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名小吃。
附2.
这套三部曲,剧名都有个前缀:信约。
在公众活动,尤其是在学校,新加坡武装部队以及国庆庆典的时候,新加坡人一般会宣读信约。
信约翻译后的中文内容大意为:
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