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菜在我的家乡也叫苔干,其色泽鲜绿、质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价值极高。苔干的栽培历史有两千二百多年,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高档脱水蔬菜。清乾隆年间曾进贡朝廷,后年年进贡朝廷,故称之为"贡菜"。因为吃的时候有嘎吱嘎吱的声音,清脆爽口,六十年代被周恩来总理形象地称之为"响菜",也被世人称为“山蛰菜”。
在安徽涡阳一带,也流传有一段关于苔干的故事。根据记载,涡阳是老子的故里,两千多年前,那里发生过一次瘟疫,当时百姓为了避祸,四处逃亡,但是在老子居住的天静宫附近的百姓却在宫中发现长有一种草,吃了居然就人畜安康,老百姓因此称它为"神草",认为这是老子显灵用"神草"来护佑百姓。百姓称这"神草"为"苔干"。
半干我的家乡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而贡菜最有地道的种植地,就是义门镇。苔干栽培的历史悠久,最早的栽培记录见于出现在秦朝,如今的义门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苔干之乡",苔干现种植面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苔干生产、种植基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涡阳苔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苔干苗
尽管苔干的名声享誉海内外,但是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在家种植苔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直接导致的就是最近几年苔干的种植面积大幅度缩水。苔干种植是一个非常消耗劳动力的过程,因为整个生产环节全部都是有人力完成,目前为止还没有机器可以代替人工来完成苔干的种植和收割加工。
尚未长成的苔干
苔干大规模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因为整个种植过程收割过程十分的繁琐。首先栽种就是要劳动者一颗一颗的播种。每天的播种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熟练程度和体能。其次最为麻烦的就是苔干收割过程。苔干一般春秋两季,春天的苔生长迅速,如果不能及时收割就会老在地里。长老的苔干无论是色泽还是口感都不被市场认可。苔干的收割过程一般是,去叶子‘去根、去皮、分割、晾晒、这几个步骤。
早上刚刚晾晒的
现在种植的苔干基本上是靠天气决定收成,风和日丽的时候苔干风干的比较快’,色泽也比较嫩绿。而且苔干晚上不能见露水,不然就会发黑品质降级。因此种植者为了尽可能的让苔干晒到更多的太阳,都是半夜起来工作,在天亮以前把加工好的苔干晾晒除去。遇到阴雨天就要停止收割。
晾晒一天半的苔干
如果想要进一步开发这个产品必须克服的就是如何使用机器代替人工、如何加快苔干的风干速度、如何避免不良天气的干扰这些问题。至于苔干的销路不需要担心只要能生产出来,就不愁销路,而且现在的价格一直很高。苔干的产量好的时候一亩地能收获干品150公斤左右,按照目前的价格一亩地的纯收入可以达到6000块。你们觉得这个产品有深入开发的价值吗?或者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呢?